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表现为:
(1)故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公刘》一首叙述公刘率领族人迁居豳地的历史,诗歌每章都用“笃公刘”起首,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赞美和爱戴。
(2)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周民族史诗大多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其中有的用相同词语领起一章,形成章节之间的排笔,增强了层次感,又使深层内容紧密相连。
(3)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史诗的形象性,如《生民》用一系列的排笔描写后稷种植庄稼。《绵》中用瓜瓞自小变大比喻周民族的由弱变强。
(4)擅长使用叠音词来摹声摹态,不仅生动传神,还增加了诗的节奏感。如《生民》中“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大豆一片茁壮生,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更多“试结合作品,论述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徭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诗经》徭役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l)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如《鸨羽》中对父母无人奉养的忧心,《君子于役》中对在远方服役的丈夫的牵念; 
    (2)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的感叹,如《小雅•何草不黄》中“独为匪民”的怨愤。 
    《诗经》徭役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如《鸨羽》中以呼天式的抒情倾诉自己的痛苦;《君子于役》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绘最典型的黄昏之时农村生活的画面,将女主人公忧伤怅惘的思念之情放在宁静温馨的背景之中,更突出了徭役带给人们的痛苦;《何草不黄》用萎黄干枯的野草起兴,暗示了征夫役卒在繁重的劳役驱使下,也如野草般疲敝憔悴。

  • 第2题:

    结合作品,论述荷马史诗的思想价值。


    正确答案: A、《伊利亚特》的基本主题是歌颂与异族战斗的英雄,赞扬了刚强、威武和特别重视战斗荣誉的英雄主义。
    B、《奥德赛》的基本主题是写人和自然的斗争,同时,反映了争夺和维护私有财产的斗争,体现了新家庭制度的道德规范。
    C、贯穿两部史诗的共同思想是热爱现实,肯定人的奋斗精神,强调对人生采取积极的态度。
    (以下具体论述)

  • 第3题: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写实与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抒发的情感真是;
    ②抒情方式坦率;
    ③叙事诗中也饱含作者感情。
    (2)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①赋运用最多,或直接叙事,或刻画描写,或直抒胸臆;
    ②有用比喻修辞的,有整首诗用比的;
    ③兴一般用在篇首或章首,或与诗歌情思相关,或不相关。
    (3)形式语言的特点:
    ①重章复沓的结构;
    ②四言基本句式;
    ③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音乐美;
    ④语言:词汇丰富,大量运用连绵词和叠字。

  • 第4题:

    试举例说明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


    正确答案: 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记载了周人从产生、发展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如周民族始祖后稷的出生、周人从邰至豳和从豳至周原的迁徙、文王讨伐崇、密的战争、武王灭商的经过,在周民族史诗中都有记载。
    二是再现了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的情况。如姜嫄生子的传说说明了当时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水平还很低,后稷发明农业的传说,再现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的情况。
    三是比较充分地展示了周民族崇高的审美意识,如他们对祖先伟大英雄的热烈崇拜,以及对祖先业绩的虔诚尊重。)

  • 第5题:

    结合具体作品,试分析寓言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寓意性。
    2、结构简单,语言精练。
    3、比喻和象征的手法。
    4、多层次的寓意表达。

  • 第6题:

    问答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王维山水诗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王维山水诗艺术特色:
    (1)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
    (2)追求画意,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代表作品:《终南山》、《山居秋暝》
    王维的山水诗在谢灵运精雕细刻追求形似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神似",在山水描写中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王维的山水诗还特别追求画意,他把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创作中,造成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他的代表作《终南山》、《山居秋暝》都体现出这些特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天问》一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突出的特色?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天问》在艺术上有以下突出特色:
    首先是表现为深沉的理性思考与热烈的感情相结合。《天问》全诗完全由提问组成,从宇宙洪荒、天文、地理之事问起,继而又问人事,广涉夏、商、周三代历史,最后以问楚先和当代楚国现实作结,洋洋洒洒,无所不问,但细按其提问的方式和口气,又绝非是什么纯知识性的问答,即并非完全属于问所不知;而更多的是问所不信,问所不平,以至问所当知。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深思熟虑后的一种质疑,一种见解,一种抒怀。
    在对自然界现象所提的问题中,大多数是属于对前人学说的质疑,在一系列的质问中,蕴含着诗人在进行某些理性思考后对前人成说的否定。如长诗一开头对“遂古之初”的提问,无疑是对当时流传的天地开辟前“混沌”说的否认。诗人在长诗《天问》中,对历代兴亡史的发问,是本诗的主旨所在,即以历史为明鉴,来警戒楚之有国者,改弦易张,以救亡图存。在这部分里,既包含着诗人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也倾注着诗人对历史上贤明政治、正义人物的仰慕和对昏君奸佞的挞伐,其爱憎分明的感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其次,从形式看,《天问》长诗完全由问句出之,确为“创格”,但如果没有艺术思维的驾驭,就会质直、呆板、枯燥,浑然一片,以至让人难以卒读。而令人惊奇的是,《天问》这首由一百七十余句组成的问语长诗,却完全不是这样。它通过不同语词的运用,不同句式的变化,使全诗诗句错落有致,疾徐相间,且一气充盈,独具风采。
    人在《天问》诗中,根据不同的问义和语气的要求,把众多疑问词相间使用。而在疑问词的用法上,有的放在句首,有的“以”、“焉”等虚词相连用,以表顿挫和转折。 在句式上,《天问》以四字句为主干,属四言体,但它多达四分之一左右的句式,又打破四言,杂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以至八言等不同句式,这也使诗平添了语句的错落之美。
    《天问》全诗以问句构成,而问式的变化,对全诗的艺术性则起着更大的作用。全诗的这种句式、问式的错综变化,再加上针对不同问题所负载的感情色彩——或探究质疑,或谴责讽刺,或同情赞美,或激昂热烈,或冷峻无情,从而构成了全诗的雄肆活脱,穷幽极渺的风格,并取得了奇气袭人的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写实与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抒发的情感真是;
    ②抒情方式坦率;
    ③叙事诗中也饱含作者感情。
    (2)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①赋运用最多,或直接叙事,或刻画描写,或直抒胸臆;
    ②有用比喻修辞的,有整首诗用比的;
    ③兴一般用在篇首或章首,或与诗歌情思相关,或不相关。
    (3)形式语言的特点:
    ①重章复沓的结构;
    ②四言基本句式;
    ③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音乐美;
    ④语言:词汇丰富,大量运用连绵词和叠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庄子》寓言的特色。

    正确答案: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庄子》是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
    (1)奇幻谲诡的想象,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2)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逍遥游》)。
    (3)细腻逼真的描写。如《齐物论》写风之千变万化的声音,无不穷形尽相,极尽描摹之能事。
    (4)谐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鸱得腐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豪放中见沉郁的独特风格。
    (2)善于运用幻想、夸张和拟人化等手法。
    (3)擅长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藏微曲折地抒写内心。
    (4)大量使用典故。
    (5)高超的语言能力,广泛地吸收前代诗文、经史及当时口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元代有哪些著名的擅长墨竹和墨梅的画家?试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擅长墨竹有李衍、深入竹乡,对竹的“形色情状”“生聚荣枯”做了仔细研究,画竹真实《双勾竹石图》、《沐雨图》等表现了画家追求的“清高拔俗”气概.柯九思《横竿晴竹图》秀润丰茂,楚楚动人.赵孟之妻管道升也是画竹高手.王冕是擅长墨梅,《画梅图》有生机勃额然,一种天然之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荷马史诗的结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结构紧凑,安排巧妙。两部史诗中所发生的故事,分别跨度十年,但他不采取全面铺叙的模式,不是从头到尾的描写战争和漂泊过程,而是截取其最后最富于表现力的场面和情节,使史诗精练、集中、很有凝聚力
    (2)人物形象的塑造极为成功。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预言式的抽象品
    (3)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往往借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来比喻人,多处使用重复手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豪放中见沉郁的独特风格。
    (2)善于运用幻想、夸张和拟人化等手法。
    (3)擅长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藏微曲折地抒写内心。
    (4)大量使用典故。
    (5)高超的语言能力,广泛地吸收前代诗文、经史及当时口语。

  • 第14题:

    论述荷马史诗的结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结构紧凑,安排巧妙。两部史诗中所发生的故事,分别跨度十年,但他不采取全面铺叙的模式,不是从头到尾的描写战争和漂泊过程,而是截取其最后最富于表现力的场面和情节,使史诗精练、集中、很有凝聚力
    (2)人物形象的塑造极为成功。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预言式的抽象品
    (3)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往往借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来比喻人,多处使用重复手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第15题:

    结合作品试分析张爱玲的《更衣记》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张爱玲的《更衣记》是一篇十分独特的散文,开始是用英文写作并在英文刊物《二十世纪》上发表的,后来才翻译成中文。文章以六千字的篇幅写出了衣服的“近代史”,表现了満清以来我国服饰的变迁。在艺术上有如下特色:
    1.文章不拘泥于服饰本身的琐屑描述,而是着重于从不同时期的服饰特点写出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理。并在比较中评述女装与男装的区别。
    2.文章在取譬和用词上十分灵动和准确。如“极其宽大的衣裤,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着气象”、“更为苛刻的是新娘的红裙,行动时只许有一点隐约的叮当,像远山上宝塔的风玲”、“一双袖子翩翩而来,预兆形式主义的复兴”等等。
    3.通过服饰来写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如服饰是每个人“贴身的环境”、“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如果女人能够做到‘丈夫如衣服’的地步,就很不容易”等等,表现了张爱玲对于服饰、对于人生的重感悟、重体验、率性而为的态度。

  • 第16题:

    试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庄子》寓言的特色。


    正确答案: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庄子》是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
    (1)奇幻谲诡的想象,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2)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逍遥游》)。
    (3)细腻逼真的描写。如《齐物论》写风之千变万化的声音,无不穷形尽相,极尽描摹之能事。
    (4)谐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鸱得腐鼠”。

  • 第17题:

    元代有哪些著名的擅长墨竹和墨梅的画家?试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擅长墨竹有李衍、深入竹乡,对竹的“形色情状”“生聚荣枯”做了仔细研究,画竹真实《双勾竹石图》、《沐雨图》等表现了画家追求的“清高拔俗”气概.柯九思《横竿晴竹图》秀润丰茂,楚楚动人.赵孟之妻管道升也是画竹高手.王冕是擅长墨梅,《画梅图》有生机勃额然,一种天然之趣.

  • 第18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论述荷马史诗的思想价值。

    正确答案: A、《伊利亚特》的基本主题是歌颂与异族战斗的英雄,赞扬了刚强、威武和特别重视战斗荣誉的英雄主义。
    B、《奥德赛》的基本主题是写人和自然的斗争,同时,反映了争夺和维护私有财产的斗争,体现了新家庭制度的道德规范。
    C、贯穿两部史诗的共同思想是热爱现实,肯定人的奋斗精神,强调对人生采取积极的态度。
    (以下具体论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试分析张爱玲的《更衣记》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张爱玲的《更衣记》是一篇十分独特的散文,开始是用英文写作并在英文刊物《二十世纪》上发表的,后来才翻译成中文。文章以六千字的篇幅写出了衣服的“近代史”,表现了満清以来我国服饰的变迁。在艺术上有如下特色:
    1.文章不拘泥于服饰本身的琐屑描述,而是着重于从不同时期的服饰特点写出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理。并在比较中评述女装与男装的区别。
    2.文章在取譬和用词上十分灵动和准确。如“极其宽大的衣裤,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着气象”、“更为苛刻的是新娘的红裙,行动时只许有一点隐约的叮当,像远山上宝塔的风玲”、“一双袖子翩翩而来,预兆形式主义的复兴”等等。
    3.通过服饰来写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如服饰是每个人“贴身的环境”、“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如果女人能够做到‘丈夫如衣服’的地步,就很不容易”等等,表现了张爱玲对于服饰、对于人生的重感悟、重体验、率性而为的态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结合作品,论述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表现为:
    (1)故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公刘》一首叙述公刘率领族人迁居豳地的历史,诗歌每章都用“笃公刘”起首,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赞美和爱戴。
    (2)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周民族史诗大多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其中有的用相同词语领起一章,形成章节之间的排笔,增强了层次感,又使深层内容紧密相连。
    (3)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史诗的形象性,如《生民》用一系列的排笔描写后稷种植庄稼。《绵》中用瓜瓞自小变大比喻周民族的由弱变强。
    (4)擅长使用叠音词来摹声摹态,不仅生动传神,还增加了诗的节奏感。如《生民》中“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大豆一片茁壮生,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结合具体作品,试分析寓言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寓意性。
    2、结构简单,语言精练。
    3、比喻和象征的手法。
    4、多层次的寓意表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徭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诗经》徭设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如《鸨羽》中对父母无人奉养的忧心,《君子于役》中对在远方服役的丈夫的牵念;
    (2)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的感叹,如《小雅·何草不黄》中“独为匪民”的怨愤。
    《诗经》徭役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如《鸨羽》中以呼天式的抒情倾诉自己的痛苦;《君子于役》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绘最典型的黄昏之时农村生活的画面,将女主人公忧伤怅惘的思念之情放在宁静温馨的背景之中,更突出了徭役诗给人们的痛苦;《何草不黄》用萎黄干枯的野草起兴,暗示了征夫役卒在繁重的劳役驱使下,也如野兽般疲敝憔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周民族史诗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它代表了公元前11世纪我国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其成就可概括如下:
     (1)比较浓厚的神话传说色彩。神话传说色彩是史诗的重要因素之一,周民族史诗也有着浓厚的神话传说色彩,这在《生民》一诗中尤为突出,如诗中姜嫄因为踩了上帝的脚印而神奇地怀孕,后稷被母亲三弃三收的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神异等。
    (2)叙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诗经》的主体是抒情诗,而史诗则是以叙述描写为主的,因而周民族史诗有着叙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特点。
    例如《公刘》一诗记叙了周民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从邰地迁居豳地,初步定居并发展农业的历史。诗歌是按照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但是诗歌的每章都以一个感叹句“笃公刘”(意即:忠厚老实的公刘啊)起首,从而把公刘的形象和民族的历史、族人的爱戴赞美之情结合在一起,使得叙事中有了抒情的成分。又如《生民》一诗的最后详细描写了周人在丰收之后祭祀祖先的场面,而这种描写中则暗含着周人丰收的喜悦、对神灵的虔诚感恩,使得描写中也满含着情感。这种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使诗歌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如《生民》是从姜嫄怀孕开始,写到后稷定居邰地、创立祭祀典礼,有着相对独立的完整情节。这种表现手法还塑造出一个个光辉的先王形象,如充满了神异色彩的后稷、勤劳智慧、深受景仰爱戴的公刘等。
    (3)周民族史诗也很讲究布局谋篇的章法结构。这些史诗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如《生民》中先写姜嫄怀孕,次写后稷出生,再写他发明农业,最后写他率领族人定居邰地;《公刘》一诗先写迁移前的准备、次写启程出发,再写公刘察看周原,最后写周人在豳地停留下来开垦土地、建设家园;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但是其结构上也很多独特之处,经常用相同的词语领起一章,如《生民》连续六章以赞叹的语气词“诞”发端,《公刘》以“笃公刘”发端,这样既构成了章节之间的排比,增强了诗歌外在形式上的层次感;又通过同一种感情的不断反复,使深层内容紧密相连,将全诗融为一个浑然的整体。
    (4)周民族史诗还很讲究修辞技巧,多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增强史诗的形象性。如《生民》用一系列的排比描写后稷种植庄稼,《绵》中用瓜瓞自小变大比喻周民族的由弱变强。
    (5)擅长使用叠音词来摹声摹态,如《生民》中“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连用四个不同的叠音词来描摹不同农作物丰收的景象,突出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神态。叠音词的使用不仅生动传神,还增加了诗的节奏感,使诗歌琅琅上口。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