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每个时期,由于处在一个国际大环境下,各个国家在教育上都会出现一些大体上相似的举措或政策,因而,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各国教育都有一些共同的趋势。二战后,世界暂时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历史时期,并且各国开始在经济、军事等领域开始一轮新的竞争,欧洲各国竞相开始教育改革,经总结可以发现,这些国家的教育大体上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积极普及义务教育。经过长期的较量,各国都意识到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这一时期各国竞相颁布普及义务教育的法案,并且把义务教育的年限不断地延长。例如英国的《巴特勒教育法》、法国的《教育改革法》,德国的《汉堡协定》等等,都是以此为主要内容的法案。
(2)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各国都意识到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纷纷颁布有关的法令,把职业教育作为战后教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1906年,美国成立“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其目的在于制定一个能对全国的职业教育提供财政补助的法律,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决定由联邦政府拨款补助各州大力发展大学程度以下的职业教育;联邦政府与各州合作,提供工业、农业、商业和家政等方面科目的师资训练;在公立学校设立职业科,把传统的专为升学服务的中学改为兼具升学和就业的综合中学。法国也通过了《哈比法案》,把职业教育的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其他国家也先后实施这样的决策,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战后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特色。
(3)重视师范教育的建设。师范教育的建设也开始受到各国重视,好几个国家都对师范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规定,例如英国的《巴特勒教育法》提出加强师范教育建设;美国《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特地强调改进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训练标准、地位和待遇,等等。
(4)对中小学进行课程改革。对学校,尤其是中小学进行课程改革,也是这一时期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向,英国1988年制定的课程改革,法国中学的课程改革等等,都反映了各国对学生在基础学科、科学、实用知识方面的期望。
(5)高等教育渐渐成为发展的重心。随着各国教育体制的逐渐完善,教育发展的重点也渐渐由低往高上升,高等教育中的课程领域逐渐拓宽,专业设置日益完善,其教育对象也越来越普及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英国创办的“开放大学”,以成人教育为对象,反映了社会对终身教育的需求,成为战后欧洲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6)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越来越有各自的特色。对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永远是教育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国不断地在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各自总结了许多经验,也根据自身的特色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管理体制。例如,英国原本是中央、地方两级管理,《巴特勒教育法》则开始加强中央对教育的控制权;法国则体现出教育权下放的趋向。可见,各国在根据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始取长补短。
以上这些,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教育改革表现出来的一些共同趋向,其中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职业教育的加强是最明显的两个方面,体现出二战后的整个国际环境是对知识、科技的需求非常急切,教育成为决定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因而,发展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能否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
更多“分析总结二战后欧洲各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相关问题
  • 第1题:

    《巴尔福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是英国战后教育改革的总的指导文件和法律基础,开了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拟订、颁布战后教育改革法的先例,同时也对战后英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语言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 }、{ }的趋势。


    答案: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及化,
    解析:
    提示:请参考答案,输入的答案要和答案显示,有“,”“《》” ”“ 一模一样才会显示正确。

  • 第3题:

    请评述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及其启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先后进入了恢复经济、教育的稳定时期,全球的局势趋于平静,给各国提供了一个发展教育事业的良好时机,为了争取在国际上的地位,美国自然不甘落后,在二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美国采取了大量的教育改革:
    (1)二战结束初期的《国防教育法》和60年代的教育改革。
    进入5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美国开始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改革教育的呼声就更为强烈,终于在1958年,美国国会颁布《国防教育法》。其主要内容有: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拔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以后,《国防教育法》的内容又不断得到修正。《国防教育法》旨在改变美国教育水平的落后状况,使美国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它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
    60年代的教育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①中小学的课程改革;②继续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③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面,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名为《教育过程》的报告;为了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美国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高等教育方面则有《高等教育设施法》。这些改革,解决了战后美国教育发展失调,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仅调整了各级教育的比例,促进了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而且增强了美国的综合国力。
    (2)70年代初期的教育改革。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进行的。
    “生计教育”是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鱼1971年倡导的一种教育。他提出,生计教育的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生计教育是夸大了的职业教育,这种教育要求以职业教育为核心重新建立教育制度。生计教育过程重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与企业、社区和家庭相结合,美国在这些方面的许多思想对我们今天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有许多的启示。但是这种教育方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失业现象。
    “返回基础”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校出现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问题而言的,这项改革在小学阶段强调教学阅读、写作和算术等基本技能;在中学阶段,主要强调英语、自然科学、数学和历史科目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学校教育的一切阶段起主导作用。返回基础运动反映了关国对传统教育的复兴,对提高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但也遭到许多人的异议,80年代后呼声渐渐消沉。
    (3)20世纪80~90年代的教育改革。80年代是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年代。
    80年代初期,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1983年,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调查委员会提出题为《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建议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学,中学必须开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改进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训练标准、地位和待遇;各级政府加强对教育改革的领导和实施。
    80年代中后期,美国教育为面向21世纪提出了改革的新设想。1985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提出著名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该计划包括总报告和五个专题报告。总的指导思想是教育改革应以学科课程改革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
    80年代后期,布什总统推行了新的教育政策。其主要内容是提高学术水平,奖励学生努力学习,鼓励教师热心工作;兴办新型学校,促进学校体系更新;关注困难儿童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等。
    以上这些就是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战后几十年里,美国教育迅速发展成为实际上教育最为先进的国家,其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①从实际出发,分析现实问题。对于二战后的美国,最大的问题应该说是长期以来存在着的种族歧视,对此美国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以缓解社会不平等的现实。到了70年代,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失业问题和学生基础薄弱的现象,美国又开展了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运动。这些都反映了美国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能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照搬别国的模式,这些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②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向他人学习。我们说美国没有照搬他国模式,并不是说他没有向他国学习,只是他们是在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向别国学习。面对苏联卫星上天,美国在慌乱的同时,也冷静地分析了自己的问题,意识到自身对科学教育、自然教育的忽视,并抓紧跟上。我国也在一直不断地引进别国的先进经验,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情况,学习他人要建立在了解自身特点的基础上。
    当然,美国的教育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适当的地方,我们也应当看到,并警醒自己。比如,由于受实用主义的影响,美国教育改革有些许的急功近利的地方,也存在一些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面对国际竞争,美国也曾带有“教育万能论”的错误倾向。这些瑕疵多少给美国教育改革带来一些阻碍,我们在惊叹美国改革成效的同时,也要引以为戒。

  • 第4题:

    简述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特点。


    答案:
    解析: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多元化。

  • 第5题:

    试述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1)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
    (2)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3)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4)努力实现教育平等与民主;
    (5)注重提高教育质量;
    (6)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

  • 第6题:

    《巴尔福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是英国战后教育改革的总的指导文件和法律基础,开了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拟订、颁布战后教育改革法的先例,同时也对战后英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语言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二战后教育改革的郎之万-瓦隆计划首次提出()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指导思想。

    • A、教育平等化
    • B、教育民主化
    • C、教育制度连贯化
    • D、教育普遍化

    正确答案:B

  • 第8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全球化的趋势表现在?


    正确答案: 一是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过去工业品生产国与原材料生产国的垂直分工,逐渐发展为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分工。
    二是随着产业结构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整,特别是发达国家把一些相对落后的技术和产品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造成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技术依赖的加深,形成了国际分工中新的依赖关系。
    三是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中,各国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使它们在科学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制生产上需要更加紧密地合作。所有这些都促进了生产全球化的发展。

  • 第9题:

    1947年颁布的()是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开端。

    • A、《教育基本法》
    • B、《学校教育法》
    • C、《教育改革法》
    • D、《国防教育法》
    • E、《总纲计划》

    正确答案:A,B

  • 第10题:

    单选题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在二战后呈现()
    A

    私有化趋势

    B

    国有化趋势

    C

    混合所有趋势

    D

    集体所有趋势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正确答案: (1)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
    (2)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3)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4)努力实现教育平等与民主;
    (5)注重提高教育质量;
    (6)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巴尔福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是英国战后教育改革的总的指导文件和法律基础,开了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拟订、颁布战后教育改革法的先例,同时也对战后英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语言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运动后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方法?你是如何理解并运用的?


    正确答案:
    二战后出现的新的教学方法有:(1)发现学习。这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其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2)探究一研讨法。其特点是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3)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这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4)暗示教学法。这是保加利亚卢扎诺夫创立的教学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善于激发学生动机.设置能够诱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外部环境,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完整性,尽可能彻底地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尊重学生,帮助学生确立自信;用跨学科的观点,按课题编制较大的教学单元.加强教学的整体逻辑的感情效果;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采用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单项或综合的艺术形式配合教学的进行。(5)范例教学法。其基本特征为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包括如下四个步骤: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范例性地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范例法地获得关于世界关系的经验。(6)非指导教学法。这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其基本特征是: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坚决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强调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在教学中的地位。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将知识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教学手段尽可能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自己分析归纳知识与老师总结知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 第14题:

    试结合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具体分析我国当 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


    答案:
    解析:
    (1)变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 和个性差异。 旧课程过度偏重于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 统一化要求,作为课程计划的被动执行者,教育缺 乏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而作为课程目标的消极实施对象,学生更是被置于一种毫无自主性和选择 性的狭小的教学空间。因此,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 列旨在鼓励课程生成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建设性教学 策略。其中包括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 的人格,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 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激 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驾驭知识的情感态度。 (2) 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 和开放性。 在传统课程高度封闭、工业流水线一般的课程 进展中,教师从课程目标到课程材料均需要依赖事 先的规定而无任何修正的必要和可能。这样,因排 斥课程动态中的非预期性和不可确定性因素而导 致对课程主体(师生双方)的创造性的能量的抑制。 在新课程中,教师将摆脱课程计划和目标的执行人 角色而创造性地引发学生潜能的多向发散;学生则 以生命体验的融入而激活内容和知识结构,并贏得 对课程知识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建构。 (3) 变课程内容和课程知识本位为学生。 以前教学的过程往往是重认识而轻育人,致使 课程运作与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与学生情意要素和 谐健康的发展相疏离=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 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 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 的全方位发展。也就是说,课程核心要将“文本课 程”转向“体验课程”,从静态的知识型转向动态的 生命型,即从教科书、教学计划和大纲转向师生对 课程进展的真切体验,感受领悟这一心灵过程,而 不能将“人”从课程上“剥离”出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 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 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 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 响,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实施,为 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发挥重大作用。

  • 第15题:

    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采取的教育改革方针。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二战后,经过10余年的努力,苏联教育又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但进入50年代以后又面临新的问题,为此,苏联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958年的教育改革。1958年,苏联通过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议》。《建议》主要内容有:强调培养学生走向生活;将普及教育的年限由7年延长为8年;将原来的10年制延长为11年,延长的一年加到不完全中学阶段,成为8年制学校,是普通教育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教育仍为3年,通过青年工人学校、农村青年学校兼施生产教学的劳动综合技术普通中学或中等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在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中,改组原有体制,设立城市和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并改进中等专业学校;在高等教育中,要求高等教育接近实际生活和生产;高校应优先录取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人入学。
    本次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加强教育与生活联系;拉长义务教育年限;重视职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1966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的决议。强调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觉悟,培养青年面向生活并能自觉地选择职业。要求中学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各年级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有衔接性;要删除大纲中和教科书中过于繁琐和次要的材料,减轻学生的负担;并对各年级的学时进行了规定;中学开设选修课。
    (3)1977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劳动训练的决议》,确定普通中学是统一的劳动综合技术学校。要求改进与加强劳动教育与教学,但要使劳动教育与教学在广泛的综合技术教育的基础上进行。

  • 第16题:

    简述二战后世界各国制定的宪法所呈现的共同趋势。


    答案:
    解析:
    第一,各国宪法越来越强调对人权的保障,不断扩大公民权利范围。
    第二,政府权力的扩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各国宪法一方面确认和授予政府更多的权力,另一方面也更加注重通过设定多种监督机制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以防止政府权力之滥用。
    第三,各国越来越重视建立违宪审查制度来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各国普遍认为,必须建立完善的违宪审查机构与制度,行使违宪审查的职能,保障宪法的实施。
    第四,宪法领域从国内法扩展到国际法。许多国家的宪法出现了同国际法相结合的内容。在人权的国际法保障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 第17题:

    为什么冷战后多极化趋势仍然是世界政治的基本趋势?


    正确答案: 其基本依据是:
    第一、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国谋求在新的格局中的最佳位置.矛盾和斗争是必然的,国际形势会变的更加错综复杂。
    第二、美国构建单极世界、谋取世界霸权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
    第三、国际旧秩序是阻碍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第18题:

    二战后,媒介集团的新趋势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媒介兼并聚合趋势加强。二战后,由于美国综合国力的空前提升,媒介聚合的势头大增,出现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局面,形成了一股全球范围内的聚合浪潮。如到2000年止,大的传媒集团由原来的50家大公司降到6家,剩下时代华纳、维亚康姆等公司。
    (2)出现了跨媒介或跨行业的融合,由于新的《电信法》放宽了对广播电视所有制的限制,打破了媒介种类的限制和隔绝,允许电话公司参与有线电视市场的节目竞争,促进了电话行业和有线电视之间的合作。如通用电气公司兼并全国广播公司,迪士尼兼并美国广播公司等,他们的业务范围包括了电视节目的制作,电影,音乐,印刷物,主题公园,零售商店等等。
    (3)出现了跨国、跨地区的媒介集团。如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拥有澳大利亚、英国、美国、香港等多国家多地区报纸电视等媒体。

  • 第19题:

    ()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是英国战后教育改革的总的指导文件和法律基础,开了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拟订、颁布战后教育改革法的先例,同时也对战后英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语言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A、《巴特勒教育法》
    • B、《巴尔福教育法》
    • C、《费舍教育法》
    • D、《1988年教育改革法》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为什么说冷战后多极化仍然是世界政治的基本趋势?


    正确答案: 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单级世界难以构筑。其基本依据是:
    1.科技和经济因素是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2.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级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3.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的时代潮流要求建立多极格局。
    4.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5.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
    6.致力于建立一个多级世界,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体现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 第21题:

    多选题
    1947年颁布的()是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开端。
    A

    《教育基本法》

    B

    《学校教育法》

    C

    《教育改革法》

    D

    《国防教育法》

    E

    《总纲计划》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二战后,媒介集团的新趋势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媒介兼并聚合趋势加强。二战后,由于美国综合国力的空前提升,媒介聚合的势头大增,出现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局面,形成了一股全球范围内的聚合浪潮。如到2000年止,大的传媒集团由原来的50家大公司降到6家,剩下时代华纳、维亚康姆等公司。
    (2)出现了跨媒介或跨行业的融合,由于新的《电信法》放宽了对广播电视所有制的限制,打破了媒介种类的限制和隔绝,允许电话公司参与有线电视市场的节目竞争,促进了电话行业和有线电视之间的合作。如通用电气公司兼并全国广播公司,迪士尼兼并美国广播公司等,他们的业务范围包括了电视节目的制作,电影,音乐,印刷物,主题公园,零售商店等等。
    (3)出现了跨国、跨地区的媒介集团。如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拥有澳大利亚、英国、美国、香港等多国家多地区报纸电视等媒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分析总结二战后欧洲各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正确答案:
    二战后,世界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历史时期,并且各国开始在经济、军事等领域开始一轮新的竞争,欧洲各国竞相开始教育改革,出现了一些共同的趋势,具体表现在:
    (1)积极普及义务教育
    经过长期的较量,各国都意识到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这一时期各国竞相颁布普及义务教育的法案,并且把义务教育的年限不断地延长。例如英国的《巴特勒教育法》,法国的《教育改革法》,德国的《汉堡协定》等等,都是以此为主要内容的法案。
    (2)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各国都意识到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纷纷颁布有关的法令,把职业教育作为战后教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1906年,美国成立“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其目的在于制定一个能对全国的职业教育提供财政补助的法律,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决定由联邦政府拨款补助各州大力发展大学程度以下的职业教育;联邦政府与各州合作,提供工业、农业、商业和家政等方面科目的师资训练;在公立学校设立职业科,把传统的专为升学服务的中学改为兼具升学和就业的综合中学。法国也通过了《哈比法案》,把职业教育的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其他国家也先后实施这样的决策,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战后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特色。
    (3)重视师范教育的建设
    师范教育的建设也开始受到各国重视,好几个国家都对师范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规定,例如英国的《巴特勒教育法》提出加强师范教育建设;美国《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特地强调改进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训练标准、地位和待遇;等等。
    (4)对中小学进行课程改革
    对学校,尤其是中小学进行课程改革,也是这一时期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向,英国1988年制定的课程改革,法国中学的课程改革等等,都反映了各国对学生在基础学科、科学、实用知识方面的期望。
    (5)高等教育渐渐成为发展的重心
    随着各国教育体制的逐渐完善,教育发展的重点也渐渐由低往高上升,高等教育中的课程领域逐渐拓宽,专业设置日益完善,其教育对象也越来越普及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英国创办的“开放大学”,以成人教育为对象,反映了社会对终身教育的需求,成为战后欧洲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6)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越来越有各自的特色
    对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永远是教育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国不断地在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各自总结了许多经验,也根据自身的特色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管理体制。例如,英国原本是中央、地方两级管理,《巴特勒教育法》则开始加强中央对教育的控制权,法国则体现出教育权下放的趋向。可见,各国在根据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始取长补短。
    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教育改革表现出来的一些共同趋向,其中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职业教育的加强是最明显的两个方面,体现了二战后的整个国际环境是对知识、科技的需求非常急切,教育成为决定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因而,发展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能否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