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对社会心理学最大的争议在于它的实验取向——科学的实验方法是否能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工具。这涉及到有关实验的两大基本问题的探讨,一是实验的有效性和现实性问题,二是实验中的欺瞒问题。
(1)有效性和现实性问题
科学的实验方法是否能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工具?也就是说,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社会心理是否有效?实验所得出的有关社会心理的规律是否能预测现实生活中的个体行为?如何才检测实验法在社会心理领域应用的有效性和现实性?对于这些问题,我国社会心理学工作者杨倩(1987)在进行了具体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会心理学中,实验法的有效性和现实性:
实验的有效性,也可以称作“实验效度”,有两层含义:其一,实验设计中自变量的改变确实能引起实验因变量的效果;其二,实验设计使得被试的意识和行为真正参与到实验情境中,自然地显现为主试所需要的心理活动。实验的有效性是通过实验手段获得关于心理现象因果关系的关键所在,这可从三方面讨论:
①实验能否获得有效性?几十年来研究者大量工作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肯定回答。
②如何检测实验有效性?检测实验有效性,可分内部检测和外部检测两种方法。内部检测是从实验设计本身出发,直接考察实验自变量的有效性,主要问题是人的因素。了解被试在实验中对自己角色的认知情况是印证实验方法有效性的有利途径。外部检测是将实验获得的关于事物因果关系的解释同现实生活中事件的过程进行对照,看其是否有助于对社会现象的理解与预测。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水平越是高,它应越能反映真实的社会心理现象。
③如何获得有效性?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可以由不同事件引起,出现在不同情景中。实验者选择的实验情景如果越接近现实,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实验结果受实践检验的方式便越直接,同时也有利于获得实验有效性。一种实验情景不应是对某个现实社会情景完全的模拟,而是一类社会情景中的一个特例。为了解实验的外部有效性,实验者设计不同实验情景,以对一现象在几种有差别的实验情景下观察,如果得到大体一致的结果,那么就可以此作为支持实验具有有效性的间接证据。一般认为,主要有四种明示研究的外部有效性的资料:
①跨情景的概括力;
②跨群体的概括力;
③重复实验;
④跨文化研究。
实验中的现实性意义在于:采用实验方法所研究的社会心理现象应具有社会现实意义,是那种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身上确实发生的现象。实验的有效性与现实性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和卡尔史密斯把现实性区分为实验现实性和世俗现实性两种。在有些情况下,我们说一个实验是现实的,是因为该情境能让被试卷入其中,被试们不得不严肃对待这个情境,或者说这个场景对他们产生强烈冲击力。这种现实性就是实验现实性。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现实性”这的术语可以指研究场所发生的事件会有多大可能在被试的正常生活中,或者在“现实世界”中发生。这种类型的现实性称作世俗现实性。后来,阿伦森等人又提出了第三种类型的现实性——心理现实性。这种现实性的含义是指实验中诱发的心理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心理过程的相似程度。一个实验可能会与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形相距甚远(世俗现实性低),并且又未能对被试造成足够的冲击力(实验现实性低)。但是,这样一个实验仍然会拥有较高的心理现实性,即所发生的心理过程类似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心理过程。举个例子说明,我们在几年前的一个内隐社会认知初步研究中,采用的一种间接测量实验程序——偏好测验就是符合上述特点的,被试的任务是在测试阶段对于攻击者图片和被攻击者图片单独进行偏好判断。这一研究的世俗现实性非常低,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无聊到这种地步,去对另外一个人手中呈现的一张张人物图片的来进行好恶判断。这一研究的实验现实性也是比较低的,肯定不如阿希或米尔格拉姆实验中的被试那么把实验任务当回事儿,因为那两个实验中一个是黑白颠倒让人迷惑不解,另一个是人命关天让人紧张不安,我们这个实验中的被试对于这样一个先学习再测试的实验程序没有那么多的兴趣和投入,或许他们只是想着做出判断后可以领取的那份小纪念品。但是,该程序所揭示的内隐态度影响判断的心理过程是和日常生活中的内隐加工机制高度相似的,在实际生活中的社会判断,的确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内隐记忆、内隐社会认知的影响,会不由自主地投射出心灵的无意识层面来,哪怕被试是在不经意的反应中也是如此。
实验现实性和心理现实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叉,这是因为心理学家感兴趣的许多心理过程都是在人们对其环境中的有影响事件做出反应之时发生的。由此,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认知失调、偏见与攻击的情境通常也是令人们高度卷入其中的情形。既然如此,研究这些现象的时候,就有必要把实验情境设计得具有同样的冲击力。这类研究应该同时具备高度的实验现实性与心理现实性,然而,却未必需要具备较高的世俗现实性。然而有一类课题研究却有意造成较低的实验现实性,我们知道,社会心理学家对于人们在没有积极卷入其中或缺乏对信息进行仔细加工动机时发生的那些心理过程的兴趣日益增长,例如刚才提及的对内隐社会心理的研究就是例证,此外,还有对自动加工,对劝说信息的边缘加工或启发式加工,或对“心不在焉”现象的研究。为了研究这些现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出在心理现实性上非常高而在实验现实性上非常低的实验情境。
综上所述,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检测实验的有效性,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情景中的实验结果来获得有关实验有效性的证据,并调控实验、世俗和心理现实性来满足不同的实验目的。因此,实验法能有效地揭示社会心理规律,帮助预测现实情景中的社会心理和行为。
(2)欺瞒问题
实验法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工具的另一个争议点在于实验中所采用的欺瞒技术。
按照海德的理论观点,每个人都是朴素的心理学家。这当然应该包括心理实验中的被试,他们也在不时地以一种参与者兼评价者的身份来对研究设计评头品足。和比较心理学家采用的动物被试不同,他们是一群非常聪明的成年人,遇事总爱琢磨,总喜欢自作聪明地推断研究目的。这会造成一种实验偏差,因为他们一旦“明白”了实验的真正目的,会出现主动迎合假设的行为反应。因此,主试为了使实验有效,得到确实的可靠的结果,往往向被试隐瞒实验的真实目的,即采用欺骗技术。最经常采用的欺骗手段就是使用“假被试”这个角色。也就是主试和知情者“串通”起来,创造一种条件或者一种情境,使真正的被试的行为更加自然,更加真实。这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是很流行的,但却招来了很多非议,认为这种实验方法侵犯了被试的人权,是违背心理学家的职业道德规范的。
佘丽琳对西方很多使用欺瞒技术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进行了分析之后,指出对欺瞒技术进行批评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们认为欺骗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但是社会心理学家们也有他们的理由。他们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对人类有长远利益的,为了这个目的付出任何代价都值得;若让被试知道了实验目的,收集的材料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了;使用欺骗技术带来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严重;社会心理学中人为制造的许多情境也是每个人生活中常碰到的,在多碰一二次也无所谓,无须征得被试同意了。因而她认为社会心理学家有义务对公众负责;在这个前提下,他们也有权利去追求知识和真理。
再者,从研究的角度讲,研究的目的是让走进实验室的被试容易投身到实验中去,象日常生活中一样来做出自己的真实反应,忽视自己的被试身份,这就要求研究课题及其实验情景接近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在这里,防止迎合实验者意图的“好被试”出现就成为头等大事,而控制这种要求特征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使用掩饰情节。在所创设实验情境时,我们希望被试尽可能地象正常情形下那样反应,尽力降低被试猜测实验假设的可能性。最起码我们希望他们的期待不会改变其在因变量测量上的反应。有时候,我们通过使用掩饰情节,即对研究程序提供的一种似是而非(或者以假乱真)的解释,可以达到对要求特征的最佳控制。
总之,在社会心理实验中使用欺瞒技术是必须的,欺瞒技术能有效地控制被试的要求特征,提高实验的效度,由于欺瞒问题而置疑实验法对社会心理研究的功效是没有道理的。不过,面对欺瞒技术在社会心理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研究者们必须提高对被试权利的关注。掩饰情节不能滥用。欺瞒实验中,必须对所有被试提供事后解释,在实验结束后,研究者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向每个被试仔细解释这个实验,说明真正目的、欺瞒的原因等等。应该千方百计保护被试的尊严,不要让他(她)因为“陷入”骗局而感到自己愚笨或者受了骗。应该在确信被试情绪很好,对自己和自己在实验中的所作所为感到满意之后,才让他们离开实验室。
更多“试述用实验法研究社会心理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国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现出哪几个特点()

    A、关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

    B、关注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认知加工过程

    C、比较文化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兴起

    D、重视解决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ACD

  • 第2题:

    简述什么是优化设计?下降迭代算法的构成需要解决哪几个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 1、优化设计是指,将工程设计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利用数学规划方法,借助电子计算机高速度、高精度和大储存量的运算处理能力,从满足设计要求的一切可行方案中自动寻求最佳设计方案的设计方法。
    2、下降迭代算法的构成需要解决以下三个基本问题:选择搜索方向,确定步长因子,给定收敛准则。

  • 第3题: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存在哪些伦理问题?应如何解决?


    正确答案:(1)伦理问题:
    ①实验性欺骗;
    ②被试的隐私权问题;
    ③被试的心身健康问题。
    (2)指导原则:
    ①应避免那些可能引起极大不安和痛楚的实验;
    ②最好不使用欺骗手段,可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③研究过程中被试的不安情绪如果很强烈,可以退出研究;
    ④研究后应尽量消除被试的不适情绪;
    ⑤研究中的个人材料要保密;
    ⑥研究前要征求被试的意见,自愿参加研究。

  • 第4题:

    试述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地位。


    正确答案: 实验心理学的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主要就是指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法并不是唯一的科学方法,但它的确位于所有应用于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的序列顶端。为了准确说明实验心理学专精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最顶端的方法学地位;有必要对心理学研究所采用的各种科学方法作一番介绍和比较,它们包括:观察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是较为原始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顾名思义,观察法就是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虽然观察法在心理学研究的早期阶段非常实用,它可以帮助研究者选择和限定研究的范围作一些前期探索,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资料和课题。然而,因为观察法是描述性的,这种特性必定为其带来如下限制:其一,观察法无法让研究者对各因素间的关系作出推论;其二,有时,观察法的结论难以得到重复验证;其三,使用观察法的研究者往往超出了描述水平,对观察结果进行各种主观解释;其四,观察活动总是极大地受研究者各自世界观的影响。因而来自于研究者的期望等主观因素往往会干扰观察结果,这种干扰比起被试的反应性来更难排除。
    (2)相关研究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第二层次。相关研究和观察法一样,也是一种基于描述的科学研究方法,不能解释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但相关研究法不同于观察法的简单描述,相关系数表示了变量间的联系紧密程度。所以,如果变量间的联系(相关)足够高,那么就能从一个变量的值推断出另一个变量的大小。这正是相关研究法提供的一项功能:预测。这就是相关法的优点: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从而提示研究者注意到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但是由于其方法学特性,决定了相关研究法的缺点在于:其一,相关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法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了满足;(2)相关研究法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
    (3)实验法: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方法,也是实验心理学系统发展、讨论、应用的科学方法。实验法脱离了观察法和相关研究法的描述性层次,而真正具备了完整的解释、检验和预测功能。
    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更具体地说,就是设立有关各种可能因果关系的实验假设和推论,并将这一假设转化为各种变量间的关系,通过各种有效的实验控制方法来检验这些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具有观察法和相关研究法所无可比拟的优点,因而更受到实验心理学的青睐:其一,实验能更好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控制其他因素,从而使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都保持恒定。这样,在逻辑上就可以认为,所获得的任何结果都是由自变量引起的。换句话说,自变量的变化引起了所观察到的因变量的变化;其二,经济。运用自然观察法时,观察者必须很耐心地等待所要观察的情况出现。如果你住在北极圈附近的挪威特伦汗港,但却想研究热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那么只靠太阳产生高温就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时间了。但如果实验者通过设置感兴趣的情景来控制环境,就可以迅速有效地获得数据。但是,不能认为有了实验法就可以抛弃描述性研究方法。正像观察法能够为相关研究法提供必要的准备一样,实验法也离不开较低层次的描述性方法的支持。正是观察法和相关研究法,提供了最初的假设来源和因果猜测,离开了这些,实验法的假设检验和因果结论也就无从谈起。
    总之,比起其他科学方法——观察法和相关研究法,实验法在方法学上的地位显然更为突出,因而实验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中的地位也是核心和基础的。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用实验来证实或证伪理论,并提供解释心理现象及行为的数据。从这点来说,实验法比观察和相关法更能提供确切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背后的因果关系。不过在另一方面,实验的来源和前期准备往往又离不开观察和相关研究。所以这三种方法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以最终的实验研究为核心与重点,应用于实验心理学之中。

  • 第5题:

    试述控制实验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不同特性


    正确答案:所谓控制实验法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可以说,与控制研究法相比,其他研究方法都是在非控制条件下的研究方法。而控制实验法区别于传播学其他研究方法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的“控制”,表现在对实验环境的控制,对研究变量的控制和对被测对象的控制。人类传播是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社会现象,制约传播过程的因素盘根错节,异常复杂,在非控制的条件下,很难对各种变量间的关系作条分缕析的描述。控制实验法便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它通过系统地操纵一个或数个设定研究的自变量(即引起其他因素发生变化的原因要素),在消除或恒定其他可能对结果产生干涉影响的自变量的情况下,观测其对某些因变量(即变化的结果)的独立效应或交互效应。控制实验法主要有两种:
    (1)实验室控制。在这种研究中,与研究课题无关的其他变量都被隔离开。由于实验室实验的情境较为纯粹,标准程度高,故可以为不同的实验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内按受实验提供完全相同的情境。实验室实验的缺点是,难以创造同现实生活的变量具有相同作用方式的实验变量,难以判断实验结果与现实生活的一致性程度。
    (2)实地实验。指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只控制部分条件的实验。传播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实地实验,而较少采用实验室实验,因为实地实验的结果是现实生活逻辑的实在反映。显然,控制实验法区别于传播学其他研究方法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的“控制”,这种控制具体体现在对实验环境在模拟实验时所做的简单化处理,这种简单化处理的重点是把研究对象从现实生活的复杂联系中“剥离”出来,只剩下有待研究和观测的变量存在。因实验环境通常被称为“人工模拟环境”,带有很强的研究控制的目的性色彩。控制实验法的特点在于,它能主动引起所要研究的现象,不必等它们自发地出现。因此,在控制实验中,研究人员能明确有序地控制和选择自变量,从而准确地观测特定自变量的加入及其强度的影响。与调查法相比较,控制实验法对研究对象具有更强的控制能力。研究人员可以对参加实验的被测对象的人数、类型、构成进行合目的的选择、确定,而且可以很好地控制他们接触特定的实验情境,使实验结果更加有效

  • 第6题:

    多选题
    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包括()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行动研究法

    E

    元分析方法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多选题
    园林绿化项目的基本问题研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

    市场研究方面:着重解决项目新建的必要性问题

    B

    工艺研究:着重解决技术上的可能性问题

    C

    经济效益研究:着重解决项目的合理性问题

    D

    技术引进项目的基本问题研究和技术经济政策基本问题研究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存在哪些伦理问题?应如何解决?

    正确答案: (1)伦理问题:
    ①实验性欺骗;
    ②被试的隐私权问题;
    ③被试的心身健康问题。
    (2)指导原则:
    ①应避免那些可能引起极大不安和痛楚的实验;
    ②最好不使用欺骗手段,可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③研究过程中被试的不安情绪如果很强烈,可以退出研究;
    ④研究后应尽量消除被试的不适情绪;
    ⑤研究中的个人材料要保密;
    ⑥研究前要征求被试的意见,自愿参加研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碎屑岩油气层的研究,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和()。

    正确答案: 油层的分布状况,油层内部储集物性及孔隙结构的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理论。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各种资源转化为消费物品的过程,也就是说,把现有的资源用于生产消费品的过程。然而,在任何经济社会中,资源都具有稀缺性,所以资源最优配置的机制必须决定资源的用于何种物品的生产及生产多少、使用资源生产的技术方式以及产品的分配问题。所以,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就是要决定经济社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生产什么的问题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也就是说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越高,市场上的商品供给量越多。如何生产取决于生产者的行为。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理发的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试图实现最小的成本或最大的产量。生产者使用所有者的生产要至少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构成了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而这些收入又成为作为消费者的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消费品的基础。所以,决定生产要素的收入也就是决定产品的归属。以上经济社会中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市场价格的自由波动来实现的。通过价格的涨落,资源流向可以获得最有效使用的部门或生产者那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访谈法

    D

    问卷法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库存控制通常需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 库存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供、产、销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起缓冲作用。
    (2)对生产工序起分解和隔离作用。
    (3)对季节性供需矛盾起调节作用。
    (4)增加库存可简化生产计划与控制。
    (5)正确决策可使库存实现保值增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包括()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E元分析方法


    D,E

  • 第14题:

    文化人类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其传统的研究方法是跨文化的:()

    • A、问卷调查法
    • B、现场研究法
    • C、历史资料法
    • D、实验室实验法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库存控制通常需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 库存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供、产、销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起缓冲作用。
    (2)对生产工序起分解和隔离作用。
    (3)对季节性供需矛盾起调节作用。
    (4)增加库存可简化生产计划与控制。
    (5)正确决策可使库存实现保值增值。

  • 第16题: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 A、统计法
    • B、实验法
    • C、调查法
    • D、档案法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研究货币需要量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有()

    • A、人们为何需要货币
    • B、需要多少货币
    • C、货币需求受哪些因素影响
    • D、货币的购买力
    • E、货币需求的结构

    正确答案:A,B,C

  • 第18题:

    问答题
    试述用实验法研究社会心理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 对社会心理学最大的争议在于它的实验取向——科学的实验方法是否能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工具。这涉及到有关实验的两大基本问题的探讨,一是实验的有效性和现实性问题,二是实验中的欺瞒问题。
    (1)有效性和现实性问题
    科学的实验方法是否能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工具?也就是说,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社会心理是否有效?实验所得出的有关社会心理的规律是否能预测现实生活中的个体行为?如何才检测实验法在社会心理领域应用的有效性和现实性?对于这些问题,我国社会心理学工作者杨倩(1987)在进行了具体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会心理学中,实验法的有效性和现实性:
    实验的有效性,也可以称作“实验效度”,有两层含义:其一,实验设计中自变量的改变确实能引起实验因变量的效果;其二,实验设计使得被试的意识和行为真正参与到实验情境中,自然地显现为主试所需要的心理活动。实验的有效性是通过实验手段获得关于心理现象因果关系的关键所在,这可从三方面讨论:
    ①实验能否获得有效性?几十年来研究者大量工作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肯定回答。
    ②如何检测实验有效性?检测实验有效性,可分内部检测和外部检测两种方法。内部检测是从实验设计本身出发,直接考察实验自变量的有效性,主要问题是人的因素。了解被试在实验中对自己角色的认知情况是印证实验方法有效性的有利途径。外部检测是将实验获得的关于事物因果关系的解释同现实生活中事件的过程进行对照,看其是否有助于对社会现象的理解与预测。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水平越是高,它应越能反映真实的社会心理现象。
    ③如何获得有效性?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可以由不同事件引起,出现在不同情景中。实验者选择的实验情景如果越接近现实,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实验结果受实践检验的方式便越直接,同时也有利于获得实验有效性。一种实验情景不应是对某个现实社会情景完全的模拟,而是一类社会情景中的一个特例。为了解实验的外部有效性,实验者设计不同实验情景,以对一现象在几种有差别的实验情景下观察,如果得到大体一致的结果,那么就可以此作为支持实验具有有效性的间接证据。一般认为,主要有四种明示研究的外部有效性的资料:
    ①跨情景的概括力;
    ②跨群体的概括力;
    ③重复实验;
    ④跨文化研究。
    实验中的现实性意义在于:采用实验方法所研究的社会心理现象应具有社会现实意义,是那种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身上确实发生的现象。实验的有效性与现实性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和卡尔史密斯把现实性区分为实验现实性和世俗现实性两种。在有些情况下,我们说一个实验是现实的,是因为该情境能让被试卷入其中,被试们不得不严肃对待这个情境,或者说这个场景对他们产生强烈冲击力。这种现实性就是实验现实性。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现实性”这的术语可以指研究场所发生的事件会有多大可能在被试的正常生活中,或者在“现实世界”中发生。这种类型的现实性称作世俗现实性。后来,阿伦森等人又提出了第三种类型的现实性——心理现实性。这种现实性的含义是指实验中诱发的心理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心理过程的相似程度。一个实验可能会与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形相距甚远(世俗现实性低),并且又未能对被试造成足够的冲击力(实验现实性低)。但是,这样一个实验仍然会拥有较高的心理现实性,即所发生的心理过程类似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心理过程。举个例子说明,我们在几年前的一个内隐社会认知初步研究中,采用的一种间接测量实验程序——偏好测验就是符合上述特点的,被试的任务是在测试阶段对于攻击者图片和被攻击者图片单独进行偏好判断。这一研究的世俗现实性非常低,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无聊到这种地步,去对另外一个人手中呈现的一张张人物图片的来进行好恶判断。这一研究的实验现实性也是比较低的,肯定不如阿希或米尔格拉姆实验中的被试那么把实验任务当回事儿,因为那两个实验中一个是黑白颠倒让人迷惑不解,另一个是人命关天让人紧张不安,我们这个实验中的被试对于这样一个先学习再测试的实验程序没有那么多的兴趣和投入,或许他们只是想着做出判断后可以领取的那份小纪念品。但是,该程序所揭示的内隐态度影响判断的心理过程是和日常生活中的内隐加工机制高度相似的,在实际生活中的社会判断,的确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内隐记忆、内隐社会认知的影响,会不由自主地投射出心灵的无意识层面来,哪怕被试是在不经意的反应中也是如此。
    实验现实性和心理现实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叉,这是因为心理学家感兴趣的许多心理过程都是在人们对其环境中的有影响事件做出反应之时发生的。由此,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认知失调、偏见与攻击的情境通常也是令人们高度卷入其中的情形。既然如此,研究这些现象的时候,就有必要把实验情境设计得具有同样的冲击力。这类研究应该同时具备高度的实验现实性与心理现实性,然而,却未必需要具备较高的世俗现实性。然而有一类课题研究却有意造成较低的实验现实性,我们知道,社会心理学家对于人们在没有积极卷入其中或缺乏对信息进行仔细加工动机时发生的那些心理过程的兴趣日益增长,例如刚才提及的对内隐社会心理的研究就是例证,此外,还有对自动加工,对劝说信息的边缘加工或启发式加工,或对“心不在焉”现象的研究。为了研究这些现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出在心理现实性上非常高而在实验现实性上非常低的实验情境。
    综上所述,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检测实验的有效性,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情景中的实验结果来获得有关实验有效性的证据,并调控实验、世俗和心理现实性来满足不同的实验目的。因此,实验法能有效地揭示社会心理规律,帮助预测现实情景中的社会心理和行为。
    (2)欺瞒问题
    实验法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工具的另一个争议点在于实验中所采用的欺瞒技术。
    按照海德的理论观点,每个人都是朴素的心理学家。这当然应该包括心理实验中的被试,他们也在不时地以一种参与者兼评价者的身份来对研究设计评头品足。和比较心理学家采用的动物被试不同,他们是一群非常聪明的成年人,遇事总爱琢磨,总喜欢自作聪明地推断研究目的。这会造成一种实验偏差,因为他们一旦“明白”了实验的真正目的,会出现主动迎合假设的行为反应。因此,主试为了使实验有效,得到确实的可靠的结果,往往向被试隐瞒实验的真实目的,即采用欺骗技术。最经常采用的欺骗手段就是使用“假被试”这个角色。也就是主试和知情者“串通”起来,创造一种条件或者一种情境,使真正的被试的行为更加自然,更加真实。这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是很流行的,但却招来了很多非议,认为这种实验方法侵犯了被试的人权,是违背心理学家的职业道德规范的。
    佘丽琳对西方很多使用欺瞒技术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进行了分析之后,指出对欺瞒技术进行批评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们认为欺骗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但是社会心理学家们也有他们的理由。他们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对人类有长远利益的,为了这个目的付出任何代价都值得;若让被试知道了实验目的,收集的材料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了;使用欺骗技术带来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严重;社会心理学中人为制造的许多情境也是每个人生活中常碰到的,在多碰一二次也无所谓,无须征得被试同意了。因而她认为社会心理学家有义务对公众负责;在这个前提下,他们也有权利去追求知识和真理。
    再者,从研究的角度讲,研究的目的是让走进实验室的被试容易投身到实验中去,象日常生活中一样来做出自己的真实反应,忽视自己的被试身份,这就要求研究课题及其实验情景接近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在这里,防止迎合实验者意图的“好被试”出现就成为头等大事,而控制这种要求特征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使用掩饰情节。在所创设实验情境时,我们希望被试尽可能地象正常情形下那样反应,尽力降低被试猜测实验假设的可能性。最起码我们希望他们的期待不会改变其在因变量测量上的反应。有时候,我们通过使用掩饰情节,即对研究程序提供的一种似是而非(或者以假乱真)的解释,可以达到对要求特征的最佳控制。
    总之,在社会心理实验中使用欺瞒技术是必须的,欺瞒技术能有效地控制被试的要求特征,提高实验的效度,由于欺瞒问题而置疑实验法对社会心理研究的功效是没有道理的。不过,面对欺瞒技术在社会心理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研究者们必须提高对被试权利的关注。掩饰情节不能滥用。欺瞒实验中,必须对所有被试提供事后解释,在实验结束后,研究者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向每个被试仔细解释这个实验,说明真正目的、欺瞒的原因等等。应该千方百计保护被试的尊严,不要让他(她)因为“陷入”骗局而感到自己愚笨或者受了骗。应该在确信被试情绪很好,对自己和自己在实验中的所作所为感到满意之后,才让他们离开实验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文化人类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其传统的研究方法是跨文化的:()
    A

    问卷调查法

    B

    现场研究法

    C

    历史资料法

    D

    实验室实验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A

    统计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档案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地位。

    正确答案: 实验心理学的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主要就是指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法并不是唯一的科学方法,但它的确位于所有应用于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的序列顶端。为了准确说明实验心理学专精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最顶端的方法学地位;有必要对心理学研究所采用的各种科学方法作一番介绍和比较,它们包括:观察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是较为原始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顾名思义,观察法就是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虽然观察法在心理学研究的早期阶段非常实用,它可以帮助研究者选择和限定研究的范围作一些前期探索,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资料和课题。然而,因为观察法是描述性的,这种特性必定为其带来如下限制:
    其一,观察法无法让研究者对各因素间的关系作出推论;
    其二,有时,观察法的结论难以得到重复验证;
    其三,使用观察法的研究者往往超出了描述水平,对观察结果进行各种主观解释;
    其四,观察活动总是极大地受研究者各自世界观的影响。
    因而来自于研究者的期望等主观因素往往会干扰观察结果,这种干扰比起被试的反应性来更难排除。
    (2)相关研究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第二层次。相关研究和观察法一样,也是一种基于描述的科学研究方法,不能解释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但相关研究法不同于观察法的简单描述,相关系数表示了变量间的联系紧密程度。所以,如果变量间的联系(相关)足够高,那么就能从一个变量的值推断出另一个变量的大小。这正是相关研究法提供的一项功能:预测。这就是相关法的优点: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从而提示研究者注意到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但是由于其方法学特性,决定了相关研究法的缺点在于:其一,相关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法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了满足;其二,相关研究法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
    (3)实验法: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方法,也是实验心理学系统发展、讨论、应用的科学方法。实验法脱离了观察法和相关研究法的描述性层次,而真正具备了完整的解释、检验和预测功能。
    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更具体地说,就是设立有关各种可能因果关系的实验假设和推论,并将这一假设转化为各种变量间的关系,通过各种有效的实验控制方法来检验这些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具有观察法和相关研究法所无可比拟的优点,因而更受到实验心理学的青睐:
    其一,实验能更好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控制其他因素,从而使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都保持恒定。这样,在逻辑上就可以认为,所获得的任何结果都是由自变量引起的。换句话说,自变量的变化引起了所观察到的因变量的变化;
    其二,经济。运用自然观察法时,观察者必须很耐心地等待所要观察的情况出现。如果你住在北极圈附近的挪威特伦汗港,但却想研究热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那么只靠太阳产生高温就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时间了。但如果实验者通过设置感兴趣的情景来控制环境,就可以迅速有效地获得数据。但是,不能认为有了实验法就可以抛弃描述性研究方法。正像观察法能够为相关研究法提供必要的准备一样,实验法也离不开较低层次的描述性方法的支持。正是观察法和相关研究法,提供了最初的假设来源和因果猜测,离开了这些,实验法的假设检验和因果结论也就无从谈起。
    总之,比起其他科学方法——观察法和相关研究法,实验法在方法学上的地位显然更为突出,因而实验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中的地位也是核心和基础的。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用实验来证实或证伪理论,并提供解释心理现象及行为的数据。从这点来说,实验法比观察和相关法更能提供确切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背后的因果关系。不过在另一方面,实验的来源和前期准备往往又离不开观察和相关研究。所以这三种方法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以最终的实验研究为核心与重点,应用于实验心理学之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心理测验最初源于()
    A

    社会心理学中群体差异研究的需要

    B

    实验心理学中群体差异研究的需要

    C

    社会心理学中个别差异研究的需要

    D

    实验心理学中个别差异研究的需要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研究货币需要量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有()
    A

    人们为何需要货币

    B

    需要多少货币

    C

    货币需求受哪些因素影响

    D

    货币的购买力

    E

    货币需求的结构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