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某与好友强某深夜在酒吧喝酒。强某醉酒后,钱包从裤袋里掉到地上,梁某拾后见钱包里有5000元现金就将其隐匿。强某要梁某送其回家,梁某怕钱包之事被发现,托辞拒绝。强某在回家途中醉倒在地,被人发现时已冻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B.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侵占罪C.梁某对强某的死亡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D.梁某对强某的死亡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题目

梁某与好友强某深夜在酒吧喝酒。强某醉酒后,钱包从裤袋里掉到地上,梁某拾后见钱包里有5000元现金就将其隐匿。强某要梁某送其回家,梁某怕钱包之事被发现,托辞拒绝。强某在回家途中醉倒在地,被人发现时已冻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C.梁某对强某的死亡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D.梁某对强某的死亡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相似考题
更多“梁某与好友强某深夜在酒吧喝酒。强某醉酒后,钱包从裤袋里掉到地上,梁某拾后见钱包里有5000元现 ”相关问题
  • 第1题:

    张某出于报复动机将赵某打成重伤,发现赵某丧失知觉后,临时起意拿走了赵某的钱包,钱包里有l万元现金,张某将其占为已有。张某的取财行为构成( )。

    A.抢劫罪

    B.抢夺罪

    C.盗窃罪

    D.侵占罪


    正确答案:C
    本题中,张某起初只有殴打赵某的故意而没有拿赵某钱包的故意,张某将赵某打伤使其失去知觉并不是为了取得赵某的财物,并不构成抢劫罪,所以A项是错误的。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显然张某拿走赵某钱包的行为不符合抢夺罪的定义,所以B项也是错误的。对于剩余的两个答案C和D,就要区分赵某丧失知觉后,钱包归谁占有。张某在赵某失去知觉后,临时起意拿走财物的时候,钱包还是由赵某占有的,所以应该认定构成盗窃罪。根据刑法理论,在被害人失去知觉或者没有发觉的情形下,以及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之后,临时起意拿走他人财物的,应以此前所实施的具体犯罪与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所以C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 第2题:

    王某将李某打成重伤,发现李某丧失知觉后,临时起意拿走了李某的钱包,钱包里有3000元现金,王某将其占为己有。关于王某取财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侵占罪

    B.构成盗窃罪

    C.构成抢夺罪

    D.构成抢劫罪


    【答案】B。解析:王某起初只有殴打李某的故意而没有拿赵某钱包的故意,王某将李某打伤使其失去知觉并不是为了取得李某的财物,并不构成抢劫罪,所以D项是错误的。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显然网某拿走钱包的行为不符合抢夺罪的定义,所以C项也是错误的。对于剩余的两个答案A和B,就要区分李某丧失知觉后,钱包归谁占有。王某在李某失去知觉后,临时起意拿走财物的时候,钱包还是由李某占有的,所以应该认定构成盗窃罪。根据刑法理论,在被害人失去知觉或者没有发觉的情形下,以及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之后,临时起意拿走他人财物的,应以此前所实施的具体犯罪与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

  • 第3题:

    刘某自己饮酒过量倒在路旁,李某自此经过时,见有机可乘,就将刘某身上的钱包掏走(钱包内有现金3000元),李某的行为构成( )

    A.抢劫罪

    B.盗窃罪

    C.侵占罪

    D.抢夺罪


    正确答案:B
    本题可用排除法选出答案。AD项不符合,刘某饮酒过量,应是头脑不清醒状态,不符合A、D项条件。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所以C项不符合,答案为B项。

  • 第4题:

    共用题干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某甲见某乙锁上自行车后忘记拿走车筐里的钱包,乘某乙进屋之后将钱包从车筐里拿走,钱包中装有3000元现金。某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某甲对某乙谎称出售一处房产,让某乙带上30万元现金。当某甲和某乙在该待出售房屋内等候“房主”到来时,某甲建议某乙把现金放在该房屋的一个壁柜中。现金放入壁柜后,某甲将柜门锁上,钥匙交给某乙拿着。然后借故走开,从壁柜的背面将30万元现金取走。某乙久等未见某甲回来,打开柜门才发现壁柜中的巨款不见了。某甲构成诈骗罪
    C:某甲雇某乙运输一车货物,并随车押送。途中,某乙谎称车胎漏气,骗某甲下车观看,某甲下车后,某乙乘机加速逃离,把货物据为己有。某乙构成抢夺罪
    D:某甲与某乙同住一集体宿舍,知道某乙信用卡的密码。某日某甲一人在宿舍时发现某乙的信用卡掉在宿舍的地上。某甲捡起信用卡到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了1万元现金后,又将信用卡放到原处。某甲构成侵占罪

    答案:A,C
    解析:
    张某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构成盗窃罪。这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何某以为该卡是捡来的,他的行为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构成行用卡诈骗罪。由于二人没有共同盗窃的故意,因此不构成共同犯罪。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规定: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借记卡属于“信用卡”。根据《刑法》第196条第3款的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盗窃罪的规定定罪处罚。甲窃取3张借记卡并使用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使用假币,是指将假币作为真币置于流通状态。利用假币支付购买货物的对价、利用假币偿还债务、将假币作为保证金提供给他人、以假币作注册资本验资、交换或者赠与假币都是将假币置于流通的行为,将假币存入ATM机的场合,也是使用假币。甲先后两次采取存入假币取出真币,其行为构成使用假币罪。因此,A、C项正确。
    本案中甲与乙合谋以拐卖妇女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符合《刑法》第266条的规定。刑法中没有卖淫罪的规定。根据我国《刑法》第180条的规定,重婚罪的构成,必须有主观上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不符合本案情况。
    邱应海虽然以秘密窃取为初衷,但是,被郑国荣妻子发现,邱应海转而试图以欺骗的方式获取彩电,但被郑国荣妻子识破,接着,邱应海即采取公开的方式搬走彩电,而且未使用暴力等手段威胁,可见,邱应海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彭某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故不构成贪污罪,侵吞单位资金,并无归还之意,也不构成挪用资金罪。依据《刑法》第271条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构成职务侵占罪。彭某利用身为董事长的便利条件,将下属公司的29万元用以偿还赌债,20万元用以自由支配,数额巨大,已构成职务侵占罪。
    A项,本案中李世仁、黄百度二人的行为主要是盗窃,不是利用黄百度主管财物的便利,故共同构成盗窃罪。B项,贪污罪共犯。C项,应依主犯的身份定为共同犯罪,只有一个罪名。D项,国有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不是国有公司,只有国有全资公司才是国有公司,故孙小能不是国家工作人员,构成职务侵占罪。
    选项中,某甲虽然设计圈套,获取某乙的财物,但是,某甲的行为仍然是秘密窃取,构成盗窃罪,而不是诈骗罪;同样,D选项中,某甲构成盗窃罪,而不是侵占罪。

  • 第5题:

    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恐吓姜某,姜某因为害怕,掏出钱包准备取钱给甲,甲上前将钱包夺走,甲的恐吓行为与取得钱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甲成立敲诈勒索罪既遂
    B:乙在某小树林里杀害了刘某,刘某死亡后,乙产生非法占有财物的意图,取走刘某身上的钱包以及其他财物(价值2万元)的,乙成立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
    C:丙窃取被害人的购物卡后,使用该购物卡到某商场购买商品(价值6000元)归自己所有,然后将购物卡偷偷还给被害人,丙成立盗窃罪
    D:丁为取得邢某的名牌手机,以借打手机为名拿到邢某手机后,迅速将其与事先准备好的山寨手机调换的,丁成立诈骗罪

    答案:D
    解析:
    【考点】盗窃罪。详解:A选项:恐吓造成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在被害人应甲要求掏出钱包准备取钱给其的间隙,甲上前将钱包夺走的,只成立敲诈勒索罪既遂。B选项: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这种致人死亡者在致人死亡后又立即起意夺取死者财物的,构成盗窃罪。如果是其他路过的人捡拾死者财物的,则成立侵占罪。C选项中丙窃取被害人的购物卡并使用,在使用后再还给被害人,盗窃罪已成立且既遂。D选项中丁使用“偷梁换柱”的手段排除了他人对财物的支配,被害人并没有处分行为,因此丁成立盗窃罪,而不是诈骗罪。

  • 第6题:

    张某(17周岁)和李某因同时喜欢一个班花而产生矛盾,后来班花选择李某。张某对朋友孙某说自己咽不下这口气,一定要杀了李某。随后,张某购买了匕首,在李某摆摊必经的路口等待。结果等了半天,发现来人是李某的弟弟李二。张某心想谁都一样,于是举匕首对李二刺去。李二躲闪不及,被刺死。张某见李二身上钱包里有大量现金,于是将钱包拿走。后来案发张某被抓获。
    张某杀死李二后拿走钱包的行为应定性为()。

    A.抢劫罪
    B.盗窃罪
    C.侵占罪
    D.抢夺罪

    答案:B
    解析:
    本题中张某开始并没有抢劫的故意,他杀死李二是故意杀人,至于其后来拿走钱包的行为,是盗窃行为。因此选择B项。

  • 第7题:

    8月2日晚10点,顾某因醉酒昏睡在甲市乙区某酒吧门口的花坛边(偶尔有人经过,酒吧在门口安装有监控)。一个多小时后醒来发现手机和钱包找不到了,后在花坛不远处找到钱包,但里面200余元现金不见了,顾某随即到附近的乙区公安分局丙派出所报案,称手机和钱被盗。派出所民警接受报案后,即开展调查工作。 经多方调查,找到目击证人唐某,唐某证明,顾某系自己摔倒,将拿在手里的钱包和手机甩了路边,朱某路过捡起来后又扔回顾某身旁,并提供了其用手机拍摄的两段视频资料,但看不清朱某是否从钱包中拿了钱和证件。后朱某承认了当晚路过朱某旁边并拿了手机和钱包里的钱的事实,同时还交待了委托经营手机维修业务的陈某代为销售,并告知陈某自己是趁顾某酒醉将其手机拿走的。经价格鉴证,手机价值600元。 如果乙区公安分局开始按照刑事案件办理,但最后又拟决定对朱某予以行政拘留处罚,乙区公安分局应当对原刑事案件和朱某办理哪些法律手续?


    正确答案:立案决定书、立案回执、扣押决定书和清单。朱某办理刑事拘留证、拘留家属通知书,撤案决定书,释放通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

  • 第8题:

    8月2日晚10点,顾某因醉酒昏睡在甲市乙区某酒吧门口的花坛边(偶尔有人经过,酒吧在门口安装有监控)。一个多小时后醒来发现手机和钱包找不到了,后在花坛不远处找到钱包,但里面200余元现金不见了,顾某随即到附近的乙区公安分局丙派出所报案,称手机和钱被盗。派出所民警接受报案后,即开展调查工作。 经多方调查,找到目击证人唐某,唐某证明,顾某系自己摔倒,将拿在手里的钱包和手机甩了路边,朱某路过捡起来后又扔回顾某身旁,并提供了其用手机拍摄的两段视频资料,但看不清朱某是否从钱包中拿了钱和证件。后朱某承认了当晚路过朱某旁边并拿了手机和钱包里的钱的事实,同时还交待了委托经营手机维修业务的陈某代为销售,并告知陈某自己是趁顾某酒醉将其手机拿走的。经价格鉴证,手机价值600元。 对朱某、陈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少量公私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构成盗窃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朱某趁顾某酒醉将其手机和钱包里的钱拿走,手机价值600元和现金200元,共价值800元,未达到刑事立案追诉标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应当认定为盗窃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0条第3项的规定,明知是违法犯罪所得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陈某在得知朱某趁顾某酒醉将其手机拿走的事实后,仍代朱某销售手机,未达到刑事立案追诉标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应当认定为代销赃物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 第9题:

    下列情形中,不能适用治安调解的是()。

    • A、李某因口角纠纷殴打邻居王某
    • B、王某与同事李某产生纠纷,王某将李某钱包损坏
    • C、王某酒后随意殴打服务员李某
    • D、李某诽谤其同事王某嫖娼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有()。

    • A、王某将李某殴打倒地不能动弹,但李某意识清醒,王某拿走其手上价值6000元的手表
    • B、李某在某商店购买东西时,看到店主的钱包(内有现金3000元)从口袋里滑落,趁其不注意偷偷将钱包捡起放入包内
    • C、张某在商店购买首饰的时候,售货员出示首饰后,张某趁其不备突然拿走
    • D、郑某潜入他人家中,将家中价值800元的电视机拿走

    正确答案:B,D

  • 第11题:

    单选题
    粱某在当地是一名小有名气的诗人,其死亡后,杨某就在当地诽谤梁某生前曾与某女有着不正当的关系、私生活混乱,杨某该行为严重贬损了梁某的个人声誉,对梁某的亲友造成了很大的精神伤害,因此梁某的妻子、老父亲、小儿子以及梁某的多年好友金某都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杨某进行精神损害赔偿,那么人民法院不会将------------列为原告。
    A

    梁某的妻子

    B

    梁某的老父亲

    C

    梁某的小儿子

    D

    梁某的多年好友金某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梁某与好友强某深夜在酒吧喝酒。强某醉酒后,钱包从裤袋里掉到地上,梁某拾后见钱包里有5000元现金就将其隐匿。强某要梁某送其回家,梁某怕钱包之事被发现,托辞拒绝。强某在回家途中醉倒在地,被人发现时已冻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7年真题]
    A

    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

    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C

    梁某对强某的死亡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D

    梁某对强某的死亡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 B,C
    解析:
    盗窃罪是指将他人所有、他人占有的财物通过平和手段变成自己所有、自己占有。侵占罪是指将他人所有、自己占有的财物通过平和手段变成自己所有。二者区分的关键在于事先财物由谁所占有。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有:①行为人有作为义务;②行为人有能力履行作为义务;③行为人没有履行作为义务造成危害后果。
    AB两项,本题中,强某醉酒后钱包从裤袋里掉到地上,但仍在强某的实力控制范围之内,不能认为是遗忘物,所以仍属于强某占有。梁某占有钱包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而非侵占罪。
    CD两项,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本题中,梁某虽然和强某一起喝酒,但是喝酒行为并不会产生被冻死的危险,不属于先前行为引起危险,梁某也不具有作为义务。且梁某没有送强某回家的行为与强某被冻死没有因果关系。因此,梁某的行为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 第13题:

    蒋某酒后叫代驾陈某开车送其回家,到小区后蒋某让陈某帮忙将后备箱存放的水果搬回家,陈某将水果搬入蒋某家中,见其皮包里放着大量现金,遂将蒋某按倒在地,打了蒋某几拳,让蒋某躺在地上别动后将皮包拿走。陈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入户抢劫。


    参考答案:错

  • 第14题:

    李某拾得邻居张某遗失在门口的钱包一个,张某请求归还,李某予以拒绝,李某的行为构成【】

    A.不当得利

    B.无因管理

    C.自助行为

    D.侵权行为


    正确答案:D
    [解析]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而获利益而使他人利益受到损害的事实.不当得利在性质上来看是事实而不是行为.题中李某在张某门口拣到钱包,可推断出钱包为张某所有而不是无主物,而李某经张某请求后仍拒绝归还,其行为侵害了张某的财产所有权,是李某以自己的行为对张某财产的非法占有,故排除A项.李某的行为也不属于为他人利益而进行管理的无因管理行为,因其主观上没有为他人谋利的目的,排除B项;自助行为是在自身受到不法侵害后向国家请求救助的行为,明显不符合题意.《执行民法通则意见》第94条规定:“拾得物灭失、毁损,拾得人没有故意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拾得人将拾得物据为已有,拒不返还而引起诉讼的.按照侵权之诉处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 第15题:

    郑某与万某原为恋人,后万某提出分手,而与袁某交往。郑某心有不甘。某晚,郑某来到袁某的果园中,持斧头杀死袁某与万某,杀人后郑某又拿走万某的钱包(钱包里有30000余元),逃往外省亲戚家。郑某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
    B.盗窃罪
    C.侵占罪
    D.绑架罪

    答案:A,B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本题中郑某先因他故,实施了杀人行为,尔后又临时起意取走被害人财物,因为先前的杀人行为与事后的取财行为关系,无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不能认定为抢劫罪,而只能分别认定为构成故意杀人和盗窃罪(窃取财物价值在构成盗窃罪数额较大以上)。
    杀人后又取财的行为,是在先后两种不同犯罪故意支配下实施的两个独立的行为,所侵犯的是两种不同的客体,应分别构成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故本题选AB。

  • 第16题:

    张某出于报复动机将赵某打成重伤,发现赵某丧失知觉后,临时起意拿走了赵某的钱包,钱包里有1万元现金,张某将其占为已有。关于张某取财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抢劫罪
    B:构成抢夺罪
    C:构成盗窃罪
    D:构成侵占罪

    答案:C
    解析:
    抢劫罪、抢夺罪、盗窃罪和侵占罪都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客观方面: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使人不能抗拒,强行劫取公私财物;抢夺罪是趁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是秘密窃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侵占罪是指以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张某在赵某丧失知觉后,临时起意拿走了赵某的钱包,采取的是秘密的方式;张某将钱包里面的1万元现金占为已有,符合数额较大的规定,应当构成盗窃罪。故选项C是正确答案。另外注意,本题之所以不定抢劫罪而定盗窃罪,是因为张某将赵某打成重伤的行为是“出于报复动机”而非劫取财物的目的。

  • 第17题:

    张某醉酒后在酒吧里闹事,非要酒保请喝酒,被拒绝后就满地打滚,差点将旁边的酒柜撞倒,酒保报警。民警赶到现场后,可以对张某使用( )。

    A.保护性警械
    B.约束性警械
    C.制服性警械
    D.驱逐性警械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行政管理与服务能力。《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5条规定,“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醉酒的人出现暴力抗拒管束、自伤自残、毁坏财物或者强行逃离管束场所等行为是时,人民警察可以酌情使用警械,但仅限于使用约束带、警绳等约束性警械,而不能使用手铐、脚镣,更不能使用警棍等驱逐性、制伏性警械。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 第18题:

    甲乙二人是好友,某日深夜同在酒吧喝酒。乙醉酒后,钱包从裤袋里掉到地上,甲拾后见钱包里有500元现金就将其隐匿。乙要求甲送其回家,甲怕偷拿钱包之事被发现,托辞拒绝。乙在回家途中醉倒在地,被人发现时已冻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正确的:

    A.甲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甲占有财务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C.甲对乙的死亡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D.甲对乙的死亡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答案:A,D
    解析:
    乙醉酒并非甲灌醉也没有劝酒行为,甲构成盗窃罪既遂,故选择AD。甲对乙没有救助义务。当事人共同饮酒的行为不属于法律所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属社会交往层面的行为,相互间不存在约定的或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只有在饮酒者已不胜酒力,而共同酒饮者再行劝酒并因此导致饮酒者死亡或身体健康遭受损害的情形下,或者在饮酒者有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不予救助,才应由共同饮酒者承担与其过错程度相当的损害赔偿责任

  • 第19题:

    朱某见同事皮包在办公桌内,内有1万元,于是趁人不备将其放于垃圾桶下方藏起来。同事找钱包时他矢口否认。后,朱某良心发现,帮同事“找回”了钱包。朱某的行为属于盗窃中止。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某日,大学生高某在湖塘广电路乘B11公交车到信息学院站台下车,下车时人虽不多,但后面有人在推挤。下车后发现背在后面的双肩包内的钱包没了,钱包里有现金1900余元和各种银行卡及证件。本案中,高某防扒最好的办法是()

    • A、将双肩包放在胸前,或垂手拎包,使其处于自己膝盖以下的位置
    • B、将钱包直接放在包里
    • C、将现金分散放在自己的多个口袋里
    • D、下车时等别人下了自己再下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8月2日晚10点,顾某因醉酒昏睡在甲市乙区某酒吧门口的花坛边(偶尔有人经过,酒吧在门口安装有监控)。一个多小时后醒来发现手机和钱包找不到了,后在花坛不远处找到钱包,但里面200余元现金不见了,顾某随即到附近的乙区公安分局丙派出所报案,称手机和钱被盗。派出所民警接受报案后,即开展调查工作。 经多方调查,找到目击证人唐某,唐某证明,顾某系自己摔倒,将拿在手里的钱包和手机甩了路边,朱某路过捡起来后又扔回顾某身旁,并提供了其用手机拍摄的两段视频资料,但看不清朱某是否从钱包中拿了钱和证件。后朱某承认了当晚路过朱某旁边并拿了手机和钱包里的钱的事实,同时还交待了委托经营手机维修业务的陈某代为销售,并告知陈某自己是趁顾某酒醉将其手机拿走的。经价格鉴证,手机价值600元。 派出所接受报案后,如作为治安案件办理,应当采取哪些调查措施?


    正确答案: 该案作为治安案件办理,应当采取如下调查措施: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调查措施。本案有对违法嫌疑人朱某适用传唤措施;调取酒吧在门口安装的监控资料,询问证人唐某;调取朱某手机的两段视频资料;对朱某拍摄有视频的手机进行登记;开检查证到陈某销售店进行检查,扣押陈某代朱某销售的涉案手机;将涉案的手机送物价部门进行价格鉴定。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41条规定,对查获或者到案的违法嫌疑人应当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违禁品或者管制器具、武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以及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的,应当立即扣押;对违法嫌疑人随身携带的与案件无关的物品,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登记、保管、退还。安全检查不需要开具检查证。第42条规定,办理行政案件时,可以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
    (一)对物品、设施、场所采取扣押、扣留、临时查封、查封、先行登记保存、抽样取证等强制措施;
    (二)对违法嫌疑人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继续盘问、强制传唤、强制检测、拘留审查、限制活动范围等强制措施。

  • 第22题:

    单选题
    张某出于报复动机将赵某打成重伤,发现赵某丧失知觉后,临时起意拿走了赵某的钱包,钱包里有1万元现金,张某将其占为己有。关于张某取财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7年真题]
    A

    构成抢劫罪

    B

    构成抢夺罪

    C

    构成盗窃罪

    D

    构成侵占罪


    正确答案: C
    解析:
    抢劫、抢夺、盗窃、侵占四种财产犯罪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不法行为侵犯他人对财产的合法所有。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区别为:①抢夺罪中被害人对财物的占有比盗窃罪中被害人的占有更为紧密;②抢夺行为主要表现为对物暴力而盗窃行为只要求财物的转移。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为:①抢夺行为主要表现为直接对物使用暴力;②抢劫行为主要表现为对人的暴力。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别为:①盗窃罪只能是盗窃他人占有的财物;②普通侵占只能是侵占自己占有的他人财物;③侵占脱离占有物只能是侵占遗忘物或者埋藏物。据此,抢劫、抢夺、盗窃三种不法行为的主要区分点为不法行为的暴力程度,而侵占与其他侵财行为的区分点为不法行为发生时行为人对财产的占有状态。本案中,由于张某对赵某进行故意伤害是出于报复的目的,与取财行为之间没有关系,取财是临时起意,因此,张某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也不构成抢夺罪。赵某在丧失知觉以后,其身上的钱包仍然处于本人的控制之中,张某是采取秘密窃取手段取得钱包的,所以,张某的行为应定盗窃罪,而非侵占罪。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A

    陈某拾得一个钱包

    B

    李某种植果树

    C

    杨某与某商场签订购买机器的合同

    D

    王某盗窃他人财物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王某捡到一个钱包,被李某看到,就要从王某手里夺过去,说:“反正也不是你的,我拿和你拿都一样。”王某不给是否有理由,如果李某强拿,王某有什么权利?

    正确答案: 在本案中,王某拾得遗失物是法律所认可的占有,受到物权法占有规则的保护。任何人除了权利人都不能侵犯,因此
    李某的行为侵犯王某受到法律保护的占有,如果李某强夺,王某可以根据《物权法》第245条规定“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要求李某返还原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