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没有烟草生产许可证,生产销售冒充中华香烟的劣质香烟,销售金额达50万元,关于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数罪并罚 B.非法经营罪 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数罪并罚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择一重罪处罚

题目
甲没有烟草生产许可证,生产销售冒充中华香烟的劣质香烟,销售金额达50万元,关于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数罪并罚
B.非法经营罪
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数罪并罚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择一重罪处罚

相似考题
更多“甲没有烟草生产许可证,生产销售冒充中华香烟的劣质香烟,销售金额达50万元,关于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伪造食盐专营许可证,从盐业公司购进30 吨食盐进行销售。同时,还从一非法生产者处购进明知系假冒注册商标的非碘盐,冒充碘盐进行销售,销售金额达30 万元。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甲的行为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

    B. 甲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

    C. 甲的行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D. 甲的行为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


    正确答案:ABD
    【答案】ABD
    【解析】考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假冒的注册商标商品罪;非法经营罪甲的行为分布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非法经营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伪劣产品罪。因此,A项、B项、D项正确,当选。

  • 第2题:

    甲在化肥中掺入泥土,销售金额达20万元,但并未对相关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对甲的行为

    A.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B.只能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
    C.只能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D.因未造成严重后果,应认定为无罪

    答案:C
    解析:
    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如果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例如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金融诈骗类犯罪包含了诈骗行为的话,则按照其他罪名定罪,不再认定为诈骗罪。A选项错误。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甲生产、销售的对象是化肥,不属于药品,自然不属于假药,B选项错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有四种表现形式:掺杂、掺假,指行为人在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掺入杂物或假的物品;以假充真,指行为人以不具有某种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以次充好,指行为人以次品冒充正品、优质品的行为;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指行为人以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假冒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的行为。甲在化肥中掺杂、掺假,销售数额在5万元以上,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C选项正确。只要行为人以故意的主观心态,实施了上述四种行为之一,并且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就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不需要造成其他严重后果。D选项错误。部分考生可能会疑惑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答案是不构成。根据《刑法》第147条规定,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行为。可以看出该罪是一个结果犯,要求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甲的行为不构成该罪

  • 第3题:

    甲伪造食盐专营许可证,从盐业公司购进30吨食盐进行销售。同时,还从一非法生产者处购进明知系假冒注册商标的非碘盐,冒充碘盐进行销售,销售金额达30万元。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甲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
    B.甲的行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C.甲的行为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
    D.甲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的行为与非法经营的行为具有牵连关系


    答案:A,D
    解析:
    甲伪造食盐专营许可证,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与其目的行为非法经营之间存在牵连关 系,故A、D项正确。甲从一非法生产者处购进明知系假冒注册商标的非典盐,冒充碘盐进行销售,既构成销 售伪劣产品罪,又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而非假冒注册商标罪),故B项错误,C项正确。

  • 第4题:

    属于牵连犯的情形是:

    A:甲未经许可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劣质香烟,触犯非法经营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伪劣产品罪
    B:乙用工业用酒精配制食用酒,并大量印制茅台、五粮液、古井贡等名牌酒的商标、包装,冒充茅台、五粮液、古井贡等名牌酒出售,乙触犯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C:丙用工业用盐冒充食用盐出售,销售额达到50万元,触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择一重罪处罚
    D:丁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盗版印刷书名为《××》小说20万册,销售后违法所得2000万元,丁触犯侵犯著作权罪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答案:B
    解析:
    A属于想象竞合,C属于法条竞合犯例外,择一重法条定罪处罚(也有认为是想象竞合犯),D属于事后不可罚行为(也有认为是吸收犯)。

  • 第5题:

    (2005年真题)甲未获烟草专卖许可,擅自购进明知是假冒的“中华”牌香烟100箱进行批发和零售,在被查获时已销售出80箱,收款120万元.经检验该批香烟属于不合格产品.甲的行为(  ).
    A.触犯非法经营罪
    B.触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C.触犯销售伪劣产品罪
    D.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定罪处罚


    答案:A,B,C,D
    解析:
    解析:根据《刑法》第225条,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根据《刑法>第211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根据《刑法》第140条,销售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行为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据此,选项A、B、C均正确.甲的行为由于侵犯不同客体而构成不同罪名,构成想象竞合犯,据此选项D应选.

  • 第6题:

    烟草制品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管理法规,在烟草制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烟草制品冒充合格烟草制品,销售金额在()万元以上的行为;或者伪劣烟草制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万元以上的行为涉嫌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A、10,30
    • B、10,20
    • C、5,15
    • D、5,10

    正确答案:C

  • 第7题:

    下列()情形下,需要追究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刑事责任。

    • A、生产伪劣雪茄烟金额达40000元
    • B、尚未销售的伪劣卷烟货值达10万元
    • C、销售的伪劣卷烟金额达3万元,未销售伪劣卷烟的货值达10万元
    • D、销售的伪劣卷烟金额达6万元,未销售伪劣卷烟的货值达10万元

    正确答案:D

  • 第8题:

    甲违反海关法的规定,走私香烟入境,某海关发现后决定扣押甲的香烟。关于扣押的程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三名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 B、当场告知甲扣押香烟的理由、依据
    • C、告知甲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
    • D、拒绝出示执法证件

    正确答案:D

  • 第9题:

    下列关于食品、药品犯罪认定正确的有()

    • A、甲销售假药,但该药不会对人体健康直接造成危害,如对甲以销售假药罪处罚比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处罚轻,应当对甲以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
    • B、乙以低价大量收购某地病死的鸡,冒充合格鸡肉销售给快餐店。乙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 C、丙收购火锅店废弃的底料油脂,生产出食用油。丙构成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 D、丁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销售金额达5万元。丁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多选题
    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下列哪些判决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
    A

    甲销售的假药无批准文号,但颇有疗效,销售金额达500万元,如按销售假药罪处理会导致处罚较轻,法院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B

    甲明知病死猪肉有害,仍将大量收购的病死猪肉,冒充合格猪肉在市场上销售。法院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C

    甲明知贮存的苹果上使用了禁用农药,仍将苹果批发给零售商。法院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D

    甲以为是劣药而销售,但实际上销售了假药,且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法院以销售劣药罪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 B,A
    解析: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是指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49条第2款的规定,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同时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A项,销售金额达500万元,以销售伪劣产品罪认定可处15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而以销售假药罪认定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此应以重罪即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B项,甲并未在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也未销售此类食品,因此不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而应认定为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C项,甲明知在苹果上使用了禁用农药,属于销售明知在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食品,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D项,销售劣药罪,是指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甲的主观上是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销售假药的行为,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应当认定为销售劣药罪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行为方式仅包括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和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B

    销售金额是指生产、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的违法收入

    C

    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经处理的,销售金额或者货值金额应当累计计算

    D

    如果同时构成侵犯知识产权、非法经营等其他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 C
    解析: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第12题:

    判断题
    甲在其经营的商店中出售假冒香烟,销售额20000元。甲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定为犯罪。(  )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某企业在2004年7月生产香烟10吨,销售两次,一次销售6吨,得款600万元(不含增值税),另一次销售3吨,得款480万元;该企业将另外1吨香烟发给职工作为福利用品。根据规定,计征消费税时,用于职工福利的1吨香烟的销售额应为( )。

    A.100万元

    B.160万元

    C.130万元

    D.120万元


    正确答案:D
    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由税务机关核定其销售额;核定标准是纳税人当月或最近月份销售同类应税消费品的价格;有多次销售且价格不同的,按照加权平均价格计算。本案纳税人当月销售同类香烟两次,价格不同,故取其加权平均价格计算用于职工福利的1吨香烟的销售额。

  • 第14题:

    甲将自己制造的青霉素冒充红霉素销售给某诊所,获利巨大。对甲的行为

    A.只能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
    B.只能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C.应以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择一重罪处断
    D.只能以生产、销售劣药罪定罪处罚

    答案:C
    解析:
    甲的行为获利巨大,隐含的意思是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因此完全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A选项错误。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有以下情形的为假药或按假药论处: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依照法律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而生产、进口,或者必须经过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变质的;被污染的;使用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药品;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甲以青霉素冒充红霉素,属于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符合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犯罪构成。B选项错误。根据《刑法》第149条第2款的规定,生产、销售特定种类的伪劣产品,构成生产、销售特定种类伪劣产品犯罪,同时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这属于法条竞合犯的特别处理原则,即依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处断。C选项正确。生产、销售劣药罪,是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该罪是一个实害犯。甲属于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而并非劣药,D选项错误。

  • 第15题:

    甲大量生产劣药并销售,共销售100万元。该劣药导致3名儿童双目失明。关于甲的行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B.甲构成生产、销售劣药罪
    C.对甲应数罪并罚
    D.对甲应择一重罪


    答案:C
    解析:
    【 解析】C。请注意这种题目中,其余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 第16题:

    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未经批准进口一批药品销售给医院。虽该药品质量合格,甲的行为仍构成销售假药罪
    B:甲大量使用禁用农药种植大豆。甲的行为属于“在生产的食品中掺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构成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
    C:甲将纯净水掺入到工业酒精中,冒充白酒销售。甲的行为不属于“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不成立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D:甲利用“地沟油”大量生产“食用油”后销售。因不能查明“地沟油”的具体毒害成分,对甲的行为不能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论处

    答案:A,B
    解析:
    【考点】销售假药罪【详解】《刑法》第141条第2款规定:“本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根据《药品管理法》第48条规定,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按假药论处。A项中甲未经批准而擅自进口药品,以假药论处,构成销售假药罪,A是正确的。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在生产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行为。B项中甲大量使用禁用农药种植大豆,构成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B的说法是正确的。C项中甲掺入的虽是纯净水,但掺入的对象却是工业酒精,工业酒精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属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因此成立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C的说法是错误的。《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明确规定,对于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依照《刑法》第144条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明知是利用“地沟油”生产的“食用油”而予以销售的,依照《刑法》第144条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因此D的说法是错误的。综上,AB当选。

  • 第17题:

    甲在其经营的商店中出售假冒香烟,销售额20000元。甲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定为犯罪。()


    答案:错
    解析:
    《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可见甲不构成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

  • 第18题:

    下列关于涉案烟草专卖品价格认定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行为人将合格产品与伪劣产品混杂在一起进行销售,如果能区分,应将销售伪劣产品的金额与销售合格产品的金额分开计算;如果不能区分,应当全部计入
    • B、伪劣产品实际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但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的货值金额合计达到15万元以上的,应当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 C、涉案烟草专卖品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 D、行为人销售多种伪劣产品,应把各销售金额的总和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

    正确答案:A,B,D

  • 第19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标准,说法正确的是()。

    • A、伪劣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销售金额定罪起点数额标准的一倍以上的
    • B、伪劣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销售金额定罪起点数额标准的二倍以上的
    • C、销售金额未达到五万元,但与未销售货值金额合计达到十五万元以上的
    • D、销售金额未达到五万元,但与未销售货值金额合计达到二十五万元以上的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张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在自己家中生产假玉溪香烟600条,并以4.8万元的价格销售给钱某,钱某在将烟拉回库房途中被查获。张某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下列哪些判决是正确的?

    • A、甲销售的假药无批准文号,但颇有疗效,销售金额达500万元,如按销售假药罪处理会导致处罚较轻,法院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 B、甲明知病死猪肉有害,仍将大量收购的病死猪肉,冒充合格猪肉在市场上销售。法院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 C、甲明知贮存的苹果上使用了禁用农药,仍将苹果批发给零售商。法院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 D、甲以为是劣药而销售,但实际上销售了假药,且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法院以销售劣药罪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A,C,D

  • 第22题:

    多选题
    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
    A

    甲未经批准进口一批药品销售给医院。虽该药品质量合格,甲的行为仍构成销售假药罪

    B

    甲大量使用禁用农药种植大豆。甲的行为属于“在生产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构成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

    C

    甲将纯净水掺入到工业酒精中,冒充白酒销售。甲的行为不属于“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不成立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D

    甲利用“地沟油”大量生产“食用油”后销售。因不能查明“地沟油”的具体毒害成分,对甲的行为不能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论处


    正确答案: A,D
    解析:
    A项,《刑法》第141条第2款规定,本条的假药,是指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认定为假药和按照假药处理的药品与非药品。《药品管理法》第48条第3款第2项规定,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药品,按假药论处。甲未经批准进口一批药品销售给医院,不论药品质量是否合格,均以加药论处,甲的行为仍构成销售假药罪
    B项,《刑法》第144条规定了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情形,即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第1、2款的规定,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使用禁用农药、兽药等禁用物质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依照《刑法》第144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C项,甲的行为相当于在纯净水中掺入工业酒精,仍属于《刑法》第144条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
    D项,地沟油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甲实施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构成本罪。

  • 第23题:

    多选题
    甲生产假的中华牌香烟,并批发销售,销售收入23万元。法院在处理本案时,按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甲有期徒刑6年。但甲的行为同时还触犯了《刑法》第213条假冒注册商标罪、第214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第225条非法经营罪。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对甲触犯的假冒注册商标罪不进行处罚,因为本案中假冒注册商标行为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存在牵连关系,在刑法上可以解释为牵连犯

    B

    对甲触犯的非法经营罪不进行处罚,因为本案中非法经营行为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是想象竞合关系,在刑法上可以解释为想象竞合犯

    C

    对甲触犯的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不进行处罚,因为本案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行为和假冒注册商标行为存在牵连关系,在刑法上可以以假冒注册商标罪一罪处罚。同时假冒注册商标罪又因为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存在牵连关系,而不再处罚

    D

    法院的判决存在错误


    正确答案: B,C
    解析:
    牵连犯,是以实施某一犯罪行为为目的,其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
    A项,甲以生产、销售伪劣香烟为目的,其手段行为又触犯了假冒注册商标罪,二者之间存在牵连关系。
    B项,甲生产、销售假香烟同时触犯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非法经营罪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
    C项,甲生产假香烟与销售假香烟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假冒注册商标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存在牵连关系
    D项,对甲触犯的非法经营罪无需处罚,甲一行为触犯非法经营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二罪名,构成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即选择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处罚即可。对于甲触犯的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存在牵连关系,只处罚目的行为即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因此,法院的判决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