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以杜丽娘形象分析《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作为爱情剧,《牡丹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子的苦闷,汤显祖写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的故事,赞扬真情、至情,批判了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不同,她并没有一个现实中的情人,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又因情而复生。她不是在现实的感情中苦恼,而是为梦境而痛苦,她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的渴望。在这里,汤显祖不仅写出了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的困境:生活中受到重重束缚,行动也受到多方约束,对于爱情,仅仅只有渴望,而无法实现。同时,汤显祖更借杜丽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至情观:“情”可以超越现实的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真情是无法为常理所规定和约束的。

  • 第2题:

    简述《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人物形象。


    正确答案:杜才貌端妍聪慧过人孝顺父母尊敬老师热爱自然强烈追求美与爱喜爱自由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对待爱情勇敢执着遇事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独到见解。

  • 第3题:

    分析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并说明作者是怎样刻画杜丽娘内心世界的。---《牡丹亭》


    正确答案:杜丽娘是一个受到封建礼教的禁锢和压抑,而又渴望个性自由,大胆追求美好爱情的女性形象。课文通过杜丽娘游园的场景,将杜丽娘的寂寞生活与园内的明媚春光形成强烈对比,从而展示这一人物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显示其独有的性格特征。如“绕地游”一曲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春晨倦起、慵懒不堪的深闺少女形象,以及她烦闷无端的心理状态;“步步娇”一曲后半部分描写杜丽娘梳妆情景,反映了她在封建礼教的禁锢下顾虑重重、惶恐不安的心态;“醉扶归”一曲写杜丽娘对自己美貌的赞美,体现了她对自己情思萌动的喜悦,无人赏识的苦恼以及她对寂寞、单调生活环境的怨恨不满。

  • 第4题:

    从杜丽娘的形象看《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正确答案:①杜丽娘出生在名门大家,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无限春光使她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然而,生存环境没有给这种憧憬和渴望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所以她只有到梦中去寻找。因无法实现梦中的理想,杜丽娘含恨为情而死。进入鬼蜮的杜丽娘更加大胆、痴情。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愿意为情而再生。她大胆争取还魂复生,复生后更让自己的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承认。
    杜丽娘积极主动的行为的潜台词是:爱情的力量既然能使杜丽娘从生到死,从死到生,那么它也能够征服作为自由爱情死敌的封建礼教,使其不得不认可主人公的叛逆婚姻。这虽然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想象,却生动地体现出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
    ②杜丽娘不是先与柳梦梅有了花前月下的那些浪漫情调后,才激发自己的欲望冲动,冲破“男女大防”的限制,而首先是因为春心萌动以后,迫切地感到青春寂寞难耐,因而自然地涌发欲望的冲动才在梦中与柳梦梅相会。在解决了生物欲望以后,才由此蕴育了生死不渝的爱情。这与《西厢记》中崔莺莺对张生是由“情”到“欲”的过程截然不同,是明代后期王学左派尊重人的生存权利,认为“百姓日用即是道”的激进思想的形象阐释。正因如此,《牡丹亭》提出的反封建礼教、宣扬个性解放、主张爱情自由的口号才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古代爱情剧的思想和社会深度。

  • 第5题:

    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正确答案: 杜丽娘是千金小姐,才貌端妍,聪慧过人。但在这样一位淑静温顺的娇小姐身上,同时显示出与大自然的天然谐和感以及对美与爱的强烈追求,还有她心细如丝的分析能力和独立识见,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酷爱自由与反叛束缚的精神。重要的是,作者写活了人物,写出了杜丽娘不断发展的性格。有唯唯喏喏的的千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甚至寻梦觅爱,为情而死,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一度发展;死后面对阎罗王据理以争,对情人柳梦梅一往情深,最终为情而复生,私自与柳成婚,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二度发展与升华,所谓“一灵咬住”,决不放松,“生生死死为情多”。杜丽娘性格的第三度发展表现在对历经劫难、终得团圆的胜利成果的保护与捍卫。

  • 第6题:

    问答题
    试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时代意义。

    正确答案: 作为爱情剧,《牡丹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子的苦闷,汤显祖写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的故事,赞扬真情、至情,批判了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不同,她并没有一个现实中的情人,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又因情而复生。她不是在现实的感情中苦恼,而是为梦境而痛苦,她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的渴望。
    在这里,汤显祖不仅写出了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的困境:生活中受到重重束缚,行动也受到多方约束,对于爱情,仅仅只有渴望,而无法实现。同时,汤显祖更借杜丽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至情观:“情”可以超越现实的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真情是无法为常理所规定和约束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代表意义。

    正确答案: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明朝重“理”,往往压制人性,抹杀了青春对爱情的渴望,很多女性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牡丹亭》就是通过杜丽娘这个角色的青春觉醒来张扬个性解放,肯定追求爱情自由的合理性。因此,杜丽娘这个角色是全剧的最大亮点,作者的思想通过这个角色的生生死死体现出来;作者对礼教的控诉.对“理”的不满也是通过杜丽娘之口唱出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正确答案: 杜丽娘是千金小姐,才貌端妍,聪慧过人。但在这样一位淑静温顺的娇小姐身上,同时显示出与大自然的天然谐和感以及对美与爱的强烈追求,还有她心细如丝的分析能力和独立识见,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酷爱自由与反叛束缚的精神。重要的是,作者写活了人物,写出了杜丽娘不断发展的性格。有唯唯喏喏的的千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甚至寻梦觅爱,为情而死,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一度发展;死后面对阎罗王据理以争,对情人柳梦梅一往情深,最终为情而复生,私自与柳成婚,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二度发展与升华,所谓“一灵咬住”,决不放松,“生生死死为情多”。杜丽娘性格的第三度发展表现在对历经劫难、终得团圆的胜利成果的保护与捍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牡丹亭》中,杜丽娘所游的花园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特征,说明这一形象表现了汤显祖怎样的文学思想?

    正确答案: 杜丽娘作为“情”的化身,是一个十分感人的艺术形象。她对爱情的追求,首先来自于生命的自然冲动,来自于“欲”的追求,面对着大好春光,不禁发出:“关了的睢鸠,尚有州渚之兴,何以人不如鸟乎!”又想到自己:“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在最著名的《惊梦》一出中,她抒发了自己美丽的生命如同美好的春光一样被荒废的无奈和忧伤,正是这种由“欲”到“情”的渴望和无法如愿的冷酷现实,使她只能在梦中与虚幻的情人幽会。然而好梦不再,便去寻梦。寻梦不成,便希望死后能葬在梦中幽会之所——梅树旁。她唱道:“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杜丽娘“一生爱好是天然”,所追求和向往的就是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随心所欲,何论生死!杜丽娘的死,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这是一个富有深刻意义的悲剧,也是本剧超过以前才子佳人爱情剧的地方。展开想象的翅膀,托之于浪漫的虚构,让杜丽娘“慕色而亡”后仍不甘心,其幽魂在幻想的世界里,继续追求理想的爱情。这就为杜丽娘性格的发展开辟了一个超现实的极为特殊的空间,为杜丽娘“至情”形象的塑造加上极为重要的浓重一笔,同时也对现实世界扼杀人性的精神压迫提出了强有力的批判和反抗。剧本写出只有在幻想世界里,杜丽娘才能和柳梦梅相爱结合,说明了这个幻想世界产生于对现实世界的强烈不满,而且是为抗议和否定现实世界而存在的,因而艺术想象和虚构显得十分自然合理而又具有现实基础。
    虽然,杜丽娘的爱情最后是以柳梦梅中状元后奉皇帝圣旨完婚的喜剧形式结局,但在这之前,杜、柳早已结为夫妇。在金銮殿上,杜丽娘热情爽朗,大胆地为争取来的爱情辩解,表现出一种斗争胜利后的喜悦。本剧提到了“情”,内涵更为丰富,体现了历史性的进步。这正是汤显祖作为伟大作家提出了前人没有提出或很少提出的东西,即肯定了由“欲”到“情”的自然合理要求,表现了由“欲”到“情”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在这里,“情”,狭义的理解即是爱情;广义的理解,即是人的自然要求。剧作通过杜丽娘的遭遇,表达了对青春难再的珍惜,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对纯真爱情的憧憬。这种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的艺术表现,使得《牡丹亭》既属于它那个时代,又超越它那个时代,而具有不朽的价值。面对着以理格情、无视人性尊严的现实,他自觉地运用泰州学派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哲学武器,通过文学的形式以情格理。认为“情在而理亡”(《沈氏弋说序》),从而提出了富有挑战意义的“至情”论,并以此作为文学创作的出发点。《牡丹亭题词》:“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这就在创作理论上,找到了当时所能提供的反对扼杀人性的有力武器;在创作实践上,准确抓住了文学描写人性、反映人的生命欲望和生命活力的“真情”这一艺术特征,从而表现了个性解放的可贵精神。因此,汤显祖以显著的创作实绩,赢得了“言情派”代表的美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杜丽娘的思想性格。

    正确答案: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封建社会里青年叛逆者的形象,是要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的女性典型。杜丽娘性格的核心是她对爱的执着追求。她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与封建礼教的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造成了“情”与“理”的冲突。她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当现实中无法找到她所渴望的爱情时,她便因情而死,以死殉情。她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挑战,也标志着她反抗性格的进一步发展。她还魂复生后,继续进行斗争,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一强烈的叛逆性格,对晚明时期封建道德教条的动摇,有其历史的典型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人物形象。

    正确答案: 杜才貌端妍聪慧过人孝顺父母尊敬老师热爱自然强烈追求美与爱喜爱自由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对待爱情勇敢执着遇事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独到见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时代意义。


    正确答案:作为爱情剧,《牡丹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子的苦闷,汤显祖写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的故事,赞扬真情、至情,批判了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不同,她并没有一个现实中的情人,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又因情而复生。她不是在现实的感情中苦恼,而是为梦境而痛苦,她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的渴望。
    在这里,汤显祖不仅写出了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的困境:生活中受到重重束缚,行动也受到多方约束,对于爱情,仅仅只有渴望,而无法实现。同时,汤显祖更借杜丽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至情观:“情”可以超越现实的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真情是无法为常理所规定和约束的。

  • 第14题:

    简述《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代表意义。


    正确答案: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明朝重“理”,往往压制人性,抹杀了青春对爱情的渴望,很多女性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牡丹亭》就是通过杜丽娘这个角色的青春觉醒来张扬个性解放,肯定追求爱情自由的合理性。因此,杜丽娘这个角色是全剧的最大亮点,作者的思想通过这个角色的生生死死体现出来;作者对礼教的控诉.对“理”的不满也是通过杜丽娘之口唱出来。

  • 第15题:

    简要分析杜丽娘的思想性格。


    正确答案:杜丽娘是《牡丹亭》中封建社会里青年叛逆者的形象,是要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的女性典型。杜丽娘性格的核心是她对爱的执着追求。她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与封建礼教的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造成了“情”与“理”的冲突。她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当现实中无法找到她所渴望的爱情时,她便因情而死,以死殉情。她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挑战,也标志着她反抗性格的进一步发展。她还魂复生后,继续进行斗争,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一强烈的叛逆性格,对晚明时期封建道德教条的动摇,有其历史的典型意义。

  • 第16题:

    试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正确答案: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剧中的杜丽娘是第一主角,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人物画廊中难得的典型形象。
    1.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她为此精神苦闷、忧郁。老师对于《诗经》“后妃之德”的解释,并没有得到她的认同,反而激发了她青春的觉醒。在“游园”中她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好青春与明媚春光的吻合,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
    2.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然而寻梦的失败使她由梦境的喜悦而徒然转为无限的悲怆,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梦中情人。
    3.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在杜丽娘对于爱情坚持追求中,可以看到作者讴歌爱情强大力量的用心。爱情的力量可以让死者复生,能够征服封建礼教。生动的表现出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

  • 第17题:

    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特征,说明这一形象表现了汤显祖怎样的文学思想?


    正确答案: 杜丽娘作为“情”的化身,是一个十分感人的艺术形象。她对爱情的追求,首先来自于生命的自然冲动,来自于“欲”的追求,面对着大好春光,不禁发出:“关了的睢鸠,尚有州渚之兴,何以人不如鸟乎!”又想到自己:“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在最著名的《惊梦》一出中,她抒发了自己美丽的生命如同美好的春光一样被荒废的无奈和忧伤,正是这种由“欲”到“情”的渴望和无法如愿的冷酷现实,使她只能在梦中与虚幻的情人幽会。然而好梦不再,便去寻梦。寻梦不成,便希望死后能葬在梦中幽会之所——梅树旁。她唱道:“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杜丽娘“一生爱好是天然”,所追求和向往的就是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随心所欲,何论生死!杜丽娘的死,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这是一个富有深刻意义的悲剧,也是本剧超过以前才子佳人爱情剧的地方。展开想象的翅膀,托之于浪漫的虚构,让杜丽娘“慕色而亡”后仍不甘心,其幽魂在幻想的世界里,继续追求理想的爱情。这就为杜丽娘性格的发展开辟了一个超现实的极为特殊的空间,为杜丽娘“至情”形象的塑造加上极为重要的浓重一笔,同时也对现实世界扼杀人性的精神压迫提出了强有力的批判和反抗。剧本写出只有在幻想世界里,杜丽娘才能和柳梦梅相爱结合,说明了这个幻想世界产生于对现实世界的强烈不满,而且是为抗议和否定现实世界而存在的,因而艺术想象和虚构显得十分自然合理而又具有现实基础。
    虽然,杜丽娘的爱情最后是以柳梦梅中状元后奉皇帝圣旨完婚的喜剧形式结局,但在这之前,杜、柳早已结为夫妇。在金銮殿上,杜丽娘热情爽朗,大胆地为争取来的爱情辩解,表现出一种斗争胜利后的喜悦。本剧提到了“情”,内涵更为丰富,体现了历史性的进步。这正是汤显祖作为伟大作家提出了前人没有提出或很少提出的东西,即肯定了由“欲”到“情”的自然合理要求,表现了由“欲”到“情”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在这里,“情”,狭义的理解即是爱情;广义的理解,即是人的自然要求。剧作通过杜丽娘的遭遇,表达了对青春难再的珍惜,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对纯真爱情的憧憬。这种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的艺术表现,使得《牡丹亭》既属于它那个时代,又超越它那个时代,而具有不朽的价值。面对着以理格情、无视人性尊严的现实,他自觉地运用泰州学派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哲学武器,通过文学的形式以情格理。认为“情在而理亡”(《沈氏弋说序》),从而提出了富有挑战意义的“至情”论,并以此作为文学创作的出发点。《牡丹亭题词》:“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这就在创作理论上,找到了当时所能提供的反对扼杀人性的有力武器;在创作实践上,准确抓住了文学描写人性、反映人的生命欲望和生命活力的“真情”这一艺术特征,从而表现了个性解放的可贵精神。因此,汤显祖以显著的创作实绩,赢得了“言情派”代表的美誉。

  • 第18题:

    问答题
    试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作为爱情剧,《牡丹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子的苦闷,汤显祖写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的故事,赞扬真情、至情,批判了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不同,她并没有一个现实中的情人,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又因情而复生。她不是在现实的感情中苦恼,而是为梦境而痛苦,她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的渴望。在这里,汤显祖不仅写出了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的困境:生活中受到重重束缚,行动也受到多方约束,对于爱情,仅仅只有渴望,而无法实现。同时,汤显祖更借杜丽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至情观:“情”可以超越现实的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真情是无法为常理所规定和约束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分析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并说明作者是怎样刻画杜丽娘内心世界的。---《牡丹亭》

    正确答案: 杜丽娘是一个受到封建礼教的禁锢和压抑,而又渴望个性自由,大胆追求美好爱情的女性形象。课文通过杜丽娘游园的场景,将杜丽娘的寂寞生活与园内的明媚春光形成强烈对比,从而展示这一人物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显示其独有的性格特征。如“绕地游”一曲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春晨倦起、慵懒不堪的深闺少女形象,以及她烦闷无端的心理状态;“步步娇”一曲后半部分描写杜丽娘梳妆情景,反映了她在封建礼教的禁锢下顾虑重重、惶恐不安的心态;“醉扶归”一曲写杜丽娘对自己美貌的赞美,体现了她对自己情思萌动的喜悦,无人赏识的苦恼以及她对寂寞、单调生活环境的怨恨不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以杜丽娘形象分析《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正确答案: (1)杜丽娘是一个执着追求美好的爱情婚姻、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2)杜丽娘形象体现了明代后期王学左派及李贽等人个性解放的思想。
    (3)杜丽娘形象有力批判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从杜丽娘的形象看《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正确答案: ①杜丽娘出生在名门大家,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无限春光使她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然而,生存环境没有给这种憧憬和渴望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所以她只有到梦中去寻找。因无法实现梦中的理想,杜丽娘含恨为情而死。进入鬼蜮的杜丽娘更加大胆、痴情。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愿意为情而再生。她大胆争取还魂复生,复生后更让自己的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承认。
    杜丽娘积极主动的行为的潜台词是:爱情的力量既然能使杜丽娘从生到死,从死到生,那么它也能够征服作为自由爱情死敌的封建礼教,使其不得不认可主人公的叛逆婚姻。这虽然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想象,却生动地体现出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
    ②杜丽娘不是先与柳梦梅有了花前月下的那些浪漫情调后,才激发自己的欲望冲动,冲破“男女大防”的限制,而首先是因为春心萌动以后,迫切地感到青春寂寞难耐,因而自然地涌发欲望的冲动才在梦中与柳梦梅相会。在解决了生物欲望以后,才由此蕴育了生死不渝的爱情。这与《西厢记》中崔莺莺对张生是由“情”到“欲”的过程截然不同,是明代后期王学左派尊重人的生存权利,认为“百姓日用即是道”的激进思想的形象阐释。正因如此,《牡丹亭》提出的反封建礼教、宣扬个性解放、主张爱情自由的口号才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古代爱情剧的思想和社会深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分析《游园》中杜丽娘的形象。

    正确答案: 杜丽娘是个出身封建名门望族的淑女,从小受到封建礼教的严格管教,常年独守于深闺中。因此当她第一次踏进春光明媚的后花园,看到春天美丽的景致,便引发了对青春流逝的惋惜和对美好爱情生活、对婚姻自由的向往。表现了杜丽娘多情浪漫和不甘心做循规蹈距的闺阁典范的叛逆的一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正确答案: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剧中的杜丽娘是第一主角,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人物画廊中难得的典型形象。
    1.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她为此精神苦闷、忧郁。老师对于《诗经》“后妃之德”的解释,并没有得到她的认同,反而激发了她青春的觉醒。在“游园”中她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好青春与明媚春光的吻合,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
    2.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然而寻梦的失败使她由梦境的喜悦而徒然转为无限的悲怆,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梦中情人。
    3.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在杜丽娘对于爱情坚持追求中,可以看到作者讴歌爱情强大力量的用心。爱情的力量可以让死者复生,能够征服封建礼教。生动的表现出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