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A.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君臣相顾:君王和大臣们互相照顾。 B.孟尝君不说,日:“诺,先生休矣!”先生休矣:先生休息吧! C.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城陷而虏:城池陷落后他被敌人俘获。 D.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举先王之政:列举先王的治国方略。

题目
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

A.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君臣相顾:君王和大臣们互相照顾。
B.孟尝君不说,日:“诺,先生休矣!”先生休矣:先生休息吧!
C.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城陷而虏:城池陷落后他被敌人俘获。
D.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举先王之政:列举先王的治国方略。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正确答案:
    (1)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

  • 第2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4分,共8分)

    (1)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2)上然弘言,益厚遇之。

    查看材料


    正确答案:
    (1)公孙弘用的是布做的被子,一顿饭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2)皇上认为公孙弘说得对,越发厚待公孙弘。

  • 第3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正确答案:
    (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大多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 第4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正确答案:

    (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 第5题:

    吧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有向池呼鱼。


    正确答案:
    )后母慢慢穿上它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 第6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正确答案:
    (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 第7题: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


    正确答案:

    天下哪里(难道)有没有父亲的人呢(吗)!

  • 第8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2)

    译: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传”是动词,为其做传的意思;“遗”是动词留给的意思。

  • 第9题:

    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知灼见 各执一端
    B不刊之论 见仁见智
    C不易之论 各持己见
    D远见卓识 众说纷纭


    答案:B
    解析:
    解析:
    此题考查成语的语境搭配。
    第一空,题干的意思是许多前辈对诗歌翻译理论的见解是非常准确、鞭辟入里的,是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B项“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符合语境。A项“真知灼见”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见解。“灼见”含有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D项“远见卓识”指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强调远见和卓越。A、D项都不能体现出鞭辟入里,不能磨灭之意。?C项“不易之论”同“不刊之论”,指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故根据第一个空排除A、D项。
    第二空,题干意思是很多人对于“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的看法是不同的。B项“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符合语境。A项“各执一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强调看法的不同。C项“各执己见”指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但观点不一定是完全相反。A、C项都常用于有对手的辩论中,不符语境。D项“众说纷坛”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不能体现出立场、角度等方面。此空“众说纷纭”也满足。
    故正确答案为B。

  • 第10题:

    阅读下面的古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其过子弟,固将礼焉。
    晋国的子弟路过郑国,本来就应该以礼相待。

  • 第11题:

    阅读下面的古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同姓男女结婚,他们的后代不会繁盛。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划横线的词语中读音不正确的是()
    A

    jín

    B

    然qiǎo

    C

    辩hóng

    D

    衣cuì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 分)

    (1)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奢侈就不谦逊了,不谦逊必定会轻视(怠慢)上级。

  • 第14题:

    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

    译成现代流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

    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损 百 姓 纵 事 未 发 闻 中 心 岂 不 常 惧(2分)


    正确答案: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 第15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3分)


    正确答案:
    (1)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

  • 第16题: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确答案:
    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 第17题: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正确答案:
    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 第18题:

    把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正确答案:
    (1)(3分)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观:观赏,1分;亵玩:玩弄,1分;句意1分。)
    (2)(3分)(兰花)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芳香。(为:因为,1分;芳:发出芳香,1分;句意1分。)

  • 第19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正确答案:
    (1)(5分)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廉,厚礼对待他,认为他很奇特。每次朝见,他仍然请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

  • 第20题: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子孙常蔬食步行。

    (2)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正确答案:
    (1)子孙常常吃蔬菜类食物,步行外出。
    (2)把这个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 第21题:

    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

    A.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B.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C.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D.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答案:D
    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的翻译。
    应试指导:A项“先生休矣”应译为“先生算了吧”。B项“何乃故也”应译为“何况是以前的呢”。C项“即有急”应译为“倘若有了紧急情况”。

  • 第22题:

    阅读下面的古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
    遭遇到逃亡在外的灾难,上天不让晋国安宁。

  • 第23题:

    下列划横线的词语中读音不正确的是()

    • A、饥jín
    • B、然qiǎo
    • C、辩hóng
    • D、衣cuì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