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哪些判定公理和定理? 学生齐答: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问:把这三句话颠倒每句话中的前后次序,能得到怎样的三句话?新的三句话还正确吗? 学生答: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指出:把一句原本正确的话,颠倒前后顺序,得到新的一句话,不能保证一定正确。例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

题目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哪些判定公理和定理?
学生齐答: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问:把这三句话颠倒每句话中的前后次序,能得到怎样的三句话?新的三句话还正确吗?
学生答: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指出:把一句原本正确的话,颠倒前后顺序,得到新的一句话,不能保证一定正确。例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倒过来说“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就不正确了。因此,上述新的三句话的正确性,需要进一步证明。
(二)生成新知
平行线的性质一: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怎样说明它的正确性呢?
平行线的性质二: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启发学生,把这句话“翻译”成已知、求证,并作出相应的图形。已知:如图2-33,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求证:∠3=∠2。



1.随便说出4个数学中的基本事实?
2.如何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相似考题
更多“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 ”相关问题
  • 第1题: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哪些判定公理和定理?学生齐答: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问:把这三句话颠倒每句话中的前后次序,能得怎样的三句话?新的三句话还正确吗?学生答: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教师指出:把一句原本正确的话,颠倒前后顺序,得到新的一句话,不能保证一定正确。例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倒过来说“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就不正确了。因此,上述新的三句话的正确性,需要进一步证明。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二)生成新知
    平行线的性质一: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怎样说明它的正确性呢?
    平行线的性质二:




    【答辩题目解析】
    1.随便说出4个数学中的基本事实?
    2.如何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答案:
    解析:
    1、【参考答案】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④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一条直线平行;
    ⑤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⑥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⑦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⑧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⑨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在这节课中,一方面,我通过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自己探讨,探讨后随机请学生代表发表对知识的理解,再结合老师的适时引导以及讲解,既可以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又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另一方面,通过例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帮助学生及时的应用所学知识,以达到巩固吸收的作用。最后一个方面,让学生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方式回顾课堂所学知识、总结收获,帮助学生提升对平行线三种判定方法的认识。

  • 第2题:

    初中数学《有理数加减法则》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有理数加法法则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关系?
    【参考答案】
    有理数加法的学习是有理数减法法则学习的基础,有理数加法法则分别阐述了同号、异号、加0三种情况的有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将被减数取相反数转化成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的,二者具有递进关系。
    2.学习有理数加减法则的意义?
    【参考答案】
    有理数加减法则是学习初中数学运算的基础,是引入整式、分式的准备知识。有理数加减法则的正确掌握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感,是学习有理数乘除法前提,并且直接影响整式分式运算的学习。

  • 第3题: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复习勾股定理,并向学生提问:怎么画一个直角三角形?
    预设:用三角尺。
    提问:如果不用三角尺,怎么画直角三角形?并给学生出示古埃及人画直角三角形的情景,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着什么规律呢?进而引出课题。
    (二)探索新知
    对于导入中的问题,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思考3,4,5有什么样的关系?预设:32+42=52。
    再继续出示几组数据:2.5,6,6.5以及4,7.5,8.5引导学生采用尺规作图。并观察做出的三角形的形状。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得到: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满足a2+b2=c2,那这个三角形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提问:那怎么证明这个猜想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采用尺规作图的方式,做出和已知三角形三边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得出三角形的对应的三边相等,进而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就证明上述的猜想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观察勾股定理和命题2,说说两个命题有什么样的关系?
    预设: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相反。
    进而给出原逆命题的概念。并给说明上述的发现也是一个定理,称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提问:原命题正确,逆命题一定正确?
    预设:对顶角相等,但是两个角相等,不一定是对顶角。
    最后,师生共同得出:原命题正确,逆命题不一定正确,只有正确的逆命题才能叫做原命题的逆定理。
    (三)课堂练习
    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a=15,b=8,c=17;(2)a=13,b=14,c=15。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3。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勾股定理在初中教材中的地位?
    【参考答案】
    勾股定理是初中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勾股定理是建立在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之上,同时也是初三几何中解直角三角形及圆中有关计算的必备知识。更重要的是,纵观整个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架起了代数与几何之间的桥梁。勾股定理在数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就学生而言,对勾股定理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后续数学的学习。
    2.教学过程中你主要设置了哪些问题,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第一个问题:把一根长绳打上13个绳结,以3、4、5个结间距为边长组成的三角形中就有一个是直角。用这样的绳结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古代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二个问题:动手操作导入问题以及2.5,6,6.5;6,8,10能否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以上结论能得出什么猜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动手探究提升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根据事实作出猜想提升合情推理能力。
    第三个问题:这个命题正确么?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对猜想进行证明养成良好的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并进一步提升演绎推理能力。

  • 第4题:

    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新授课上,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片段:一、复习
    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二、新授
    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

    在此基础上指出:“平行线的性质2(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3(定理)”。3.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投影:将判定与性质各三条全部打出。
    ? ? (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联系是: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
    ? ? 针对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 ? (1)本教学片段运用什么导入方法?并简述这种导入方法的优点。(7分)
    ? ?(2)简述本节课内容的教学目标。(5分)
    ? ? (3)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什么?(5分)
    ? ? (4)为了进一步巩固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请设计相应例题和习题各一个,并写明解题思路。(13分)


    答案:
    解析:
    (1)本教学片段运用了复习导人。这种导入方法利用新旧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即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与延伸,从而找出新旧知识联结的交点,由旧知识的复习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导入新课。通过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可以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 (2)①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②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3)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4)例题:如图所示,已知:AD//BC,∠AEF=∠B,求证:AD//EF。

    分析:(执果索因)从图直观分析,欲证AD//只需∠A+∠EF=1800
    (由因求果)因为AD//BC,所以∠A+∠B=1800,又∠B=∠AEF,所以∠A+∠AEF=180。成立。于是得证。
    证明:因为AD//BC.
    所以∠A+∠B=180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AE聘[曰,(已知)
    所以∠A+∠AEF=1800,(等量代换)
    所以AD//EF.(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练习:如图所示,已知:AE平分∠BAC,C E ,且AB//CD。且AB∥CD
    求证:∠l+∠2=900。

    证明:因为AB//CD.
    所以∠BAC+∠ACD=1800.
    又因为AE平分∠BAC,CE平分∠ACD,

  • 第5题:

    下列不属于初中数学课程知识技能目标的是( )。

    A.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
    B.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理过程
    C.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D.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答案:C
    解析:
    C选项属于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其他都属于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

  • 第6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定了九条基本事实,下列属于基本事实的是( )。

    A.两条平行线被一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B.两平行线间距离相等
    C.两条平行线被一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D.两直线被平行线所截,对应线段成比例

    答案:D
    解析:
    九条基本事实分别为: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⑤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⑥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⑦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⑧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⑨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 第7题:

    初中教学中的数轴内容反应的数学思想是()。


    正确答案:数形结合思想

  • 第8题:

    问答题
    初中数学课程是如何体现基础性的?

    正确答案:
    基础性主要表现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了数学,学生就不能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而学生的许多社会发展也是需要数学的,如当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就会感觉到数学的用处越来越大。
    (2)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就比如我们生活中会遇到一些算数的问题,学习数学就会提供一些简便的方法,节省时间与经历。
    (3)由于数学科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包括相关内容、方法)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数学是其他许多科目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如果没有初中数学有些课目就无法进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正确答案: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并且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怎样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正确答案:
    (1)教学活动要重视过程、整体把握、逐步实现
    ①重视过程、整体把握
    数学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是通过教学过程展开的,数学教学活动要重视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视过程是指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过程和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又是整体性的,包括体验、使用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数学的表达和交流,积累经验,提升素养。
    ②逐步实现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与上述四个方面目标有关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
    (2)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①关注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师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不但要注重知识表面,更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还要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②关注基本技能的教学
    (3)感悟数学思想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①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教师整体把握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数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联想、类比,逐渐感悟、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思想的作用。
    ②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教师可以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

    正确答案:
    (1)教学内容过程化。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那么“内容”就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在数学活动中,四个目标都将在主体参与的碰撞和生成活动中形成。
    (2)教学内容综合化。课程标准不刻意强调追求内容的完整和体系的严谨,而是强调要“对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
    (3)教学内容现代化。新课程改变了“繁、难、窄、旧”的现状,建立了“新、宽、实”的合理内容体系。
    (4)教学不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探讨的互动过程。
    (5)教师在关注学生“双基”的同时,开始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6)课堂教学更加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重视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7)重视教学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8)重视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9)重视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学生有了交流、讨论、动手、观察、探索的机会;重视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初中数学课程“基础性”内涵的是(  )。
    A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

    B

    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C

    初中数学课程是为即将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谋求明日的发展

    D

    数学课程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正确答案: B
    解析:
    C项显然是属于初中数学课程“发展性”的含义。“基础性”的内涵是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并为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 第13题:

    初中数学《二次根式的运算》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 第14题:

    初中数学《科学计数法》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观察人口数、地球半径数和光的速度,提问:大家观察一下这些数字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去简便的进行表示?
    引出标题《科学记数法》。



    【答辩题目解析】
    1.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近似数?
    【参考答案】
    在进行数的改写,规定了有效数字位数时,需使用科学记数法,从第一位非零数字开始算起,后面的都是有效数字,注意末尾的零也是有效数字,故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近似数。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科学记数法的书写形式的?
    【参考答案】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取讲授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由上节课学习的乘方入手并指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回顾10的幂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关系,借助10的幂的形式来表示大数,从而引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进而完成对科学记数法的学习。

  • 第15题: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参考答案】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学和谐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三角函数定义及概念的学习,并且需要结合题目适当练习,因此讲授法结合练习法的方式非常适合本节课的教学。并且小组讨论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讲解完正弦的概念后再结合图示,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能够正确总结出正弦的表达式,也便于学生养成乐于与人养成合作的良好心态。

  • 第16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2011年版)》设定了九条基本事实,下列属于基本事实的是( )。

    A、两条平行线被一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B、两平行线间距离相等
    C、两条平行线被一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D、两直线被平行线所截,对应线段成比例

    答案:D
    解析:
    九条基本事实分别为: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⑤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⑥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⑦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⑧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⑨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 第17题: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初中数学课程“基础性,’内涵的是( )。

    A、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
    B、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C、初中数学课程是为即将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谋求明13的发展
    D、数学课程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答案:C
    解析:
    选项C属于初中数学课程“发展性”的含义。

  • 第18题:

    平行线在几何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平行线的一些性质都是依赖一位数学家所提出的几何理论,这位数学家的祖国是今天的()


    正确答案:希腊

  • 第19题: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数学实验是数学教学的一个环节,但不是整个的教学过程。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问答题
    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正确答案: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1)基础性包括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2)普及性包括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它;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3)发展性是指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初中教学中的数轴内容反应的数学思想是()。

    正确答案: 数形结合思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分析、反思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原因,寻求改善教学的对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不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总体目标”的是(  )。
    A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

    B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C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D

    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总体目标是学生经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以后,应当达到的最终目标,A、B、C三项都属于总体目标的一部分。学段目标是对处于不同学段的学生而言,其经过相应课程学习以后,应当达到的课程目标。而D项是针对“图形与几何”学习领域提出的,是第三阶段的课程目标。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