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评述钟嵘的自然英旨说。”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评述概念结构的特征表说和原型说。


    正确答案: (1)特征表说的基本观点是:主张从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重要特征来说明概念。它认为概念或概念的表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
    A.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即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有关属性;
    B.诸定义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即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这两个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特征表。
    Bourne等用下述方程来表示这种概念结构:C=R(X,Y,…)其中,C为概念,X,Y,…为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定义性特征;R为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这些规则又称作概念规则,它们确定诸定义性特征的关系。特征表说的观点简单明了。它的优点是可以很好解释人工概念的研究,并且与当前的一些语义记忆模型相一致。但是,特征表说的弱点也是明显的。目前它只涉及一些逻辑概念和取自命题演算的概念规则,还难以解释各种类型的自然概念或现实概念。特征表说寄希望于深入研究规则学习的规律,进而发现更适合于解释现实概念的更有效的概念规则系统。
    (2)原型说的主要代表RosCh认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的,我们主要是从能最好地说明一个概念的实例来理解该概念的。人对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包含着原型,而且也包含维量。Rosch认为概念就是由这两个因素构成的:
    A.原型或最佳实例;
    B.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
    这两个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原型起着核心作用。照Rosch来看,这种概念结构可以解释全部自然概念,包括我们日常应用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
    (3)特征表说和原型说之间的差别是明显的。特征表说着重概念的诸定义性特征,带有分析性色彩,原型说强调最佳实例或原型,带有整体性或综合性色彩。前者认为特征是由语义表达的,后者设想原型是以一般表象来编码的。特征表说与逻辑对概念的解释及下定义的方法有直接联系,原型说则可以追溯到古典哲学认识论对概念的理解。但是,二者仍然有共通之处,彼此是可以沟通的。特征表说并不排除概念的诸特征在实例中的整合,原型说所强调的的原型则是具有更多的同类个体共同的属性的实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征表说比较符合一般对概念实质的理解,因而易于被接受。原型说将概念与感性形象相联系,这有合理的成分,但表象的概括程度是有限的,抽象概念与表象没有直接联系,难以解释所有的概念。

  • 第2题:

    试评述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说。


    正确答案: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论。他认为,西方的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和养兵练兵之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工业技术,即坚船利炮,自己设厂制造。他师夷的内容虽然主要还是在军事方面,但是这种军事工业已经是制造新式武器的社会化大工业,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把它引入中国,必然会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促使旧的社会经济体制趋于解体。魏源的师夷主张并不局限在军事工业,他认为西方的长技还包括各种民用动力器械,提出可造各种民用器械以供民用。在办厂方面,魏源主张不限于官府,允许商民办厂,调动商人的财力和积极性来办新式工业。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近代经济思想是从魏源开始的。

  • 第3题:

    试评述钟嵘的自然英旨说。


    正确答案: 钟嵘主张诗歌创作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则,提出自然英旨说。自然英旨说主要包括下面的内涵:
    (1)强调感情真挚。诗歌既然主要是以抒情为主的,就应该感情真挚,不能有虚假的感情表现。
    (2)诗歌是抒发感情的,为了抒发真挚的感情,就应该反对掉书袋(用典故)派和声律派,直以抒情为主,他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直寻就是不假借用典用事,而是直接写景抒情。直寻说是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直寻‛与‚自然英旨‛在钟嵘的理论范畴里基本是一个意思。

  • 第4题:

    简述钟嵘的性情说。


    正确答案: 钟嵘在《诗品序》里认为诗歌的本性是表达人的感情的,他指出:诗歌既是人的‚性情摇荡‛的产物,又可反作用于人的‚性灵‛,使之受陶冶感化。性情之所以摇荡,是因为‚物之感人‛。‚物‛包括自然事物和社会人事两者,这就对文艺和现实的关系作了正确的解释,具有进步积极的社会内容,《诗品序》还特别强调诗歌要抒发怨情,‚诗可以怨‛,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理论的一个进步传统。

  • 第5题:

    提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诗歌理论,推崇“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以“味外之旨”为“全美”的是()

    • A、司空图
    • B、钟嵘
    • C、刘勰
    • D、庄子

    正确答案:A

  • 第6题:

    (钟嵘的)“自然英旨”说(“直寻”说)


    正确答案: 钟嵘主张诗歌创作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则,提出“自然英旨”说。“自然英旨”说主要包括下面的内涵:(1)强调感情真挚。诗歌既然主要是以抒情为主的,就应该感情真挚,不能有虚假的感情表现。(2)诗歌是抒发感情的,为了抒发真挚的感情,就应该反对掉书袋(用典故)派和声律派,直以抒情为主,他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直寻”就是不假借用典用事,而是直接写景抒情。“直寻”说是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直寻”与“自然英旨”在钟嵘的理论范畴里基本是一个意思。

  • 第7题:

    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其中()被钟嵘奉为“太康之英”。


    正确答案:陆机、潘岳;陆机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自然英旨(直寻)说。

    正确答案: 钟嵘在《诗品》中的根本主张是提倡自然英旨强调感情真挚,主要是反对掉书袋(用典故)派和声律派,诗歌以抒情为主一切防碍抒情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钟嵘都表示异议,他说观古今性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既不假借用典用事,直接写景抒情,他希望改变‚雕缋满眼‛的不良诗风,崇尚清新自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提出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四外”说的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是()。
    A

    陆机

    B

    钟嵘

    C

    皎然

    D

    司空图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评述钟嵘的自然英旨说。

    正确答案: 钟嵘主张诗歌创作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则,提出自然英旨说。自然英旨说主要包括下面的内涵:
    (1)强调感情真挚。诗歌既然主要是以抒情为主的,就应该感情真挚,不能有虚假的感情表现。
    (2)诗歌是抒发感情的,为了抒发真挚的感情,就应该反对掉书袋(用典故)派和声律派,直以抒情为主,他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直寻就是不假借用典用事,而是直接写景抒情。直寻说是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直寻‛与‚自然英旨‛在钟嵘的理论范畴里基本是一个意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钟嵘《诗品》提出了“()”说。

    正确答案: 滋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钟嵘的)“诗有三义”说

    正确答案: “诗有三义”是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来的:“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三义”具体所指是什么呢?文中接着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用现在的话说,钟嵘的“兴”,就是诗的语言要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比”,就是写景叙事要寄托作者自己的情志;“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但写物中也要用有寓意的语言。并且要综合运用这“三义”,即如他所说的,要“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才是“诗之至也”,才是最有“滋味”的作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其中()被钟嵘奉为“太康之英”。


    正确答案:陆机

  • 第14题:

    试评述苏轼的“枯淡”说的理论实质。


    正确答案: 在诗歌创作风格上,他推崇枯谈,意指在平淡中包含有丰富的意味和理趣,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评韩柳诗》)“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
    (在诗歌创作风格上,苏轼推崇“枯淡”。他所谓“枯淡”并非指某些宋国诗淡乎寡味的仓父面孔,而是指在平淡之中包含有丰厚的意味和理趣,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苏轼对于诗歌风格的这种审美观念,是欧阳修评梅尧臣诗时所说的“古淡有真味”思想的继续发展。)

  • 第15题:

    (钟嵘的)“滋味”说


    正确答案:这是南朝梁代著名的诗评家钟嵘最早在《诗品序》里提出的说法。他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他认为只有“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的作品,才能“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才是“诗之至也”,也才是有“滋味”的作品。为了使诗歌有“滋味”,钟嵘认为关键在于如何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方法,他将“兴”放在第一位,正是突出诗歌的艺术思维特征。钟嵘的“滋味”论,既可以看出他对艺术特征的认识,也是他对诗歌艺术的美学要求。作为钟嵘基本文学观点之一的“滋味”说,也像他的整个文学批评体系一样,对后代诗歌追求文学意味、对后代文学批评理论都有深远的影响。

  • 第16题:

    试理解评述苏拭的枯淡说的理论实质。


    正确答案: 在诗歌创作风格上,他推崇枯谈,意指在平淡中包含有丰富的意味和理趣,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评韩柳诗》)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
    苏轼对于文艺创作中形、神关系的见解和言、意关系的见解是相辅相成的。《东坡文谈录》记载他的话云:‚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而言止而意不尽,尤为极致‛。可见是追求‚意在言外‛,‚言不尽意‛的审美意趣。故而他十分称赏司空图‚味在咸酸之外‛的诗歌美学思想。在诗歌创作风格上,苏轼推崇‚枯淡‛。他所谓‚枯淡‛并非指某些宋诗淡乎寡味的伧父面孔,而是指在平淡之中包含有丰厚的意味和理趣,是‚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 第17题:

    试论钟嵘的“直寻”说。


    正确答案: “直寻”说是钟嵘的诗歌创作理论。
    许文雨在《诗品讲疏》中说:“直寻之义,在即景会心,自然灵妙,即禅家所谓‘现量’也。”意即好的作品总是作家在触景生情,情与物冥的过程中产生,形成美妙的意象,并非由苦苦思索,呕心沥血得来。而是即景会心的产物,即直觉的产物。首先,“直寻”说是在“吟咏情性”诗歌本质观的基础上提出的,认为诗歌不同于“经国文符”“撰德驳奏”,这些实用文体“应资博古”“宜穷往烈”,而“吟咏情性”的诗歌不贵用事。故“直寻”说的含义首先是不贵用事,这也是针对当时诗歌“殆同书抄”的不良文风而言的。
    其次,“直寻”说包含着对情与景、心与物的关系的认识。钟嵘所谓“即目”“所见”就是即目会心的意思,评阮籍诗说“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就包含着对形象性的深刻认识,要求诗歌形象鲜明突出,同时形象又含有无穷的意味。说玄言诗“淡乎寡味”也是说玄言诗缺乏形象。
    再次,“直寻”说,包含有钟嵘对自然美的追求。认为诗歌过分讲究用事,就缺乏“自然英旨”,评颜延之的诗引用汤惠休的话“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另外钟嵘反对过分讲究声律,认为诗歌是吟咏情性的,“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如果“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陵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真美”即“自然英旨”的意思。钟嵘的“直寻”说和他的诗歌本质观“吟咏情性”以及诗歌审美观“滋味”说是密切相关的。

  • 第18题:

    钟嵘《诗品》提出了“()”说。


    正确答案:滋味

  • 第19题:

    与前人相比,钟嵘的“物感说”有什么发展。


    正确答案:(1)钟嵘的“物感说”的观点是“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绪舞咏”,他把气的概念和“物感说”相结合,使其“物感说”具有更广泛的哲学意味。(2)他认为,除自然景物可以感发诗歌外,不同寻常的社会生活更可使人们产生创作激情,从而立生“可以群、可以怨”的动人诗歌。(3)他列举出大量形形色色的人生遭际,绝大部分都是属于哀怨不平之情,反映出封建社会里苦难多欢乐少的社会现实,说明了被压迫、被迫害人们的痛苦生活是产生诗歌的土壤,从而突出了“诗可以怨”的作用。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论钟嵘的“直寻”说。

    正确答案: “直寻”说是钟嵘的诗歌创作理论。
    许文雨在《诗品讲疏》中说:“直寻之义,在即景会心,自然灵妙,即禅家所谓‘现量’也。”意即好的作品总是作家在触景生情,情与物冥的过程中产生,形成美妙的意象,并非由苦苦思索,呕心沥血得来。而是即景会心的产物,即直觉的产物。首先,“直寻”说是在“吟咏情性”诗歌本质观的基础上提出的,认为诗歌不同于“经国文符”“撰德驳奏”,这些实用文体“应资博古”“宜穷往烈”,而“吟咏情性”的诗歌不贵用事。故“直寻”说的含义首先是不贵用事,这也是针对当时诗歌“殆同书抄”的不良文风而言的。
    其次,“直寻”说包含着对情与景、心与物的关系的认识。钟嵘所谓“即目”“所见”就是即目会心的意思,评阮籍诗说“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就包含着对形象性的深刻认识,要求诗歌形象鲜明突出,同时形象又含有无穷的意味。说玄言诗“淡乎寡味”也是说玄言诗缺乏形象。
    再次,“直寻”说,包含有钟嵘对自然美的追求。认为诗歌过分讲究用事,就缺乏“自然英旨”,评颜延之的诗引用汤惠休的话“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另外钟嵘反对过分讲究声律,认为诗歌是吟咏情性的,“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如果“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陵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真美”即“自然英旨”的意思。钟嵘的“直寻”说和他的诗歌本质观“吟咏情性”以及诗歌审美观“滋味”说是密切相关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论钟嵘的“滋味”说。

    正确答案: “滋味”说是钟嵘诗歌审美理论。“滋味”即审美感染力。钟嵘是在比较五言诗和四言诗时,说五言诗比四言诗有“滋味”,因为五言诗在“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指事”“穷情”就表情达意而言;“造形”“写物”就塑造形象而言。诗歌的形象性是有无“滋味”的一个重要条件。钟嵘说玄言诗“理过其词,淡乎寡味”,就是说玄言诗缺乏形象性。
    其次,钟嵘在谈“赋、比、兴”时说:“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认为正确使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是使诗歌有“滋味”的条件之一,如果单用比兴,意思太深不行,如果单用赋体,“患在意浮”,也不行,所以要“酌而用之”。
    另外,“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要求“风力”和“丹彩”的有机统一,也是获得“滋味”的必要条件。即刚健昂扬的情感感染力和华茂的语言文采的有机统一。除此之外,“滋味”说和“直寻”说是密切相关的。只有“直寻”的,才是有“滋味”的,反之,有“滋味”的,必须是“直寻”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钟嵘的)“自然英旨”说(“直寻”说)

    正确答案: 钟嵘主张诗歌创作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则,提出“自然英旨”说。“自然英旨”说主要包括下面的内涵:(1)强调感情真挚。诗歌既然主要是以抒情为主的,就应该感情真挚,不能有虚假的感情表现。(2)诗歌是抒发感情的,为了抒发真挚的感情,就应该反对掉书袋(用典故)派和声律派,直以抒情为主,他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直寻”就是不假借用典用事,而是直接写景抒情。“直寻”说是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直寻”与“自然英旨”在钟嵘的理论范畴里基本是一个意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评述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的诗有三义说的内涵。

    正确答案: 诗有三义是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来的: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三义具体所指是什么呢?文中接着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用现在的话说,钟嵘的兴,就是诗的语言要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比,就是写景叙事要寄托作者自己的情志;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但写物中也要用有寓意的语言。并且要综合运用这三义,即如他所说的,要‚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才是‚诗之至也‛,才是最有‚滋味‛的作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与前人相比,钟嵘的“物感说”有什么发展。

    正确答案: (1)钟嵘的“物感说”的观点是“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绪舞咏”,他把气的概念和“物感说”相结合,使其“物感说”具有更广泛的哲学意味。(2)他认为,除自然景物可以感发诗歌外,不同寻常的社会生活更可使人们产生创作激情,从而立生“可以群、可以怨”的动人诗歌。(3)他列举出大量形形色色的人生遭际,绝大部分都是属于哀怨不平之情,反映出封建社会里苦难多欢乐少的社会现实,说明了被压迫、被迫害人们的痛苦生活是产生诗歌的土壤,从而突出了“诗可以怨”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