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撰写一篇关于计算机病毒分析小论文”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以“德才兼备”为题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要求条理明晰、结构合理、行文流畅。


    正确答案:
                                                                   德才兼备
        德才兼备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人才”二字拆开了讲,分为“人”和“才”两部分。“人”可以理解为道德修养,“才”当然是才华和才干了。有德有才方为“人才”。
        宋朝的司马光对德才关系做了较为全面、较为精辟的论证,他明确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就是说,德与才是不能分开的,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从德和才两个方面出发,司马光把人分为四种:德才兼备为圣人,德才兼亡为愚人,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在用人时,如果没有圣人和君子,那么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因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而愚者虽欲为不善,但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这就是说,有才而无德的人是最危险的人物,比无才无德还要坏。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都是才有余而德不足。   
        要知人、用人,必须先考察其德才,而以德为其灵魂,要在实践中去检验人的德才。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现在很多企业招聘员工,在进行专业选拔之前,首先要进行EQ测试,测试不合格的坚决不要。据这些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讲,他们选用人才一定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德。要做事,先做人。如果连做人的基本品德都没有,就没有办法相信他对企业的忠诚和他是否踏实肯干。足见现代社会对人才品德的要求之高,所以在人才选择和任用方面既要以才取人,又要以德用人。
        要发现人才,主要是根据其德才的表现。但要真正认识人才则需要时间的考验。如一个人的品质,平时很难分辨好坏,在非常时期则好坏分明,古代的忠臣义士大都是在危难时刻涌现的,人们常用一句格言来形容这一道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才能也需要考验,有些人能说会道,在实干时却捉襟见肘;有些人平时默默无闻,但在实践中却才能毕露。
        人才的形成要靠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因此,德才兼备的人的成长也需要来自学校、家庭的教育,来自朋友、同事的引导,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反躬自省,通过一点一滴地改进,把自己修炼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

  • 第2题:

    我校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应具备的能力有()。

    A、综合文献查阅和分析能力

    B、方案论证、分析比较能力

    C、计算机应用能力

    D、论文报告撰写能力


    正确答案:A,B,C,D

  • 第3题:

    以下有关护理科研论文的撰写环节,哪个环节对论文质量影响最大?()

    A、统计分析

    B、讨论

    C、问卷设计

    D、选题


    答案:A

  • 第4题:

    考核任务形式:撰写一篇不低于 2000 字的论文。撰写的论文要求用 WORD 修改功能,保持原始修改记录。考核内容:撰写论文,题目如下(自动选择其一)1.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2.试论科学发展观与城市政府职能转变3.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4.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参考答案: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
    所谓的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城市管理的工作产生根本性、全面性的影响。因此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即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关系;正确处理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增强经济实力与致富职工群众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不断强化三个理念: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强化“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理念;强化“加快发展、又好又快”的理念。
    当前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城市管理观念和理念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飞快,城市管理也正是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因其城市管理起点低,水平不高,尤其是管理观念滞后,管理理念不新,与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在面对众多复杂问题时力不从心,甚至束手无策。一方面表现为对城市管理内涵理解狭隘,认为城市管理就是一般意义的占道摊点整治、环卫清扫保洁、车辆行驶停放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表现为重建设轻管理,先建设后管理,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城市急剧扩张中,人们愈来愈重视科学的规划、科学的建设,重视建设的速度,强调建设的效率,对城市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全面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没有得到彰显,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城管工作及城管工作者在市民心中的形象。
    2.体制机制不健全。对于城市管理,国家尚未立法,全国也没有统一模式,目前由各个城市党委政府承担城市管理职能。正因如此,各地城管体制“五花八门”,没有科学的体制。多头管理,无人管理,有利争着管,无利都不管等现象普遍。因此,无论是综合执法还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关键性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尤其是在关注民生、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城管必须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思维,创新性创造性地工作,探索中国城管工作的特色之路,根据城市自身实际,健全体制,完善机制。
    3.困难群体就业安置矛盾突出。伴随社会各项改革的深入,城市中一些困难群体或者年龄偏大,或者无技能,或者文化偏低,或者体弱多病,或者缺少自主创业的项目与资金,他们不具备生产就业竞争能力。由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甚至处于探索阶段,这些困难群体往往通过乱摆摊点、占道经营来获取微薄的收入维持一家生计,而这些行为又违反城市管理规定。从城市管理角度讲,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城管必须按照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群众路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必须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但疏的难度很大。因为既要维护社会稳定,又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既要以人为本,又要严格执法,城市管理不可避免地面临难以调和的矛盾,而且尤其容易与困难群体对立,使得社会舆论会自觉不自觉同情弱者,城管在具体管理中 工作被动。
    4.市民素质有待提高。以人为本必须建立在市民素质普遍较高的基础上。但是,尽管我们通过十多年的创建和强化城市管理,仍然有不少市民缺乏主人翁意识,爱护城市意识不强,参与城市建设管理不主动不积极,甚至起反面作用,如:执法队员在依法取缔占道摊点时,围观市民起哄、阻挠执法,认为城管队员欺压了弱势群体;而当执法队员只教育、规劝、不取缔时,围观群众又认为执法队员不作为。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务工农民涌入城市,致使外来人员社会化、本土化,部分人的许多不良习惯难以一时改变,乱穿马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时有发生。不仅无法将外来人员纳入正常的管理渠道,这些人反而以困难群体的角色成为城市管理尖锐的对立面。
    当前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形成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不可能通过开展几次突击整治,就能彻底解决。而需要通过更新理念,转变观念,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体制和机制,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市民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适应新时期构建和谐城管的需求需要。 因此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和本质 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五个统筹”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城市管理的全部内容,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兴办市场。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我们更是城市管理工作坚持的根本原则。
    2.加强城市管理,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人文工程,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加速器和助力剂,它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城市管理要跟进,城市经济要发展,必须走综合执法之路,这样才能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收费,才能彻底改善城市经济环境。
    3.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统筹兼顾。经济社会是物质基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建城区格局、行政区划分、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需要来综合平衡,不能凭脱离当前实际,乱审批、乱规划、滥圈地,造成城市配套不合理,城市建设无规模,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尽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功能的利用率。
    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实际的工作,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掌握城管工作的精髓和实质,才能实现城管工作质的飞跃。

  • 第5题:

    【题目描述】

    第66题:请以“康与法”为题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要求结构合理,论证清晰,行文流畅。

     


    参考答案分析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的康德,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 地位,被誉为“哲学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家” ,同时他也是 为伟大的法理学家,是近代西方哲理法学派的奠基人。他继 承了古希腊及罗马时期以来西方理性主义法学的优秀传统, 从人格主义出发,以意志自由为对象和基础,坚持法律的理 性原则和正义原则,对人类行为合法的可能性和基本原则作 了大量论证。他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许多法律哲学问题做 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些思想已成为人类文明中的一项优秀 的思想遗产。康德比较详尽地讨论了实在法(分为公法和私 法)的内容和体系,从而为西方法学由古典自然法学向十九 世纪的分析法学转变准备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康德的法 律思想横跨在自然法学和实证法学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现试对康德的法律哲学思想进行一番品头论足。 一,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个人自由的关系。康德 认为,道德论所讨论的是人的内在自由,法律论才讨论人的 外在自由。法律是他律的,而道德才是自律的,因为法律的 强制性是外在的,道德的强制性才是内心的,法律对于个人 而言是自律还是他律,要看这个人是否真正达到理性。如果 人时刻在心中遵守道德法则,那么人是自由的。人之作为人 就在于他能自觉地限制人的自然性,接受理性的指导,达到 意志的自由,受制于自由规律。人类有自由的天性,康德认 为人不是那种有温良本性,善于和平相处的社会动物。人与 人之间是互相敌视的,有三种欲望燃烧着人心:爱荣誉、爱 权力、爱财富。后世的自由主义思想家霍布斯也同意这样一 种观点:"全体人类存在着一个基本倾向,即对权力的无休 止的渴望,只有死亡才能使其终止。"法律保护下的自由, 是有理性的人的自愿选择,他形式上必须牺牲一部人的任 意,权利,而实质上乃是自愿地设置一种在万民的个体意志 之上的法律保护伞,使每个人都由此而获得一种有秩序、有 安全感的公正而平等的自由生活,康德的法律思想就是要借 助客观存在的普遍自由法则,限制一个人对一些人的专横, 从而使法律成为排除社会冲突的条件总和。法的使命就是调 和人类行为的外部形式,从外部实现道德规律,限制人的行 为放肆,驱逐人的自然冲动。 康德还从立法方面根据动机原则和义务原则,进一 步分析了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他认为一切立法,不论是涉及 内在的或外在的行为,都涉及义务和动机两个因素。因此, 一切立法都可以根据它的"动机原则"加以区分,那种使行为 成为义务而同时又是动机的立法,便是伦理的立法;如果这 种立法在其法规中没有包括动机的原则,因而容许另一种动 机,但不是义务本身的观念,这种立法便是法律的立法。法 律立法必须是强制性的,依据法律立法所确定的义务也只能是外在的义务。如果这种立法的模式要求有一种动机符 合于它的法律性质,那这种动机也只能与此法则的外在东西 发生关系。而伦理立法则相反,因为它拥有一切属于义务性 质的东西,正因为伦理立法在它们法则中包括了行为的内在 动机,就如该行为的内在动机被包括在义务的观念之中,使 伦理立法含有一种根本无法归入外在立法的特性。可见所有 的义务都属于伦理的范围,可是基于义务所产生的立法,都 不能认为都包括在伦理之中。例如履行契约规定的诺言,并 不一定是道德义务,而是一种权利义务,履行这种义务可能 是出于外在的强制力。但遵守诺言,即使不用任何强制力来 强迫遵守,它同时是一种合乎道德的行为,并且是道德的证 明。因此,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并不太着重于它们的不同义 务,而更多的是它们的立法不同。在康德的思想体系中 不太着重于它们的不同义务,而更多的是它们的立法不同。 在康德的思想体系中,法律和道德是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紧 密联系。他把法学看作是道德理论的一大部分,是以自由为 基础的内在原则与外在行为的关系。实际上法律是道德原则 的保障和实现。在他的思想中,道德高于法律,法律从属于 道德。因此他认为法学必须回答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必须 以公正作为原则和目标。这些都反映了康德法学思想的理性 主义特征和受古典自然法思想影响的痕迹。

     

    二,法律的概念。康德认为:"法律就是那些使任 何人的有意识的行为按照普遍的自由法则确实能与别人的 行为按照普遍的自由法则确实能与别人的有意识的行为相 协调的全部条件的综合。"在这个定义中有三点意思值得注 意:首先是法律概念意味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自由行为之 间的关系。这样康德就把自由概念与法律概念结合起来,把 自由观念注入到了法律的定义之中,这在法律思想史上是开 创性的,其意义在于使自由与法律的关系由外部关系变成内 部关系。恩格斯在《反社林论》中也曾提出,"如果不谈谈 所谓自由意志,必然和自由的关系问题,是不可能很好地讨 论道德和法的问题的。"康德的观点加深了对法律本质的认 识,为提出科学的自由观提供了可能性,也就为后来黑格尔 的自由法学奠定了基础。

     

    其次法律概念并不考虑意志行为的内容,而是考虑 彼此意志行为的关系。行为是由意志支配的,意志是受理性 支配的,而实践理性是绝对自由的。因此,一个人的行为按 照普遍法则能不能与别人的自由相协调呢?康德认为这才 是法律所要考虑 的根本问题。这就确定了法律的基本职能就是协调社会 关系,保障社会的和谐和秩序。 最后应注意此定义中的“普遍的自由法则” 。康德 认为其就是“权利的普遍原则” ,可以表达为: “外在地要这 样去行动:你的意志的自由行使,根据一条普遍原则,能够 和所有其他人的自由并存。 ”就是说如果你自由地行使你的 自由是对自由则,能够和所有其他人的自由并存。就是说如 果你自由地行使你的自由是对自由的妨碍,那就是错误的, 反对这种行为就是正确的、公正的、正义的。可见任何公正 都伴随着对公正的侵犯者施加强制的权利。用康德的话来 说, “权利和强制的权限是一回事” “权利的法则,可以说 是权力概念的典型结构。 ”所以,康德把法学称为权利科学。 康德还套用了乌尔比安的公式,乌尔比安认为法是 “公正的生活,不妨碍他人,各得其所。 ”康德将其发展为 权利责任的三大原则: 1)正直的生活。 “不能使你自己仅 仅成为供别人使用的手段,对他们来说,你自己同样是一个 目的。(2)不侵犯任何人。 “不侵犯任何人,为了遵守这项 义务,必要时停止与别人的一切联系和避免一切社会。(3 把各人自己的东西归给他自己。 “如果侵犯是不可避免的, 就和别人一同加入一个社会,在那儿,每个人对他自己所有 的东西可以得到保障。 ”这三个公式,也是法律义务体系分类的原则。

     

     以上只是泛泛谈了点康德法哲学思想的一鳞半爪, 康德还对国家职能及其个人权利的关系、永久和平状况下的 国家主权和世界公民等等许多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做了深入研究。这里篇幅有限,更有待于以后多多研究,继承和光大康德的光辉思想!

     

  • 第6题:

    请根据上述三个材料,以“治标须治本”为题撰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满分40分)


    正确答案:


    治标须治本
          耳闻目睹的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恶劣案件:假酒、假油、偷盗马路公共设施、作为一个信奉法律至上的“法律人”,让我更多想到的是:治标须治本。
        “假冒伪劣可以亡国”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真使人不敢设想未来是一幅什么景象,金华毒火腿案声犹在耳,山西假酒案恍如昨日,从偷盗单位的金属标牌到马路上的铸铁路标,甚至“下水井盖”直至危机他人生命安全,这不得不让我们敲响警钟,“不重罚惩治,必将后患无穷。”
        不法之徒丧尽天良,置人民的生命于不顾。症结何在?归根结底是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受利益驱使,一些人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为了钱可以投机取巧,为了钱可以歇斯底里,为了钱可以丧心病狂,甚至为了钱可以无恶不作,而所有这些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又似乎都是可以原谅的,远不像杀人、抢劫那样不可饶恕,所以,只要不出人命,地方政府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了事也有人护着,最多花点钱了事,即使“撞到了枪口上”也不过抓两个“替罪羊”、“倒霉蛋”,一阵风过去一切照旧,造假的依然造假,害人的照样害人,偷盗的过几天依旧换个花样继续,只不过手段更高超了,技术更先进了,规模更大了,花样更多了。所以,要彻底根治这些现象,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严刑峻法”,国家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司法机关严格执法,使违法犯罪者付出沉重的代价,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彻底打消侥幸心理,杜绝产生不法获利幻想。
        要对犯罪分子给予严厉打击。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违法者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如法国对制假售假者的罚款额度高达100万法郎,并判监禁2年。美国对这类违法者的罚款可达200万美元,或判监禁10年,或两项并处;对有前科的,罚款最高额为500万美元,监禁20年。我国《产品质量法》第37条规定“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销售。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为标准的产品的,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以看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处罚明显过轻,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何况,这些规定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只要未出现重大事故,行政机关往往罚款了事,司法机关更是不闻不问,致使制假售假者有恃无恐,变本加厉,假冒伪劣行为不仅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从多个方面危害宏观经济环境,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影响整个市场经济信用基础的建立。有些地方制假售假违法活动猖獗,呈现出区域性造假,集团性、团伙化作案,造假数额大、品种多的趋势和特点。造成假冒伪劣行为打不着、打不疼、打不死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法律制裁力度不大,监督处罚的力度不够,犯罪分子之所以铤而走险,是因为他们预期的犯罪收益大于成本。因此,要彻底根治造假行为,铲除滋生造假行为的土壤,真正形成威慑力量,必须严格执法,严肃惩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
        要重视城市法制建设。要把教育机制和法治机制纳入到城市管理立法中,加强制定和完善城市建设、管理法规和规章,建立起一整套保障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秩序和规范市民行为的法规体系;要加强法制教育,向市民传播以法制规则为基础的科学文化,增强市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市民学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使市民的观念形态、法律素质、行为方式、精神气质等方面,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发展速度相适应。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为市民提供养成良好习惯、培育公德意识、提高文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直到逐步杜绝各种不文明行为和危害社会秩序现象的发生。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培养过程,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一步。

  • 第7题:

    有时为了单纯追求论文数量,“化整为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篇博士论文,用的是同样试验材料或样本,在撰写时就分成了好几章,每一章都有材料方法、结果分析、讨论与结论等,前言部分大同小异,样本就是同一组样本,在答辩时是一篇论文,发表时就以多篇论文投往不同刊物,这种做法属于()

    • A、一稿多投
    • B、代写论文
    • C、成果造假
    • D、冗余发表

    正确答案:D

  • 第8题:

    某人撰写了一篇题为“某市老人生活环境继续优化”的统计分析报告,此报告是综合分析。()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一般论文评分标准是()

    • A、撰写论文的成绩占42%.
    • B、其它占13%
    • C、撰写论文的成绩占45%
    • D、论文答辩的成绩占42%

    正确答案:A,B

  • 第10题:

    运用公共治理理论,以“行政学的发展”为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正确答案: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管理学(亦称行政学)作为政治学与管理学的交叉边缘性学科,作为与中国改革开放现实密切相关的应用性学科,在中华大地上异军突起,锋芒毕露;并且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中国行政管理学正在向新的广度与深度发展。因此,探讨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寻求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对策,展望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前景,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发展的。但是在改革现实的需求、领袖权威性的倡导、传统理论的影响、国际环境的促进以及学科本身的适用性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行政管理学取得了飞速发展与长足的进步,为学术繁荣、人才培养及机构改革的推进作出了突出贡献。总的说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其取得的成就主要有:
    1.使行政管理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初步确立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和框架体系,使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科际界限越来越清晰,并取得了自己应有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
    2.学术研究进一步细化和专门化,形成了若干个部门行政管理学和专业化比较强的研究领域。中国行政管理学在注重研究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原则的基础上,加大了对部门行政管理学,如工商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文化行政管理、科技行政管理等的研究力度,促进了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进一步细化和专门化。
    3.行政管理学的学术团体与教学科研机构急剧增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教学、科研体系。在学术团体方面,1988年建立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1987年成立了全国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会,1993年还成立了全国行政管理青年研究会,1995年以后全国各省市相继建立了行政管理学会;在研究机构方面,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市人民政府人事编制部门、各省市社会科学院及部分高等院校都创办了大量的研究机构或研究中心;在行政管理学教学方面,全国除国家行政学院外,还成立了30余个地方行政学院,在高等院校,有20多家建立了行政管理学系或专业;在教学层次上,有博士、硕士、大学本科和大专等各个层次的学历教育,并且我国自90年代末期还开展了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教育。
    4.培养了大量的行政管理学专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他们大多数目前已成为各级政府行政管理的中坚;同时向社会,特别是向青年学生和党政机关传播了行政学方面的知识,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政府管理有其客观规律,政府管理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5.紧密围绕行政改革现实的热点开展研究,为行政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必须结合改革实际才会有生命力。20多年来,伴随着改革的进程,行政管理学界结合实际,对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与公务员制度、政企分开、后勤体制改革等专题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益观点与思路,对政府领导层的决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国外一些行政管理学学术团体和专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国际学术活动有很大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二、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趋势展望
    虽然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与挑战,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又为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认为,只要我们采取积极对策,摆脱当前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困境,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繁荣与辉煌一定指日可待。具体说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必将体现出以下趋势:
    1.行政管理学的本土化。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是在西方诞生的,目前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是舶来品,在经过20多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后,行政管理学的本土化要求十分迫切。行政管理学的本土化体现在以下方面:探讨并最终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根据实践需要确立并调整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基本范围与重点领域;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与教育体系;探讨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原则、技术、方法在我国的适用范围与条件。一句话,行政管理学的本土化,就是要使行政管理学研究扎根于中国的土壤,解决中国的问题,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服务,体现中国的特色。
    2.行政管理学的系统化。20世纪80年代研究的重点是行政管理学基本原理的总体构建,90年代以来,行政管理学基础理论研究开始扩展到重要的分支学科与分支领域,如组织理论与组织行为学、公务员制度、行政决策学、领导科学等。21世纪行政管理学理论将深入到其他分支学科,如行政发展与行政现代化理论、行政生态理论、行政改革理论等。随着研究热点的多元化和向分支领域中的渗透,行政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与研究范围必将趋于系统化。
    3.行政管理学的综合化。政府行政管理是一个庞杂的体系,行政管理学发展将会更多地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进一步紧密结合开展综合研究。行政管理学的综合化趋势,一方面是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相互借鉴渗透,另一方面研究的领域相互交叉与部分重合,需要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4.行政管理学的应用性。这主要体现在:一是行政管理学将突破定义学、分类学、定性学、原则学的基本模式,加强行政管理操作层次与操作技术的研究。二是行政管理学将从实践中发掘新的研究课题,解决实践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三是行政管理学研究将加强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5.行政管理学的国际化。加强与国际行政管理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走向国际学术论坛,介绍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现状与主要成果,让世界了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与经验;同时,中国行政学界应加强对国际行政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及时把握国际行政管理学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行政管理理论、方法与技术。

  • 第11题:

    撰写学术论文的准备过程不包括()。

    • A、搜集材料
    • B、分析研究
    • C、制定提纲
    • D、撰写论文

    正确答案:D

  • 第12题:

    问答题
    以“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

    正确答案: 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
    威尔逊认为:“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极为显著的一部分,它就是行动中的政府;它就是政府的执行,政府的操作,就是政府工作中最显眼的部分,并且具有与政府本身同样悠久的经历。古利克认为,行政意味着要制定重要政策,要开发和采纳具体的方案,要创立组织,要配备人员,要核准资金,要对活动进行行政监督、协调和控制并且要对结果进行审计和复审。他强调行政必然要涉及政治和政策的过程,政策如果没有行政管理的帮助就将一事无成。企业家理论认为,政府是我们用来作出公共决策(即行政)的一种机制,是我们解决共同问题的方式和载体,对于一切文明社会来说,政府都必不可少。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行政已经经历了一场革命。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即行政)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政治、政策和行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利克认为人们既不应该又不可能也不需要把三者严格地分离开,要对政治、政策和行政进行很微秒的调节和适应。政治只有控制行政才能够贯彻其价值观,行政也只有接受政治的领导,才符合公众的根本利益,它的公共权威才能被人民所接受和认同。行政的政治性是我们的政府成为“民享的政府”、“民有的政府”、“民治的政府”的根本保证。任何割裂“行政”的政治性,都将会使我国的行政实践偏离正确的方向。
    政府的行政行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如在社会主义的革命时期,“公共行政”打击敌对阶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对我国目前而言,政府行政应该处理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驾御,具体而言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四个方面中,其中市场监管是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提升其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
    通过卓有成效的行政管理实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完善,依法治国的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二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扭转,合理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三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四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五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六是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七是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八是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态环境好转。九是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以“西藏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为题,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论文。


    正确答案:
    西藏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西藏从未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西藏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政府和组织无权干涉。
        “西藏问题”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为实现其侵略中国西藏的野心而炮制出来的,它从一开始就浸透着帝国主义搞阴谋诡计的狼子野心,成为“分裂中国、霸占西藏”的同义语。所谓“西藏问题”的要害是“西藏独立”问题。而所谓“西藏独立”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历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西藏独立”是英美等西方列强分裂中国、妄图把中国西藏变为其殖民地的罪恶阴谋。现在,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西方国家又把它作为制衡中国的一张“牌”。一段时期以来,欧洲议会少数对华存有偏见的议员,反复在涉藏问题上动辄抛出毫无事实根据、刻意诋毁中国形象的决议,向达赖集团发出错误信号,助长“藏独”分子暴力犯罪活动气焰。但是西藏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任何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过去几年,中国中央政府以极大的耐心和诚意与达赖的私人代表进行了多次接触商谈,达赖口是心非,致使接触商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达赖声称不寻求“西藏独立”,只要求“高度自治”、“真正自治”,坚持“非暴力”。但其所谓“真正自治”是想在西藏恢复“政教合一”的统治,建立面积占中国领土近1/4、历史上从未存在的“大藏区”,并要求中央政府从“大藏区”撤军,要把所有非藏族人从“大藏区”迁走。这些主张的实质就是搞“西藏独立”或变相“西藏独立”。达赖喇嘛声称“非暴力”,但发生在拉萨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再次说明,他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暴力活动。达赖这些主张不过是掩盖其“西藏独立”的分裂立场和暴力犯罪活动、骗取国际社会同情和支持的包装而已。
        西藏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我们与达赖的矛盾不是民族问题,不是宗教问题,不是人权问题,而是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中国中央政府对达赖喇嘛的政策是一贯的、明确的,接触商谈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接触商谈能否取得积极进展,关键在于达赖喇嘛能否放弃错误立场和分裂主义行为,对自己的政治主张进行彻底反思,做出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对自己有益的选择。

  • 第14题:

    以“政府预算管理过程”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参考答案:从预算意识问题方面来理解全面预算预算是指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时期的经营计划,未来某一时期一般指一个会计期间,可以是月、季或年度,简单地说就是把企业的经营计划通过货币化的形式来体现出来。全面预算就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把预算的手段纳入到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围绕行业或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管理目标,对各类经营管理活动及其资源配置进行预测、控制和管理。但就是这个全面预算的定义,到目前,有很多企业还不能准确的把握,以至于单纯的认为预算只是财务行为,应该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预算理解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全面预算管理是集业务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利润预算、工资性支出预算以及管理费用预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预算内容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方面。尽管各种预算最终可以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的基础是各种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以及管理,这些内容并非财务部门所能确定和左右。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主要是从财务角度为各部门、各业务预算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而非代替具体的部门去编制预算。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真正主旨是利用预算在计划、协调、控制、考核方面的工具特性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有的企业负责人简单地把“全面预算”定位为“财务预算”,甚至定位为“财务部门的预算”,甚至认为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事实上,尽管各种预算最终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管理决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部门的作用主要是从财务角度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从而使预算管理的全面控制约束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最终导致全面预算管理陷入困境。
    也有很多企业认为预算与公司的战略关系不大,从而缺乏明确手段对公司整体战略、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的进展状况进行细化。有句老话:“三分战略,七分执行”。重战略而疏执行,往往会使有价值的战略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会使企业的发展与其设计的战略南辕北辙。相反的,企业制定预算却没明确公司的战略方针,一样也无济于事。因此企业通过全面预算可以使企业的长期战略和年度行动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和各级单位的具体行动相结合,从而实现“化战略为行动”。认为预算只是编给上级或领导看的,与实际工作没什么关联。其实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单单是给上级或领导看,重要的是它能明确各单位的分工,能够减少各单位操作中的隔阂,防止部门之间出现不协调的现象,从而提高运作效率。预算能表明企业内部各级、各部门、各成员怎样工作才能达成企业的总体目标,不同层次、不同单位之间预算信息的传递、协调可以引导企业的整体活动,有效地避免无序的部门行为,通过预算编制协调企业资源,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并通过预算的执行控制、分析、调整,使企业实现整体战略目标。
    解决决策层和执行层的权限划分、职责定位致关重要,为此,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必然。因此一开始企业就应该对预算的定义来理解透才能完善的进行下一步的操作。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假若企业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那么一定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 第15题:

    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任何一个组织,凡是有目标、有协调活动,都需要管理。截至目前,本课程的大部分内容你已经学完了,请问你有哪些收获或者体会?请自拟题目和主题,撰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短文,谈谈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论职工参与管理的重要性
    职工参与管理的程度不仅关系到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还关系到能否有效地约束、监督企业经营者,以保证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更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持续发展,能否做大做强。
    员工参与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员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的职业发展。能提高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员工有更好的动力,公司更赢利。让员工参与管理,可以实现和加强员工在公司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更好地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二,有利于增加企业中的信息传递与流动。通常,在组织中完成不重要任务的员工往往还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而高级经理通过参与管理实践,更容易获得这样的信息,因此,鼓励员工更自由地分享信息而提高绩效。
    第三,有利于理解领导的决策,从而更好地贯彻执行。韩国一家公司以前劳资矛盾较突出,管理者伤透了脑筋。后来推行一日厂长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司每周三就会挑选一名职工做一天厂长.每周轮换一次。周三上午九点.一日厂长上任,第一项工作是听取各车间、部门主管的简单汇报,以了解工厂的全盘运营情况,随后与正式厂长一道巡视各车间各部门的工作情况。最后一项工作是在办公室里,处理来自各部门、车间主管或员工的公文和报告。一日厂长有公文批阅权。在那天,呈报厂长的所有公文必须经一日厂长签名批阅,厂长如果要更改其意见必须征求他的意见,才能最后裁定,不能擅自、更改。他还有权对工厂的管理提出批评意见,批评意见要详细记人工作日记,以便在车间、部门之间传阅。各车间、部门的主管必须听取其批评意见,认真整改,还要写出整改报告.在干部会议上宣读,得到全体干部认可方能结束。一日厂长制通过员工对企业管理的深度参与,增进了员工对工厂业务流程的了解,认识到合作和节约成本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更能体会管理者的辛苦和决策的用意,从而成功改善了劳资关系,提高了员工执行上司计划的自觉性,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第四,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员工是企业的核心组成要素,是企业的灵魂。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去,能促使员工热爱企业,愿意在企业中积极努力工作,无形中将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员工参与管理不仅能促使员工变的更加优秀,也能促使企业提高决策的准确性,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 第16题:

    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公共投资”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参考答案: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与西方的市场经济有比较大的区别。在现行的体制下,许多政府部门直接在参加一定的经济活动,当然长远的目标是逐渐摆脱这种情况,仅仅通过政策调控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或进行一定的协调工作。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五”计划纲要强调指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如何转变关键是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要定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是监管市场运行,维护市场程序,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宏观经济发展中掌好舵,而不是去划桨,鼓励和调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划桨的积极性,掌好舵,不划桨的政府才是明智的政府。1.加强宏观经济的调控和管理。市场经济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贸易发展的事实证明,政府从未放弃过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并且,当今世界也根本不存在没有国家调控的“自由”的市场经济。中国作为有自己特殊国情的国家,更需要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是因为:其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目标与市场客观上存在不一致性。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的市场经济,中国政府加强对本国经济的管理,是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护繁荣的重要措施。其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WTO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包括可以对某些产业、部门实施适当保护措施等优惠安排,需要政府在引导、协调本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走完全靠市场自发作用于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和结构的老路,特别是在我国外部环境被发达国家资本垄断,内部市场发育和竞争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国民经济,必然受制于国际资本垄断下的国际分配格局,延缓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其四,还必须看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经济渗透、贸易战、关税战、附有条件的经济援助等,都会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冲击。因此,必须通过政府引导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选择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才能达到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目的。当然,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政府宏观调控决非是过去那种大包大揽、事无巨细、无所不管的计划控制,而是依靠合乎市场规律的更高层次、更有力的调控体系来实现。2.制定市场规则,纠正市场失灵。市场经济主张公平贸易和竞争,要求市场交易和市场管理规则必须一致、公平、透明、稳定。我国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依靠政府的强制力外,没有任何组织任何法可以替代。正如弗里德曼所言,“政府的必要性在于:它是竞争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解释和强制执行这些已被决定的规则的裁判者。”在市场经济框架下,社会贾源的配置,将主要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导向作用采实现。但由于垄断现象的不可避免等多种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价格机制又可能出现不能正确反应成本和收益,市场信号不准或失真,市场调节也可能出现失灵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因市场失灵产生的错误导向导致经营、投资失误:市场供给者或需求者也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坏契约关系和市场规则,引起市场失灵。对这些市场失灵,必须而且只有依靠政府干预和管理才得到纠正。因此,政府必须通过自己行政权威的发挥和经济职能的履行,制定各种法规和市场规则,规制一切市场主体与市场行为,维护市场契约关系和市场秩序,努力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 第17题:

    结合给定材料,以你认为减少交通事故的最重要因素为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论述深刻,语言流畅,文字不少于800字。


    正确答案:
        解析:
        今年的申论文章写作要求比较宽泛,具有开放性,难度不大。对于减少交通事故最重要的因素,见仁见智,如法律制度设置方面、文化素质方面、预防和杜绝酒后驾车方面,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担心跑题的问题。改卷时会依据观点是否鲜明,主题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完整,分析是否合理,论述是否深刻,语言是否流畅等方面分为五类卷,大多数考生只要写完并不跑题,就会在三类卷的及格分数上。要取得高分,必须注意在分析和对策部分的创新和细节安排。下面是从杜绝酒后驾车方面立意的一篇简单范文,供考生参考。
        参考范文:
    发挥国家管理职能 预防杜绝醉酒驾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每年因醉酒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多达数万起,成为引发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因素。对交通安全实施管理,是国家的重要职能和职责所在,在交通安全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国家的作用,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解决因醉酒驾车导致的交通安全问题。
        导致交通安全隐患,尤其是醉酒驾车导致的交通肇事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法律规定不健全,对交通肇事罪的处罚力度太低,对醉酒驾车违法者不能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其次,相关部门执法不严,执法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受到人际关系、经济利益的干扰,使很多违法者有蒙混过关、破财免灾的想法;第三,我国国民的文化思想中历来缺乏规则意识,没有形成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规则观念,从而也没有形成遵守公共规则和交通规则的社会氛围。
        针对以上不同原因,从交通安全管理的角度,国家应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处罚力度。国家职能部门应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交通安全法》、《刑法》的相关规定,或增加新的具有可执行性的司法解释,规范交通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大对醉酒驾车肇事的处罚力度;或增加新的罪名专门对醉酒驾车肇事进行规范,以确保此类案件有法可依,并能有效遏制此类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二,加大执法力度,做到令行禁止。我国各地交通执法部门应严格检查酒后驾驶,加强检查常态化;同时执法部门在处罚时要做到令行禁止,有法必依,无论什么人,只要触犯法律危害交通安全,都要严加惩处,决不姑息。
        第三,鼓励公众参与,形成社会氛围。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力度,特别是酒后驾车、酒后伤人给人身安全带来的危害后果,使公民及广大司机深刻认识到酒后驾车、酒后伤人对生命健康的践踏。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公民参与交通安全管理与监督的权利,依靠群众的智慧,形成诚信驾驶的社会氛围,体现社会公平和对生命的无限尊重。
        第四,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惩罚体系。有的国家对违法者施加多种惩罚措施,若发现酒后驾车,一律罚款500美元左右,并吊销驾照一年。若血液中酒精浓度超标,还面临6个月至3年监禁。我国的相关法律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办法,加大处罚力度,使得驾驶者在喝酒前一定要掂量后果;而对于公职人员酒后驾车的,则从重处罚,对其行为进行公示,甚至免职。
        总之,国家在交通安全管理中应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充分发挥其作用和职能,确保公共安全,充分保障每一个人的基本权益。(1006字)

  • 第18题:

    结合中国实际,以“政府理念企业化”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由于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许多企业片面追求利润用以积累资本,而轻视废弃物的处理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急剧恶化其后果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前期,爆发了诸如河流污染、废气污染、噪音污染、光化学烟雾现象等产业公害问题。20世纪70年代,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沙化等成为严重的全球性问题,而“后泡沫时代”的企业界也出现了诸多违规、违法事件,要求企业关注环境问题的呼声日益高涨。将环境经营注入企业经营已迫不及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亟不可待。  
    作为社会的一员,企业有责任在经营活动中贯彻环保理念。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一套经营理念。适应形势发展,转变绿色经营理念   随着绿色环保和生态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其对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也发生了重大的 影响。注重环保,崇尚绿色经营,对企业经营来说,不再是支出和投入,也不再是只作为与企业利润相对立的经济负担,而是企业新的财富源泉,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采用绿色经营模式,已成为企业增加盈利、获得成长的必然选择。企业环境经营的基本理念:企业经营理念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企业全体成员恪守的企业使命、企业愿景、经营思想、行动准则、业务领域等。它集中反映了企业发展的目标、方针和战略。企业经营理念是为推动企业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而构建的价值体系,是判断企业经营状况的依据和准则,也是企业员工融为一体的共识意念。事实证明,经营理念是企业成败的关键,适应社会发展的经营理念有助于企业更好的经营,与社会发展相悖的经营理念则会对组织的发展产生障碍。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必须及时转变。环境经营作为一项战略决策,观念的转变是第一位的。环境与企业关系的变化决定了经营者对于环境的认知,而这种认知是企业环境经营理念得以形成的根源。换言之,实施环境经营的最大挑战在于转变经营者的经营理念。
    (一)强调人类与环境的共生关系:人类与自然应和谐共处是企业环境经营基本理念的一个重要认知。正如稻盛和夫,针对环境问题提出了“共生”理念,“地球上所有有生命的物体在根本上相互尊重,共同生存,一切生而活着之物,通过相互控制自己的欲望生存下去,谓之共生。”。环境的恶化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更会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企业有责任为改善环境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二)强调地球环境的重要性: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和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环境问题已不再是某个国家和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有鉴于此,企业在环境理念方面着重强调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伴随着中国市场的国际化,为了确保各种投资、经营的顺利展开,企业要努力提升自身形象,关注当地乃至地球的环境问题,适应当地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要求同时,也谋求环境经营的国际化。
    (三)节能减排理念: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面对全球环境问题和资源紧张的局面,企业的节能减排理念,由原有的仅作为降低成本的手段转变为将降低二氧化碳和所有温室气体排放视为企业重大要务来解决。对国内资源匮乏的传统认知以及对全球资源问题的现实考量,节能减排理念应在企业深入人心。最为典型的是减量化理念的提出。减量化是循环经济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

  • 第19题:

    关于《学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古代的一篇教育论文
    • B、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
    • C、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 D、是《大学》中的一篇论文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行为分析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得第二类继续教育学分?()

    • A、阅读同行评审的期刊论文并且参加一个BACB认证的继续教育提供方组织的考试。
    • B、阅读同行评审的期刊论文并且撰写一个研究总结。
    • C、在一所大学进行关于时间管理的演讲。
    • D、写一篇宣传行为分析的微信公众号文章。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以“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


    正确答案: 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
    威尔逊认为:“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极为显著的一部分,它就是行动中的政府;它就是政府的执行,政府的操作,就是政府工作中最显眼的部分,并且具有与政府本身同样悠久的经历。古利克认为,行政意味着要制定重要政策,要开发和采纳具体的方案,要创立组织,要配备人员,要核准资金,要对活动进行行政监督、协调和控制并且要对结果进行审计和复审。他强调行政必然要涉及政治和政策的过程,政策如果没有行政管理的帮助就将一事无成。企业家理论认为,政府是我们用来作出公共决策(即行政)的一种机制,是我们解决共同问题的方式和载体,对于一切文明社会来说,政府都必不可少。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行政已经经历了一场革命。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即行政)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政治、政策和行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利克认为人们既不应该又不可能也不需要把三者严格地分离开,要对政治、政策和行政进行很微秒的调节和适应。政治只有控制行政才能够贯彻其价值观,行政也只有接受政治的领导,才符合公众的根本利益,它的公共权威才能被人民所接受和认同。行政的政治性是我们的政府成为“民享的政府”、“民有的政府”、“民治的政府”的根本保证。任何割裂“行政”的政治性,都将会使我国的行政实践偏离正确的方向。
    政府的行政行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如在社会主义的革命时期,“公共行政”打击敌对阶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对我国目前而言,政府行政应该处理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驾御,具体而言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四个方面中,其中市场监管是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提升其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
    通过卓有成效的行政管理实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完善,依法治国的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二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扭转,合理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三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四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五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六是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七是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八是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态环境好转。九是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 第22题:

    农业推广学研究程序中的总结包括()。

    • A、资料分析
    • B、检验假设
    • C、方差分析
    • D、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 E、小组评价

    正确答案:A,B,D

  • 第23题:

    单选题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之一达、芬奇撰写了一篇关于飞行的论文是()。
    A

    《流体动力学》

    B

    《飞行原理》

    C

    《论鸟飞行》

    D

    《论空中飞行》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运用公共治理理论,以“行政学的发展”为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正确答案: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管理学(亦称行政学)作为政治学与管理学的交叉边缘性学科,作为与中国改革开放现实密切相关的应用性学科,在中华大地上异军突起,锋芒毕露;并且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中国行政管理学正在向新的广度与深度发展。因此,探讨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寻求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对策,展望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前景,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发展的。但是在改革现实的需求、领袖权威性的倡导、传统理论的影响、国际环境的促进以及学科本身的适用性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行政管理学取得了飞速发展与长足的进步,为学术繁荣、人才培养及机构改革的推进作出了突出贡献。总的说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其取得的成就主要有:
    1.使行政管理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初步确立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和框架体系,使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科际界限越来越清晰,并取得了自己应有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
    2.学术研究进一步细化和专门化,形成了若干个部门行政管理学和专业化比较强的研究领域。中国行政管理学在注重研究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原则的基础上,加大了对部门行政管理学,如工商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文化行政管理、科技行政管理等的研究力度,促进了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进一步细化和专门化。
    3.行政管理学的学术团体与教学科研机构急剧增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教学、科研体系。在学术团体方面,1988年建立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1987年成立了全国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会,1993年还成立了全国行政管理青年研究会,1995年以后全国各省市相继建立了行政管理学会;在研究机构方面,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市人民政府人事编制部门、各省市社会科学院及部分高等院校都创办了大量的研究机构或研究中心;在行政管理学教学方面,全国除国家行政学院外,还成立了30余个地方行政学院,在高等院校,有20多家建立了行政管理学系或专业;在教学层次上,有博士、硕士、大学本科和大专等各个层次的学历教育,并且我国自90年代末期还开展了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教育。
    4.培养了大量的行政管理学专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他们大多数目前已成为各级政府行政管理的中坚;同时向社会,特别是向青年学生和党政机关传播了行政学方面的知识,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政府管理有其客观规律,政府管理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5.紧密围绕行政改革现实的热点开展研究,为行政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必须结合改革实际才会有生命力。20多年来,伴随着改革的进程,行政管理学界结合实际,对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与公务员制度、政企分开、后勤体制改革等专题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益观点与思路,对政府领导层的决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国外一些行政管理学学术团体和专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国际学术活动有很大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二、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趋势展望
    虽然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与挑战,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又为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认为,只要我们采取积极对策,摆脱当前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困境,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繁荣与辉煌一定指日可待。具体说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必将体现出以下趋势:
    1.行政管理学的本土化。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是在西方诞生的,目前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是舶来品,在经过20多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后,行政管理学的本土化要求十分迫切。行政管理学的本土化体现在以下方面:探讨并最终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根据实践需要确立并调整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基本范围与重点领域;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与教育体系;探讨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原则、技术、方法在我国的适用范围与条件。一句话,行政管理学的本土化,就是要使行政管理学研究扎根于中国的土壤,解决中国的问题,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服务,体现中国的特色。
    2.行政管理学的系统化。20世纪80年代研究的重点是行政管理学基本原理的总体构建,90年代以来,行政管理学基础理论研究开始扩展到重要的分支学科与分支领域,如组织理论与组织行为学、公务员制度、行政决策学、领导科学等。21世纪行政管理学理论将深入到其他分支学科,如行政发展与行政现代化理论、行政生态理论、行政改革理论等。随着研究热点的多元化和向分支领域中的渗透,行政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与研究范围必将趋于系统化。
    3.行政管理学的综合化。政府行政管理是一个庞杂的体系,行政管理学发展将会更多地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进一步紧密结合开展综合研究。行政管理学的综合化趋势,一方面是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相互借鉴渗透,另一方面研究的领域相互交叉与部分重合,需要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4.行政管理学的应用性。这主要体现在:一是行政管理学将突破定义学、分类学、定性学、原则学的基本模式,加强行政管理操作层次与操作技术的研究。二是行政管理学将从实践中发掘新的研究课题,解决实践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三是行政管理学研究将加强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5.行政管理学的国际化。加强与国际行政管理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走向国际学术论坛,介绍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现状与主要成果,让世界了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与经验;同时,中国行政学界应加强对国际行政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及时把握国际行政管理学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行政管理理论、方法与技术。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