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拱长度不一,自16米至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连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连拱石桥。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为( )。A.卢沟桥修建年代并不久远B.卢沟桥桥身很长C.简单介绍了卢沟桥的桥体构造D.卢沟桥是各拱相连的连拱石桥

题目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拱长度不一,自16米至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连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连拱石桥。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为( )。

A.卢沟桥修建年代并不久远

B.卢沟桥桥身很长

C.简单介绍了卢沟桥的桥体构造

D.卢沟桥是各拱相连的连拱石桥


相似考题

3.阅读八年级课文《中国石拱桥》的两个教学环节,完成第下面题。 环节一:启发思考 教师:展示赵州桥的图片(出示PPT1),要求学生先不看课文,说清楚图上所示的大拱与四个小拱的位置关系。 学生发言: “大拱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拱。” “大拱的两边的上面共有四个小拱。” “桥身的左右两边有两个小拱。” “大拱的两端各有两个小拱。” “大拱的两端的上面各有两个小拱。” 根据学生所述.教师一一在黑板上描绘其形.可是没有一种能与PPT1图片相符合。 教师示意学生看书:“在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继而师生一起讨论句中的“肩”与“各”为什么用得准确…… 环节二:比较阅读 学生活动:精读有关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段落,找出能说明这两座桥具有中国石拱桥所有特点的句子,并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 出示PPT2。教师提问: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而不是一个呢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赵州桥和卢沟桥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赵州桥是“独拱”桥,卢沟桥是“联拱”桥;文中介绍赵州桥侧重结构特点,卢沟桥侧重艺术和历史价值。这样说明更加全面,说服力更强。 问题: (1)评析“环节一”中PPT1展示赵州桥图片的作用。 (2)评析“环节二”中教师最后提出问题的目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C【解析】片段从桥长﹑桥的构成﹑桥宽等几方面简单地介绍了卢沟桥的桥体构造。题中其他选项都以偏概全。故选C。
更多“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拱长度不一,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下列学生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

    A.“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句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类似于修辞上的比喻
    B.“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都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起准确说明的作用.但是“大约”“左右”影响了说明的效果
    C.“赵州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先说了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D.作者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的特点,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式,两例可以对照补充。令人信服

    答案:B
    解析:
    “大约”“左右”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也反映了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并不影响说明效果。故选B。

  • 第2题:

    以下有关北京卢沟桥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
    B.始建于明代
    C.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连拱石桥
    D.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在此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E.桥身两侧石雕护栏有望柱,柱头上均雕刻伏卧石狮

    答案:A,C,D,E
    解析:

  • 第3题: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70年前抗日将士那悲壮的歌声仿佛仍在永定河上回荡。当年这里发生了(  )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双十二事变”

    答案:A
    解析:
    1937年7月7日晚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拒绝,日军炮轰宛平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击。这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从此中国人民进入了八年的全面抗战时期.因此,正确答案是A。

  • 第4题:

    安济桥坐落在北京的永定河上。()


    答案:错
    解析:
    安济桥横跨在河北赵县城南的洨河上。

  • 第5题:

    安济桥坐落在北京的永定河上


    答案:错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