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
更多“钢淬火时的理想冷却速度是从高温到室温始终保持大于Vk的冷速快速冷却”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个理想的淬火冷却介质应具有的冷却特性是()。

    • A、在约500℃以上的高温区的冷却速度应尽可能缓慢,在低于约250℃的低温区应具有足够快的冷却速度
    • B、在约550℃以上的高温区应具有足够快的冷却速度,在低于约250℃的低温区的冷却速度应尽可能缓慢
    • C、从高温到低温一直应保持足够快的冷却速度

    正确答案:B

  • 第2题:

    在钢的淬火过程中,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时,其冷却速度必须大于()。


    正确答案:临界冷却速度

  • 第3题:

    淬火是将钢加热、保温并快速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淬火时,先将加热经保温后的钢件放入水中急冷,冷却到一定温度再放入油中冷却,这种方法称为()。

    • A、单介质淬火
    • B、淬火
    • C、双介质淬火
    • D、分级淬火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将高温的钢件放入一种淬火介质中冷却至室温的处理是()。

    • A、分级淬火
    • B、等温淬火
    • C、单液淬火
    • D、双液淬火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淬火获得马氏体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其淬火冷却速度必须小于Vk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将两个12钢小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保温后以大于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试问:哪个温度淬火后未溶碳化物量多?


    正确答案:因为加热温度860℃已经超过了Accm,此时碳化物全部溶于奥氏体中,因此加热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少。

  • 第8题:

    一个理想的淬火冷却介质应具有的冷却特性是()。

    • A、在约550℃以上高温区冷速应尽可能缓慢,在低于约250℃的低温区应具有足够快的冷速
    • B、在约550℃以上高温区冷速应具有足够快的冷速,在低于约250℃的低温区应尽可能缓慢
    • C、从高温至低温一直保持足够快的冷却速度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判断题
    临界淬火冷却速度(VK)越大,钢的淬透性越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将两个12钢小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保温后以大于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试问:哪个温度淬火后马氏体晶粒粗大?

    正确答案: 因为860℃加热温度高,加热时形成的奥氏体晶粒粗大,冷却后得到的马氏体晶粒较粗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有两个含碳量为1.2%的碳钢薄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并保温相同时间,使之达到平衡状态,然后以大于VK的冷却速度至室温。试问: 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晶粒较粗大?

    正确答案: 因为860℃加热温度高,加热时形成的奥氏体晶粒粗大,冷却后得到的马氏体晶粒较粗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淬火临界冷却速度Vk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它与钢的淬透性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 (1)化学成分的影响:亚共析钢中随着含碳量的增加,C曲线右移,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增加,则Vk减小,过共析钢中随着含碳量的增加,C曲线左移,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减小,则Vk增大;合金元素中,除Co和Al(>2.5%)以外的所有合金元素,都增大过冷奥氏体稳定性,使C曲线右移,则Vk减小。
    (2)一定尺寸的工件在某介质中淬火,其淬透层的深度与工件截面各点的冷却速度有关。如果工件截面中心的冷速高于Vk,工件就会淬透。然而工件淬火时表面冷速最大,心部冷速最小,由表面至心部冷速逐渐降低。只有冷速大于Vk的工件外层部分才能得到马氏体。因此,Vk越小,钢的淬透层越深,淬透性越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钢材奥氏体化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快速冷却的工艺过程叫淬火。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钢的退火,其冷却速度()钢的淬火冷却速度。


    正确答案:等于

  • 第15题:

    金属熔体在冷却过程中,以()的冷却速度冷却就可得到非晶。

    • A、大于10%℃/s;
    • B、大于10%℃/s;
    • C、相当于钢淬火时的冷却速度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淬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使其奥氏体化后,以大于奥氏体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快速冷却,从而发生马氏体转变的热处理过程。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钢进行淬火的冷却方式为()。

    • A、缓慢冷却
    • B、空气冷却
    • C、快速冷却
    • D、高温冷却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将两个12钢小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保温后以大于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试问:哪个温度淬火后马氏体晶粒粗大?


    正确答案:因为860℃加热温度高,加热时形成的奥氏体晶粒粗大,冷却后得到的马氏体晶粒较粗大。

  • 第19题:

    临界淬火冷却速度(VK)越大,钢的淬透性越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问答题
    将两个12钢小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保温后以大于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试问:哪个温度淬火合适?为什么?

    正确答案: 780℃加热淬火后合适。因为含碳量为1.2%的碳钢属于过共析钢,过共析碳钢淬火加热温度Ac1+(30~50℃),而78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这时淬火后的组织为均匀而细小的马氏体和颗粒状渗碳体及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使钢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且也具有较好的韧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一个理想的淬火冷却介质应具有的冷却特性是()。
    A

    在约550℃以上高温区冷速应尽可能缓慢,在低于约250℃的低温区应具有足够快的冷速

    B

    在约550℃以上高温区冷速应具有足够快的冷速,在低于约250℃的低温区应尽可能缓慢

    C

    从高温至低温一直保持足够快的冷却速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将两个12钢小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保温后以大于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试问:哪个温度淬火后未溶碳化物量多?

    正确答案: 因为加热温度860℃已经超过了Accm,此时碳化物全部溶于奥氏体中,因此加热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淬火临界冷却速度(Vk)

    正确答案: 淬火时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下列诸因素中,()是造成45钢淬火硬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A

    加热温度低于Ac3

    B

    加热温度高于Ac3

    C

    保温时间过长

    D

    冷却速度大于Vk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