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举公孙丑和孟子问答的例子,意在说明( )。 A.封建士大夫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B.封建统治阶级主要通过“以意逆志”的方式把诗尊为“经” C.君子对于国君和子弟的重要作用 D.《诗经》偏离原来的用途,被用作封建教化的工具

题目

原文举公孙丑和孟子问答的例子,意在说明( )。 A.封建士大夫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B.封建统治阶级主要通过“以意逆志”的方式把诗尊为“经” C.君子对于国君和子弟的重要作用 D.《诗经》偏离原来的用途,被用作封建教化的工具


相似考题

4.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5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惩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盲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 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下面关于《诗经》的说法,正确的…项是( )。 A.《诗经》在古代是经,被用作封建教化的工具,在现代则是诗 B.本文共提到《诗经》的三种作用,即: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用于封建教化 C.“献诗陈志”与“赋诗言志”都是从诗歌可以表情达意的角度说明《诗经》的作用的,因此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D.《诗经》经历了一个从乐歌到“经”再到诗的发展历程

更多“原文举公孙丑和孟子问答的例子,意在说明( )。 A.封建士大夫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相关问题
  • 第1题:

    《孟子》一书是孟子和其弟子()等人共同完成的。

    • A、子路
    • B、子由
    • C、公孙丑
    • D、万章

    正确答案:C,D

  • 第2题:

    《孟子.公孙丑下》一文使用的多种修辞手法。


    正确答案:一是否定句式的大量运用,极富抒情性和论辩色彩;
    二是对偶的运用;
    三是恰当运用排比句。此外,还有对比、顶针等手法。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大大增加了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 第3题:

    古代报纸的读者对象是朝廷分封在各地的皇族、政府官吏和封建士大夫。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孟子将朝王。(《孟子•公孙丑下》)


    正确答案:孟子将要拜见齐王。

  • 第5题:

    ()绘画成为政治统治和封建教化的一种手段。


    正确答案:汉代

  • 第6题:

    单选题
    对这篇文章的主旨概括正确的是(  )。
    A

    诗三百篇在封建社会中的作用的演变过程

    B

    封建统治者将诗三百篇作为封建统治的教化工具

    C

    诗三百篇成为封建教化工具的原因

    D

    诗三百篇不能称为“经”的原因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正确,文中通过分段介绍诗三百篇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情况下的用途,“在封建社会中的作用的演变过程”准确概括了文章的主旨。

  • 第7题:

    问答题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公孙丑上》)

    正确答案: 古:恶乎长。“恶”作介词“乎”的前置宾语。今:乎(于)恶长,即在哪方面擅长。宾语后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参与《孟子》一书创作的有()。
    A

    孟子

    B

    公孙丑

    C

    万章

    D

    子思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孟子将朝王。(《孟子•公孙丑下》)

    正确答案: 孟子将要拜见齐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孟子•公孙丑下》修辞手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否定句式的大量运用。
    (2)对偶句的运用。
    (3)恰当地运用排比句。
    (4)、对比、顶真手法的运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举三个例子说明礼仪的“适度”原则。

    正确答案: 礼仪的适度原则是要求施礼时,既要到位,又不要过头。做不到位或做过了头都会使人感到是失礼。
    例一:对上级领导尊重不够是无礼的表现;但过分地恭维,让人感到是奉承,反而失礼了。
    例二:请客人吃饭,如果太寒酸了,会让客人认为自己不受欢迎;但过分地铺张浪费,也会让客人觉得难以接受,反而不舒服,同样也是失礼。
    例三:售货员对待顾客热情服务,特别是微笑服务可以使顾客感到亲切、友好;但过分热情反而会使顾客产生怀疑:是否有欺诈?是否在推销假冒伪劣商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孟子.公孙丑下》一文使用的多种修辞手法。

    正确答案: 一是否定句式的大量运用,极富抒情性和论辩色彩;
    二是对偶的运用;
    三是恰当运用排比句。此外,还有对比、顶针等手法。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大大增加了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孟子•公孙丑下》修辞手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否定句式的大量运用。
    (2)对偶句的运用。
    (3)恰当地运用排比句。
    (4)、对比、顶真手法的运用。

  • 第14题:

    王国维为说明词境界说举得例子都是诗()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武丁朝诸侯。(《孟子•公孙丑上》)


    正确答案:武丁使诸侯来朝见。

  • 第16题: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公孙丑上》)


    正确答案:古:恶乎长。“恶”作介词“乎”的前置宾语。今:乎(于)恶长,即在哪方面擅长。宾语后置。

  • 第17题:

    填空题
    ()绘画成为政治统治和封建教化的一种手段。

    正确答案: 汉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研究和认识封建制国家的出发点应该是()
    A

    分析封建制国家的实质

    B

    分析封建社会宗教化的意识形态

    C

    分析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D

    分析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什么是语法意义?请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语法意义是指借助于特定的语法形式实现的语法关系或功能。就现代汉语来说,助词“了”可以附着于动词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的意义,如“吃了饭”。例如,"大"和"眼睛"这两个词各有自己的意义,组合成偏正结构"大眼睛"以后指明这是"大"的"眼睛",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眼睛?"这些都是组合所带来的语法意义。
    如果把同样的两个词组合成主谓结构"眼睛大","大"就不再是修饰"眼睛",而是说明"眼睛"具有"大"的属性,回答的问题也相应地变成了"眼睛怎么样?"这是主谓结构给这两个词增加的语法意义。就某一结构组合中的某一个词而言,它同时具有词义和语法意义,例如在"眼睛大"中,眼睛具有"被说明的对象"这样的语法意义。如果我们不了解语法结构的意义,即使句子里的每个词都认得,还是不能正确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武丁朝诸侯。(《孟子•公孙丑上》)

    正确答案: 武丁使诸侯来朝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予三宿而出昼(昼,地名),于予心犹以为速。(《孟子.公孙丑下》)

    正确答案: 我住了三天才离开昼地,在我心里仍觉得快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外在奖励过多和惩罚过分的消极意义,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之。

    正确答案: 要使金钱诱因有效,有三个问题需要考虑的,即行为改变的程度、金钱诱因的成本以及这类干预的长期效果。许多以金钱为诱因的研究表明,行为改变程度并不大;金钱上所花的成本远远大于行为改变的价值(如节能);极大部分行为改变是短暂的。
    与正强化相反,惩罚,例如惩罚或其他形式的处罚,在塑造长期行为方面不大成功。但许多政府想要获得所希望的社会结果,通常更多地依赖含有处罚的法律和规定。此外,与金钱有关的非诱因物,例如,增加汽油和电力的成本,或增收能源税,对行为确实有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孟子》一书是孟子和其弟子()等人共同完成的。
    A

    子路

    B

    子由

    C

    公孙丑

    D

    万章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