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教育学包含了一系列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困扰教育学发展的根本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才能促使教育学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关系问题
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从理论上讲,二者是统一的,没有学术性,没有理论的完备与透彻,教育学就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而脱离了实践,不能指导实践的教育理论也肯定沦为空洞的概念思辩和事实分析,不复为真正的学术。
但在现实世界中,几乎在世界各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理论和实践的脱离现象,其导致的结果将是理论的空洞,实践的迷茫。克服这一现象的策略有:1、充分认识任何教育实践都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不存在不受教育理论制约的教育实践;2、坚信任何真正的教育学研究都应以教育问题的确定、分析、解释或者解决为目的,不应是抽象的、空洞的和无味的概念思辩和事实分析;3、明了教育学研究之所以能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是因为它是反思教育实践的知识基础,并为之提供新的教育知识,作为转变观念、创新制度和经验主义,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尊重教育学研究成果。
(二)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问题
近代以前的人类教育思想具有多起源和多线索的特征,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文化传统。
但随着国际范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教育知识的交流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交流中,一些政治、经济和文化发达国家的教育知识开始占核心地位,将自身合法化、普遍化,使其它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教育知识处于依附状态或被压抑状态,使其它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学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学的“跑马场”。为克服这种学科依附状态,适应本国本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先后提出建立“教育学本土化”的要求。
对于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我们应坚持辨证统一的观点,一方面要致力于教育学的本土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他国的先进成果,以为我所用,补充和充实我国的教育学。
(三)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科学性问题的是康德和赫尔巴特,他们倡导理性主义的教育科学观,认为只有当教育学变成能够用清晰的概念和命题表达的知识体系时,才能真正地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普遍的科学。后来实验教育学又提出了教育学应走实证科学的道路。而文化教育学反对实证主义的教育科学观,提出了精神科学的教育科学观。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育学只有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教育研究中切实做到历史与逻辑、事实与价值、一元与多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真正把教育学变成教育科学。
而所谓科学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反映,具体到教育学就是指它对教育发展规律的呈现,这是客观的;所谓价值性,是指主体对客体的需要以及客体对主体的功用性和意义性,具体到教育学就是指它对理想教育的追求,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教育学作为科学知识,其本身具有科学属性,科学具有抽象性,要反映规律。教育是有规律的,这是教育学科学性的根据。但另一方面教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同样接受着人们理想、价值取向、文化观念等意识形态的熏染,教育学也具有价值性,所以说教育学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任何一种只肯定其科学性而否定其价值性,或只肯定其价值性而否认其科学性的作法都是片面的。
更多“试述教育学包含了哪些基本问题,并结合实际谈一下你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相关问题
  • 第1题:

    结合鲁迅作品中的阿Q谈一下你对艺术典型的个性和共性特征的认识。


    正确答案:
    (1)艺术典型是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本质意义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它既具备鲜明的个性色彩,又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质规律,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2)艺术典型的个性是指形象的独一无二,不可重复性。艺术典型的个性问题就是个性鲜明和独特性问题。阿Q其形象的鲜明性是他的爱看热闹、赌钱,而主导性性格则是“精神胜利法”。这一点无疑具有一种活生生的、不可重复的特征,他具有独特的外表、行为、生活习惯、性格、情感和独特的内心世界。
    (3)与艺术典型个性鲜明性相联系的是其真实性和概括性,即共性。共性使得艺术典型具有了深刻的认识功能和有益的教育作用。阿Q是一个连姓都被剥夺的雇农形象,精神胜利法成为他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的性格特征既是辛亥革命前后这些流浪雇农的表现,又体现出了中国农民身上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劣根性。这种特征既是一个
    时代人物性格的特征,又是不同时代、阶层人物性格的典型,表现出了艺术概括性即典型的
    共性。
    (4)艺术典型在个性中体现出了共性,在特殊中体现出了普遍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出了必然性。

  • 第2题:

    试列举中西方历史上有关教育的代表性定义并谈一下你对这些不同教育定义的看法。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中西方历史上有关教育的定义很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在中国主要有:
    (1)《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4)孙喜亭:“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
    在西方主要有:
    (1)夸美纽斯:“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
    (2)裴斯泰洛齐:“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3)斯宾塞:“教育的任务是教导每一个人怎样生活,训练他们去过‘完满’的生活”,“教育即为未来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
    (4)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人们对“教育”的定义和定义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原因不仅在于个人观点的差别,还在于文化背景、哲学基础、阶级立场等的差别及各自所处特定时代精神的不同。因此想求得一个普遍赞同的教育定义往往是勉为其难的。不过,也可以看出,人们一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前者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配着或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后者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心理品质的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两种定义中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它们对于一方的过分强调往往会导致在现实中对另一方的忽略。所以给“教育”下定义时,应该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至于如何具体表述,则因人而异。

  • 第3题:

    谈谈当前我国的德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你对问题解决的思考《教育学原理》。


    正确答案: 1、当前的德育工作中存在不少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①工作中功利主义倾向②过程中知识主义倾向③管理中主观主义倾向④研究中经验主义倾向⑤评价过程中形式主义倾向这些问题大量、反复出现大大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效果,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思想观念上,教育者要切实认识和理解德育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真正落实“德育为首”,要像抓智育,抓升学那样抓的德育。
    (2)在知识基础上,教育者要加强德育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一些新的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的研究,从根本上克服单纯依靠上级行政指示或个别经验总结的做法,推动德育工作的科学化。
    (3)建立合理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4)提高广大教育自身的道德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榜样示范作用,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环境。
    (5)在德育目标上,重视学生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德育目标的层次化、系列化。
    (6)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4题:

    试述长期过负荷运行的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 会使各部件发热、过载或散热量不良,出现电缆热击穿及过热导致电缆线芯烧断等故障,长期过负荷运行会造成绝缘枯干、脆化,使电缆寿命缩短。

  • 第5题:

    根据你的了解,谈一下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业的认识。


    正确答案: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全国各级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音响导演、撰稿、编剧、制作、社教及文艺类节目支持人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可在平面媒体担任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等。

  • 第6题:

    为了满足消费需求,企业应了解和认识消费需求的哪些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 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企业必须认识并准确解答下列关于需求的6个问题:
    1.消费者需要购买什么?(what)
    2.消费者什么时候需要购买(when)
    3.消费者在什么地点购买所需的产品(wherE.
    4.消费者为什么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why)
    5.什么人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who)
    6.怎样实现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How)

  • 第7题:

    试述绝缘受潮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 终端头或接头设计或施工不良使水分侵入,铅护套因腐蚀或外物刺穿受损一致潮气侵入,造成电缆包铅时留下砂眼和裂纹等缺陷使绝缘受潮。

  • 第8题:

    试述教育学包含了哪些基本问题,并结合实际谈一下你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


    正确答案: 教育学包含了一系列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困扰教育学发展的根本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才能促使教育学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关系问题
    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从理论上讲,二者是统一的,没有学术性,没有理论的完备与透彻,教育学就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而脱离了实践,不能指导实践的教育理论也肯定沦为空洞的概念思辩和事实分析,不复为真正的学术。
    但在现实世界中,几乎在世界各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理论和实践的脱离现象,其导致的结果将是理论的空洞,实践的迷茫。克服这一现象的策略有:1、充分认识任何教育实践都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不存在不受教育理论制约的教育实践;2、坚信任何真正的教育学研究都应以教育问题的确定、分析、解释或者解决为目的,不应是抽象的、空洞的和无味的概念思辩和事实分析;3、明了教育学研究之所以能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是因为它是反思教育实践的知识基础,并为之提供新的教育知识,作为转变观念、创新制度和经验主义,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尊重教育学研究成果。
    (二)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问题
    近代以前的人类教育思想具有多起源和多线索的特征,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文化传统。
    但随着国际范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教育知识的交流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交流中,一些政治、经济和文化发达国家的教育知识开始占核心地位,将自身合法化、普遍化,使其它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教育知识处于依附状态或被压抑状态,使其它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学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学的“跑马场”。为克服这种学科依附状态,适应本国本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先后提出建立“教育学本土化”的要求。
    对于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我们应坚持辨证统一的观点,一方面要致力于教育学的本土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他国的先进成果,以为我所用,补充和充实我国的教育学。
    (三)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科学性问题的是康德和赫尔巴特,他们倡导理性主义的教育科学观,认为只有当教育学变成能够用清晰的概念和命题表达的知识体系时,才能真正地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普遍的科学。后来实验教育学又提出了教育学应走实证科学的道路。而文化教育学反对实证主义的教育科学观,提出了精神科学的教育科学观。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育学只有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教育研究中切实做到历史与逻辑、事实与价值、一元与多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真正把教育学变成教育科学。
    而所谓科学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反映,具体到教育学就是指它对教育发展规律的呈现,这是客观的;所谓价值性,是指主体对客体的需要以及客体对主体的功用性和意义性,具体到教育学就是指它对理想教育的追求,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教育学作为科学知识,其本身具有科学属性,科学具有抽象性,要反映规律。教育是有规律的,这是教育学科学性的根据。但另一方面教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同样接受着人们理想、价值取向、文化观念等意识形态的熏染,教育学也具有价值性,所以说教育学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任何一种只肯定其科学性而否定其价值性,或只肯定其价值性而否认其科学性的作法都是片面的。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并谈一下你对它的认识。

    正确答案: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克伯屈等。
    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第一,教育即生活,杜威不赞成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观点,而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教育要与当前的生活紧密相连;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继续不断的增长,杜威认为经验与知识是有区别的,知识可以通过传播而为众人所共有,而经验具有个体性和情境性。这表明教育不是从外在方面让学生学习与他们生活无关的一些知识,而是促进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杜威认为学校不应该是一个与社会隔绝的象牙塔,而应该是社会的一部分,与社会紧密相连;第四,从做中学,这是教育方法,杜威认为儿童应该从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经验等;第五,以学生为中心;第六,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
    从其基本观点可以看出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对它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但其也有不足之处,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列举中西方历史上有关教育的代表性定义并谈一下你对这些不同教育定义的看法。

    正确答案: 中西方历史上有关教育的定义很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在中国主要有:(1)《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身体坏了,人便活不成或活得无趣,所以要给他种种体育。没有几样看家本事,就不能养活自己,所以要给他种种智育。其他一切教育事项虽然很复杂,目的总是归到学做人这一点。”
    (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4)孙喜亭:“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
    在西方主要有(1)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教育的目的是表现忠于天职的、纯洁的、完美无缺的,因而也是神圣的生活。”
    (2)裴斯泰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3)斯宾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教育看做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于完善并使它适合生活事物的过程。”“教育即为未来人的完美生活作准备。”
    (4)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人们对“教育”的定义和定义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原因不仅在于个人观点的差别,还在于文化背景、哲学基础、阶级立场等的差别及各自所处特定时代精神的不同。因此想求得一个普遍赞同的教育定义是往往勉为其难的。不过,也可以看出,人们一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前者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配着或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后者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心理品质的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乐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两种定义中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它们对于一方的过分强调往往会导致在现实中对另一方的忽略。所以给“教育”下定义时,应该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至于如何具体表述,则因人而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谈谈当前我国的德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你对问题解决的思考《教育学原理》。

    正确答案: 1、当前的德育工作中存在不少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①工作中功利主义倾向②过程中知识主义倾向③管理中主观主义倾向④研究中经验主义倾向⑤评价过程中形式主义倾向这些问题大量、反复出现大大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效果,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思想观念上,教育者要切实认识和理解德育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真正落实“德育为首”,要像抓智育,抓升学那样抓的德育。
    (2)在知识基础上,教育者要加强德育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一些新的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的研究,从根本上克服单纯依靠上级行政指示或个别经验总结的做法,推动德育工作的科学化。
    (3)建立合理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4)提高广大教育自身的道德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榜样示范作用,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环境。
    (5)在德育目标上,重视学生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德育目标的层次化、系列化。
    (6)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谈一下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电子商务立法形式的选择。
    (2)电子商务立法目的。
    (3)电子商务立法指导思想与原则。
    (4)电子商务立法范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并谈一下你对它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克伯屈等。
    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
    (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教育要与当前的生活紧密相连;
    (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表明教育不是从外在方面让学生学习与他们生活无关的一些知识,而是促进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
    (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非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
    (5)教学过程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等等。从其基本观点可以看出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但其也有不足之处,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 第14题:

    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教育行动研究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教育行动研究是指通过研究真实的学校教育过程与情境,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行动质量与教育行动效率为目的的研究模式。它一方面旨在提高教育实践者自身的专业判断能力与教育问题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也为优化教学实践提供具体策略。
    (1)教育行动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①为教育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education action)。这是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与传统研究“为理论建构而研究”的研究目的相对应的。为教育行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解决教育行动中的实际问题;为提高教育行动的效率;为提高教师的教育行动能力与素养。
    ②对教育行动的研究(research of education action)。这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对象,教师是教育行动的当事人,因此以教育行动为研究对象是指:教师要反思的思想与行动预设;教师要分析自己行动的动机与原因;教师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
    ③在教育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education action)。这是教育行动研究的情境,一方面,要求研究与研究关注研究情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证明行动的过程,就是努力提高行动效率,改善行动质量,提高自我行动能力的过程。
    (2)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
    ①适应性和灵活性。行动研究简便易行,较适合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育测量和教育实验训练的中小学教师采用。行动研究容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不断修改,经过实际诊断,增加或取消子目标。实验条件的控制比较松缓,注重实际的教育环境,较有利于在教育这样复杂的研究现象和领域内进行。
    ②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的及时性。行动研究强调评价的持续性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反馈的及时性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及时反馈总结,使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处于一动态结合与反馈中;二是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便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
    ③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教育研究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行动。参与性体现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人员由专职研究人员、行政领导和第一线教师联合构成,研究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予方案的实施。
    ④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在较成功的行动研究中,可汇集多种研究方法的作用。理想的行动研究法应是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灵活和合理的并用。
    (3)教育行动研究的缺点:由于其非正规性而缺少科学的严密性,在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够。

  • 第15题:

    试述材料质量不良的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 金属铸件有砂眼或微小裂纹、瓷件的强度不够、其他零件不符合规格或组装时不密封等,铅包材料不合格,铅包制造出现接缝薄厚不均匀,造成铅包先天缺陷,电缆线路安装前绝缘材料的维护管理不善造成的缺陷等。

  • 第16题:

    幼儿的素质包括哪些方面?结合实际谈一下如何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


    正确答案:幼儿素质包括很多,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法规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等。
    简单地说,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做到:让幼儿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综合发展。
    传统的教育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品德、心理等教育不太重视。素质教育强调对孩子全方面的和谐发展,强调把幼儿园办成人人讲文明的温馨乐园。
    所以,我们要用爱心耐心细心等来培养孩子的自身能力,让孩子从小就能分辨是非,有创新思维能力等,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拔苗助长,对孩子要因材施教。

  • 第17题:

    谈一谈你对推广服务礼仪有哪些认识?


    正确答案: 1、有助于提高服务人员的个人素质;
    2、有助于更好地对服务对象表示尊重;
    3、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4、有助于塑造并维护服务单位的整体形象;
    5、有助于使服务单位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第18题:

    试述设计和制作工艺问题的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 中间接头和终端头的防水层设计不够严密,屏蔽带处理不当,导体连接不良、内绝缘放电长度不够,以及选用的材料不当,电场分布考虑不当,工艺要求不严密或未按规程进行、机械强度不够等。另外,由于设计电缆敷设高差较大,长期运行后,使高电位电缆内部的浸渍剂逐渐流向低位,造成高位电缆绝缘油枯干,使高位电缆绝缘强度下降,造成绝缘击穿。

  • 第19题:

    试论述教育的起源并谈一下你对各种不同教育起源说的认识。


    正确答案: 关于教育的起源存在着多种观点,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1、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而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该学说认为:(1)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2)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3)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它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它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这是一巨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但是,该学说也存在一个根本的错误,它没能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区别开来,因而也没能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教育史家孟禄,教育心理起源说是在对教育生物起源说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
    该学说认为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生活的模仿。
    从表面上看,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这是心理起源说比生物起源说进步的地方。
    3、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是直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它是对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著名论断的直接运用。主要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劳动起源说认为: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活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未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范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育形态也必须发生改变。
    总的来说,劳动起源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揭示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但是,关于教育起源的确切提法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 第20题:

    试述运营管理的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 (1)产出要素管理,包括质量、时间、成本、服务
    (2)资源要素管理包括设施设备管理、物料管理、人员管理、信息管理
    (3)环境要素管理

  • 第21题:

    问答题
    根据你的了解,谈一下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业的认识。

    正确答案: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全国各级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音响导演、撰稿、编剧、制作、社教及文艺类节目支持人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可在平面媒体担任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教育学包含了哪些基本问题,并结合实际谈一下你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

    正确答案: 教育学包含了一系列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困扰教育学发展的根本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才能促使教育学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关系问题
    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从理论上讲,二者是统一的,没有学术性,没有理论的完备与透彻,教育学就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而脱离了实践,不能指导实践的教育理论也肯定沦为空洞的概念思辩和事实分析,不复为真正的学术。
    但在现实世界中,几乎在世界各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理论和实践的脱离现象,其导致的结果将是理论的空洞,实践的迷茫。克服这一现象的策略有:1、充分认识任何教育实践都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不存在不受教育理论制约的教育实践;2、坚信任何真正的教育学研究都应以教育问题的确定、分析、解释或者解决为目的,不应是抽象的、空洞的和无味的概念思辩和事实分析;3、明了教育学研究之所以能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是因为它是反思教育实践的知识基础,并为之提供新的教育知识,作为转变观念、创新制度和经验主义,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尊重教育学研究成果。
    (二)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问题
    近代以前的人类教育思想具有多起源和多线索的特征,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文化传统。
    但随着国际范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教育知识的交流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交流中,一些政治、经济和文化发达国家的教育知识开始占核心地位,将自身合法化、普遍化,使其它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教育知识处于依附状态或被压抑状态,使其它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学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学的“跑马场”。为克服这种学科依附状态,适应本国本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先后提出建立“教育学本土化”的要求。
    对于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我们应坚持辨证统一的观点,一方面要致力于教育学的本土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他国的先进成果,以为我所用,补充和充实我国的教育学。
    (三)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科学性问题的是康德和赫尔巴特,他们倡导理性主义的教育科学观,认为只有当教育学变成能够用清晰的概念和命题表达的知识体系时,才能真正地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普遍的科学。后来实验教育学又提出了教育学应走实证科学的道路。而文化教育学反对实证主义的教育科学观,提出了精神科学的教育科学观。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育学只有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教育研究中切实做到历史与逻辑、事实与价值、一元与多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真正把教育学变成教育科学。
    而所谓科学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反映,具体到教育学就是指它对教育发展规律的呈现,这是客观的;所谓价值性,是指主体对客体的需要以及客体对主体的功用性和意义性,具体到教育学就是指它对理想教育的追求,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教育学作为科学知识,其本身具有科学属性,科学具有抽象性,要反映规律。教育是有规律的,这是教育学科学性的根据。但另一方面教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同样接受着人们理想、价值取向、文化观念等意识形态的熏染,教育学也具有价值性,所以说教育学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任何一种只肯定其科学性而否定其价值性,或只肯定其价值性而否认其科学性的作法都是片面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运营管理的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 (1)产出要素管理,包括质量、时间、成本、服务
    (2)资源要素管理包括设施设备管理、物料管理、人员管理、信息管理
    (3)环境要素管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试论述教育的起源并谈一下你对各种不同教育起源说的认识。

    正确答案: 关于教育的起源存在着多种观点,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1、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而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该学说认为:(1)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2)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3)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它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它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这是一巨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但是,该学说也存在一个根本的错误,它没能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区别开来,因而也没能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教育史家孟禄,教育心理起源说是在对教育生物起源说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
    该学说认为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生活的模仿。
    从表面上看,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这是心理起源说比生物起源说进步的地方。
    3、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是直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它是对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著名论断的直接运用。主要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劳动起源说认为: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活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未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范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育形态也必须发生改变。
    总的来说,劳动起源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揭示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但是,关于教育起源的确切提法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