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图2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生物膜除了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B.图1中的A是NADPH,图2中的B只来自丙酮酸 C.图1、图2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D.图1、图2中的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限制因素分别是温度和光

题目
图1、图2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生物膜除了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B.图1中的A是NADPH,图2中的B只来自丙酮酸
C.图1、图2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D.图1、图2中的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限制因素分别是温度和光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图1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为叶绿体的内囊体膜):水的光解H2O→[H]+O2,ATP的形成:



图2表示的是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




因此A正确、C错误。图2中B是[H],它来自葡萄糖和水,B错误。呼吸作用的发生不受光的影响,D错误。
更多“图1、图2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已知某带权图G的邻接表如下所示,其中表结点的结构为:以下关于该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G是强连通图 B.图G具有14条弧 C.顶点B的出度为3 D.顶点B的入度为3


    正确答案:D

  • 第2题:

    下列图形中,光脚阴线的图形为()。

    A:{图}
    B:{图1}
    C:{图2}
    D:{图3}

    答案:C
    解析:
    光脚阳线和光脚阴线是没有下影线的K线。当开盘价或收盘价正好与最低价相等时,就会出现这种K线。A、B两项分别是光头阳线和光头阴线。

  • 第3题:

    下图1表示夏天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某棉花植株C0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图2表示该棉花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则图1中时间a,b、c、d依次发生了图2所示的哪项生理活动(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图1表示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某棉花植株C0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由图可知,a,b、c、d四点的情况依次是a点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点表示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但是呼吸作用强度比较大;C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d点表示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但是光合作用强度比较大。所以可以判断出图1中时间a、b、c,d依次发生了图2所示的④③②①;故选B。

  • 第4题:

    下列关于数学模型实例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光合作用图解描述光合作用的主要反应过程
    B.动植物细胞模式图
    C.细菌分裂生殖数量变化模型建构
    D.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作出判断和预测:例如细菌分裂生殖数量变化模型建构。A项为概念模型(通过分析大量的具体形象,分类并揭示其共同本质,将其本质凝结在概念中,把各类对象的关系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用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B、D项为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故选C。

  • 第5题:

    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如下图。图A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图B中①~⑥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C中①②③表示上述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变化。分析回答:



    (1)图A中,曲线b表示___________。(3分)(2)从___________分钟后,细胞分裂进入后期,相当于图B曲线的___________段,该细胞染色体数目最多时有___________条。(6分)(3)图C中①一②发生在图B的___________阶段,图C中②。③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期。(6分)


    答案:
    解析:
    (1)分别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着丝点之间的距离
    (2)10;②③;4n
    (3)①②;前期;
    解析:
    (1)图A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问的平均距离.结合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可推知曲线b表示分裂后期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2)由图A可知10分钟后细胞分裂进入后期,相当于B图中的②③段。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依据图示可知为4n。
    (3)图c中①~②为DNA复制时期,对应图B的①②,图c中②~③染色质变成染色体,该变化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①是染色质、③是染色体,两者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 第6题:

    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图甲神经纤维某段放大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图乙是图甲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3分)(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兴奋能由B传到A吗 并给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3)图丙是图甲的一段,如图所示,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a、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方向是___________;电流计c的指针会发生___________次方向___________(相同或相反)的偏转。(6分)


    答案:
    解析:
    (1)感受器;d;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神经递质;不能;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出后膜
    (3)b→a;两;相反
    解析:
    (1)由于甲图中e上有神经节,所以它表示的结构是传入神经,则f表示感受器。乙图是突触,即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突触后膜,一般为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出后膜,所以兴奋只能由A传到B。
    (3)丙图中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则a处膜外变为负电荷,电流从b向a传递,电流计C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第7题:

    下列化学结构中哪个是别嘌醇
    A{图]
    B{图1]
    C{图2]
    D{图3]
    E{图4]


    答案:B
    解析:
    A.秋水仙碱
    B.别嘌醇
    C.安乃近
    D.巯嘌呤
    E.吡罗昔康

  • 第8题:

    图1为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图3、图4为图l中的部分结构的放大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括号内填写图中标号,横线里填写适当内容的文字)



    (1)图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和(  ),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  ),结构15与(  )的形成有关。
    (2)图2、图3、图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__________,图2、图3所示结构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在其中进行的循环I和Ⅱ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图2、图3、图4所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中的DNA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__________。
    (4)研究表明结构1的功能越复杂,其上的__________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5)由于原癌基因和__________发生突变,体细胞变成癌细胞,往往容易分散和转移,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等物质减少所致。


    答案:
    解析:
    (1)3;13;8;5或l2(5、12均可)。
    (2)都由双层膜包被;线粒体、叶绿体;三羧酸循环;卡尔文循环。
    (3)细胞核的DNA(图4结构中的DNA)。
    (4)蛋白质。
    (5)抑癌基因;糖蛋白。
    解析:图1的左半图为动物细胞,右半图为植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细胞结构为: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为中心体。图2为线粒体,图3为叶绿体,图4为细胞核,其中14为染色质,15为核仁。
    (1)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3,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l3。色素存在于叶绿体和液泡中,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只能溶于有机溶剂,液泡8中的色素溶于水。结构l5为核仁,核仁与核糖体(5或12)的形成有关。
    (2)图4为细胞核,6、11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它们均具有双层膜结构。图2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并且具有双层膜,表示线粒体,图3中有基粒和双层膜,表示叶绿体。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该循环为卡尔文循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循环称为三羧酸循环。
    (3)叶绿体和线粒体存在于细胞质中,由母方传给子代,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母方和父方共同传给子代。
    (4)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主要是组成蛋白和运载蛋白。组成蛋白种类和数量越多,膜的保护能力就越强;运载蛋白种类和数量越多,膜可以运载的物质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5)细胞癌变的原因就是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癌细胞与其同源正常组织相比,细胞间的粘着性降低,故癌细胞在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在正常细胞外被中的纤粘连蛋白是一种细胞外粘着糖蛋白,它增强了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粘着。

  • 第9题:

    某测绘局要绘制新开发镇的平面图,采用2种比例尺绘制,其中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甲图比例尺为1∶30000,则乙图比例尺为1∶10000
    • B、甲图的图幅面积一定是乙图的9倍
    • C、乙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比甲图详细
    • D、甲图中1cm表示的距离是乙图的3倍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下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脂肪酸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 B、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
    • C、与K+进入绿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
    • D、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单选题
    图所示简支梁中m 2>m 1其剪力图和弯矩图分别如图Ⅰ和图Ⅱ所示,对其形状判断对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图Ⅰ是正确的

    B

    只有图Ⅱ是正确的

    C

    图Ⅰ与图Ⅱ都正确

    D

    图Ⅰ与图Ⅱ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D
    解析: m 1和m 2都使梁下部受拉,所以图Ⅱ是错的。

  • 第12题:

    问答题
    如图甲为人体的部分细胞分化示意图,图乙为人体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细胞骨髓移植实质上是将图甲中的_________(填字母)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 (2)图甲中的皮肤细胞、肝细胞、白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 (3)图乙中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填序号),遗传物质存在的场所是_________(填序号)。 (4)若图乙所示细胞为效应B(浆)细胞,则其抗体从产生到分泌出细胞外,所经历的结构依次为_________(填序号),研究该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c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②⑧;⑥⑩ (4)⑧⑦①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解析: (1)图甲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a细胞;骨髓移植实质上是将图甲中的造血干细胞(c)移植到患者体内。 (2)图甲中的皮肤细胞、肝细胞、白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图乙中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中心体和核糖体,即②⑧。遗传物质存在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核,即⑥⑩。 (4)若图乙所示细胞为效应B(浆)细胞,则其抗体从产生到分泌出细胞外,所经历的结构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即⑧⑦①⑨,研究该过程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第13题:

    下列选项中,根据图1和图2的关系,与图3对应的图形是________。


    答案:C
    解析:
    元素组成相同,优先考虑位置规律。第一组图找规律,观察图1和2,梯形和三角形的位置进行互换,×和+的位置进行互换,圆的位置不变,外框都是正方形;第二组图用规律,图3中三角形和圆的位置进行互换,#和*的位置进行互换,外框是梯形,所以对应选项C。
    故正确答案为C。

  • 第14题:

    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B.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C.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D.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答案:B
    解析:
    图甲中①是多糖,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图乙表示一个磷脂分子,A是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B是磷脂分子疏水的尾部。①②③构成细胞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A正确。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而不是磷脂分子,B错误。②(载体蛋白)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糖蛋白)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C正确;a是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因此将磷脂分子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D正确。

  • 第15题:

    图6为人体血糖调节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B.甲、乙两种激素是协同关系
    C.进食后.血液中两种激素含量都增加
    D.甲激素为胰高血糖素,乙激素为胰岛素

    答案:A
    解析:
    由甲激素降低血糖、乙激素升高血糖可知,甲激素为胰岛素,乙激素为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为拮抗关系,故B、D项错误。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以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利于降低血糖,使血糖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C项错误。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对于血糖浓度的调节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馈调节,A项正确。

  • 第16题:

    下图为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③所示细胞中,非等位基因可能发生重组
    B.图⑤所示细胞中,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相同
    C.图②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D.上述细胞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是①→⑤→③→④→②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减数分裂的过程。由图可知,①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所以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一般相同,因此B项正确。

    A项: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所以可能发生非等位基因的重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不变。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排序是①→③→②→⑤→④。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7题:

    图3是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结构以及两种物质的转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物质是__________,正常生长的植物中,甲消耗的a物质__________(是/不是)主要来自于乙。(6分)
    (2)b物质除图中所示去向外,还可以通过气孔__________。(3分)
    (3)合成贮存有机物能量的过程在甲结构的——中进行的,氢离子和氧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是在乙结构的上进行的。(6分)


    答案:
    解析:
    (1)二氧化碳;不是
    (2)散失到大气中
    (3)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解析:
    (1)甲是叶绿体.乙是线粒体。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叶绿体消耗的二氧化碳主要是从大气中获得。
    (2)氧气除了供给有氧呼吸作用,还可以通过气孔释放到大气中。
    (3)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有机物的合成是在暗反应中完成,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氢离子和氧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是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膜。

  • 第18题:

    图2是某两种典型的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曲线示意图。



    据图回答:
    (1)表示阳生植物的曲线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6分)
    (2)b2点表示②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速率相等。(6分)
    (3)在c点前,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比阳生植物___________。(3分)


    答案:
    解析:
    (1)①;阳生植物的光的饱和点和补偿点都高于阴生植物
    (2)CO2的吸收;CO2的释放
    (3)强
    解析:
    阳生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都高于阴生植物。b1和b2为光的补偿点,表示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02量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的量是相等的。

  • 第19题:

    关于二次函数y=2-(x+1)2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象开口向上
    B.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1
    C.图象有最低点
    D.图象的顶点坐标(-1,2)

    答案:D
    解析:
    由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可知,其开口方向向下,有最大值2,对称轴为x=-1,顶点坐标(-1,2)。二次函数y=a(x+h)2+k(α≠0)中,α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为(-h,k)。

  • 第20题:

    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不同时期的正常细胞分裂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表示该生物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图像
    B.图②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之比为1:2:2
    C.图③所示时期最适合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观察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图④时期

    答案:D
    解析:
    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以上分析可知,图①表示该生物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图像,A正确;图②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之比为1:2:2。B正确;图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C正确:菲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图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

  • 第21题:

    图a、b、c分别是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以上三种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
    • B、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该结构
    • C、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 D、a、b细胞内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问答题
    下图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同种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图2甲细胞中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丙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

    正确答案: (1)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2)丙、丁 (3)4;8
    解析: (1)由图可知,图1中DE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由2→1,所以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2)图1中CD段有姐妹染色单体,对应图2中丙、丁。 (3)图2中由丙可判断该动物体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复制后,甲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

  • 第23题:

    问答题
    图甲表示某植物的某种生理活动,图乙表示该植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吸收O2和释放O2的状况,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甲反应进行的场所是____,其中a表示____,b表示____。 (2)当突然停止光照,图甲中c的含量将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图乙中光照强度为A时,该植物生理活动的特点是________。 (4)若图乙是CO2浓度为0.1%条件下测得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CO2浓度升到0.3%时,A点向哪个方向移动?

    正确答案: (1)叶绿体;ATP;C5
    (2)增加
    (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4)向左
    解析: (1)图甲表示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光反应产物是[H]、ATP和氧气,暗反应中,二氧化碳与C5反应生成C3。
    (2)突然停止光照,[H]、ATP减少,C3至C5过程减弱,使C3增多。
    (3)光照强度为A时,植物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氧气,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4)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光合作用增强,A点左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