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2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以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 如中央财政拟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合计12286. 6亿元,增长17. 9%。其中:支持农业生产支出 4724. 2亿元,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1628亿元,促进农村教 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5313. 9亿元,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等支出620.5亿元。中央财政拟安排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50. 73亿元,比上年增长21. 9%,重点支持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题目
我国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2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以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 如中央财政拟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合计12286. 6亿元,增长17. 9%。其中:支持农业生产支出 4724. 2亿元,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1628亿元,促进农村教 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5313. 9亿元,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等支出620.5亿元。中央财政拟安排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50. 73亿元,比上年增长21. 9%,重点支持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 度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补助标准、加大就业扶持政策力度等。

结合材料,运用因果联系的观点,说明我国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考题
更多“我国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2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以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 如中央财政拟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合计12286. 6亿元,增长17. 9%。其中:支持农业生产支出 4724. 2亿元,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1628亿元,促进农村教 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5313. 9亿元,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等支出620.5亿元。中央财”相关问题
  • 第1题:

    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人拟安排( )亿元,继续增加对农民的生产补贴。
    A.1304.8 B.1314.8 C. 8884.5 D. 9884. 5


    答案:D
    解析: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9884. 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4. 8亿元。继续增加对农民的生产补贴,新增补贴重点向主产区、重点品种、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

  • 第2题:

    2014年6月份,全国财政支出16522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3418亿元,增长26.1%。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2017亿元,同比增长12.3%;地方财政支出14505亿元,同比增长28.3%。全国财政支出重点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加快。
    1—6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691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440亿元,增长15.8%。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10812亿元,同比增长13%;地方财政支出58342亿元,同比增长16.4%。

    2014年1—月,各主要项目中排名前三位的财政支出总额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为:

    A.28.6%
    B.32.1%
    C.35.8%
    D.38.9%

    答案:C
    解析:
    根据表格第二列,财政支出额排名前三的项目分别是教育支出(9920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625亿元)、城乡社区支出(6180亿元),则所求为(9920+8625+6180)÷69154=24725÷69154≈24725÷70000=35.X%。

  • 第3题:

    2014年6月份,全国财政支出16522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3418亿元,增长26.1%。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2017亿元,同比增长12.3%;地方财政支出14505亿元,同比增长28.3%。全国财政支出重点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加快。
    1—6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691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440亿元,增长15.8%。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10812亿元,同比增长13%;地方财政支出58342亿元,同比增长16.4%。

    2014年1—6月。全国财政支出各主要项目中同比增长量最多的是:

    A.住房保障
    B.农林水
    C.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
    D.城乡社区

    答案:D
    解析:

    和同比增长率均大于农林水、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则同比增长量也较大,排除B、C两项;城乡社区的支出额为6180,是住房保障支出额2019的3倍多,而同比增长率两者相差不大,可直接判断同比增长量最多的为城乡社区.选D。

  • 第4题:

    2013年,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我国高度重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落实中央厉行节约的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1~12月累计,教育支出21877亿元,增长3%,主要是上年基数较高(增长28.3 %);科学技术支出5063亿元,增长13.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520亿元,增长11.1%;医疗卫生支出8209亿元,增长1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17亿元,增长14.6%;住房保障支出4433亿元,下降1%,主要是按计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量比上年有所减少;农林水事务支出13228亿元,增长9.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067亿元,增长21.9%;节能环保支出3383亿元,增长14.2%;交通运输支出9272亿元,增长13.1%。
    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内涵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三)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措施

    答案:
    解析: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内涵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例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财政支出结构不仅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以及政府职能和公共政策的重点,更是国家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政策工具。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1994年至2005年期间我国各项财政支出所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的比重排序如下: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国防费。多年来经济建设费的占比持续下降,国防费占比缓慢下降,基本平稳。社会文教费占比平稳上升,同期行政管理费的占比则上升较快。随着公共财政目标的提出,尤其是2006年以来,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公共服务、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尤其是加大了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初步改变了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
    (三)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措施
    (1)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一要稳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和生产流通环节;二要加大对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等环节的投入,以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要通过支出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支出体制。
    (2)从建立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一要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确定财政支出的范围和结构,缩减用于行政管理的政府投资与消费支出,加大以对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的财政投入。二是要按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的覆盖范围,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城乡各地。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的补助力度,切实改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三是考虑到社会转型期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继续完善有利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财政投入机制,通过加强对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投入,为弱势人群向上流动创造条件。
    (3)从平衡财政职能和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角度,我国政府应当更多地关注再分配问题,相应收缩购买性支出、扩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并使财政支出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倾斜。在处理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关系时,一方面要控制并调减投资性支出的规模,另一方面要注意投资性支出要有保有压。严格控制公共资本流向一般竞争性领域和行政事业部门的基本建设,保证社会对基本公共设施的投入需求。在消费性支出上,从严控制行政性公共消费,突出预算保证重点,使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与就业、“三农”、自主创新、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与民生有关的支出上。
    (4)从我国既定财力约束角度来看,必须注意突出财政政策的实施重点,确立财政支出的目标人群和重点投向。从原则上界定哪些社会群体(如老年人、失业者)、哪些事项(如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应作为重点支出对象,通过扩大何种类别的支出(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环境保护支出、科技支出等)或相应缩减何种类别的支出(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等)来达到目标。

  • 第5题: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5—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表(单位:元) 材料二:保民生要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我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用于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如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各种惠农补贴等;中央财政拟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舍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正确答案: 材料一反映了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解决办法: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税收对农民增收的调控作用;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④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⑤促进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

  • 第6题:

    2010年中央财政的几项重要支出分别为:教育支出2159.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82.25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389.18亿元;能源、交通支出2852.3亿元;农业水利支出1823.6亿元;经济建设支出5283.5亿元,同时采取减税政策。通过这些措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严重不足现象得到改善。 问题:结合材料说明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1)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的支出、促进了教育公平、保障了人民生活,体现了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中央财政通过对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使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不足现象得到改善,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税等措施,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大体平衡,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第7题:

    2013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农业补贴力度,支持农民增收。预计中央财政对农业的补贴金额有望超过2000亿元,财政支出的重点要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这主要体现了国家财政()

    • A、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 B、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 C、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D、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正确答案:A

  • 第8题: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5—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表(单位:元) 材料二:保民生要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我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用于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如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各种惠农补贴等;中央财政拟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舍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教育、卫生、社会保险、就业是事关民生的关键大事。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回答:为什么政府会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正确答案:①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视民生,是我国政府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②政府重视事关民生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第9题:

    2010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落实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村。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8183.4亿元,比上年增加930.3亿元,增长12.8%。财政这一投资方向的目的在于()

    • A、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B、强化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 C、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 D、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2015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加大支出力度,同时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中央财政的几项重要支出分别为:教育支出1351.51亿元,增长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9.3亿元,增长4.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0.19亿元,增长22.1%;交通运输支出806.89亿元;农林水支出660.62亿元,增长18.6%。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正确答案: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①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的支出,促进了教育公平、保障了人民生活,体现了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中央财政通过对交通运输、农林水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中央财政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平衡,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第11题:

    为提高预算完整性,加快支出进度,中央财政提前下达安排2013年预算资金82亿元,用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63亿元,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19亿元,由各地统筹用于2013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补助。上述支出属于() ①公共事务支出 ②卫生事业支出 ③社会保障支出 ④经济建设支出

    •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财富不断向政府集中可以使政府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2013年中央财政的几项重要支出分别为:教育支出2159.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82.25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389.18亿元;能源、交通支出2852.3亿元;农业水利支出1823.6亿元;经济建设支出5283.5亿元,同时采取减税政策。通过这些措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严重不足现象得到改善。 结合材料,说明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①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的支出、促进了教育公平、保障了人民生活,体现了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中央财政通过对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使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不足现象得到改善,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税等措施,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大体平衡,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第13题:

    2014年6月份,全国财政支出16522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3418亿元,增长26.1%。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2017亿元,同比增长12.3%;地方财政支出14505亿元,同比增长28.3%。全国财政支出重点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加快。
    1—6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691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440亿元,增长15.8%。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10812亿元,同比增长13%;地方财政支出58342亿元,同比增长16.4%。

    2013年1—5月全国财政支出多少亿元?

    A.5 1385
    B.46610
    C.39600
    D.64150

    答案:B
    解析:
    2013年1一6月全国财政支出为(69154-9440)亿元,2013年6月全国财政支出为(16522-3418)亿元,则2013年1—5月全国财政支出为(69154-9440)-(16522-3418),利用尾数法,(54-40)-(22-18)=10,应选择B。

  • 第14题:

    2014年6月份,全国财政支出16522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3418亿元,增长26.1%。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2017亿元,同比增长12.3%;地方财政支出14505亿元,同比增长28.3%。全国财政支出重点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加快。
    1—6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691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440亿元,增长15.8%。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10812亿元,同比增长13%;地方财政支出58342亿元,同比增长16.4%。

    2013年1—6月,地方财政支出是中央财政本级支出的多少倍?

    A.5.2
    B.4.6
    C.7.7
    D.6.3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2014年6月份,全国财政支出16522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3418亿元,增长26.1%。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2017亿元,同比增长12.3%;地方财政支出14505亿元,同比增长28.3%。全国财政支出重点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加快。
    1—6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691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440亿元,增长15.8%。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10812亿元,同比增长13%;地方财政支出58342亿元,同比增长16.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3年1—6月,全国财政支出超过60000亿元
    B.2014年1—5月,全国财政支出各主要项目中同比增长超过500亿元的有10个
    C.2014年6月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D.2014年6月地方财政支出未超过1—5月平均水平

    答案:C
    解析:
    A项,由文字第二段可知,2013年1—6月,全国财政支出为69154-9440<60000,错误;

    C项,计算精确结果比较复杂,跳过;
    D项.2014年1—6月地方财政月平均支出额为58342÷6=9XXX亿元<14505亿元,故2014年6月地方财政支出额大于1—5月平均支出额,D错误。直接选择C。

  • 第16题: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5—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表(单位:元) 材料二:保民生要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我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用于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如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各种惠农补贴等;中央财政拟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舍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结合材料二,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的作用。


    正确答案: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国家履行职能,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以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有利于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人民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②国家具有政治职能,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有利于维护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国家履行经济职能,增加“三农”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国家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减轻城乡居民负担;国家履行文化职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 第17题:

    2013年某市GDP比上年增长14.3%,财政实际支出比上年增长16.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7.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2.8%,保证了重大工程建设的投资,用于科技创新财政补贴资金增长10.1%,用于节能补贴的资金增长4%。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后,直接减少企业负担4.8亿元。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该市是怎样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


    正确答案: ①财政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方面的支出,体现了财政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②财政在重大工程建设、科技创新、节能补贴方面的支出,体现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③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提高,直接减少企业负担,体现了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第18题:

    材料:2014年中央财政的几项重要支出分别为:教育支出2159.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82.25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389.18亿元;能源、交通支出2852.3亿元;农业水利支出1823.6亿元;经济建设支出5283.5亿元,同时采取减税政策。通过这些措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严重不足现象得到改善。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财政如何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


    正确答案: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的支出、促进了教育公平、保障了人民生活。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中央财政通过对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使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不足现象得到改善。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税等措施,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大体平衡。

  • 第19题:

    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其中安排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粮食直补资金125亿元。这里的粮食直补资金125亿元是()

    • A、社会保障支出
    • B、科、教、文、卫方面支出
    • C、行政管理支出
    • D、经济建设支出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表现。当前,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以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如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各种惠农补贴等;中央财政拟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贴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的作用。


    正确答案: ①国家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国家履行经济职能,增加“三农”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减轻城乡居民负担;国家履行文化职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②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国家履行职能,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以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有利于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人民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 第21题:

    2015年1—6月累计,教育支出11228亿元,增长13.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38亿元,增长7.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5801亿元,增长18.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432亿元,增长20.9%;城乡社区支出7359亿元,增长19.1%;农林水支出6833亿元,增长13%;节能环保支出1487亿元,增长19.9%;交通运输支出5226亿元,增长18.7%,同时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 结合材料,说明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①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的支出,促进了教育公平、保障了人民生活,体现了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中央财政通过对农林水、节能环保、交通运输的投入,使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不足现象得到改善,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措施,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④总之,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 第22题:

    2010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落实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村。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8183.4亿元,比上年增加930.3亿元,增长12.8%。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比重增加,将使() ①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②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③财政支农政策效果更显著 ④农村经营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为6.9%,增速创6年来新低。而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4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与2014年的9.3%相比大幅度下滑。 材料二2015年三季度我国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以结构调整促进供需总量平衡,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加强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积极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6—9月累计教育支出4728亿元,增长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03亿元,增长12%;节能环保支出591亿元,增长26.4%;交通运输支出2144亿元,增长43.3%。 结合材料二中的国家政策安排,分析我国财政所起的作用。


    正确答案: ①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财政支出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财政支出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以结构调整促进供需总量平衡,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