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初中数学课程“基础性”内涵的是(  )。A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B 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C 初中数学课程是为即将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谋求明日的发展D 数学课程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题目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初中数学课程“基础性”内涵的是(  )。
A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

B

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C

初中数学课程是为即将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谋求明日的发展

D

数学课程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初中数学课程“基础性”内涵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要阐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空间观念的含义。


    答案:
    解析:
    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 第2题:

    简要论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内容”中“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 第3题:

    简述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中“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这一目标的理解。


    答案:
    解析: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探索”是过程目标行为动词,“证明”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这一目标的设置,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该定理的内容,还需要掌握该定理的推导过程,联系知识间的内在关系,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需要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等知识,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内容奠定基础,并且在图形证明和计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经历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学习过程,能够更好地体会并理解这些知识内在的联系,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很有帮助。
    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从几何直观出发猜想三角形中位线和第三边的关系到运用三角形全等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严格地证明猜想的过程,就是从观察、归纳、猜想到用严密的数学思维和严谨的推理过程验证猜想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并应用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过程。经历这一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综合应用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4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置了部分选学内容,以韦达定理为例简述设置选学内容的意义。


    答案:
    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选学内容弥补了必修课程在内容上的有限性和知识广度与深度上的局限性等不足。 选学内容一方面对必修课程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又能发展学生的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以韦达定理为例,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后,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这是一节选学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韦达定理是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等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应用起来更加灵活多变。它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根的判别式是判定方程是否有实根的充要条件,而韦达定理说明了根与系数的关系,无论方程有无实数根,利用韦达定理可以快速求出两方程根的关系,因此韦达定理应用广泛,在初等数学、解析几何、平面几何、方程论中均有体现。

  • 第5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数据分析观念”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新课标的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课程设计思路(三)课程内容中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 第6题: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初中数学课程“基础性,’内涵的是( )。

    A、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
    B、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C、初中数学课程是为即将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谋求明13的发展
    D、数学课程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答案:C
    解析:
    选项C属于初中数学课程“发展性”的含义。

  • 第7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数据分析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收集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

  • 第8题: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性质具有()

    • A、基础性
    • B、普及性
    • C、发展性
    • D、义务性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  )。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A

    过程性

    B

    结果性

    C

    阶段性

    D

    发展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前言部分的第一项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 第10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模型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分为(  )。
    A

    总体目标和结果性目标

    B

    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

    C

    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

    D

    过程性目标和学段目标


    正确答案: C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故选C项。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的“图形与几何”课程领域的学习内容的是(  )。
    A

    图形的性质

    B

    图形的运动

    C

    图形与变化

    D

    图形与坐标


    正确答案: B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图形与几何”课程领域的学习内容是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和图形的坐标。B项中图形的运动属于第一、二学段的学习内容。故选B项。

  • 第13题: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第三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的是( )。

    A、图形的性质
    B、图形的变化
    C、图形与位置
    D、图形与坐标

    答案:C
    解析:
    选项c图形与位置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

  • 第14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简要回答“符号意识”表现为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


    答案:
    解析: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 第15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怎样阐述“数学思考’’在第三学段(7。9年级)这一学段目标的?


    答案:
    解析:
    (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
    (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 第16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 叙述《义务 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


    答案:
    解析: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①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②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第17题:

    《义务教育课程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数感”。简述数感的含义及建立数感有哪些意义?


    答案:
    解析: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 第18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四基”的课程目标,“四基”的内容是什么?分别举例说明“四基”的含义。


    答案: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二部分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 第19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联系的基本途径。


    答案:
    解析:
    【答案】数学;外部世界。

  • 第20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创新意识”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是现代数学追求的目标,学生有了创新意识才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进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性质具有()
    A

    基础性

    B

    普及性

    C

    发展性

    D

    义务性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正确答案:
    总体目标是学生经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以后,应当达到的最终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而学段目标是学生经历一个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以后,应当达到的目标。这两个目标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总体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终极目标,而学段目标则是总体目标的细化和学段化,要达成总体目标就需要用学段学段目标目标逐步落实。只有达成了学段目标,总体目标才会达成,那么对于身处不同学段的学生个体而言,他们需要达成的就是相应的学段目标,才能真正的完成义务教育的总体目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提出的“核心概念”的是(  )。
    A

    数感

    B

    空间观念

    C

    数据分析观念

    D

    逻辑推理


    正确答案: A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提出的“数学课程核心概念”为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不包括逻辑推理。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