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行政诉讼最长保护期的说法正确的有( )A.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当事人诉权和起诉期限的,当事人的最长保护期从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不超过2年B.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当事人诉权和起诉期限的,当事人的最长保护期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不超过2年C.当事人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当事人的最长保护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不超过5年D.当事人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当事人的最长保护期限从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不超

题目

下列有关行政诉讼最长保护期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当事人诉权和起诉期限的,当事人的最长保护期从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不超过2年

B.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当事人诉权和起诉期限的,当事人的最长保护期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不超过2年

C.当事人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当事人的最长保护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不超过5年

D.当事人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当事人的最长保护期限从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不超过5年,但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不超过20年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有关行政诉讼最长保护期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A: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
    B: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诉讼的起诉对象
    C: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要求应当是合理的
    D: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后,当事人要按照规定内容履行义务
    E: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可以不经过复议直接向法院起诉

    答案:A,D,E
    解析:
    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诉讼中的起诉对象,而抽象行政行为不是行政诉讼的起诉对象。故选项B表述错误。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要求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合法性和合理性。故选项C表述错误。

  • 第2题: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下列机关或组织不能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的是(  )。

    A.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B.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
    C.由法律、法规授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组织
    D.受行政机关委托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组织

    答案:D
    解析: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 第3题:

    根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下列关于行政复议一般申请期限计算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自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
    B.具体行政行为依法通过公告形式告知受送达人的,自公告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C.载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直接送达的,自受送达人签收之日起计算
    D.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当事人,事后补充告知的,自行政机关发出补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计算

    答案:D
    解析:
    选项D: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事后补充告知的,自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收到行政机关补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计算。

  • 第4题:

    (2014年)根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下列关于行政复议一般申请期限计算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自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
    B.具体行政行为依法通过公告形式告知受送达人的,自公告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C.载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直接送达的,自受送达人签收之日起计算
    D.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当事人,事后补充告知的,自行政机关发出补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计算

    答案:D
    解析:
    选项D: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事后补充告知的,自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收到行政机关补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计算。

  • 第5题:

    根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下列关于行政复议一般申请期限计算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自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
    B.具体行政行为依法通过公告形式告知受送达人的,自公告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C.载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直接送达的,自受送达人签收之日起计算
    D.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当事人,事后补充告知的,自行政机关发出补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计算

    答案:D
    解析:
    选项D: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事后补充告知的,自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收到行政机关补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计算。

    【知识点】 其他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