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梁漱溟的乡村教育设置了哪些课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梁漱溟认为晏阳初的四大问题只是表面症状,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需探究内部病因。中国社会是个“理性早启,文化早熟”的社会,不同于西方和印度。而是惯于安分知足,遇事自求“调和折衷”。人类社会,将由注重物质转向注重人与人的精神,正与中国文化相合。但近百年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经济破产,尤其是礼俗蜕变,精神破产,所以中国问题是文化的严重失调。由于中国是个“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不存在阶级对立。内部不会因阶级对抗走进资本主义;同时西方也不希望中国走入。由于中国是乡村社会,文化的根子在农村,农村的破坏又很严重,中国的出路就唯有乡村建设,而“建设必寓于教育”“归于教育”。
    实施乡村教育必须借助于乡农学校。乡农学校由学长、学董、教员和学众组成。以“乡村领袖”为学董,众学董组成学董会,其最富德望者为学长,是乡农学校的领导;教员为受过训练的乡村建设者;学众为乡村中一切人。乡农学校分村学和乡学两级,兼为教育和行政组织,其组织原则是:“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一切政治、经济、武装自卫措施都通过乡农学校贯彻。乡村教育的开展必须通过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的合一,学校设儿童部、成人部、妇女部和高级部。乡农学校注重通过“精神讲话”巩固“旧道德”,接受“新知识道理”。

  • 第2题:

    梁漱溟主张通过(  ),进行乡村建设,改变农村状况

    A.教政统一
    B.教政养卫合一
    C.精神对话
    D.乡村教育

    答案:D
    解析:
    项最具概括性,其他均属具体措施。

  • 第3题:

    梁漱溟乡村教育设置了哪些课程?


    答案:
    解析:
    (1)成人教育部。农闲时上课所有男性都得参加,授课时间为每晚7-9 点,课程有公民学(故事、时事、精神训 等)、识字、基础知识、唱歌、武术等。课程设置以"因时因地制宜”为原则,1935 年以后规定16 ~ 30岁的男子必须参加为期7周的集中学习。 (2) 妇女教育部。一般为下午开课,以妇女为教育对象。课程设置基本与男性成人教育相同,同时增加了育婴及家政等内容, (3) 儿童教育部。每天上课,(妇女上课时只上半天),农忙时停课,课程有国语、算术、 常识和公民等。以“适用”为原则,重精神陶冶。 (4)高级部。高级部课程以受过四五年以上教育的青年为主要对象,目的是为了培养形成建设干部,课程以历史、地理和农村问题为主。

  • 第4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无疑为当时乃至后来的社区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重要启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试论述杨开道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的不同之处。


    正确答案:第一,两人关注农村、复兴农村的出发点不同。前者从社会到政治,后者从政治到社会。
    第二,两人在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影响和贡献不同。后者的影响大于前者,但后者对乡约制度的研究自成一体。
    第三,学术背景的不同,导致两人对组织的追求存在分歧。前者坚持西方民治社会的目标,后者则持反对态度。

  • 第6题:

    欧美新教育运动在学校管理方面的创新有()。

    • A、学校设置在乡村和市郊
    • B、课程设置生活化
    • C、学生自我管理
    • D、尊重个性、培养能力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请简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践。


    正确答案:⑴组织机构——乡村建设研究院:①组织体系:省----乡村建设研究院----县长、县政府----一室五科(民政、武装、财政、交通通讯、教育)----乡----行政村——自然村;②组织性质:政教合一的组织。
    ⑵组织活动:创办乡学、村学,其学员来自乡村全体农民
    ⑶组织宗旨:团体组织、科学技术,即:把散漫的、只顾自家自身的农民组织起来搞生产,在生产中学习和运用科学技术。

  • 第8题:

    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哪些模块?


    正确答案: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以下五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

  • 第9题:

    判断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无疑为当时乃至后来的社区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重要启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

    正确答案: 1929—1937年,梁漱溟依据他的乡村建设哲学,制定了《乡村建设理论和实施方案》。他认为“中国问题的内涵虽包含有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而实则是一个文化问题”,并指出:“外国侵略虽为患,而所患不在外国侵略;使有秩序则社会生活顺利进行,自身有力量可以御敌也„”。他的乡村建设,就是社会秩序的建设,其手段就是“教育”。梁漱溟在邹平办设“乡学”、“村学”,其理想是“政、教、富、卫”合一,具体办法是“行政机关教育化”,用“村学”代替“乡公所”,用“乡学”代替“区公所”,使政教合一。
    梁漱溟还认为:“我们这种运动实为中国农民运动的正轨,可以代替共产党。”这就是梁115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比较分析晏阳初、梁漱溟乡村教育实验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正确答案: 作为一个教育救国论者,晏阳初关于“四大教育”“三大方式”的主张存在着严重缺陷,他所提出的中国农村四大基本问题,只是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而没能认识“帝国主义之侵略与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愚、穷、弱、私’的原因”。否认了旧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段压迫和剥削,反而把由于阶段压迫所造成的愚、穷、弱、私等社会现象作为问题根源。因而晏阳初在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所采取的办法就是改良主义的,其理论不能解决旧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达到复兴农村,拯救国家的根本目的。乡村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其结果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毕竟有其可取之处:首先,晏阳初是一位爱国的教育改革家,他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颇有中国特色。其次,虽然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并没有也不可以有使实验区的农民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命运,但确实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实惠。在当时对于实验区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人才的培养,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和推广,农村合作事业以及其他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再次,“四大教育”“大三方式”打破了狭隘的教育观念,把乡村教育视为是与乡村经济、文化、卫生、道德等方面共同进行,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促进的系统工程,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种创新。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履行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他力图在伦理本位基础上重建中国社会的新秩序,提出“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假说,无视中国社会当时客观存在的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土地革命持反对态度,其问题和错误不言而喻。正如梁漱溟自己后来所认识的: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我们是走上了一个站在政府一边来改造农民,而不是站在农民一边来改造政府的道路”。因此乡村建设是一场不成功的实践。但是,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验对后人也有一定的启示:他认识到中国的问题是农村的问题,并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是有识之见;认为中国的教育应到农村去办,并对中国农民的悲惨生存状况深怀悲悯之心,身体力行地从城市来到农村,践行知识阶层与民众结合的愿望,发扬了“五四”以来的优良传统,精神可嘉;而且,通过自己的艰苦工作,也确实将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带入了落后的农村,对农村教育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良、农村社会风俗的改善,作出了贡献。虽不足以改变中国农村面貌,却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留下了值得记取的一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主张“乡村建设”的教育家是()
    A

    梁漱溟

    B

    晏阳初

    C

    邰爽秋

    D

    黄炎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从教育思想来看,()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

    A.晏阳初
    B.黄炎培
    C.梁漱溟
    D.陶行知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不同教育家教育思想与实践 的辨别。梁漱溟对近代中国教育史的贡献在于 他的乡村教育理论和实验。乡村教育是其乡村 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梁漱溟认为,“中国 的建设问题便应当是乡村建设”。对于晏阳初、黄炎培、陶行知的思想考生也要认真掌握。

  • 第14题:

    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
    B.梁漱溟
    C.黄炎培
    D.陶行知

    答案:B
    解析:
    梁漱溟(1893-1988年),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也是20世纪3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的倡导和实践者。代表作有《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故选B。

  • 第15题:

    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 A、晏阳初
    • B、梁漱溟
    • C、黄炎培
    • D、陶行知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下列哪位教育家参与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 A、晏阳初
    • B、梁漱溟
    • C、黄炎培
    • D、陶行知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乡村建设运动三杰是()。

    • A、费孝通、梁漱溟、卢作孚
    • B、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
    • C、晏阳初、费孝通、卢作孚
    • D、晏阳初、梁漱溟、费孝通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简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


    正确答案: 1929—1937年,梁漱溟依据他的乡村建设哲学,制定了《乡村建设理论和实施方案》。他认为“中国问题的内涵虽包含有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而实则是一个文化问题”,并指出:“外国侵略虽为患,而所患不在外国侵略;使有秩序则社会生活顺利进行,自身有力量可以御敌也„”。他的乡村建设,就是社会秩序的建设,其手段就是“教育”。梁漱溟在邹平办设“乡学”、“村学”,其理想是“政、教、富、卫”合一,具体办法是“行政机关教育化”,用“村学”代替“乡公所”,用“乡学”代替“区公所”,使政教合一。
    梁漱溟还认为:“我们这种运动实为中国农民运动的正轨,可以代替共产党。”这就是梁115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质。

  • 第19题:

    乡村建设运动最有名的是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其领导者为()。

    • A、杨开道李景汉
    • B、李景汉吴文藻
    • C、吴文藻费孝通
    • D、梁漱溟晏阳初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试比较分析晏阳初、梁漱溟乡村教育实验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正确答案:作为一个教育救国论者,晏阳初关于“四大教育”“三大方式”的主张存在着严重缺陷,他所提出的中国农村四大基本问题,只是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而没能认识“帝国主义之侵略与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愚、穷、弱、私’的原因”。否认了旧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段压迫和剥削,反而把由于阶段压迫所造成的愚、穷、弱、私等社会现象作为问题根源。因而晏阳初在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所采取的办法就是改良主义的,其理论不能解决旧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达到复兴农村,拯救国家的根本目的。乡村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其结果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毕竟有其可取之处:首先,晏阳初是一位爱国的教育改革家,他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颇有中国特色。其次,虽然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并没有也不可以有使实验区的农民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命运,但确实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实惠。在当时对于实验区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人才的培养,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和推广,农村合作事业以及其他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再次,“四大教育”“大三方式”打破了狭隘的教育观念,把乡村教育视为是与乡村经济、文化、卫生、道德等方面共同进行,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促进的系统工程,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种创新。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履行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他力图在伦理本位基础上重建中国社会的新秩序,提出“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假说,无视中国社会当时客观存在的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土地革命持反对态度,其问题和错误不言而喻。正如梁漱溟自己后来所认识的: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我们是走上了一个站在政府一边来改造农民,而不是站在农民一边来改造政府的道路”。因此乡村建设是一场不成功的实践。但是,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验对后人也有一定的启示:他认识到中国的问题是农村的问题,并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是有识之见;认为中国的教育应到农村去办,并对中国农民的悲惨生存状况深怀悲悯之心,身体力行地从城市来到农村,践行知识阶层与民众结合的愿望,发扬了“五四”以来的优良传统,精神可嘉;而且,通过自己的艰苦工作,也确实将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带入了落后的农村,对农村教育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良、农村社会风俗的改善,作出了贡献。虽不足以改变中国农村面貌,却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留下了值得记取的一页。

  • 第21题:

    单选题
    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A

    晏阳初

    B

    梁漱溟

    C

    黄炎培

    D

    陶行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哪位教育家参与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A

    晏阳初

    B

    梁漱溟

    C

    黄炎培

    D

    陶行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请简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践。

    正确答案: ⑴组织机构——乡村建设研究院:①组织体系:省----乡村建设研究院----县长、县政府----一室五科(民政、武装、财政、交通通讯、教育)----乡----行政村——自然村;②组织性质:政教合一的组织。
    ⑵组织活动:创办乡学、村学,其学员来自乡村全体农民
    ⑶组织宗旨:团体组织、科学技术,即:把散漫的、只顾自家自身的农民组织起来搞生产,在生产中学习和运用科学技术。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