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某化学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碱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小王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钙溶液。请你按小王同学的猜想,进行下列实验探究,并按要求填写写表:

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不反应可不写化学方程式)

可能

是氢

氧化

钙溶

方案Ⅰ:

用试管取约2mL该溶

液,向其中滴加几滴

____________溶液

_______________

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Ⅱ:(选用与方案Ⅰ

不同类别的其他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方案Ⅰ:无色酚酞试液 试液变红 氢氧化钙溶液

方案Ⅱ:用试管取约2mL该溶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生成白色沉淀

Ca(OH)2 + CO2 == CaCO3↓+ H2O


(3)上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小明同学利用实验室中已有的8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的,试计算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实验中所需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正确答案:
70g


(2)求: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正确答案:


(6分)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H+和碱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请根据以下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用酚酞试液

(1)向一锥形瓶中倾倒2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_________

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用_________的方法(填一操作名称)使其析出。用酚酞作指示剂可逐滴控制酸、碱溶液反应的量,视觉效果灵敏,操作简便。


正确答案:
无(1分)2.9%(2分)蒸发结晶(或蒸发)(1分)


(10分)⑴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实验现象,红色物质逐渐变成 。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大约减少了 。

④实验结论 。

⑵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与5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正确答案:
14、(10分)⑴
①黑色    ②2 Cu+ O2 ==() 2CuO
③约1/5
④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1/5
⑵解: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
        36.5       58.5
        50g×7.3%   x
       x=5.85g
    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85%
答:略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忘记加入指示剂,为探究反应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又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假设猜想)猜想一:溶质是CaCl2;猜想二:溶质是CaCl2和Ca(OH)2猜想三:溶质是;猜想四:溶质是CaCl2、Ca(OH)2和HCl(资料)CaCI2溶液呈中性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实验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二再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与另一只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猜想三成立(交流反思)边巴同学认为,只用下列一种试剂(填序号),也可以得出上述猜想三成立。AgNO3Fe2O3NaOH(拓展延伸)在判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既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2)写出实验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倾倒猜想三的废液前,可向废液中加入足量并过滤,才能使废液中的溶质只含有CaCI2o【答案】CaCl2和HC1四氢氧化钙和氯化氢不能共存,会发生反应酚酞溶液不变红有气泡产生反应物是否过量Fe+2HCl=FeCl+H碳酸钙22【解析】【详解】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有三种可能:第一、两种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生成物溶质氯化钙,第二、其中一种反应物过量,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第三、另一种反应物过量,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氢,故填写:CaCI2和HCI;猜想四不合理,因为氢氧化钙和氯化氢不能共存,会发生反应,故答案为:四,氢氧化钙和氯化氢不能共存,会发生反应;(3)滴入酚酞溶液,结论为猜想二不成立,说明溶液中没有显碱性的物质,故现象为:酚酞溶液不变红,填写:酚酞溶液不变红;猜想三成立,说明溶液中溶质为CaCI2和HCI,当加入铁粉时,铁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故填写:有气泡产生;、猜想一、二、三种都有氯化钙,加入AgNO3后,都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故不符合题意;、Fe2O3只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猜想三有HCI,可以得出猜想三成立,故符合题意;、NaOH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得出猜想三成立,故不符合题意;(5)判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既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故填写:反应物是否过量;(6)实验二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H22(7)因猜想三中有氯化氢,倾倒猜想三的废液前,可向废液中加入足量碳酸钙并过滤,使氯化氢转化为氯化钙,过滤掉多余的碳酸钙,才能使废液中的溶质只含有CaCI2,故填写:碳酸钙。【点睛】该题为实验探究中的探究物质成分题,解题关键是:三种猜想的确定(生成物必须有,反应物只能过量一种),验证猜想时要找几种猜想中不同的物质验证,相同的物质不用验证。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他们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有蓝色沉淀和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静置,上层清液为无色。他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资料)(1)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TOC o 1-5 h z(2)Na2SO4溶液显中性结合信息请你写出产生蓝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CuSO4;猜想三:。请分析:猜想二(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猜想一成立(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答案】2NaOH+CuSO4=Cu(OH)2(+Na2SO4Na2SO4和NaOH不合理上层清液为无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不能【解析】【分析】(1)【查阅资料】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2)【提出猜想】根据过量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分析;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进行分析;(3)【实验验证】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进行分析;(4)【拓展延伸】根据钾、钙、钠能和水反应进行分析。【详解】(1)【查阅资料】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2)【提出猜想】分析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故猜想三为Na2SO4和NaOH;猜想二不合理;因为上层清液为无色,所以上层清液中一定不含硫酸铜;(3)【实验验证】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可选用无色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等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明显现象的试剂。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猜想一成立;【实验验证】钾、钙、钠能和水反应,因此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3某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中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铵、碳酸氢氨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确定配方的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1)(实验探究一)取少量固体样品在研体中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色,写出可能发生该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2)(实验探究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述(设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枷加寰勰酸.礙加入适重的硝枫十冲艷硝酸込白色沉淀F白鱼沉莊绘骁II步骁HI白色沉淀E是_小明认为由实验探究二可以确定该化肥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和硫酸铵,一定没有碳酸氢铵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为了使小明的结论正确,小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答案】蓝NH4HCO3+Ca(OH)2=CaCO3+NH3个+2H2O或(NH4)2SO4+Ca(OH)2=CaSO4+2NH3个+2H2O硫酸钡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引入了氯离子,影响了氯化钾的检验将步骤I中的稀盐酸换为稀硝酸【解析】【详解】(1)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铵态氮肥遇碱放出氨气,可能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4HCO3+Ca(OH)2=CaCO3+NH3个+2也0或(NH4)2SO4+Ca(OH)2=CaSO4+2NH3个+2H2O;(2)硝酸钡和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铵,白色沉淀E是硫酸钡;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引入了氯离子,影响了氯化钾的检验,为了使小明的结论正确,小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将步骤I中的稀盐酸换为稀硝酸.故填: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引入了氯离子,影响了氯化钾的检验;将步骤I中的稀盐酸换为稀硝酸.4小东、小林和小雨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现象很感兴趣,决定做实验进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到底是哪一种粒子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中可供使用的用品有盐酸、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溶液及若干支试管。(提出假设)假设(1):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h2o。假设(2):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Na+O假设(3):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小东认为不做实验即可说明假设(1)不成立,原因是O(实验验证)(完成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2)小雨认为向实验步骤(1)后的试管中加入盐酸也可得出正确结论,你同意她的观点吗?(填“同意”或“不同意”)。(实验拓展)小林将酚酞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也变红。他们经过分析、讨论、归纳,得出的结论是O【答案】OH-酚酞溶液中含有水,而酚酞溶液无色向装有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仍为无色或溶液颜色无变化假设(2)不成立,假设(3)成立同意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或某些盐溶液呈碱性,或其它合理答案)【解析】【分析】【详解】提出假设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自由移动的粒子有:H2O、Na+和OH-,根据假设(1)(2

(8分)纯碱(Na2CO3)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工业上通常用氨碱法来生产。小红同学为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猜想一:Na2CO3溶液显碱性 取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振荡

溶液显碱性

猜想二:能与酸反应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

猜想三:能与Ca(OH)2反应 向盛有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猜想四:能与BaCl2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BaCl2=BaCO3↓+2NaCl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交流与反思] 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是否与猜想二相同? (填“是”或“否”)


正确答案:


现称取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10g,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 = CaCO3↓+2NaCl)。反应时CaCl2溶液与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解决以下问题:

(1)计算样品中NaOH的质量;
(2)计算所加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_7(选填“>”、“<”或“=”)


答案:
解析:
(1)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加入的氯化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y
Na2C03+CaCl2=CaC03↓ +2NaCl
106 111 100
x Y 5 g
106/100=x/5g
x=5.3 g
该样品中NaOH的质量为l0 g-5.3 g=4.7 g
(2)111/y=100/5g
y= 5.55 g
所加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55g/50g×l00%=11.1%
答:样品中NaOH的质量为4.7 g,所加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ll.1%
(3) >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以“声现象”一章的实验内容为例,说明教师如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答案:
解析:
猜想与假设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必要的基础。在实施猜想与假设过程时。要先向学生进行背景知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针对准备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提出两方面的猜想;一方面是猜想问题的成因,另一方面是猜想探究结果。
例如,在讲“乐音与噪声”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研究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时,先让学生听男高音和男低音演唱对比,再让学生听不同音调的音叉,感受音调高低,然后用压在桌边缘的锯条振动发出的声音让学生感受。进而引导学生猜想音调高低和振动快慢的关系。
再比如,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果声波枪发出的声波正向我们袭来,我们怎样保护自己呢 现在让我们发挥聪明才智,先猜想一下,怎样可以防御声波 ”这样的问题本身具有发散性,易于引导学生形成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以“声现象”一章的实验内容为例,说明教师如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答案:
解析:
猜想与假设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必要的基础。在实施猜想与假设过程时。要先向学生进行背景知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针对准备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提出两方面的猜想;一方面是猜想问题的成因,另一方面是猜想探究结果。
例如,在讲“乐音与噪声”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研究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时,先让学生听男高音和男低音演唱对比,再让学生听不同音调的音叉,感受音调高低,然后用压在桌边缘的锯条振动发出的声音让学生感受。进而引导学生猜想音调高低和振动快慢的关系。
再比如,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果声波枪发出的声波正向我们袭来,我们怎样保护自己呢?现在让我们发挥聪明才智,先猜想一下,怎样可以防御声波?”这样的问题本身具有发散性,易于引导学生形成猜想与假设。


溶液后标示的“(1→10)”等符号,是指

A.固体溶质1.0 g或液体溶质1.0 ml加溶剂使成10 ml的溶液
B.固体溶质1.0 g或液体溶质1.0ml加入溶剂10 ml中
C.固体溶质1.0 g或液体溶质1.0 ml加入9 ml溶剂
D.将1 ml溶液稀释至10 ml
E.将1 ml溶液加水使成10 ml溶液

答案:A
解析:
溶液后标示的“(1→10)”等符号,是指固体溶质1.0 g或液体溶质1.0 ml加溶剂使成10 ml 的溶液。

更多 “20202021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关于探究活动的步骤,下列顺序正确的是()。A 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寻求实证、获取证据、结论与表达B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寻求实证、获取证据、猜想和假设、结论与表达C 猜想和假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寻求实证、获取证据、结论与表达D 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获取证据、寻求实证、结论与表达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以“声现象”一章的实验内容为例,说明教师如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正确答案:解析:

考题 问答题“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以“声现象”一章的实验内容为例,说明教师如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正确答案:解析:

考题 在“猜想和假设”要素的学习中,其学习目标正确的是()。A、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经验,通过思考作出猜想和假设B、提出可能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的问题C、针对探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D、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正确答案:A

考题 等渗溶液是指()A、压力势相等但溶质成分可不同的溶液B、溶质势相等但溶质成分可不同的溶液C、溶质势相等且溶质成分一定要相同的溶液正确答案:B

考题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科学探究学习要素的有()。A设计实验B结论与表达C寻求实证D猜想和假设正确答案:A,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教学设计题]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正确答案:提出问题: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S和Cl2都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那么它们之间的氧化性强弱的关系如何呢?猜想与假设:从它们的原子结构看,它们都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氯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硫强。而氧化性是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故得电子的能力为:氯大于硫。因而可推测他们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为:Cl2>S。实验验证:(1)组织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的实验方案:依据氧化性强弱不同。①Fe+S②Fe+Cl2可通过反应后检验产物成分判断。(2)学生进行实验验证:①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S把铁氧化为+2价。②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Cl2把铁氧化为+3价。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它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S。整合应用: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氧化而得到的是()。A.FeSB.Fe3O4C.FeCl3D.FeCl2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教学设计题]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正确答案:提出问题: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S和Cl2都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那么它们之间的氧化性强弱的关系如何呢?猜想与假设:从它们的原子结构看,它们都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氯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硫强。而氧化性是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故得电子的能力为:氯大于硫。因而可推测他们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为:Cl2>S。实验验证:(1)组织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的实验方案:依据氧化性强弱不同。①Fe+S②Fe+Cl2可通过反应后检验产物成分判断。(2)学生进行实验验证:①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S把铁氧化为+2价。②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Cl2把铁氧化为+3价。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它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S。整合应用: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氧化而得到的是()。A.FeSB.Fe3O4C.FeCl3D.FeCl2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教学设计题]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正确答案:提出问题: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S和Cl2都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那么它们之间的氧化性强弱的关系如何呢?猜想与假设:从它们的原子结构看,它们都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氯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硫强。而氧化性是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故得电子的能力为:氯大于硫。因而可推测他们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为:Cl2>S。实验验证:(1)组织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的实验方案:依据氧化性强弱不同。①Fe+S②Fe+Cl2可通过反应后检验产物成分判断。(2)学生进行实验验证:①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S把铁氧化为+2价。②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Cl2把铁氧化为+3价。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它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S。整合应用: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氧化而得到的是()。A.FeSB.Fe3O4C.FeCl3D.FeCl2

考题 等渗溶液是指()A、压力势相等但溶质成分可不同的溶液B、溶质势相等但溶质成分可不同的溶液C、溶质势相等且溶质成分一定要相同的溶液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