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徐某均为吸毒人员,刘某得知张某处有毒品,即与徐某商量将该毒品盗走。徐某找到薛某帮忙实施盗窃,为此薛某又找到盛某。2002年5月18日21时许,上述人员在张某处盗走安非他命类毒品药片四万余片,总计十余千克及密码箱1个(价值400元,内有价值950元的物品)。后刘某、徐某、盛某作案后被抓获归案,薛某在投案过程中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在抓获盛某时,从其身上查获德国产T38制式手枪1支,子弹10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刘某、徐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B.盛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C.薛某

题目

刘某、徐某均为吸毒人员,刘某得知张某处有毒品,即与徐某商量将该毒品盗走。徐某找到薛某帮忙实施盗窃,为此薛某又找到盛某。2002年5月18日21时许,上述人员在张某处盗走安非他命类毒品药片四万余片,总计十余千克及密码箱1个(价值400元,内有价值950元的物品)。后刘某、徐某、盛某作案后被抓获归案,薛某在投案过程中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在抓获盛某时,从其身上查获德国产T38制式手枪1支,子弹10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刘某、徐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盛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C.薛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其行为应认定为自首

D.认定盗窃犯罪数额,可以参考当地毒品非法交易的价格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CD
盗窃对象为毒品的,构成盗窃罪。参照所盗窃毒品的数量,本案盗窃行为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在投案的过程中,被司法机关抓获的,应认定为自首。
更多“刘某、徐某均为吸毒人员,刘某得知张某处有毒品,即与徐某商量将该毒品盗走。徐某找到薛某 ”相关问题
  • 第1题:

    久未谋面的老同事刘某从外地来访,黄某挽留刘某在家居住。某日,黄某偶然撞见刘某正注射毒品,颇感震惊,但碍于面子,没有制止。两天后,警察在刘某房内搜出毒品和注射用具,刘某也承认自己注射毒品。警察带走刘某,并对黄某处以3日拘留。根据《禁毒法》,黄某受拘留处罚的原因是()。

    A:他包庇贩卖毒品的刘某
    B:他容留刘某吸食注射毒品
    C:他阻碍依法进行毒品检查
    D:他为刘某窝藏毒品

    答案:B
    解析:
    《禁毒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买卖毒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 第2题:

    刘某、徐某均为吸毒人员,刘某得知张某处有毒品,即与徐某商量将该毒品盗走。徐某找到薛某帮忙实施盗窃,为此薛某又找到盛某。2002年5月18日21时许,上述人员在张某处盗走安非他命类毒品药片4万余片,总计10余千克及密码箱1个(价值400元,内有价值950元的物品)。后刘某、徐某、盛某作案后被抓获归案,薛某在投案过程中被公安机关 抓获。公安机关在抓获盛某时,从其身上查获德国产T38制式手枪1支,子弹10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刘某、徐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盛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C.薛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其行为应认定为自首
    D.认定盗窃犯罪数额,可以参考当地毒品非法交易的价格


    答案:A,B,C,D
    解析:
    盗窃对象为毒品的,构成盗窃罪。参照所盗窃毒品的数量,本案盗窃行为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在投案的过程中,被司法机关抓获的,应认定为自首。

  • 第3题:

    3、刘某雇佣徐某驾驶面包车帮其搬运新买的电视机,刘某坐于副驾驶座为徐某指路。途中,徐某见电视机价值不菲便想占为己有。路过商店时,徐某假意要抽烟提神让刘某下车去商店帮其买烟。在刘某进入商店时,徐某迅速驾车逃离。徐某的行为构成:

    A.侵占罪

    B.职务侵占罪

    C.抢夺罪

    D.盗窃罪


    盗窃罪

  • 第4题:

    久未谋面的老同事刘某从外地来访,黄某挽留刘某在家居住。某日,黄某偶然撞见刘某正注射毒品,颇感震惊,但碍于面子没有制止。两天后,警察在刘某房内搜出毒品和注射用具,刘某也承认自己注射毒品。警察带走刘某,并对黄某处以3日拘留。根据《禁毒法》,黄某受拘留处罚的原因是( )。

    A.他包庇贩卖毒品的刘某
    B.他容留刘某吸食注射毒品
    C.他阻碍依法进行毒品检查
    D.他为刘某窝藏毒品

    答案:B
    解析:

  • 第5题:

    刘某将已有的某品牌照相机交徐某修理,双方就履行顺序没有进行约定,徐某修好后,刘某请求徐某交付相机,此时徐某可以主张下列哪些权利?()

    A.同时履行抗辩权

    B.不安抗辩权

    C.先履行抗辩权

    D.留置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留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