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男性,畏寒、发热3天,觉肛管内胀痛,排尿困难,继之肛周发红,出现压痛区,切开后排出脓汁60ml,应诊为哪种脓肿( )A、骨盆直肠间隙脓肿B、坐骨肛管间隙脓肿C、肛门旁皮下脓肿D、直肠后间隙脓肿E、以上都不是

题目
36岁,男性,畏寒、发热3天,觉肛管内胀痛,排尿困难,继之肛周发红,出现压痛区,切开后排出脓汁60ml,应诊为哪种脓肿( )

A、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B、坐骨肛管间隙脓肿

C、肛门旁皮下脓肿

D、直肠后间隙脓肿

E、以上都不是


相似考题
更多“36岁,男性,畏寒、发热3天,觉肛管内胀痛,排尿困难,继之肛周发红,出现压痛区,切开后排出脓汁60ml,应诊为哪种脓肿( )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性,30岁。肛门胀痛,逐渐加重,伴畏寒发热3天。查体:左侧肛周皮肤稍红,指诊发现距肛门4cm左侧偏后有明显压痛、肿胀。首先应考虑的是哪种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A、骨盆间隙直肠脓肿

    B、直肠壁内脓肿

    C、肛门周围脓肿

    D、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E、括约肌间脓肿


    参考答案:D

  • 第2题:

    男性,32岁。反复发作肛门胀痛伴畏寒、发热2个月。症状逐渐加重,排尿不适,肛门旁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继之破溃出脓液。确保疗效的关键步骤是

    A: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
    B:抗感染治疗后手术
    C:首先充分扩肛
    D:明确破溃外口和内口的位置
    E: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答案:D
    解析:
    患者肛门旁红肿疼痛,之后破溃流出脓液,病史长达2个月,不可能诊断为急性肛周脓肿,而应诊断为肛瘘。肛瘘手术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防止肛门失禁,避免瘘的复发,为此应准确找到肛瘘外口一瘘管一内口的位置。“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仅适用于低位肛瘘的治疗,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而不是A项,因为A项只适合低位复杂性肛瘘,而D项适用于所有肛瘘。B、C、E项均为肛瘘的一般性治疗措施。

  • 第3题:

    女,30岁。畏寒、发热,肛周胀痛,排便时加重3日,检查:肛周皮肤发红、压痛明显,应诊断为( )

    A.肛裂
    B.内痔脱出嵌顿
    C.肛门周围脓肿
    D.外痔血栓形成

    答案:C
    解析:
    此题属于鉴别诊断应用性题目,考查对以肛门及周围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直肠肛管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 第4题:

    男性,30岁。肛门周围胀痛伴发热3天,排便时疼痛加重。查体:肛门周围皮肤发红、压痛明显。最可能的诊断是

    A:直肠后间隙脓肿
    B:肛管括约肌间隙脓肿
    C: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D:肛周皮下脓肿
    E:直肠黏膜下脓肿

    答案:D
    解析:
    肛门周围皮下脓肿的主要症状为肛周持续性跳痛,排便、咳嗽时加重。全身感染性症状不明显。病变处明显红肿,有硬结和压痛,脓肿形成可有波动、跳动、穿刺时抽出脓液。可以切开引流,引流后的并发症为肛瘘。

  • 第5题:

    男性,20岁,5天前感肛管内胀痛、全身乏力、畏寒。继之出现排尿困难。查:肛门左侧皮肤发红。有触痛,直肠指检发现肛管左侧局部隆起。有明显触痛,具波动感。本病应诊断为

    A.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B.直肠息肉
    C.肛旁皮下脓肿
    D.坐骨肛管间隙脓肿
    E.内痔

    答案:D
    解析:
    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又称坐骨直肠窝脓肿,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向外扩散到坐骨直肠间隙而形成,也可由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扩散而成。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一般不会出现肛管左侧局部隆起。肛旁皮下脓肿一般不会出现全身乏力、畏寒。故选D。 考点:直肠肛周脓肿的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