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本试题所述项目工期的调整,请简述A公司应按照何种程序进行变更管理。

题目

结合本试题所述项目工期的调整,请简述A公司应按照何种程序进行变更管理。


相似考题

4.试题二(25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 1 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某系统集成商 A公司承担了某科研机构的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应用软件开发、软硬件系统的集成等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项目建设单位欲申报科技先进单位,需将此项目成果作为申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合同签订后 30 天内,建设单位向 A公司要求总工期由 10 个月压缩到 6 个月,同时增加部分功能点。由于此客户为 A公司的重要客户,为维护客户关系, A公司同意了建设单位的要求。为了完成项目建设任务,A公司将应用软件分成了多个子系统,并分别组织开发团队突击开发,为提高效率,尽量采用并行的工作方式,在没有全面完成初步设计的情况下,有些开发组同时开始详细设计与部分编码工作;同时新招聘了 6 名应届毕业生加入开发团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客户面对多个开发小组,觉得沟通很麻烦,产生了很多抱怨,虽然 A公司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满足项目工期和新增功能的要求,但项目还是频繁出现设计的调整和编码工作的返工,导致项目建设没有在约定的 6 个月工期内完成,同时在试运行期间系统出现运行不稳定情况和数据不一致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建设单位科技先进单位的申报工作;并且项目建设单位对 A公司按合同规定提出的阶段验收申请不予回应。[问题 1](10 分)请简要分析 A公司没有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本项目的原因。[问题 2](5分)结合本试题所述项目工期的调整,请简述 A公司应按照何种程序进行变更管理。[问题 3](10 分)公司重新任命王工为该项目的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后续工作。请指出王工应采取哪些措施使项目能够进入验收阶段。

更多“结合本试题所述项目工期的调整,请简述A公司应按照何种程序进行变更管理。 ”相关问题
  • 第1题:

    变更管理是为了使项目实际执行情况和项目基准相一致而对项目变更进行管理,可能结果是( )或调整基准。

    A:更新方案
    B:调整资源
    C:拒绝变更
    D:储备资源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项目变更的含义。
    变更管理是为了使项目实际执行情况和项目基准相一致而对项目变更进行管理,可能结果是拒绝变更或调整基准。

  • 第2题:

    背景
    某公司中标了一个新建矿井工程,该公司组建项目部负责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在施工过程中,因建设单位的原因,增加了一部分工程量,形成了合同的变更;
    事件二:就增加的工程量,项目部提出了索赔。
    问题
    一,请简述矿业工程施工合同变更的范围。
    二,请简述索赔成立的条件。
    三,请简述承包人的索赔程序。


    答案:
    解析:
    变更的范围:
    (1)对合同中任何工作工程量的改变。
    (2)任何工作质量或其他特性的变更。
    (3)工程任何部分标高、位置和尺寸的改变。
    (4)删减任何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
    (5)进行永久工程所必需的任何附加工作、永久设备、材料供应或其他服务的变更。
    (6)改变原定的施工顺序或时间安排。
    (7)承包人在施工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8)其他变更。

    索赔的成立,应该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1)与合同对照,事件已造成了承包人工程项目成本的额外支出,或直接工期损失;
    (2)造成费用增加或工期损失的原因,按合同约定不属于承包人的行为责任或风险责任;
    (3)承包人按合同规定的程序和事件提交索赔意向通知书和索赔报告。

    承包人的索赔程序:
    (1) 意向通知
    首先由承包人发出索赔意向通知。承包人必须在索赔事件发生后的28 d内向工程师递交索赔意向通知,声明将对此事件索赔。
    (2) 提交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
    索赔意向通知提交后的28d内,或业主(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其他合理时间,承包人应递送正式的索赔报告。这是索赔程序中最重要的一环。
    (3)索赔报告评审
    接到承包人的索赔意向通知后,业主(监理工程师)应认真研究、审核承包人报送的索赔资料,以判定索赔是否成立,并在28d内予以答复。
    (4)确定合理的补偿额

  • 第3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某系统集成商A公司承担了某科研机构的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应用软件开发、软硬件系统的集成等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项目建设单位欲申报科技先进单位,需将此项目成果作为申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合同签订后30天内,建设单位向A公司要求总工期由10个月压缩到6个月,同时增加部分功能点。由于此客户为A公司的重要客户,为维护客户关系,A公司同意了建设单位的要求。为了完成项目建设任务,A公司将应用软件分成了多个子系统,并分别组织开发团队突击开发,为提高效率,尽量采用并行的工作方式,在没有全面完成初步设计的情况下,有些开发组同时开始详细设计与部分编码工作;同时新招聘了6名应届毕业生加入开发团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客户面对多个开发小组,觉得沟通很麻烦,产生了很多抱怨,虽然A公司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满足项目工期和新增功能的要求,但项目还是频繁出现设计的调整和编码工作的返工,导致项目建设没有在约定的6个月工期内完成,同时在试运行期间系统出现运行不稳定情况和数据不一致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建设单位科技先进单位的申报工作;并且项目建设单位对A公司按合同规定提出的阶段验收申请不予回应。【问题1】(10分)请简要分析A公司没有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本项目的原因。【问题2】(5分)结合本试题所述项目工期的调整,请简述A公司应按照何种程序进行变更管理。【问题3】(10分)公司重新任命王工为该项目的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后续工作。请指出王工应采取哪些措施使项目能够进入验收阶段?


    答案:
    解析:
    【问题1】1. 没有对变更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评估,采取合适的方案;2. 缺乏与客户清晰的、统一的接口,与客户沟通不是很有效;3. 变更的实施过程缺少有效的监控;4. 在压缩工期的情况下,没有考虑新增加开发人员的可用性;5. 项目没有完成整体设计的同时就开始详细设计和编码,没有考虑到并行工作带来的风险;6. 子系统的划分不恰当,或者缺少有效的(数据)整合,或者缺少有效数据规划、设计。【问题2】1. 受理变更申请;2. 对变更进行审核;3. 变更方案论证;4. 提交上级部门(变更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5. 实施变更;6. 对变更的实施进行监控;7. 对变更效果评估。【问题3】1. 召集应用软件各个子系统的负责人,了解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2. 安排公司管理层、项目负责人,与客户的管理层、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流,就项目的后续进度等事宜达成一致,妥善处理前期项目变更措施不当对用户产生的影响;3. 根据新的进度要求,按照变更程序实施变更;4. 加强文档管理,妥善保存变更产生的相关文档、确保其完整、及时、准确、清晰、适当的时候可以引入配置管理工具;5. 对变更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6. 加强与客户的沟通,确保各个子系统对用户的需求理解一致;7. 加强各个子系统的项目负责人之间的沟通,确保子系统的同步。

  • 第4题:

    在设备制造过程中如需对设备的原设计进行变更,应由( )审查设计变更,并应协调处理因变更引起的费用和工期调整。

    A、设计单位
    B、建设单位
    C、项目监理机构
    D、采购单位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设备制造的质量控制内容。在设备制造过程中如需对设备的原设计进行变更,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设计变更,并应协调处理因变更引起的费用和工期调整。参见教材P138。

  • 第5题:

    背景
    某公司中标了一个矿井新建工程,该公司组建项目部负责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由于施工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发生了质量事故。
    问题
    一,请简述质量事故分析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二,请简述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


    答案:
    解析:

    质量事故发生后,应进行调查分析,査找原因,吸取教训。分析的基本步骤和要求是:
    1 .通过详细的调査,査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分析产生事故的原因,如人、机械设备、材料、方法和工艺、环境等。经过认真、客观、全面、细致、准确的分析,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2 .在分析事故原因时,应根据调查所确认的事实,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
    3 .确定事故的性质。事故的性质通常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
    4 .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明确防止发生类似事故的具体措施,并应定人、定时间、定标准,完成措施的全部内容。

    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一般可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处理:
    1 .当发现工程出现质量缺陷或事故后,监理工程师或质量管理部门首先应以“质量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并要求停止有质量缺陷部位和预期有关联部位及下道工序施工,需要时还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防护措施。同时,要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当施工单位自己发现发生质量事故时,要立即停止有关部位施工,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和质量管理部门。
    2 .施工单位接到质量通知单后在监理工程师的组织与参与下,尽快进行质量事故的调査,写出质量事故的报告。事故情况调查是事故原因分析的基础,调查必须全面、详细、客观、准确。
    3 .在事故调査的基础上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正确判断事故原因。事故原因分析是事故处理措施方案的基础,监理工程师应组织设计、施工、建设单位等各方参加事故原因分析。
    4 .在事故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5 .确定处理方案后,由监理工程师指令施工单位按既定的处理方案实施对质量缺陷的处理。
    6 .在质量缺陷处理完毕后,监理工程师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处理的结果进行严格的检査、鉴定和验收,写出“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提交业主或建设单位,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