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似乎对什么都没兴趣了?”,心理咨询师提问的目的是( )。(A) 指导(B) 面质(C) 澄清(D) 鼓励

题目

“您似乎对什么都没兴趣了?”,心理咨询师提问的目的是( )。

(A) 指导

(B) 面质

(C) 澄清

(D) 鼓励


相似考题

3.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6岁,已婚,音乐教师。案例介绍:两年前,求助者应聘到某成人高校教音乐课,虽然工作轻松,收入较高,但是自己辛辛苦苦备了课,学生却总是迟到,一堂课就几个学生听。她觉得很失落,没有成就感,感觉工作非常无聊,慢慢对音乐也没有兴趣了,经常失眠、头痛。求助者对现状不满,生活缺乏激情,有一个可爱的孩子,但她感觉不到有孩子的乐趣。非常苦恼,偶有自杀的想法。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冠整齐,谈吐清晰,从小娇惯,意志较薄弱,遇到困难退缩,不善与人交往。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心理咨询师:什么原因使您感到失落?求助者:工作很无聊,我没有成就感。心理咨询师:您说学生不爱学习,自己感觉工作无聊,是这样吗?求助者:是的,我不喜欢这个学校,也不喜欢这里的学生。心理咨询师:假设您的丈夫是山里人,您得和他一起生活,可是那里缺水,需要到三十里外的地方去担水,您才能洗脸、刷牙,您怎么办?求助者:那我就不洗脸、不刷牙了。心理咨询师:您是这么认为的,可那里是不是还会有人去三十里外的地方担水?求助者:是,确实会有,可如果要那么费劲的话我宁可不做。心理咨询师:您说想改变这种状态,而您自己又做了什么呢?求助者:(沉默半分钟)我知道您的意思,可我现在连弹琴的兴趣都没有了,还能干什么?我们学校很多老师都忙着评高级职称,我觉得好笑,那有什么意思,这世界无聊的事太多……心理咨询师:您似乎对什么都没兴趣了,您怎么看自己呀?求助者:我是个毫无价值的人。心理咨询师:您可以觉得当老师没有价值,但不能说您作为母亲没有价值。求助者:(沉默)……“您说想改变这种状态,而您自己又做了什么呢?”咨询师使用的是()。单选 A:鼓励技术B:具体化技术C:面质技术D:指导性技术

更多““您似乎对什么都没兴趣了?”,心理咨询师提问的目的是()。(A) 指导(B) 面质(C) 澄清(D) 鼓励 ”相关问题
  • 第1题:

    求助者一般资料:王某,女性,30岁,已婚,公司会计。
    案例介绍:求助者结婚五年,婚后求助者就学着做各式各样的菜,每天都会做几道菜等老公一起吃,可是老公经常有事情不能回来同吃,因此她觉得很失落,没有成就感,感觉很无聊,慢慢的就不喜欢做菜了。求助者对现状很不满意,自己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但是她却感觉不到女儿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求助者现在很苦恼,有时候觉得活着很没有意思,想自杀。
    心理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得体,谈吐不凡,小时候家里就她一个女儿,因此父母对她是娇生惯养,求助者意志薄弱,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在困难面前表现得比较软弱。
    以下是求助者与咨询师谈话的片段:
    心理咨询师:您失落的原因是什么?
    求助者:在家里很无聊,我没有一点成就感。
    心理咨询师:您说老公经常不回来吃饭,自己感觉做的菜没有人吃,因此感觉无聊,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我不喜欢丈夫晚归。
    心理咨询师:假设现在您的家里停水了,连刷牙、洗脸的水都没有了,您会怎么办?
    求助者:很简单,那就不刷牙、不洗脸了。
    心理咨询师:您是这么想的,那别人会不会去买水呢?
    求助者:是的,会有,那么麻烦的话我宁愿不做。
    心理咨询师:您想改变这种状态,那么您都做了什么呢?
    求助者:(……沉默)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可是我现在连做饭的动力都没有了,还能怎么办?好多朋友都说要做贤妻良母,我现在觉得很可笑……
    心理咨询师:您好像对什么都失去兴趣了,您对自己有什么想法?
    求助者:我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人。
    心理咨询师:您可以说自己做饭没有价值,但不能说您做为母亲、作为妻子没有价值。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说“您好像对什么都失去兴趣了?”的目的是( )。
    A.指导
    B.面质
    C.澄清
    D.鼓励


    答案:C
    解析:
    求助者经过以往的心理咨询之后,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加重。这就必须详细了解其咨询过程,澄清问题的性质,以免对求助者继续造成伤害。

  • 第2题:

    咨询师“您刚才说过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您怎么解释呢?”所使用的技术是()。单选

    A.鼓励
    B.面质
    C.解释
    D.澄清

    答案:B
    解析:
    您刚才说过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而现在又说了您妈说的话,对的您听了,错的您没听。您的话前后有些矛盾,您怎么解释呢?指出求助者互相矛盾的地方,这是面质。

  • 第3题:

    心理咨询师说: “您认为别人应该从科研出发不计较态度,可似乎您很在意别人对您的态度,这怎么解释呢?”使用的技术是(  )。

    A.释义
    B.解释
    C.面质
    D.指导

    答案:C
    解析:
    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 第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6岁,已婚,音乐教师。
    案例介绍:两年前,求助者应聘到某成人高校教音乐课,虽然工作轻松,收入较高,但是自己辛辛苦苦备了课,学生却总是迟到,一堂课就几个学生听。她觉得很失落,没有成就感,感觉工作非常无聊,慢慢对音乐也没有兴趣了,经常失眠、头痛。求助者对现状不满,生活缺乏激情,有一个可爱的孩子,但她感觉不到有孩子的乐趣。非常苦恼,偶有自杀的想法。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冠整齐,谈吐清晰,从小娇惯,意志较薄弱,遇到困难退缩,不善与人交往。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什么原因使您感到失落?
    求助者:工作很无聊,我没有成就感。
    心理咨询师:您说学生不爱学习,自己感觉工作无聊,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我不喜欢这个学校,也不喜欢这里的学生。
    心理咨询师:假设您的丈夫是山里人,您得和他一起生活,可是那里缺水,需要到三十里外的地方去担水,您才能洗脸、刷牙,您怎么办?
    求助者:那我就不洗脸、不刷牙了。
    心理咨询师:您是这么认为的,可那里是不是还会有人去三十里外的地方担水?
    求助者:是,确实会有,可如果要那么费劲的话我宁可不做。
    心理咨询师:您说想改变这种状态,而您自己又做了什么呢?
    求助者:(沉默半分钟)我知道您的意思,可我现在连弹琴的兴趣都没有了,还能干什么?我们学校很多老师都忙着评高级职称,我觉得好笑,那有什么意思,这世界无聊的事太多……
    心理咨询师:您似乎对什么都没兴趣了,您怎么看自己呀?
    求助者:我是个毫无价值的人。
    心理咨询师:您可以觉得当老师没有价值,但不能说您作为母亲没有价值。
    求助者:(沉默)……

    “您似乎对什么都没兴趣了?”心理咨询师提问的目的是()。单选
    A:指导
    B:面质
    C:澄清
    D:鼓励

    答案:C
    解析:
    【考察重点】咨询技术的识别【试题解析】“您说学生不爱学习……是这样吗”这句话是咨询师对求助者上句所陈述的内容经过概括、综合整理后,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求助者,语句中的主语是求助者,这种技术称为内容反应技术,也称“释义技术”或“说明”。故答案为CD。
    【考察重点】症状识别【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师:假设您的丈夫是山里人,您得和他一起生活,可是那里缺水,需要到三十里外的地方去担水,您才能洗脸、刷牙,您怎么办?求助者:那我就不洗脸、不刷牙了。意志减退指患者的意志活动减少,常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抑郁状态患者,此类患者并不缺乏一定的意志要求,但受到情感低落的影响,总感到自己做不了事。或是由于愉快感缺乏,对周围的一切兴趣索然,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思,以至于意志消沉,使患者的学习、工作或家务劳动成绩受到明显的影响。另一种是意志减退,可见于意志力较差的患者。结合本案例,求助者处于抑郁状态,由于对周围的一切缺乏愉悦感,提水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她宁可不顾及自己的卫生,也不愿去提水。所以答案选C。
    【考察重点】提问方式的识别【试题解析】开放式提问技术就是咨询师提出的问题没有预设答案,求助者也不能简单地用一两个字或一两句话来回答,从而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封闭式提问技术就是指咨询师提出的问题带有预设答案,求助者的回答不需要展开,从而使咨询师可以明确某些问题。封闭式提问经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等词。所以,题干中的语句属于封闭式提问。故正确选项为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术的识别【试题解析】鼓励技术是指咨询师通过语言等对求助者进行鼓励,鼓励其进行自我探索和改变。具体化技术是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以及他们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情。面质技术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的探索,最终实现统一。指导性技术是指咨询师直接地暗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者以某种方式行动。题干中,咨询师是在告诉求助者理想中想要改变状态,而现实却什么也不做,面质其理想与现实的不一致。所以正确选项为C。
    【考察重点】阻抗产生的原因【试题解析】阻抗产生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来自于成长的痛苦,二是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三是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故答案为AB。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术的运用【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并未对求助者进行直接的说教,而是举例想要启发求助者进行思考,让其明白想要从困境中走出来,必须为之付出努力。故答案为B。
    【考察重点】沉默类型的识别【试题解析】由求助者引起的沉默类型包括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以及反抗型。怀疑型沉默是由于求助者还不完全信任咨询师,因而不把某些信息说出来或尚在犹豫之中,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不安的神情,用疑虑、探索的眼光打量咨询师。茫然型沉默是由于求助者不知道说什么好,或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问题,或者是因为咨询师的提问失误。情绪型沉默则是由于求助者的气愤、恐惧或羞愧等情绪所致,就像求助者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也可能是求助者由于谈到或回想起自己过去做错的事而非常羞愧,从而用沉默来躲避。思考型沉默表明求助者此刻正在反复体会咨询师说的话,并且似乎有所领悟,或正在回忆某一件对咨询有重要意义的往事,或正在体验某种情感情绪。这类沉默是由于求助者正处于一种积极的自我探索中。内向型沉默源于求助者比较内向、不善言谈的个性原因。沉默是他与人交往的经常性方式。反抗型沉默表明求助者本人不愿意或不想接受咨询,没有咨询动机,不想进行咨询,用沉默表达对咨询的反抗态度。“心理咨询师:您说想改变这种状态,而您自己又做了什么呢?求助者:(沉默半分钟)我知道您的意思,可我现在连弹琴的兴趣都没有了,还能干什么?我们学校很多老师都忙着评高级职称,我觉得好笑,那有什么意思,这世界无聊的事太多……”在这里,咨询师通过面质来启发求助者进行思考,通过下面的语言可以确定此时的沉默伴随着思考和自我的探索。“我知道您的意思,可……”排除其他类型的沉默。所以答案为C。
    【考察重点】沉默类型的识别【试题解析】解析如上题。“心理咨询师:您可以觉得当老师没有价值,但不能说您作为母亲没有价值。求助者:(沉默)……”第二次出现沉默的时候,有可能是求助者在思考教师和母亲两种角色的区别以及意义,已思考甚至质疑自己刚才所说的话语存在的矛盾,即“我是个毫无价值的人”是否正确,也可能对于咨询师这个问题存在困惑和茫然,不知道针对这个问题该说些什么。故答案应为AC。
    【考察重点】咨询技术的应用【试题解析】指导是指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者以某种方式行动。面质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的探索,最终实现统一。澄清是指咨询师向求助者询问的某些问题,以弄清楚问题的性质和程度为目的。所以答案选C。
    【考察重点】如何应对阻抗【试题解析】应对阻抗的方法包括: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解除求助者的戒备心理,正确地进行心理诊断和分析,以诚恳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地对待阻抗,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故答案为AB。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术的应用【试题解析】案例中,该求助者认为自己毫无价值,而咨询师觉得她仅仅因为在老师这个角色中没有获得应有的价值感,所以运用面质的技术,表明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评价与求助者的自我评价不一致,促进求助者的思考。故答案为B。

  • 第5题:

    以下是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您的基本情况我知道了。下面说说您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求助者:我就想劝我丈夫跟我一起出国,一切我都安排好了。
    心理咨询师:您非得出国不可吗?难道就不能在国内工作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为什么?
    求助者:我们单位的人谁也不从科研出发,没有科研气氛和环境。
    心理咨询师:那么,在您看来,大家都应该从科研出发考虑问题,而不应该计较您的态度?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您认为只要从科研出发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您认为别人应该从科研出发不计较态度,可似乎您很在意别人对您的态度,这怎么解释呢?
    求助者:(没有立即回答,停顿一会)
    心理咨询师:您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对的吗?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您为什么不说话了?
    “您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个提问属于(  )。

    A.间接询问
    B.封闭式提问
    C.直接逼问
    D.开放式提问

    答案:A,D
    解析:
    “下面说说您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是间接询问求助者需要什么帮助,而且属于开放式的提问。开放式提问有助于来访者深入具体地暴露自身问题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