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世界文坛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有的评价他──────────,有的质疑他的获奖资格。然而,此前的获奖者大多在他国──────────,获“诺奖”后方才引发国际关注;相比之下,莫言是早已被海内外所熟知的中国作家,他在世界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实至名归 无人问津 B.名不副实 鲜为人知 C.名副其实 门可罗雀 D.徒有虚名 门庭若市

题目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世界文坛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有的评价他──────────,有的质疑他的获奖资格。然而,此前的获奖者大多在他国──────────,获“诺奖”后方才引发国际关注;相比之下,莫言是早已被海内外所熟知的中国作家,他在世界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实至名归 无人问津
B.名不副实 鲜为人知
C.名副其实 门可罗雀
D.徒有虚名 门庭若市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第一空,由“有的……有的……”可知,这是对于莫言的两种不同的评价,由“质疑”可知,第一空应填入表示肯定的词语。“名不副实”指名声或名称和实际不相符,贬义。“徒有虚名”形容有名无实,贬义。故排除B、D项。第二空,由“相比之下”可知,他国获奖者与莫言在获奖前“早已被海内外所熟知”的情况不同,即不为人所熟知。“门可罗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与语义不符,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更多“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世界文坛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有的评价他──────────,有的质疑他的获奖资格。然而,此前的获奖者大多在他国──────────,获“诺奖”后方才引发国际关注;相比之下,莫言是早已被海内外所熟知的中国作家,他在世界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相关问题
  • 第1题: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7时,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此殊荣,莫言成 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下列2012年诺贝尔奖奖项与获得者 对应错误的是( )。

    A.诺贝尔化学奖——达尼埃尔?谢赫特曼
    B.诺贝尔物理学奖——塞尔日?阿罗什与大卫?维因兰德
    C.诺贝尔经济学奖——阿尔文?罗斯和劳耶德?沙普雷
    D.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山中伸弥与约翰?戈登


    答案:A
    解析:
    A [解析]A项,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是2011年以发现准晶体为由获 得诺贝尔化学奖。而201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是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 布赖恩?科比尔卡,表彰他们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的研究。A项错误。B项,2012年10 月9日,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获得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 奖。C项,2012年10月15 日 ,将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罗斯和 劳耶德?沙普雷,以表彰他们的稳定分配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D项,2012年10月8日,曰 本京都大学物质一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细胞研究中心主任山中伸弥与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 翰?戈登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故本题选A。

  • 第2题: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揭晓,_文坛的中国作家莫言获奖,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一时间,他的作品_,网上书城的存货被一扫而空,对于因得奖而引发的抢购阅读热潮,莫言很_,他说:“我不希望出现所谓的‘莫言热’,即便有,也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冷却下去,大家该干嘛就干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闻名 风靡全国 不以为然
    b.蜚声 洛阳纸贵 不以为意
    c.蜚声 倾囊而出 兴味索然
    d.闻名 如数家珍 从容不迫


    答案:B
    解析:
    “蜚声文坛”为固定搭配,由此可排除A、D。再由后面的“网上书城的存货被一扫而空”可 知,第二空应选“洛阳纸贵”。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 第3题: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他认为其创作深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同时他又意识到一定要果断地“逃离”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B、拓展想象空间,摆脱已有观念
    • C、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 D、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正确答案:C

  • 第4题:

    2012年10月11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揭晓,莫言成为首位中国籍获奖者。以下作品作者为莫言的有:()

    • A、《透明的胡萝卜》
    • B、《红高梁家族》
    • C、《檀香刑》
    • D、《古炉》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评价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这说明莫言的作品()

    • A、源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 B、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了创造者的灵感
    • C、批判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 D、代表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的作品,以民间传说、故事作为其文学创作的重要来源,始终以其生长的乡村故土作为叙述的根基与精神家园,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他的创作手法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的影响;其作品内容直抵中国农民命运的重大命题,闪烁着人性光芒,表达了全人类共同情感。他的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瑞典等多国文字,赢得了世界文坛的尊重。 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莫言获奖对我国文学创作的启示。


    正确答案: ①莫言的文学创作取材于中国的乡土故事,建立在坚实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这启示我们文学创作要立足社会实践,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莫言的作品以民间传说故事为其文学创作的重要来源,关注当代中国农民的命运。这启示我们文学创作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推陈出新。
    ③莫言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西方文学的创作手法,吸取西方文学营养。这启示我们文学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莫言的作品既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又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情感,这启示我们文学创作既要体现民族特色,又要反映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 第7题: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2012年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莫言获奖,除在国内掀起一股莫言热外,国际上也许多国家也争抢莫言作品的翻译权。在莫言的作品得到世界各国关注同时,中国的其他作家及其作品也引起许多国家读者的兴趣。 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要想有更多的中国作家和作品走向世界,莫言的成功给我国的文学创作有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 要立足社会实践,创作出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品。(2分)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融汇历史与现实。(4分)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吸收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发展自己。

  • 第8题:

    中同作家莫言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热,迅速席卷社会“莫言效应”催生一座座经济金矿。材料主要体现了联系的()

    • A、多样性
    • B、条件性
    • C、客观性
    • D、普遍性

    正确答案:D

  • 第9题:

    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的创作始终以其生长的乡村故土作为叙述的根基与精神家园,直抵中国农民命运的重大命题,同时善于吸取外国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手法。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 ①必须摒弃一切传统和权威 ②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必须立足现实,深入社会实践 ④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委员会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获奖后表示:“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不是奖项。能让他站稳脚跟的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土地的热爱,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的描写人的生活。”对莫言的话理解错误的是()

    • A、文学创作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 B、文化创作要以社会实践为根本途径
    • C、中国独特的文化是其创作源泉
    • D、文学创作必须关注群众的生活和需求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问答题
    当太阳越过日期变更线,东方和欧洲同在这一天———2012年10月11日迎来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这天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在这个以西方作家为主的得奖者行列中,除了刚刚获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还有几位亚洲其他国家作家的身影,他们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以色列作家阿格农、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 结合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谈谈你对创新意识与创新素质理解。

    正确答案: 创新是一个人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每个人纵横职场的一把利器,创新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时代主旋律                         
    假如没有知识的创新,人类恐怕还是一群赤身裸体,靠捡拾野果、挖掘草根,栖身于洞穴中的猿猴。人类的进化,生存、繁衍,现在的文明昌盛,并成为地球生物的主宰,都是靠人类不断地进行创造发明才取得的,人类的文明史就是—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当今世界,更是创新的时代,它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才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为支柱,在这种经济形态中,知识代替资本或劳动力并成为生产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最缺乏的不是创新的能力,而是创新的意识、勇气、欲望、冲动以及相关的人格素质。总之,最缺乏的是一种创新的精神。而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能用新的观念、新的方法解决在知识经济时代所遇到的新问题。
    创新:需要想象力
    创新是什么?许多人都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在知识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要想做出一项发明或创造,终究是少数人能做到的事。似乎“创新”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可望而不可及。从而导致自己缺乏创新的勇气和欲望,唯有叹惜自己“天资不足”、“才疏学浅”,从而不愿努力去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最终使自己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会。
    其实,在思维过程中,除了敢于打破常规,更需要合理想象。只有这样,人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才能出其不意。
    创新,也常常需要逆向思维。在工作中少些经验束缚,常能能转换自己的思维视角,象孩子那样“异想天开”,正是创新能力的表现。易第教育网讲了一个关于摩托罗拉创始人的故事: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哈佛镇,有群孩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火车上卖爆米花。一个十岁的小男孩也加入到这一行业。他除了在火车上叫卖外,还往爆米花里掺入奶油和盐,使其味道更加可口。结果他的爆米花比其他任何一个小孩都卖得好。当一场大雪封住了几列满载乘客的火车时,这个小男孩便赶制了许多三明治拿到火车上去卖。结果,虽然他的三明治做得不怎么样,但还是被饥饿的乘客抢购一空。夏季来临,小男孩又设计了一个半月形的箱子,在边上刻出一些小洞,刚好能堆放蛋卷,并在箱子中部的空间里放上冰淇淋,结果他这种新鲜的蛋卷冰淇淋备受乘客欢迎,使他的生意火暴一时。正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得更好,比别人做得更早、比别人做得更新,对于他这样一个懂得如何创新的人,怎么能不拥有成功人生呢?后来,这个小男孩果然成了一个不同凡响的人,他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保罗·高尔文。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其实创新很简单。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简单的事情,若能创造性的去做,做得非同寻常地好,这就是一种创新。若能从小事做起,从细处做起,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亚洲作家是(  )。
    A

    泰戈尔

    B

    阿格农

    C

    川端康成

    D

    大江健三郎


    正确答案: D
    解析:
    泰戈尔、阿格农、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分别在1913、1966、1968和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此A项正确。

  • 第13题: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他成 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下列关于莫言及其作品表述正确的是:
    ①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②代表作有《红高粱》、《黄土地》、《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
    ③小说《酒国》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④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曾获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答案:D
    解析:
    莫言代表作有《红高粱》、《楂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黄土地》为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原著为柯蓝的散文集《深谷回声》。②错误;2011年8月20日,莫言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 盾文学奖。③错误。①(d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

  • 第14题:

    作家莫言获得过的奖项有().

    A科技发明奖

    B矛盾文学奖

    C诺贝尔文学奖

    D全世界华语奖


    B,C

  • 第15题: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 A、贾平凹
    • B、莫言
    • C、路遥
    • D、铁凝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美国《纽约时报》评价道: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象——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元素——让人联想起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研究莫言作品下列最值得参考的文献是()

    • A、《老人与海》
    • B、《百年孤独》
    • C、《巴黎圣母院》
    • D、《日瓦戈医生》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自己则说:“土是我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他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他将青春的经验和在家乡的经历放置在了作品中。 莫言的成功首先是他的作品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极具浪漫主义风格,能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传播给整个世界,适合中国读者的口味,适合评委的味口,也适合全世界读者的口味。其次是随着中文在世界上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外开始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最后也不能排除电影《红高梁》在世界上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红高梁》电影在世界上的成功,也就没有莫言的今天。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


    正确答案: (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点上,继承发扬传统,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土是我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体现了这点。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我们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适合全世界读者的口味体现了这点。
    (3)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的普及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加强文化间的交流。随着中文在世界上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外开始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体现了这点。
    (4)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方面发挥强大的功能。借助电影《红高粱》在世界上的影响体现了这点。

  • 第18题: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莫言的作品之所以被世界读者认可,是因为他始终密切关注着中国的社会课题,并对各种时代的“关口”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是因为他一直站在人的立场写作,歌颂了生活在故乡土地上那些平凡而又历经灾难的生命;还因为他在立于本土文化的根基上,善于借鉴欧美、拉美等现代文学的养分。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说明莫言为什么要“歌颂生活在故乡土地上哪些平凡而又历经灾难的生命”。


    正确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莫言“歌颂生活在故乡土地上那些平凡而又历经灾难的生命”,其作品深深扎根于现实的生活,才具有生命力。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扎根于土地上的作品才能真实反应人民的生活和需要,才能发挥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莫言歌颂土地上的人民,坚持了文学作品为人民群众服务,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

  • 第19题:

    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的创作始终以其生长的乡村故土作为叙述的根基与精神家园,直抵中国农民命运的重大命题,同时善于吸取外国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手法。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 ①必须摒弃一切传统和权威 ②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必须立足现实,深入社会实践 ④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当太阳越过日期变更线,东方和欧洲同在这一天———2012年10月11日迎来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这天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在这个以西方作家为主的得奖者行列中,除了刚刚获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还有几位亚洲其他国家作家的身影,他们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以色列作家阿格农、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 结合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谈谈你对创新意识与创新素质理解。


    正确答案: 创新是一个人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每个人纵横职场的一把利器,创新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时代主旋律                         
    假如没有知识的创新,人类恐怕还是一群赤身裸体,靠捡拾野果、挖掘草根,栖身于洞穴中的猿猴。人类的进化,生存、繁衍,现在的文明昌盛,并成为地球生物的主宰,都是靠人类不断地进行创造发明才取得的,人类的文明史就是—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当今世界,更是创新的时代,它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才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为支柱,在这种经济形态中,知识代替资本或劳动力并成为生产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最缺乏的不是创新的能力,而是创新的意识、勇气、欲望、冲动以及相关的人格素质。总之,最缺乏的是一种创新的精神。而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能用新的观念、新的方法解决在知识经济时代所遇到的新问题。
    创新:需要想象力
    创新是什么?许多人都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在知识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要想做出一项发明或创造,终究是少数人能做到的事。似乎“创新”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可望而不可及。从而导致自己缺乏创新的勇气和欲望,唯有叹惜自己“天资不足”、“才疏学浅”,从而不愿努力去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最终使自己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会。
    其实,在思维过程中,除了敢于打破常规,更需要合理想象。只有这样,人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才能出其不意。
    创新,也常常需要逆向思维。在工作中少些经验束缚,常能能转换自己的思维视角,象孩子那样“异想天开”,正是创新能力的表现。易第教育网讲了一个关于摩托罗拉创始人的故事: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哈佛镇,有群孩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火车上卖爆米花。一个十岁的小男孩也加入到这一行业。他除了在火车上叫卖外,还往爆米花里掺入奶油和盐,使其味道更加可口。结果他的爆米花比其他任何一个小孩都卖得好。当一场大雪封住了几列满载乘客的火车时,这个小男孩便赶制了许多三明治拿到火车上去卖。结果,虽然他的三明治做得不怎么样,但还是被饥饿的乘客抢购一空。夏季来临,小男孩又设计了一个半月形的箱子,在边上刻出一些小洞,刚好能堆放蛋卷,并在箱子中部的空间里放上冰淇淋,结果他这种新鲜的蛋卷冰淇淋备受乘客欢迎,使他的生意火暴一时。正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得更好,比别人做得更早、比别人做得更新,对于他这样一个懂得如何创新的人,怎么能不拥有成功人生呢?后来,这个小男孩果然成了一个不同凡响的人,他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保罗·高尔文。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其实创新很简单。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简单的事情,若能创造性的去做,做得非同寻常地好,这就是一种创新。若能从小事做起,从细处做起,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 第21题: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世界。这突出反映了()

    • A、诺贝尔奖完全处于世界的监督之下
    • B、中国文学创作成就全球领先
    • C、第三次科技革命负面影响增大
    • D、报刊、网络和电视等媒介作用增强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多选题
    作家莫言获得过的奖项有().
    A

    科技发明奖

    B

    矛盾文学奖

    C

    诺贝尔文学奖

    D

    全世界华语奖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2012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此殊荣。莫言的代表作有《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和(    )等。
    A

    《白鹿原》

    B

    《平凡的世界》

    C

    《红高梁家族》

    D

    《尘埃落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