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氏族志与姓氏录。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别录》、《七略》和《汉书·艺文志》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别录》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提要目录,开创了目录文献提要的先河;
    《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至少在唐以前影响颇为深远;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

  • 第2题:

    请简述志人小说的兴起与类别志人小说之名的发展。


    正确答案:最早见于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主要记述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行事迹,亦称轶事小说。按其内容可分为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三类。笑话。主要作品有邯郸淳的《笑林》。野史。主要作品有托名刘歆而实则葛洪所作的《西京杂记》。逸闻轶事类,其主要作品有东晋裴启的《语林》。

  • 第3题:

    从现存民国以前编纂的各姓氏族谱来看,吉安的氏族几乎都是历代由()迁徙而来的。

    • A、南方
    • B、西方
    • C、北方

    正确答案:C

  • 第4题:

    八旗制度是在女真人氏族狩猎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原10人为一牛录,牛录意为()。


    正确答案:大箭

  • 第5题:

    《氏族志》


    正确答案: 贞观六年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人勘正姓氏,修订《氏族志》,以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山东氏族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氏族志》的刊正提高李氏皇族的地位,扶植了庶族地主,压制旧士族势力,加强皇权。

  • 第6题:

    姓氏的起源有很多途径。宋、郑、齐、鲁、陈、蔡、吴、秦等姓氏可以追溯到()

    • A、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
    • B、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
    • C、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
    • D、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正确答案:B

  • 第7题:

    简述姓氏最初的区别。


    正确答案: (1)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
    (2)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
    (3)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 第8题:

    简述姓氏的主要来源。


    正确答案: (1)上古最早产生的姓:姬、姜、姚等;
    (2)祖先的族号:唐、夏、周等;
    (3)国名:齐、鲁、燕、韩等;
    (4)地名:西门、南宫、东郭等;
    (5)官职:司马、司徒、司空、帅、尉、史等;
    (6)职业:屠、陶、乐、卜等;
    (7)动植物:马、羊、龙、杨、柳等;
    (8)排行或数字:孟、仲、季、伍、陆、万等;
    (9)爵号或谥号:王、侯、昭、庄等;
    (10)出身:王子、公孙、公子、王孙等;
    (11)少数民族:长孙、慕容、尉迟等。

  • 第9题:

    单选题
    姓氏的起源有很多途径。宋、郑、齐、鲁、陈、蔡、吴、秦等姓氏可以追溯到()
    A

    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

    B

    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

    C

    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

    D

    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姓氏最初的区别。

    正确答案: (1)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
    (2)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
    (3)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氏族志与姓氏录。

    正确答案: (1)《氏族志》的编撰:
    1)唐朝初期,士族地主大致以地域分为几个势力集团:江南士族、北方士族、山东士族、关中士族,又有鲜卑士族,都各具风尚特点,势力也有强弱,但没有统一的等第标准。当时,江南、北方士族势力衰微,以崔、卢、李、郑为首的山东士族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李唐起自关中,所以关中士族在唐政权中势力最强,成为左右当时政局的力量。
    2)唐太宗想培植以李唐宗室和大臣为主体的新士族集团,以便求得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为了突出皇权地位,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等人修撰《氏族志》。他们收集全国士族家谱,考正世系,加以辨别排比,定为上上至下下共九等。《氏族志》修成,山东士族崔民干被列为第一等(上之上)。唐太宗看了大不以为然,要求对该书重新刊定,并指明:不须论数世以前,只凭现今官爵高低定等级。奉旨改定后的《氏族志》,把皇族列为一等,外戚列为第二等(上之中),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上之下)向全国颁布。
    3)通过这次修撰《氏族志》,唐朝很多不是士族出身的功臣获得了士族地位,而没落的门阀士族受到了进一步的压抑。自南朝灭亡后,便受北方士族轻视的江南士族,被《氏族志》正式列为士族,恢复了声望。按照唐朝新情况重新排列的全国氏族等级,取代了分裂时期的小国士族等级,造成了一个以李唐宗室为首,以外戚、功臣和关中士族为重要辅佐,以山东和江南士族为次等辅佐的新统治集团,这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唐朝廷在全国的统治。
    (2)《姓氏录》的编撰:
    武则天首先以高宗的名义下令把太宗时修订的《氏族志》改编为《姓氏录》。在修订《氏族志》时,虽然规定“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但是修订的人士族观念很强。尽管都是贵族,他们总要考一考他是否是士族,象武则天家就不叙其本望,而在《氏族志》中所包括的293个姓,1651家中,却有不少官职很低的旧士族,但却没有武士彟的地位。武则天对此很不满意。武则天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世和打击李唐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势力,经许敬宗、李义府建议,于显庆四年(659),在武则天的主使下,高宗下令重修《氏族志》,改称《姓氏录》。“以后族为第一等,其余悉以仕唐官品高下为准,凡九等”。仕唐“得五品官者,皆升士品,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这样以来,《姓氏录》完全以唐代的官品为标准,以五品作为一条界线。凡是五品以上的,不管是否士族都写进去,共有二百四十五姓,二百八十七家,这样就把大批的地方望族都取消了。五品以上的官尽管有很多当时认为是浊流官,也都列了进去。这样一来,就直接打击了地方豪姓的政治势力和完全打破了门阀和庶族的界限,笼络了以军功取得高品官的普通地主,因而取得了这批人的拥护。《姓氏录》实质上代表了普通地主的利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别录》、《七略》和《汉书·艺文志》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别录》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提要目录,开创了目录文献提要的先河;
    《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至少在唐以前影响颇为深远;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是()。

    • A、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 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 C、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 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我国最早的一部目录汇编是()。

    • A、别录
    • B、七略
    • C、汉书﹒艺文志
    • D、七志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简述氏族志与姓氏录。


    正确答案: (1)《氏族志》的编撰:
    1)唐朝初期,士族地主大致以地域分为几个势力集团:江南士族、北方士族、山东士族、关中士族,又有鲜卑士族,都各具风尚特点,势力也有强弱,但没有统一的等第标准。当时,江南、北方士族势力衰微,以崔、卢、李、郑为首的山东士族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李唐起自关中,所以关中士族在唐政权中势力最强,成为左右当时政局的力量。
    2)唐太宗想培植以李唐宗室和大臣为主体的新士族集团,以便求得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为了突出皇权地位,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等人修撰《氏族志》。他们收集全国士族家谱,考正世系,加以辨别排比,定为上上至下下共九等。《氏族志》修成,山东士族崔民干被列为第一等(上之上)。唐太宗看了大不以为然,要求对该书重新刊定,并指明:不须论数世以前,只凭现今官爵高低定等级。奉旨改定后的《氏族志》,把皇族列为一等,外戚列为第二等(上之中),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上之下)向全国颁布。
    3)通过这次修撰《氏族志》,唐朝很多不是士族出身的功臣获得了士族地位,而没落的门阀士族受到了进一步的压抑。自南朝灭亡后,便受北方士族轻视的江南士族,被《氏族志》正式列为士族,恢复了声望。按照唐朝新情况重新排列的全国氏族等级,取代了分裂时期的小国士族等级,造成了一个以李唐宗室为首,以外戚、功臣和关中士族为重要辅佐,以山东和江南士族为次等辅佐的新统治集团,这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唐朝廷在全国的统治。
    (2)《姓氏录》的编撰:
    武则天首先以高宗的名义下令把太宗时修订的《氏族志》改编为《姓氏录》。在修订《氏族志》时,虽然规定“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但是修订的人士族观念很强。尽管都是贵族,他们总要考一考他是否是士族,象武则天家就不叙其本望,而在《氏族志》中所包括的293个姓,1651家中,却有不少官职很低的旧士族,但却没有武士彟的地位。武则天对此很不满意。武则天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世和打击李唐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势力,经许敬宗、李义府建议,于显庆四年(659),在武则天的主使下,高宗下令重修《氏族志》,改称《姓氏录》。“以后族为第一等,其余悉以仕唐官品高下为准,凡九等”。仕唐“得五品官者,皆升士品,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这样以来,《姓氏录》完全以唐代的官品为标准,以五品作为一条界线。凡是五品以上的,不管是否士族都写进去,共有二百四十五姓,二百八十七家,这样就把大批的地方望族都取消了。五品以上的官尽管有很多当时认为是浊流官,也都列了进去。这样一来,就直接打击了地方豪姓的政治势力和完全打破了门阀和庶族的界限,笼络了以军功取得高品官的普通地主,因而取得了这批人的拥护。《姓氏录》实质上代表了普通地主的利益。

  • 第16题:

    《左传·隐公八年》将姓氏来源归纳为()种。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氏族篇》将姓氏来源归纳为9种:“或氏于(),或氏于(),或氏于(),或氏于(),或氏于(),或氏于(),或氏于(),或氏于(),或氏于()。”宋代()的《通志·氏族略》详细分为32种。


    正确答案:5;号;谥;爵;国;官;字;居;事;职;郑樵

  • 第17题:

    唐代曾盛行修撰谱牒(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638年唐太宗在修《氏族志》时标榜说:“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659年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收录姓氏大大少于前者,只限时任五品以上官员。这反映了()

    • A、传统门阀贵族力量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 B、唐朝门第观念进一步增强
    • C、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依然保持特权地位
    • D、唐朝社会上下流动性减弱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姓氏录》


    正确答案:唐高宗诏礼部侍郎孔志约、著作郎杨仁卿、太子洗马史元道及太常丞吕才等十二人商议编录,于显庆四年(659)改《氏族志》为《姓氏录》。高宗为该书亲自写序,并规定了类例。《姓氏录》共收录二百四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分为九等,当时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收入,皇后四家被列入第一等。由于兵卒以军功升五品以上官者亦入书限,引起缙绅士大夫哗然,多耻被甄叙,并号该书为“勋格”。随后,李义府上奏高宗收回全国的《氏族志》加以焚毁。《姓氏录》贯彻“各以品位为等第”的原则比《氏族志》更加彻底,所收的姓和家亦大为减少,已将当朝无官职的旧士族全部排除在外,说明它对旧族的贬抑超过了《氏族志》。

  • 第19题:

    简述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


    正确答案: (1) 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其历史渊源非常久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制度之一;
    (2)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力工具;
    (3) 它虽然以汉族原有的姓氏为主体,但是也吸收和容纳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因此它已经成为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征。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姓氏录

    正确答案: 唐礼部郎中孔志约奉诏编撰。以武后族为第一,其余比类升降,以仕唐官品高下为准,分九等。武则天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世和打击李唐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势力,以高宗的名义下令把太宗时修订的《氏族志》改编为《姓氏录》。《姓氏录》完全以唐代的官品为标准,以五品作为一条界线。凡是五品以上的,不管是否士族都写进去,共有二百四十五姓,二百八十七家,这样就把大批的地方望族都取消了。五品以上的官尽管有很多当时认为是浊流官,也都列了进去。这样一来,就直接打击了地方豪姓的政治势力和完全打破了门阀和庶族的界限,笼络了以军功取得高品官的普通地主,因而取得了这批人的拥护。《姓氏录》实质上代表了普通地主的利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氏族的形成。

    正确答案: 氏族是以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亲族集团。
    1、最初的人类群体为原始群。既没有婚姻规则,也没有社会组织。
    2、人类第一个婚姻形态为血缘婚,它排除双亲与子女、祖父母与子孙发生婚姻关系,实行同辈男女互相婚配的群婚,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互为夫妇。血缘婚形成的部落是血缘家族。
    3、血缘婚经过发展,进而排除了同胞兄弟姐妹以及旁系兄弟姐妹发生婚姻关系,演变成为出生于不同部落的同辈男女互为夫妇的群婚制。这样的制度形成的部落就是最初的氏族。
    4、后来族外婚的形成为氏族的形成带来了契机。氏族正式形成了。
    氏族形成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

    正确答案: 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妇女居于支配地位,丈夫从妻而居,辈分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世纪星族外婚制,同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只有不同氏族之间的同辈男女可以互慰夫妻。后来发展成为对偶婚,就是在互婚的男女中各有一个主要配偶,但不严格。因此,所生子女仍知母不知父。这时氏族共财,实行原始共产主义。
    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男子居于支配地位,妻子从夫而居,辈分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父系氏族制的产生是和农业及饲养业的发展分不开的。这时,男子不再以狩猎、捕鱼为主,而是代替妇女从事农业和饲养业,事农业和饲养业已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父系氏族公社内部以男子为中心分裂为若干个大家庭,个大家庭又分裂为若干个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至此,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在瓦解,代之以地缘为条件的农村公社在形成,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私有制在产生,人们随着贫富的不断分化,阶级在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八旗制度是在女真人氏族狩猎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原10人为一牛录,牛录意为()。

    正确答案: 大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名词解释题
    《氏族志》

    正确答案: 贞观六年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人勘正姓氏,修订《氏族志》,以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山东氏族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氏族志》的刊正提高李氏皇族的地位,扶植了庶族地主,压制旧士族势力,加强皇权。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