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是某大学教师,他讲课风趣幽默,教室里总是挤得水泄不通。李某喜欢 夜间搞研究,但由于熬夜,他经常迟到,起初,同学们很有意见,但由于他 讲的课实在好,同学们慢慢习惯了他的迟到。你认为( )。 (A)学生的喜爱是检验教师水平的标准,李某应保持目前这个状态 (B)李某应该调整自己的作息方式 (C)学校应该允许李某这样的老师迟到 (D)学校应该对上课时间进行调整,制定一个新的制度

题目
李某是某大学教师,他讲课风趣幽默,教室里总是挤得水泄不通。李某喜欢
夜间搞研究,但由于熬夜,他经常迟到,起初,同学们很有意见,但由于他
讲的课实在好,同学们慢慢习惯了他的迟到。你认为( )。
(A)学生的喜爱是检验教师水平的标准,李某应保持目前这个状态
(B)李某应该调整自己的作息方式
(C)学校应该允许李某这样的老师迟到
(D)学校应该对上课时间进行调整,制定一个新的制度


相似考题
更多“李某是某大学教师,他讲课风趣幽默,教室里总是挤得水泄不通。李某喜欢 ”相关问题
  • 第1题:

    王某喜欢女同事李某,但李某拒绝与其建立恋爱关系。王某于是利用电脑合成技术,将单位集体照上的李某照片和自己的照片合成在一起,制作成精美的图片向朋友炫耀他和李

    某的“真挚感情”。李某非常恼火,遂向法院起诉。本案王某侵犯李某的权利有( )。

    A.侵犯了李某的肖像权

    B.侵犯了李某的隐私权

    C.侵犯了李某的名誉权

    D.侵犯了李某的人格尊严


    正确答案:AC
    由于照片合成属于捏造事实,并未宣扬隐私,只侵犯了李某的名誉权,未侵犯隐私权。

  • 第2题:

    李某去世前,与他的邻居聂某有一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由聂某照顾他直到他去世,作为报酬,李某去世后,其房屋即归聂某所有。李某去世后,发现其曾留有遗嘱,该遗嘱将其房屋赠与他的好友刘某,李某还有一个在国外的女JLtl,李,现小李、聂某和刘某就该房屋的归属发生纠纷。根据法律,该房屋应归( )。

    A.刘某

    B.聂某

    C.刘某、聂某、小李三人平分

    D.小李


    正确答案:B
    105.B[解析]遗赠扶养协议在适用上具有优先性。遗嘱与协议的内容有抵触时,遗嘱无效。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优于遗嘱,遗嘱的效力优于法定继承。故正确答案为B。

  • 第3题:

    你与张某是同事,李某是你的主管,单从个人感情来说,你感觉李某不如张某。最近,张某和李某不知何故闹了别扭,而且越闹越僵。俩人都在向你诉说对方的缺点,你会()。

    A 站在张某的立场上,因为他是自己的好朋友
    B 站在李某的立场上,因为上司总是水平更要高一些
    C 与俩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介入是非
    D 想办法促成二人的和解

    答案:D
    解析:

  • 第4题:

    李某取得稿酬10000元,业余时间为外单位讲课取得讲课费4000元,李某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 )元。

    A.1760
    B.2240
    C.2040
    D.1920

    答案:A
    解析:
    对个人的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对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个人的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按次计算,对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因此李某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10000 X(1-20%)×20%×(1-30%)+(4000-800)×20%=1120+640=1760(元)。

  • 第5题:

    小明的好朋友都喜欢看导演李某的电影。小明某销售公司的同学都不喜欢导演李某的电影。小红既是小明的同学,也是他的好朋友,小兰是小明的同学但不在该销售公司工作,小宇是小明的同学但不喜欢李某的电影。根据以上陈述,一定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 A、小兰喜欢导演李某的电影
    • B、小宇不在该销售公司工作
    • C、小宇在该销售公司工作
    • D、小红不在该销售公司工作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某大学一女生被人杀害。报案者称,他早上去敲李某的门没有动静,就从窗户向里看,见李某满身血迹仰躺在床上,就来报案。公安机关如果决定立案,应履行哪些法律手续?


    正确答案: 1、受理案件,制作《报警案件登记表》,询问报案人并制作《询问笔录》;
    2、填写《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
    3、通知刑侦部门进行现场勘查;
    4、如果符合立案条件,应当填写《刑事案件立案报告表》;
    5、报请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批立案。根据情况上报上级公安机关。

  • 第7题:

    王某向李某借了5万元的高利贷,李某向王某讨还时,王某矢口否认,并将李某强行关在自家的地下室里,对其殴打,让李某将借据交出,并强迫李某写字据称已将5万元还给王某,李某无法,只得照办。王某的行为构成()

    • A、抢劫罪和非法拘禁罪
    • B、绑架罪
    • C、抢劫罪
    • D、由于高利贷是不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王某只构成非法拘禁罪

    正确答案:C

  • 第8题:

    一位顾客要询问你的同事李某几个问题,但李某今天没来上班。这时你应该说()。

    • A、李某今天有事走了,你明天再来找他吧
    • B、李某不在,他经常无故不来上班
    • C、李某今天不在,我可以为你服务吗
    • D、李某不在这儿工作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单选题
    李某是本科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夕刚取得了教师资格证,毕业后考上了家乡的特岗教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李某已经具备了作为教师的资格要求

    B

    李某首次任教,应当有试用期

    C

    李某虽然通过了教师招聘考试,但仍需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D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是李某的权利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李某取得稿酬10000元,业余时间为外单位讲课取得讲课费4000元,李某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  )元。[2016年11月真题]
    A

    1760

    B

    2240

    C

    2040

    D

    1920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李某年少气盛,和一些损友混在一起,沾染上吸毒的恶习,李某一段时间住在其舅舅孙某家里,但还是偷偷吸毒,孙某偶然撞见李某吸毒,但眼看李某不吸毒难受,就没有制止,两天后,警察在李某房内搜出毒品和吸食用具,李某也承认自己吸食毒品。警察带走李某,并对孙某处以3日拘留。根据《禁毒法》,孙某受拘留处罚的原因是(  )。
    A

    他为李某窝藏毒品

    B

    他阻碍依法进行毒品检查

    C

    他容留李某吸食注射毒品

    D

    他包庇贩卖毒品的陈某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放学后,教师李某让学生留校补作业,李某因事离开,将小强单独反锁在办公室,直至深夜,李某的行为()。
    A

    合法,教师有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

    B

    不合法,李某侵犯了小强的人格权

    C

    合法,教师有督促学生完成作业的义务

    D

    不合法,李某侵犯了小强的人身自由权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3题:

    李某有台电脑,张某很是喜欢,要求李某转卖给自己,李某应允。张某因一时缺乏现金,便将自己所有的面值500元的5张有奖国库券(每张100元)交于李某。后有1张国库券中奖,奖金达5000元。该5000元应归( )。

    A、李某所有

    B、张某和李某共有

    C、张某所有,李某应依不当得利返还

    D、张某所有,因给予行为属重大误解


    参考答案:A

  • 第14题:

    你与张某是同事,李某是你的主管,单从个人感情来说,你感觉李某不如张某。最近,张某和李某不知何故闹了别扭,而且越闹越僵。俩人都在向你诉说对方的缺点,你会( )。
    A.站在张某的立场上,因为他是自己的好朋友
    B.站在李某的立场上,因为上司总是水平更要高一些
    C.与俩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介入是非
    D.想办法促成二人的和解


    答案:D
    解析:

  • 第15题:

    小明的好朋友都喜欢看导演李某的电影。小明某销售公司的同学都不喜欢导演李某的电影。小红既是小明的同学,也是他的好朋友,小兰是小明的同学但不在该销售公司工作,小宇是小明的同学但不喜欢李某的电影。
    根据以上陈述,一定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 小兰喜欢导演李某的电影
    B. 小宇不在该销售公司工作
    C. 小宇在该销售公司工作
    D. 小红不在该销售公司工作

    答案:D
    解析:
    本题为翻译推理题。 题干翻译:(1)朋友→喜欢李。(2)销售公司且同学→不喜欢李。小红:同学且朋友;小兰:同学且—销售公司;小宇:同学且—喜欢李。由上述条件可以得到:小兰:—销售公司,是对(2)的否前,否前不必然,排除A选项;小宇:不喜欢李,是对(1)的肯后,肯后不必然,排除B、C选项;小红:同学,是对(1)的肯前,肯前比肯后,小红喜欢李,而小红喜欢李是对(2)的否后,否后必否前,得到小红一定不再销售公司工作。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 第16题:

    放学后,教师李某让小强留校写作业,李某因临时有事,将小强反锁在办公室里到深夜,李某的行为( )。
    A 、 合法,教师有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
    B 、 不合法,李某侵犯了小强的人格权
    C 、 合法,教师有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的义务
    D 、 不合法,李某侵犯了小强的人身自由权


    答案:D
    解析:
    教师也不能非法剥夺学生的人身自由权。将学生锁在办公室,明显违反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 第17题:

    某学校教师李某因对学校乱收费不满,向有关部门如实反映了学校存在的问题。该校领导一气之下,取消了李某的专业技术职务,并且说他是精神病,不安排教学任务给李某。并强行将其送往精神病医院治疗。 请依法分析教师李某和学校的行为。


    正确答案: (1)李某的行为符合《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有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李某如实反映了学校存在的问题是依法行使其权利。
    (2) 根据《教育法》第29条,学校有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义务。《教师法》第36条这样规定:“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 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 任。”

  • 第18题:

    李某准备到某学校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约张某去帮助他望风。张某不同意并告发了李某,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李某年少气盛,和一些损友混在一起,沾染上吸毒的恶习,李某一段时间住在其舅舅孙某家里,但还是偷偷吸毒,孙某偶然撞见李某吸毒,但眼看李某不吸毒难受,就没有制止,两天后,警察在李某房内搜出毒品和吸食用具,李某也承认自己吸食毒品。警察带走李某,并对孙某处以3日拘留。根据《禁毒法》,孙某受拘留处罚的原因是( )。

    • A、他为李某窝藏毒品
    • B、他阻碍依法进行毒品检查
    • C、他容留李某吸食注射毒品
    • D、他包庇贩卖毒品的陈某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李某取得稿酬10000元,业余时间为外单位讲课取得讲课费4000元,李某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元。

    • A、1760
    • B、2240
    • C、2040
    • D、1920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单选题
    教师李某因盗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李某服刑期满可以从事教师职业

    B

    李某可在民办幼儿园从事教师职业

    C

    李某5年内不得从事教师职业

    D

    李某终身不能从事教师职业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某学校教师李某因对学校乱收费不满,向有关部门如实反映了学校存在的问题。该校领导一气之下,取消了李某的专业技术职务,并且说他是精神病,不安排教学任务给李某。并强行将其送往精神病医院治疗。 请依法分析教师李某和学校的行为。

    正确答案: (1)李某的行为符合《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有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李某如实反映了学校存在的问题是依法行使其权利。
    (2) 根据《教育法》第29条,学校有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义务。《教师法》第36条这样规定:“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 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 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上海某大学教师李某,1988年辞职到日本留学。1990年完成学业,即将回国。回国前夕,李某在大坂市骑车上班途中,被疾驶的小汽车撞倒,经抢救无效死亡。李某的妻子王某以全权代理人的身份在李某大哥的陪同下到日本料理后事。经协商,日本方面赔偿70多万元人民币。为遗产分配一事,王某与李某的家人发生争执,协商未果。李某的家人以王某及王某6岁的女儿为被告,诉至法院。本案应以何国法律为准据法?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本案应以日本法律为准据法。李某有两处住所。一处是位于中国的法定住所,一处是位于日本的临时住所。因李某在日本已居住两年,日本的临时住所视为住所。李某死亡时的住所是在日本的住所。李某死亡前未留遗嘱,其继承属法定继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9条"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的规定,日本法律应为本案的准据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