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水准测量计算校核Σh=Σa-Σb和Σh=H终-H始可分别校核( )是否有误。A.水准点高程、水准尺读数 B.水准点位置、记录B C.高程计算、高差计算 D.高差计算、高程计算”相关问题
  • 第1题:

    水准测量的测站校核方法有下列中的哪些方法?
    Ⅰ.Σh=Σa-ΣbⅡ.双仪器法 Ⅲ.Σh= 0 Ⅳ.双面尺法 Ⅴ.改变仪高法 Ⅵ.Σh测=H终-H始
    A.Ⅰ、Ⅲ、ⅤB.Ⅰ、Ⅳ、ⅥC.Ⅱ、Ⅲ、ⅣD.Ⅱ、Ⅳ、Ⅴ


    答案:D
    解析:
    提示:水准测量的测站校核方法一般有双仪器法、双面尺法和改变仪高法。

  • 第2题:

    水准测量的测站校核方法有( )。①Σh=Σa-Σb②双仪器法③Σh=0④双面尺法⑤改变仪高法⑥Σh测=H终-H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答案:D
    解析:

  • 第3题:

    水准测量时,计算校核∑h=∑a-∑b和∑H终一H始可分别校核下列中哪两项是否具有误差?

    • A、水准点高程、水准尺读数
    • B、水准点位置、记录
    • C、高程计算、高差计算
    • D、高差计算、高程计算

    正确答案:D

  • 第4题: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fh=∑h-(H-H)。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水准测量计算校核∑h=∑a—∑b和∑h=H终—H始,可分别校核()是否有误。

    • A、水准点高程、水准尺读数
    • B、水准点位置、记录
    • C、高程计算、高差计算
    • D、高差计算、高程计算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需要按水准路线进行成果整理,包括()。

    • A、测量记录和计算的复核
    • B、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 C、高差的改正
    • D、待定点的高程计算

    正确答案:A,B,C

  • 第7题:

    计算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公式可用(),计算支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公式可用Wh=∑h′往+∑h′返。

    • A、Wh=∑h′-(H终-H始);
    • B、Wh=∑h′;
    • C、Wh=∑h′往+∑h′返。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单选题
    水准测量实际工作时,计算出每个测站的高差后,需要进行计算检核,如果∑h=∑a-∑b算式成立,则说明(  )。
    A

    各测站高差计算正确

    B

    前、后视读数正确

    C

    高程计算正确

    D

    水准测量成果合格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在水准测量中,内业成果整理中出现∑h=∑a-∑b(∑h为观测计算的每一站的高差之和;∑a为观测的后视读数之和;∑b为观测的前视读数之和),计算校核只能说明各站的高差值计算正确。B项,再次测量读数可以检验前、后视读数是否正确。C项,计算校核检验的是高差,与高程值无关。D项,水准测量的成果是否合格,需要检验高差闭合差fh是否在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

  • 第9题:

    单选题
    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为208.673m,由A到B进行往返水准测量,往测的高差h往=-3.365m,返测高差h返=+3.351m,则B的高程为()。
    A

    205.315

    B

    205.308

    C

    212.031

    D

    212.024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当进行水准测量时,计算校核∑h=∑a-∑b和∑h=H终-H始可分别校核下列中哪两项是否具有误差?(  )
    A

    高程计算、高差计算

    B

    水准点位置、记录

    C

    水准点高程、水准尺读数

    D

    高差计算、高程计算


    正确答案: B
    解析:
    依据高差法水准测量原理的计算公式:高差hAB=a-b=后视读数-前视读数,结合高差计算和高程计算的原理可得,∑h=∑a-∑b和∑h=H-H分别是为了校核高差和高程是否具有误差。

  • 第11题:

    单选题
    闭合水准测量路线的高差闭合差计算公式为(  )。
    A

    fh=∑h+∑h

    B

    fh=∑h-(H-H

    C

    fh=∑h-(H-H

    D

    fh=∑h


    正确答案: B
    解析: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随水准路线的形式而不同,计算公式如下:
    ①闭合水准路线,∑h=0,fh=∑h
    ②附合水准路线,∑h=H-H,fh=∑h-(H-H);
    ③支水准路线,∑h=-∑h,fh=∑h+∑h

  • 第12题:

    单选题
    在普通水准测量中,测站高差校核可用()方法。
    A

    变动仪器高度或双面尺;

    B

    往测或返测;

    C

    正镜或倒镜观测;

    D

    计算高程或高差。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三角高程测量中,高差计算公式h=Dtgα+i-v,式中v为( )。

    A.仪器高
    B.初算高差
    C.觇标高(中丝读数)
    D.尺间隔

    答案:C
    解析:

  • 第14题:

    在普通水准测量中,测站高差校核可用()方法。

    • A、变动仪器高度或双面尺;
    • B、往测或返测;
    • C、正镜或倒镜观测;
    • D、计算高程或高差。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用高差法进行普通水准测量的计算校核的公式是∑h=∑a-∑b=H终-H起。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点提供的水平视线,根据竖立在两点的水准尺上的读数,采用一定的计算方法,测定两点的高差,从而由一点的已知高程,推算另一点的高程。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为208.673m,由A到B进行往返水准测量,往测的高差h往=-3.365m,返测高差h返=+3.351m,则B的高程为()。

    • A、205.315
    • B、205.308
    • C、212.031
    • D、212.024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整理水准测量数据时,计算检核所依据的基本公式是()

    • A、Σα-Σb=Σh
    • B、Σh=ΣH-ΣH
    • C、Σa-Σb=Σh=H-H
    • D、fh≤Fh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水准测量往返测法,如计算校核无误,说明在观测、记录中无误,则可取(h往+h返)/2作为平均高差。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判断题
    水准测量往返测法,如计算校核无误,说明在观测、记录中无误,则可取(h往+h返)/2作为平均高差。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计算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公式可用(),计算支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公式可用Wh=∑h′往+∑h′返。
    A

    Wh=∑h′-(H终-H始);

    B

    Wh=∑h′;

    C

    Wh=∑h′往+∑h′返。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水准测量时,计算校核∑h=∑a-∑b和∑H终一H始可分别校核下列中哪两项是否具有误差?
    A

    水准点高程、水准尺读数

    B

    水准点位置、记录

    C

    高程计算、高差计算

    D

    高差计算、高程计算


    正确答案: D
    解析: 参见高差计算和高程计算的原理。

  • 第23题:

    单选题
    水准测量实际工作时,计算出每个测站的高差后,需要进行计算检核,如果∑h=∑a-∑b算式成立,则说明(  )。[2016年真题]
    A

    各测站高差计算正确

    B

    前、后视读数正确

    C

    高程计算正确

    D

    水准测量成果合格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在水准测量中,内业成果整理中出现∑h=∑a-∑b(∑h为观测计算的每一站的高差之和;∑a为观测的后视读数之和;∑b为观测的前视读数之和),计算校核只能说明各站的高差值计算正确。B项,再次测量读数可以检验前、后视读数是否正确;C项,计算校核检验的是高差,与高程值无关;D项,水准测量的成果是否合格,需要检验高差闭合差fh是否在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