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和滑坡形态确定。除沿主滑方向应布置勘探线外,在其两侧滑坡体外也应布置一定数量勘探线。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 ( )m,在滑坡体转折处和预计采取工程措施的地段,也应布置勘探点。 A. 20 B. 40 C. 60 D. 80

题目
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和滑坡形态确定。除沿主滑方向应布置勘探线外,在其两侧滑坡体外也应布置一定数量勘探线。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 ( )m,在滑坡体转折处和预计采取工程措施的地段,也应布置勘探点。
A. 20 B. 40 C. 60 D. 80


相似考题
更多“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和滑坡形态确定。除沿主滑方向应布置勘探线外,在其两侧滑坡体外也应布置一定数量勘探线。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 ( )m,在滑坡体转折处和预计采取工程措施的地段,也应布置勘探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滑坡进行勘探或测试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
    A.滑坡勘探采用物探、钻探、坑探相结合的方法,必要时可采用井探或洞探
    B.勘探点应沿滑坡主轴和平行主轴方向布置
    C.在滑坡体外围不应布置勘探点
    D.当无法采取滑动带原状土样时,可采取保持天然含水量的扰动土样,做重塑土样试验


    答案:A,D
    解析:
    滑坡勘察的勘探工作应除沿主滑方向布置勘探线外,在井两侧及滑体外尚应布置一定数量的勘探线、勘探孔的间距不宜大于40m,在滑床转折处和预计采取工程措施的地段,应设控制性勘探孔。

  • 第2题: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1998),下列关于崩塌和岩堆详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纵向勘探线沿工程轴线方向布置,勘探点间距不大于25m
    B.勘探深度一般在基础底面或开挖最低点以下3m
    C.应尽量利用附近的露头或初勘时的勘探资料
    D.勘探以钻探为主,辅以物探验证


    答案:B,C
    解析: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064—1998)第7. 3. 2条,纵向勘探线沿工程轴线方向布置。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20m,勘探深度一般在基础底面或开挖最低点以下3m,如遇软弱夹层,应穿透软弱夹层以下3m,尽量利用附近的露头或初勘时的勘探资料,勘探以物探为主,但轴线方向上至少有一个代表性勘探点为挖探孔或钻探孔。

  • 第3题:

    某水电站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时发现水库近坝库岸存在滑坡体,预测滑坡体范围为200㎡,滑动带最大厚度约25m,为查明滑坡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并预测其稳定性和变化趋势,沿滑坡可能滑移方向布置2条钻孔勘探线,勘探线上应按( )布置。

    A.每条勘探线布置钻孔2个,计4个孔,每孔设计深度为25m,每个钻孔进行物探测井并取1组滑动带试样
    B.每条勘探线布置钻孔2个,计4个孔,每孔设计深度为35m,每个钻孔进行物探测井并取1组滑动带试样
    C.每条勘探线布置钻孔3个,计6个孔,每孔设计深度为25m,每个钻孔进行物探测井并取1组滑动带试样
    D.每条勘探线布置钻孔3个,计6个孔,每孔设计深度为35m,每个钻孔进行物探测井并取1组滑动带试样

    答案:D
    解析:
    钻孔勘探线主要沿滑坡可能滑移方向布置,勘探线间距50~100m,每条勘探线不少于3个钻孔,对滑带土的室内有效试验组数累计不少于6组。

  • 第4题:

    某引水渠道工程进行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分别沿渠道中心线和不同工程地质单元布置纵、横勘探剖面线,其各勘探线上勘探点布置原则为()。

    • A、渠道中心线勘探点间距100~200m
    • B、渠道中心线勘探点间距200~500m
    • C、每条横剖面上勘探点数应为1~3个
    • D、每条横剖面上勘探点数不应少于3个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某引水渠道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擦,应沿渠道中心线布置勘探坑、孔,各勘探点间距为()。

    • A、小于100m
    • B、100~500m
    • C、500~1000m
    • D、1000~2000m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对边坡工程勘探及取样工作,不正确的是()。

    • A、勘探线应垂直边坡走向布置
    • B、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
    • C、勘探孔深度应穿过潜在滑动面进入稳定层2~5m
    • D、对土层和软弱层应采取试样,且土层和岩层中均不应少于6件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下面哪种属于勘探工程布置的形式内容()。

    • A、勘探网
    • B、勘查间距的确定
    • C、勘查间距的确定原则
    • D、勘探工程总体布置形式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地质勘查报告由文字和图表构成,三图一表包括()

    • A、勘探点平面布置图、钻孔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地质资料总表
    • B、勘探点平面布置图、钻孔剖面图、工程地质柱状图、地质资料总表
    • C、勘探点平面布置图、钻孔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 D、勘探点平面布置图、钻孔剖面图、工程地质柱状图、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单选题
    建筑地基详勘阶段基坑工程勘察工作布置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

    宜在开挖边界外,按开挖深度1~2倍范围内布置勘探点

    B

    基坑周边勘探点的深度不宜小于2倍开挖深度

    C

    基坑勘探点间距,可在15~25m内选择

    D

    基坑勘探点数量不宜小于3个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某引水渠道工程进行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分别沿渠道中心线和不同工程地质单元布置纵、横勘探剖面线,其各勘探线上勘探点布置原则为()。
    A

    渠道中心线勘探点间距100~200m

    B

    渠道中心线勘探点间距200~500m

    C

    每条横剖面上勘探点数应为1~3个

    D

    每条横剖面上勘探点数不应少于3个


    正确答案: C
    解析: 渠道中心线应布置勘探剖面,各工程地质单元均应布置勘探横剖面。

  • 第11题:

    单选题
    水库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水库区勘探剖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渗漏地段水文地质勘探剖面线应()地下水流向或垂直渗漏带布置。勘探剖面线上的钻孔,应进入可靠的相对隔水层或可溶岩层中的非喀斯特化岩层。
    A

    垂直

    B

    条带

    C

    相交

    D

    平行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堤防勘探纵剖面勘探点怎样布置?勘探点深度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规划阶段可不布置勘探工作;可行性研究阶段钻孔间距为500~1000m,初步设计阶段勘探孔间距宜为100~500m,险情多发、地质条件复杂或防洪墙段,应适当加密钻孔。
    堤防钻孔深度宜为堤身高度的1.5~2.0倍(不包括堤顶孔的堤身段),当相对透水层或软土层较厚时,孔深应适当加深并能满足渗流与稳定分析的要求;基岩出露或浅埋段钻孔宜揭穿强风化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关于建筑工程初步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哪一选项不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的规定?(  )

    A、勘探线应平行于地貌单元布置
    B、勘探线应垂直于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
    C、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点
    D、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答案:A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5条,初步勘察的勘察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勘探线应垂直于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②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③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 第14题:

    关于港口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布置原则的叙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河港宜垂直岸向布置勘探线,海港勘探点可按网格状布置
    (B)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河港水工建筑物区域,勘探点应按垂直岸向布置
    (C)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海港水工建筑物区域,勘探线应按垂直于水工建筑长轴方向布置
    (D)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港口陆域建筑区宜按平行地形、地貌单元走向布置勘探线


    答案:A,B
    解析:

  • 第15题:

    某引水渠道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擦,应沿渠道中心线布置勘探坑、孔,各勘探点间距为( )。

    A.小于100m
    B.100~500m
    C.500~1000m
    D.1000~2000m

    答案:C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第5.7.3条,勘探布置应符合的规定之一是:沿渠道中心线应布置勘探坑、孔,勘探点间距500~1000m;勘探横剖面间距1000~2000m,横剖面上的钻孔数不应少于3个。傍山渠道勘探点应适当加密,高边坡地段宜布置勘探平响。

  • 第16题:

    水库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水库区勘探剖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渗漏地段水文地质勘探剖面线应()地下水流向或垂直渗漏带布置。勘探剖面线上的钻孔,应进入可靠的相对隔水层或可溶岩层中的非喀斯特化岩层。

    • A、垂直
    • B、条带
    • C、相交
    • D、平行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对于房屋建筑及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在初勘阶段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应符合一定原则,下列各原则中( )是错误的。()

    • A、勘察线应垂直于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地层界线布置
    • B、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
    • C、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 D、在建筑物的轮廓线上及中心点应布置勘探点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对滑坡进行勘探或测试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 A、滑坡勘探采用物探、钻探、坑探相结合的方法,必要时可采用井探或洞探
    • B、勘探点应沿滑坡主轴和垂直主轴方向布置
    • C、在滑坡体外围不应布置勘探点
    • D、当无法采取滑动带原状土样时,可采取保持天然含水量的扰动土样,做重塑土样试验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堤防勘探纵剖面勘探点怎样布置?勘探点深度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规划阶段可不布置勘探工作;可行性研究阶段钻孔间距为500~1000m,初步设计阶段勘探孔间距宜为100~500m,险情多发、地质条件复杂或防洪墙段,应适当加密钻孔。
    堤防钻孔深度宜为堤身高度的1.5~2.0倍(不包括堤顶孔的堤身段),当相对透水层或软土层较厚时,孔深应适当加深并能满足渗流与稳定分析的要求;基岩出露或浅埋段钻孔宜揭穿强风化层。

  • 第20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建筑工程初步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哪一选项不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的规定?(  )[2014年真题]
    A

    勘探线应平行于地貌单元布置

    B

    勘探线应垂直于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

    C

    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点

    D

    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5条规定,初步勘察的勘察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②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③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 第21题:

    单选题
    某水电站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时发现水库近坝库岸存在滑坡体,预测滑坡体范围为200m2,滑动带最大厚度约25m,为查明滑坡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并预测其稳定性和变化趋势,沿滑坡可能滑移方向布置2条钻孔勘探线,勘探线上应按()布置。
    A

    每条勘探线布置钻孔2个,计4个孔,每孔设计深度为25m,每个钻孔进行物探测井并取1组滑动带试样

    B

    每条勘探线布置钻孔2个,计4个孔,每孔设计深度为35m,每个钻孔进行物探测井并取1组滑动带试样

    C

    每条勘探线布置钻孔3个,计6个孔,每孔设计深度为25m,每个钻孔进行物探测井并取I组滑动带试样

    D

    每条勘探线布置钻孔3个,计6个孔,每孔设计深度为35m,每个钻孔进行物探测井并取1组滑动带试样


    正确答案: A
    解析: 钻孔勘探线主要沿滑坡可能滑移方向布置,勘探线间距50~100m,每条勘探线不少于3个钻孔,对滑带土的室内有效试验组数累计不少于6组。

  • 第22题:

    单选题
    对滑坡进行勘探或测试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

    滑坡勘探采用物探、钻探、坑探相结合的方法,必要时可采用井探或洞探

    B

    勘探点应沿滑坡主轴和垂直主轴方向布置

    C

    在滑坡体外围不应布置勘探点

    D

    当无法采取滑动带原状土样时,可采取保持天然含水量的扰动土样,做重塑土样试验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在工程勘探时,重大设备基础应(  )。
    A

    在中心布置

    B

    加密勘探点

    C

    单独布置勘探点

    D

    与其他建筑同等布置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