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的学生参加某项社区服务,如果高三年级与高一年级,高三年级与高二年级参加此活动的人数之比分别为5:3、8:5。则该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最少共有( )人参加该项社区服务。A. 40 B. 55 C. 79 D. 89

题目
某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的学生参加某项社区服务,如果高三年级与高一年级,高三年级与高二年级参加此活动的人数之比分别为5:3、8:5。则该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最少共有( )人参加该项社区服务。

A. 40
B. 55
C. 79
D. 89

相似考题
更多“某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的学生参加某项社区服务,如果高三年级与高一年级,高三年级与高二年级参加此活动的人数之比分别为5:3、8:5。则该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最少共有( )人参加该项社区服务。”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学校原来三年级人数与四年级人数的比是4:5,本学期三年级转进学生18人,四年级转进学生10人,转出6人,这时三、四年级的人数相等。问三、四年级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 ) A.36、45 B.32、40 C.56、70 D.48、60


    正确答案:C
    设原来三年级是4x人,则四年级是52人,4x+18=5x+10一6,解得x=14。故三年级原有学生14×4=56(人),四年级是14×5=70(人),故本题选C。

  • 第2题:

    某校以年级为单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分为优、良、中、差四等。在一年中,各门考试总分前10%的为优,后30%的为差,其余的为良与中。在上一年中,高二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一项一定为真?( )

    A.高二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少于高一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

    B.高二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

    C.高二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良的学生

    D.高二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少于高一年级成绩为良的学生


    正确答案:B
    63.B[解析]同样的比例,只有在基数不同的情况下,同一等次的人数才会不一样。高二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可以推出高二年级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的学生,那么高二年级的成绩为差的学生会多于高一年级。故正确答案是B。A项必然为假;C、D项无法判断真假。

  • 第3题:

    某高中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5.2岁、17. 45岁、19.2岁,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6.2岁,高一、高三两个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6.7岁。该高中全体学生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岁?( )

    A.16. 32

    B.16. 56

    C.16. 95

    D.17.1


    正确答案:C

  • 第4题:

    《江西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要求2018年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

    A.高一年级,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B.高一年级,英语测试制度

    C.高三年级,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D.初三年级,英语测试制度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某校高中生有2700人,其中高一年级900人,高二年级1200人,高三年级600人,现采取分层抽样法抽取容量为135的样本,那么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应抽取的人数分别为( )。

    A.45,75,15
    B.45,45,45
    C.30,90,15
    D.45,60,30

    答案:D
    解析:
    由题意可知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人数之比为900:1200:600=3:4:2,则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应抽取的人数分别为:

  • 第6题:

    贵州决定,高三年级和初三年级学生3月16日正式开学,其他学段、其他年级开学时间另行通知。


    答案:
    解析:
    参考题目学习,不是题目,没有答案~

  • 第7题:

    某中学高一年级560人,高二年级540人,高三年级520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容量为81的样本,则在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是( )

    A.28、27、26
    B.28、26、24
    C.26、27、28
    D.27、26、25

    答案:A
    解析:

  • 第8题:

    某高中共有900人,其中高一年级300人,高二年级200人,高三年级40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抽取容量为45的样本,那么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

    • A、15,5,25
    • B、15,15,15
    • C、10,5,30
    • D、15,10,20

    正确答案:D

  • 第9题:

    表示某中学高三年级10个班学生近视比例的比较,应画线图。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0题:

    单选题
    (2014河北沧州)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A

    初二年级

    B

    初三年级

    C

    高一年级

    D

    高二年级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2004年4月,某高级中学高三年级某班59名学生参加高考体检,X线胸透时发现有6名学生肺部有阴影,初步判定为肺结核。 针对学校的结核病防治你认为应该重视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正确答案: 注重新生的结核病筛查工作,如入学时常规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提高学校医务人员结核病诊治水平,及时发现和治疗首例病人,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蔓延。平时注意加强学生结核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禁止随地吐痰,注意教室和宿舍通风,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合理膳食,加强营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2014年末,某中学高三年级10个班的学生人数(单位:人)分别为41  41  42  42  42  42  42  43  44  4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人。
    A

    4246

    B

    4241

    C

    4242

    D

    4243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3题:

    表示某中学高三年级10个班学生近视比例的比较,应画线图。()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

  • 第14题:

    某高中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5.2岁、17.45岁、19.2岁,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6.2岁,高一、高三两个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6.7岁。该高中全体学生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岁?( )

    A.16.32

    B.16.56

    C.16.95

    D.17.1


    正确答案:C
    本题属于平均数问题。设高一、高二、高三分别有x、y,z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

    解得x:y=5:4,x:z=5:3,故x:y:z=5:4:3。
    利用平均数公式可知平均年龄为(15.2×5+17.45×4+19.2×3)÷12=16.95(岁),所以选择C选项。

  • 第15题:

    某校医院对该校高中部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体重状况抽样调查,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若该高中一、二、三年级学生人数分别为1024人、2197人和2155人,样本容量为168,则应从高一年级抽取的学生人数为多少?( )

    A.21人

    B.24人

    C.32人

    D.36人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某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的学生参加某项社区服务,如果高三年级与高一年级,高三年级与高二年级参加此活动的人数之比分别为5:3、8:5。则该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最少共有( )人参加该项社区服务。

    A. 40
    B. 55
    C. 79
    D. 89

    答案:D
    解析:
    高一:高二:高三=24:25:40,所以总人数是89的倍数,本题选择D。

  • 第17题:

    某高中学校举行运动会,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列成方队,每个年级队伍均为240人,分成6个竖列依次行进。高一队伍前后每人间隔1米,高二队伍前后每人间隔1.5米,高三队伍前后每人间隔2.5米。每个年级队伍之间间隔5米,所有年级队伍的行进速度均为60米每分钟,则三个年级队伍通过35米长的主席台需要( )分钟。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
    第二步,每个年级的方队每列均为

    有39个间隔,则一、二、三年级队伍分别长39米、39×1.5=58.5(米)、39×2.5=97.5(米),且三个队伍间有2个间隔,长5×2=10(米),则三个年级队伍总长39+58.5+97.5+10=205(米)。
    第三步,通过35米长的主席台,路程为主席台长+队伍长,设需要T分钟,列方程为:35+205=60T,解得T=4分钟。

  • 第18题:

    某校以年级为单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分为优、良、中、差四等。在一年中,各门考试总分前10%的为优,后30%的为差,其余的为良与中。在上一年中,高二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一项一定为真?

    A.高二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少于高一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
    B.高二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
    C.高二年奴成绩为优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良的学生。
    D.高二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少子高一年级成绩为良的学生。
    E.高二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中的学生。

    答案:B
    解析:
    学习成绩为优的学生数量=各年级学生数量×10%;学习成绩为差的学生数量=各年级学生数量×30%;由以上信息可知某年级学习成绩为优的学生数量及学习成绩为差的学生数量和该年级学生总数量成正比。高二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可得高二年级学生总数多于高一年级学生总数,进一步可得高二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数量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数量。考生容易根据惯性思维错选A选项,注意题干并没有假设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总数量相同。

  • 第19题:

    2004年4月,某高级中学高三年级某班59名学生参加高考体检,X线胸透时发现有6名学生肺部有阴影,初步判定为肺结核。 接到以上报告后,你认为最先要着手的工作是什么?


    正确答案: 结合6名学生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痰检,X线胸片等相关检查,明确是否是结核病暴发疫情。如果这6名学生被确诊,则应对全校师生进行结核病普查,以发现未知结核病传染源。同时按照结核病防治相关规定采取对该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隔离传染源,积极治疗病人。加强学校结核病防制的健康教育工作。

  • 第20题:

    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 A、初二年级
    • B、初三年级
    • C、高一年级
    • D、高二年级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 D、初中—年级至高中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从整个中学阶段看,哪一个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A

    初一年级

    B

    初二年级

    C

    初三年级

    D

    高一年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

    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

    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

    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

    初中—年级至高中


    正确答案: B
    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

  • 第24题:

    单选题
    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A

    初二年级

    B

    初三年级

    C

    高一年级

    D

    高二年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