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血糖的参考值及变化的临床意义。

题目
试述血糖的参考值及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考题
更多“试述血糖的参考值及变化的临床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血清转氨酶的参考值及改变的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参考值】
    连续监测法(37℃):ALT10~40U/L,AST10~40U/L。
    【临床意义】
    转氨酶升高见于:
    (1)肝脏疾病:①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与AST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20~50倍,甚至100倍,以ALT升高更加明显,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检测项目。急性重症肝炎时肝坏死严
    重,线粒体大量破坏,AST明显升高,但在病情恶化黄疸进行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良;②慢性病毒性肝炎时,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或正常;③肝硬化时,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④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
    (2)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6~8小时.AST增高,18~24小时达高峰,其值可达参考值上限的4~10倍,与心肌坏死范围和程度有关,4~5天后恢复正常,若再次增高提示梗死范围扩长或新的梗死发生。
    (3)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萎缩)、肺梗死、肾梗死、胰腺炎、休克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转氨酶可轻度升高(50~200U)。

  • 第2题:

    试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蘸、脂蛋白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1)血清总胆周醇(TC)
    【参考值】酶法:成人2.9~6.0mmol/L:儿童3.1~5.2mmol/L。
    【临床意义】
    TC增高;TC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TC者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生率较高。TC升高还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胆总管阻塞、长期高脂饮食、精神紧张或妊娠等。
    TC降低:见于重症肝脏疾病如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等。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重症营养不良等。
    (2)血清甘油三酯(TG)
    【参考值】酶法:男性0.44~1.76mmol/L;女性0.39~1.49mmol/L。
    【临床意义】
    TG增高:常见于冠心病、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肥胖症、阻塞性黄疸、糖尿病、严重贫血: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长期饥饿或高脂饮食等。
    TG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参考值】沉淀法:0.94~2.0mmol/L。
    【临床意义】HDL-C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HDL-C<0.9mmol/L为明显降低,多见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
    (4)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
    【参考值】沉淀法:2.07~3.12mmol/L。
    【临床意义】LDL-C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LDL-C≥3.64mmol/L为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危险因素。
    (5)载脂蛋白A(Apo-A)
    【参考值】ELISA法:男性1.42±0.17g/L;女性1.45±0.14g/L。
    【临床意义】血清Apo-A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即血清Apo-A越低,冠心病发病率越高。
    (6)载脂蛋白B(Apo-B)
    【参考值】EUSA法:男性1.01±0.21g/L;女性1.07±0.23g/L。
    【临床意义】血清Apo-B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Apo-B≥4.20g/L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7)载脂蛋白A/B(Apo-A/B)比值
    【参考值】1.0~2.0
    【临床意义】比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可明显降低。

  • 第3题:

    请简述空腹血糖(FBG)检测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mmol/L;邻甲苯胺法:3.9~6.4mmol/L。
    2.临床意义
    (1)FBG增高:FBG增高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时称空腹血糖过高;FBG增高超过7.0mmol/L时称为高血糖症。根据FBG水平将高血糖症分为3度:FBG7.0~8.4mmol/L为轻度增高;FBG8.4~10.1mmol/L为中度增高;FBG大于10.1mmol/L为重度增高。FBG超过9.0mmol/L(肾糖阈)尿糖即可呈阳性。
    1)生理性增高:餐后1~2小时,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2)病理性增高:各型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瘤等;应激性因素如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心肌梗死等;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强的松等;肝脏和胰腺疾病如严重的肝病、坏死性胰腺炎等;其他如高热、呕吐、腹泻、脱水、麻醉、缺氧等。
    (2)FBG减低:FBG低于3.9mmol/L为血糖减低,当FBG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症。
    1)生理性减低:饥饿,长期剧烈运动,妊娠期等。
    2)病理性减低:胰岛素过多如胰岛素用量过大,口服降糖药,胰岛B细胞增生或肿瘤等;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缺乏;肝糖原贮存缺乏如急性肝坏死、急性肝炎、肝癌、肝淤血等;急性乙醇中毒;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乏如Ⅰ、Ⅲ型糖原累积病;消耗性疾病如严重营养不良、恶病质等;非降糖药影响如磺胺药、水杨酸、吲哚美辛等;特发性低血糖。

  • 第4题:

    请简述血糖、血脂检测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一)空腹血糖检测
    1.参考值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mmol/L;邻甲苯胺法:3.9~6.4mmol/L。
    2.临床意义
    (1)空腹血糖增高:生理性增高见于餐后1~2小时、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病理性增高见于:
    ①各型糖尿病;
    ②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和胰高血糖素瘤等;
    ③应激性因素,如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急性脑血管病等;④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强的松等;
    ⑤肝脏和胰腺疾病,如严重的肝病、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⑥其他,如高热、呕吐、腹泻、脱水、麻醉和缺氧等。
    (2)空腹血糖减低:血糖低于3.9mmol/L为血糖减低,血糖低于2.8mmol/L为低血糖症。生理性减低见于饥饿、长期剧烈运动、妊娠期等。
    病理性减低见于:
    ①胰岛素过多,如胰岛素用量过大、口服降糖药、胰岛β细胞增生或肿瘤等;
    ②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缺乏;
    ③肝糖原贮存缺乏,如急性肝坏死、急性肝炎、肝癌、肝淤血等;
    ④急性乙醇中毒;
    ⑤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乏,如Ⅰ、Ⅲ型糖原累积病等;
    ⑥消耗性疾病,如严重营养不良、恶病质等;
    ⑦非降糖药物影响,如磺胺药、水杨酸、吲哚美辛等;
    ⑧特发性低血糖。
    (二)血清脂质检测
    1.总胆固醇(TC.
    (1)参考值:合适水平:<5.20mmol/L;边缘水平:5.23~5.69mmol/L;升高:>5.72mmol/L。
    (2)临床意义:
    总胆固醇增高见于:
    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
    ②各种高脂蛋白血症、阻塞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类脂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
    ③长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和血液浓缩等;
    ④应用某些药物,如环孢素、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口服避孕药、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等。
    总胆固醇减低见于:
    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②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和急性肝坏死;
    ③贫血、营养不良和恶性肿瘤等;
    ④应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钙拮抗剂等。
    2.甘油三酯(TG)
    (1)参考值:0.56~1.70mmol/L;合适水平:≤1.70mmol/L;升高:>1.70mmol/L。
    (2)临床意义:
    甘油三酯增高见于:
    ①冠心病;
    ②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肥胖症、糖尿病、痛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高脂饮食和阻塞性黄疸等。
    甘油三酯减低见于:
    ①低β-脂蛋白血症和无β-脂蛋白血症;
    ②严重的肝脏疾病、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三)血清脂蛋白检测
    1.高密度脂蛋白(HDL)
    (1)参考值:1.03~2.07mmol/L;合适水平:>1.04mmol/L;减低:≤0.91mmol/L。
    (2)临床意义:
    高密度脂蛋白增高见于:
    ①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②可见于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以及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阻滞剂和孕酮等药物。
    2.低密度脂蛋白(LDL)
    (1)参考值:合适水平:≤3.12mmol/L;边缘水平:3.15~3.16mmol/L;升高:>3.64mmol/L。
    (2)临床意义;
    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见于:
    ①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
    ②其他如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阻塞性黄疸、肥胖症以及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
    低密度脂蛋白减低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吸收不良、肝硬化,以及低脂饮食和运动等。

  • 第5题:

    WBC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白细胞(WBC)检验:参考值:成年人4~5.5×109/L,婴儿(两周岁以下)11~12×109/L,新生儿15~20×109/L。细菌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应激状态(急性出血和大手术)等增多(妊娠后期、月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可有生理性增加)。病毒感染、伤害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严重感染、放射性辐照、肿瘤化疗后和非白血性白血病等减少。
    白细胞分类(DC):参考值:中性粒细胞0.5~0.70×(50~70%),嗜酸性凿粒细胞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1(0~1%),淋巴细胞0.2~0.40(20%~40%)和单核细胞0.03~0.08(3%~8%)。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和尿毒症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性辐照和肿瘤化疗。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和铅中毒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其减少见于免疫缺陷病。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及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 第6题:

    试述股环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组成:内侧界腔隙韧带;外侧界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梳韧带。
    临床意义:股环是股管上通腹腔的通道,股环上方常有腹壁下动脉的闭孔支或变异的闭孔动脉经过隐窝韧带附近,故行股疝切除术时,应注意避免损伤此动脉。

  • 第7题:

    问答题
    请简述血糖:空腹血糖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3.9~6.4mmol/L(70~120mg/dl)
    [临床意义]
    1)增高
    ①糖尿病;
    ②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生长激素异常增高、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
    ③应激性高血糖,如颅内压增高、心肌梗死等;
    ④药物性,如噻嗪类利尿药。
    2)降低
    ①胰岛素分泌过多,如胰岛细胞瘤;
    ②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
    ③严重的肝脏疾病;
    ④生理性血糖降低,如饥饿和剧烈运动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请简述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0.5~1h血糖水平达到峰值,位于7.8~8.9mmol/L(140~160mg/dl)。2h不超过7.8mmol/L(140mg/dl),3h恢复至空腹血糖值,每次尿糖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其意义是:
    ①糖尿病的诊断;
    ②糖耐量减低:多见2型糖尿病、生长激素异常增高、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病;
    ③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指空腹血糖低,口服葡萄糖后血糖上升不明显,主要见胰岛B细胞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请简述空腹血糖(FBG)检测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mmol/L;邻甲苯胺法:3.9~6.4mmol/L。
    2.临床意义
    (1)FBG增高:FBG增高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时称空腹血糖过高;FBG增高超过7.0mmol/L时称为高血糖症。根据FBG水平将高血糖症分为3度:FBG7.0~8.4mmol/L为轻度增高;FBG8.4~10.1mmol/L为中度增高;FBG大于10.1mmol/L为重度增高。FBG超过9.0mmol/L(肾糖阈)尿糖即可呈阳性。
    1)生理性增高:餐后1~2小时,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2)病理性增高:各型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瘤等;应激性因素如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心肌梗死等;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强的松等;肝脏和胰腺疾病如严重的肝病、坏死性胰腺炎等;其他如高热、呕吐、腹泻、脱水、麻醉、缺氧等。
    (2)FBG减低:FBG低于3.9mmol/L为血糖减低,当FBG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症。
    1)生理性减低:饥饿,长期剧烈运动,妊娠期等。
    2)病理性减低:胰岛素过多如胰岛素用量过大,口服降糖药,胰岛B细胞增生或肿瘤等;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缺乏;肝糖原贮存缺乏如急性肝坏死、急性肝炎、肝癌、肝淤血等;急性乙醇中毒;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乏如Ⅰ、Ⅲ型糖原累积病;消耗性疾病如严重营养不良、恶病质等;非降糖药影响如磺胺药、水杨酸、吲哚美辛等;特发性低血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试述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A)/球蛋白(G)的参考值及改变的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参考值】
    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60~80g/L;自蛋白(溴甲酚绿法):40~55g/L;球蛋白20~30g/L;A/G比值(1.5~2.5):1。
    【临床意义】
    (1)急性或局灶性肝损害:血清蛋白检查可无明显异常,如多数急性肝炎病人。
    (2)慢性肝病: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常出现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A/G比值降低,并可随病情加重而愈见明显。
    (3)肝外因素:①低蛋白血症:见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不良;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急性大失血等;消耗增加,如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症结核等。②高球蛋白血症:见于肝硬化、恶性淋巴瘤、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浆细胞病等。

  • 第11题:

    试述血清钾、钠、氯、钙的参考值及变化的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1)血清钾
    【参考值】3.5~5.1mmol/L。
    【临床意义】
    血清钾增高:见于:①肾脏排钾减少,如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②摄入或注射大量钾盐,超过肾脏排钾能力。③严重溶血或组织损伤,红细胞或组织内的钾大量释放入细胞外液。④组织缺氧或代谢性酸中毒时大量细胞内的钾转移至细胞外液。
    血清钾降低:见于:①钾盐摄入不足,如长期低钾饮食、禁食或厌食等。②钾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腹泻或胃肠减压:应用排钾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醛固酮增多症:代谢性碱中毒时肾脏排H减少而排K增多等。③钾在体内分布异常,如大量应用胰岛素、碱中毒、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甲亢等时,钾向细胞内大量转移。
    (2)血清纳
    【参考值】136~146mmol/L。
    【临床意义】
    血清钠增高:临床上较少见,可因过多地输入含钠盐的溶液、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垂体前叶肿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外伤或急性脑血管病等所致。
    血清钠降低:临床上较常见。见于:①胃肠道失钠:如幽门梗阻、呕吐、腹泻及胃肠道、胆道、胰腺手术后造瘘、引流等:②尿钠排出增多:见于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及应用利尿剂治疗等;③皮肤失钠: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及创伤等;④抗利尿激素过多: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及右心衰竭等。
    (3)血清氯化物
    【参考值】98~106mmol/L。
    【临床意义】
    血清氯化物降低:临床多见,血清氯离子变化与钠离子基本呈平行关系,低钠血症常伴低氯血症。但当大量丢失胃液时才以失氯为主而失钠很少;若大量丢失肠液时则失钠甚多而失氯较少。低氯血症还见于大量出汗、长期应用利尿剂等引起氯离子丢失过多、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重症糖尿病等导致的排尿过多而丢失大量氯化物。
    血清氯化物增高:见于过量补充NaCl、CaCl2、NH4Cl溶液,高钠血症性脱水,肾功能不全、尿路梗阻或心力衰竭等所致的肾脏排氯减少,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过度换气所致的呼吸性碱中毒等。
    (4)血清钙
    【参考值】2.25~2.75mmol/L。
    【临床意义】
    血清钙降低:临床较多见。常见于:①钙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如长期低钙饮食、腹泻、阻塞性黄疸等;②成骨作用增加: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③钙吸收障碍:如维生素D缺乏;④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脂肪酸与钙结合成钙皂;⑤妊娠后期;⑥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累及肾小管时影响钙的重吸收,血磷升高血钙降低;⑦代谢性碱中毒时游离钙减少;⑧血清蛋白减少使非扩散钙减少而致血清钙降低。
    血清钙增高:可见于:①摄入钙过多及静脉用钙过量:②溶骨作用增强,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癌及骨折后;③大量应用维生素D治疗可使肠钙吸收增加和骨钙溶解致血钙升高;④急性肾功能不全时钙排出减少,血钙升高。

  • 第12题:

    请简述血糖:空腹血糖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3.9~6.4mmol/L(70~120mg/dl)
    [临床意义]
    1)增高
    ①糖尿病;
    ②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生长激素异常增高、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
    ③应激性高血糖,如颅内压增高、心肌梗死等;
    ④药物性,如噻嗪类利尿药。
    2)降低
    ①胰岛素分泌过多,如胰岛细胞瘤;
    ②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
    ③严重的肝脏疾病;
    ④生理性血糖降低,如饥饿和剧烈运动后。

  • 第13题:

    请简述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0.5~1h血糖水平达到峰值,位于7.8~8.9mmol/L(140~160mg/dl)。2h不超过7.8mmol/L(140mg/dl),3h恢复至空腹血糖值,每次尿糖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其意义是:
    ①糖尿病的诊断;
    ②糖耐量减低:多见2型糖尿病、生长激素异常增高、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病;
    ③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指空腹血糖低,口服葡萄糖后血糖上升不明显,主要见胰岛B细胞瘤。

  • 第14题:

    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正常参考值(手工法):成人0.008~0.02或25×10~75×10/L,新生儿0.02~0.06。临床意义:①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如溶血性贫血时由于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可使网织红细胞高达0.2或更多,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常低于0.005。网织红细胞低于5×10/L为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标准之一。②网织红计数作为贫血病人治疗效果评价参考。骨髓增生功能良好的病人在给予适当的抗贫血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往往在红细胞恢复之前。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治疗中如果网织红细胞不见增高,说明该治疗无效。③骨髓移植:移植后RET<15×10/L并伴随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部分上升可能提示骨髓移植失败。而移植后HFR的增长暗示着RBC生成的开始,即HFR变化较网织红细胞总数变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 第15题:

    试述胸膜顶的位置、毗邻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位置:覆盖肺尖部的壁胸膜,突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缘2-3cm。
    毗邻:前、中、后斜角肌覆盖其前、后及外方。
    其前方邻接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锁骨下静脉,左侧还有胸导管;
    后方贴靠第一、二肋,颈交感干和第一胸神经前支;
    外侧邻臂丛;
    内侧邻气管、食管,左侧还有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
    上方连有胸膜上膜(Sibson筋膜)。
    临床意义:胸膜上膜,起悬吊作用。当行肺萎陷手术时,须切断胸膜上膜,才可以使肺尖塌陷。

  • 第16题:

    问答题
    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正常参考值(手工法):成人0.008~0.02或25×10~75×10/L,新生儿0.02~0.06。临床意义:①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如溶血性贫血时由于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可使网织红细胞高达0.2或更多,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常低于0.005。网织红细胞低于5×10/L为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标准之一。②网织红计数作为贫血病人治疗效果评价参考。骨髓增生功能良好的病人在给予适当的抗贫血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往往在红细胞恢复之前。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治疗中如果网织红细胞不见增高,说明该治疗无效。③骨髓移植:移植后RET<15×10/L并伴随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部分上升可能提示骨髓移植失败。而移植后HFR的增长暗示着RBC生成的开始,即HFR变化较网织红细胞总数变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请简述血糖、血脂检测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一)空腹血糖检测
    1.参考值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mmol/L;邻甲苯胺法:3.9~6.4mmol/L。
    2.临床意义
    (1)空腹血糖增高:生理性增高见于餐后1~2小时、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病理性增高见于:
    ①各型糖尿病;
    ②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和胰高血糖素瘤等;
    ③应激性因素,如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急性脑血管病等;④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强的松等;
    ⑤肝脏和胰腺疾病,如严重的肝病、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⑥其他,如高热、呕吐、腹泻、脱水、麻醉和缺氧等。
    (2)空腹血糖减低:血糖低于3.9mmol/L为血糖减低,血糖低于2.8mmol/L为低血糖症。生理性减低见于饥饿、长期剧烈运动、妊娠期等。
    病理性减低见于:
    ①胰岛素过多,如胰岛素用量过大、口服降糖药、胰岛β细胞增生或肿瘤等;
    ②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缺乏;
    ③肝糖原贮存缺乏,如急性肝坏死、急性肝炎、肝癌、肝淤血等;
    ④急性乙醇中毒;
    ⑤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乏,如Ⅰ、Ⅲ型糖原累积病等;
    ⑥消耗性疾病,如严重营养不良、恶病质等;
    ⑦非降糖药物影响,如磺胺药、水杨酸、吲哚美辛等;
    ⑧特发性低血糖。
    (二)血清脂质检测
    1.总胆固醇(TC.
    (1)参考值:合适水平:<5.20mmol/L;边缘水平:5.23~5.69mmol/L;升高:>5.72mmol/L。
    (2)临床意义:
    总胆固醇增高见于:
    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
    ②各种高脂蛋白血症、阻塞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类脂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
    ③长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和血液浓缩等;
    ④应用某些药物,如环孢素、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口服避孕药、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等。
    总胆固醇减低见于:
    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②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和急性肝坏死;
    ③贫血、营养不良和恶性肿瘤等;
    ④应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钙拮抗剂等。
    2.甘油三酯(TG)
    (1)参考值:0.56~1.70mmol/L;合适水平:≤1.70mmol/L;升高:>1.70mmol/L。
    (2)临床意义:
    甘油三酯增高见于:
    ①冠心病;
    ②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肥胖症、糖尿病、痛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高脂饮食和阻塞性黄疸等。
    甘油三酯减低见于:
    ①低β-脂蛋白血症和无β-脂蛋白血症;
    ②严重的肝脏疾病、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三)血清脂蛋白检测
    1.高密度脂蛋白(HDL)
    (1)参考值:1.03~2.07mmol/L;合适水平:>1.04mmol/L;减低:≤0.91mmol/L。
    (2)临床意义:
    高密度脂蛋白增高见于:
    ①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②可见于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以及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阻滞剂和孕酮等药物。
    2.低密度脂蛋白(LDL)
    (1)参考值:合适水平:≤3.12mmol/L;边缘水平:3.15~3.16mmol/L;升高:>3.64mmol/L。
    (2)临床意义;
    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见于:
    ①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
    ②其他如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阻塞性黄疸、肥胖症以及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
    低密度脂蛋白减低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吸收不良、肝硬化,以及低脂饮食和运动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WBC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白细胞(WBC)检验:参考值:成年人4~5.5×109/L,婴儿(两周岁以下)11~12×109/L,新生儿15~20×109/L。细菌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应激状态(急性出血和大手术)等增多(妊娠后期、月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可有生理性增加)。病毒感染、伤害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严重感染、放射性辐照、肿瘤化疗后和非白血性白血病等减少。
    白细胞分类(DC):参考值:中性粒细胞0.5~0.70×(50~70%),嗜酸性凿粒细胞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1(0~1%),淋巴细胞0.2~0.40(20%~40%)和单核细胞0.03~0.08(3%~8%)。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和尿毒症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性辐照和肿瘤化疗。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和铅中毒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其减少见于免疫缺陷病。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及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