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市要继续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在农村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解决()。A.脱贫致富问题 B.基本生活问题 C.留守老人问题 D.留守儿童问题

题目
中国正在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市要继续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在农村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解决()。

A.脱贫致富问题
B.基本生活问题
C.留守老人问题
D.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考题
更多“中国正在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市要继续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在农村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解决()。”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下列资料和图形,回答91~95题:

    2008年各级财政共支出城市低保资金393.4亿元,比上年增长41.8%,保障了2330多万城镇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中:在职人员82.2万人,占总人数的3.5%,灵活就业人员381.7万人,占总人数的1.3%,老年人316.7万人,占总人数的13.6%,登记失业人员564.3万人,占总人数的24.3%,未登记失业人员402.2万人,占总人数的17.2%。在校生358.1万人,占总人数的15.3%,其他未成年人229.6万人,占总人数的9.8%。2008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农村低保正在应保尽保的目标迈进。全年共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6%。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2008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2001年将近翻了( )番。

    A. 15
    B. 14
    C. 5
    D. 4

    答案:D
    解析:
    解题指导: 4305.6/304.5=14.1约为2的四次方。故答案为D。

  • 第2题:

    为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八公山区实施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是什么?


    正确答案:持有八公山区常住农业户口,家庭其共同生活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贫困居民。

  • 第3题: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正确答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对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全额或者差额,以满足其最低生活需要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

  • 第4题: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要求是()

    • A、实现应保尽保
    • B、正常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
    • C、最低生活保障线大于本省同类城市平均水平
    • D、最低生活保障线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

    正确答案:A,B,D

  • 第5题: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十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其中涵盖“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和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等,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和弱势群体的关怀。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但仍存在相当部分生活困难群体,我们要力争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让生活保障线以下群众的生活有着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属于()

    • A、社会保险
    • B、社会救济
    • C、社会福利
    • D、社会优抚

    正确答案:B

  • 第6题:

    试述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正确答案: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⑴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1993年6月1日,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从那时起到1999年底,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由试点阶段(1993年6月-1995年5月)、推广阶段(1995年5月-1996年底)进入普及阶段(1997年-1999年底)°
    ⑵低保对象°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保障对象主要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具体有三类:
    一是“三无人员”,即“无法定继承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人员;
    二是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三是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第二、三类人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增的保障对象°
    ⑶发放标准°第一类人员发放标准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发放,如原有救济,按原救济标准发放°对第二、三类人员发放标准是补足使其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优抚对象的抚恤金不计入家庭收入,即差额发放°
    ⑷保障资金来源°由地方各级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进行专帐管理°

  • 第7题: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制化开端于:()

    • A、1993年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出台
    • 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发布
    • C、《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的发出
    • D、《“九五计划”》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规定有哪些?


    正确答案: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
    (1)明确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和总体要求。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制,按属地进行管理。各地要从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对象范围。同时,要做到制度完善、程序明确、操作规范、方法简便,保证公开、公平、公正。要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要与扶贫开发、促进就业以及其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生活性补助措施相衔接,坚持政府救济与家庭赡养扶养、社会互助、个人自立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生产自救,脱贫致富。
    (2)合理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对象范围。
    (3)规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
    (4)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筹集以地方为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要根据保障对象人数等提出资金需求,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预算。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5)加强领导,确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

  • 第9题:

    问答题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规定有哪些?

    正确答案: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
    (1)明确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和总体要求。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制,按属地进行管理。各地要从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对象范围。同时,要做到制度完善、程序明确、操作规范、方法简便,保证公开、公平、公正。要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要与扶贫开发、促进就业以及其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生活性补助措施相衔接,坚持政府救济与家庭赡养扶养、社会互助、个人自立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生产自救,脱贫致富。
    (2)合理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对象范围。
    (3)规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
    (4)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筹集以地方为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要根据保障对象人数等提出资金需求,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预算。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5)加强领导,确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要求是()
    A

    实现应保尽保

    B

    正常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

    C

    最低生活保障线大于本省同类城市平均水平

    D

    最低生活保障线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1999年,国务院颁布(),初步确立了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B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C

    《关于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决定》

    D

    《关于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决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针对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实施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针对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实施的。

    A

    B



  • 第14题:

    1999年,国务院颁布(),初步确立了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A、《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 B、《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 C、《关于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决定》
    • D、《关于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决定》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中规定,哪于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正确答案: 2007年。

  • 第16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完善。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开始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这一制度逐渐条理延伸到农村。到2007年底,3450多万农村贫困居民纳入保障范围。请运用经济常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要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正确答案: 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最困难群体提供了基本生活权利的保障;调节了社会成员之间过大的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的相对公平;对于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 第17题:

    简述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正确答案: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并立即于10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正式的法规制度。
    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一,保障范围。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其家庭成员人均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均可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第二,保障标准。由各地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第三,保障资金。

  • 第18题: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针对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实施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简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需要建立的运行体制


    正确答案: 首先应解决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的问题。然后,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本质、国家的基本的治国方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目标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以法制化、社会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运行机制。

  • 第20题:

    我国农村地区如何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正确答案: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向农村地区最贫困人群提供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保障金或实物的一种制度性安排。这一制度是在大力推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各地政府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建立起了适合本地区实际需要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而使农村贫困人口有了一道“安全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范围,是家庭年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人群。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论述应如何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正确答案: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缓和改革中的社会矛盾,是尽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我国应尽快建立起健全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体措施有:
    (1)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我们必须站在社会公平与稳定、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贫困和贫困救助。贫困是任何社会制度都存在的社会现象,而低保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主体和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低保工作是关系到我国能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没有农业的发展、农民和农村的富裕,就谈不上共同富裕;只要还存在低保的阳光尚未普照到的绝对贫困人口,更谈不上起码的社会公平。低保是政府对其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社会救济而不是福利,更不是施舍。是政府行使的基本社会职责,也是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过渡的一项重大举措。
    (2)营造政府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氛围环境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没有党政领导的重视,这项工作就列不到议事日程,因为政府部门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是政策形成的关键因素。同样,没有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参与,这项工作就失去了社会基础。
    (3)确定科学规范的救助标准
    鉴于我国居民储蓄率普遍偏高的国情,结合农村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支出的特点,建议以家庭人均支出计算贫困线,以家庭人均年收入指标为标准来界定低保对象。要特别注意收入的货币化问题,在以市场价格为标准折算实物收入时,应充分考虑物价的变动,将名义收入转化为实际收入。
    在救助标准上,首先,应遵循“低标准,广覆盖”的原则。既能充分发挥救助资源的效益,也体现出社会公平与公正。其次,救助标准要符合低保制度的功能定位。低保制度的功能应是满足困难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其保障标准应根据当地最基本的生活消费水平来确定,不宜包括其他如医疗、教育等消费的需要。最后,保障标准要有层次性和差别性。根据救助对象的特征和需求的不同,实行分类救助,标准有别。
    (4)完善农村低保的管理体制
    借鉴城市低保工作的成功经验,农村低保工作可实行政府统一协调、民政归口管理、部门尽责联动的管理模式。①加强基层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的建设。②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工作基础。③贯彻“属地管理”的原则,即以户口所在地作为低保救助管理的基本单元,无论困难人员住在何地,工作单位归属何处,都必须纳入户口所在地的街道或乡镇统一管理。④“一口上下”的运行机制。
    (5)完善农村低保资金管理办法,继续抓好地方负担资金的落实
    一是加强检查和督促,确保地方低保金如数进入专户,保证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二是根据低保金管理有关规定,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省级低保资金激励和约束办法,以保证次年工作的平稳衔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中规定,哪于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正确答案: 2007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制化开端于:()
    A

    1993年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出台

    B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发布

    C

    《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的发出

    D

    《“九五计划”》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