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唐代周边的主要少数民族势力(至少八个),简要评述唐代的民族政策演变得失和唐代羁縻府州制。

题目

列举唐代周边的主要少数民族势力(至少八个),简要评述唐代的民族政策演变得失和唐代羁縻府州制。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突厥、薛延陀、回纥、黠戛斯、靺鞨、契丹、奚、南诏、吐蕃。
唐代前期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方针比较成功。唐前期国力强盛,在军事斗争上得以占上风,唐太宗等人还实行了一条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唐王朝广泛与各少数族首领和亲,大量任用少数族将领,在制度上还沿用发展汉以来对少数民族的“羁縻”(笼络束缚)政策,创制了有别于内地一般州县的““羁縻府州”。羁縻府州是一种特殊行政区划,其小者为州,大者为都督府,如东突厥故地之定襄、云中都督府,回纥之翰海都督府,奚、契丹之饶乐、松漠都督府等。这类府州在唐代先后共有八百五十六个,大部分少数民族集居地均曾设置。羁縻府州之都督、刺史由各少数族首领担任,由唐朝廷颁发印信,可以世袭,府州内少数民族不改变其习俗和生产方式,中央不向这些府州征取贡赋,一般内部事务可以自治,但行政上须接受唐边州都督府和都护府的领导。羁縻府州从根本上说有其局限性,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它加强了边疆与中原的联系,对少数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积极意义。
开元、天宝以后,随着周边少数族势力的日益发展,羁縻府州逐渐不适时宜,以后为节度使体制所取代。而唐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对边疆局势的把握大不如前,皇帝乐衷于开边拓土,中央、地方一些权臣、将军为自己利益对民族问题处理不当,导致东北和西南的民族冲突加剧,边疆形势恶化,进而影响到唐朝本身的稳定。


更多“列举唐代周边的主要少数民族势力(至少八个),简要评述唐代的民族政策演变得失和唐代羁縻府州制。 ”相关问题
  • 第1题:

    羁縻府州


    正确答案: 唐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带有自治性质的行政机构。唐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州县,并设置都督府统辖所设的州县,任用少数民族头领为都督、刺史、县令,并允许世袭其职;同时拥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唐代在地方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都督府的监领。羁縻府州的设立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全国大一统局面的巩固,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 第2题:

    简述唐代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的概况。


    正确答案: 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设机构,或采取册封政策,或实行和亲政策,政策灵活多样,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唐前期国力强盛,在军事斗争上得以占上风,唐太宗等人还实行了一条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唐王朝广泛与各少数族首领和亲,大量任用少数族将领,在制度上还沿用发展汉以来对少数民族的“羁縻”(笼络束缚)政策,创制了有别于内地一般州县的“羁縻府州”。府州内少数民族不改变其习俗和生产方式,中央不向这些府州征取贡赋,一般内部事务可以自治,但行政上须接受唐边州都督府和都护府的领导。羁縻府州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加强了边疆与中原的联系,对少数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积极意义。
    (1)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吐蕃统一: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为都城的强大政权。
    和亲: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了尺带珠丹,唐蕃关系已经“和同为一家”。
    会盟: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会盟碑,这块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意义:有利于汉藏两族的友好相处,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2)唐朝与南诏的关系南诏统一:唐初,彝族和白族的先民在云南洱海一带建立了六个政权,称为六诏。8世纪初,在唐朝政府扶持下,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蒙舍诏统一了各诏,建立了以太和城(云南大理)为中心的南诏政权。
    册封: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南诏与唐朝关系更加密切了。
    (3)唐朝与回纥的关系
    回纥:亦称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与唐交往:
    一、贞观年间,唐朝灭东突厥时,回纥曾出兵助战。
    二、回纥人喜欢内地出产的丝绸,常以马匹与汉人交易。
    三、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建立回纥汗国后,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从此,回纥可汗由唐朝册封成为制度固定下来。
    四、755年,安史之乱时,回纥兵帮助唐军收复了长安、洛阳,唐朝与回纥关系更加密切。
    五、唐朝后期,先后有三个回纥可汗娶唐朝公主为妻。
    六、迁入内地的回纥人日益增多,不少汉族人欣赏回纥人的穿着打扮,在长安穿戴回纥服装成为一种时尚。

  • 第3题:

    羁縻州


    正确答案:唐代于周边少数族内附部落中设置的一种特殊行政区划,包含羁縻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习惯上总称羁縻州,又称蕃州。唐高祖武德年间已在今四川、云南和贵州境内设置了为数不多的这类州县,但其时可能还未将这些州县与普通州县予以区别。至唐太宗贞观时由于大量设置了这种州县,才定制称为“羁縻州”,用以区别于普通州县;而普通州则被称为“正州”。

  • 第4题:

    唐代对异族实行羁縻制度,这种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自治。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羁縻府州和都护府


    正确答案: 羁縻,笼络联系和怀柔牵制之意;在行政管辖方面,任命该族各部首领为都督、刺史、县令,责令他们统率原来的部众,允许保留本部族原有的治理形式,保持半独立状态;羁縻府州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力,职位可以世袭;唐又建立“都护府”,是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的纽带,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负责管理边防、行政和民族事务。

  • 第6题:

    中国设县于()代,设州始于汉代;设府始于唐代;设省设于元代;设道始于唐代;设路始于宋代;设布政使司始于明代。


    正确答案:

  • 第7题:

    单选题
    自秦汉以来,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一些特殊的行政组织,元明清时期设置的是()
    A

    边郡

    B

    羁縻府、州、县

    C

    土司制度

    D

    藩镇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判断题
    唐代对异族实行羁縻制度,这种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自治。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羁縻府州和都护府

    正确答案: 羁縻,笼络联系和怀柔牵制之意;在行政管辖方面,任命该族各部首领为都督、刺史、县令,责令他们统率原来的部众,允许保留本部族原有的治理形式,保持半独立状态;羁縻府州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力,职位可以世袭;唐又建立“都护府”,是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的纽带,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负责管理边防、行政和民族事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中国设县于()代,设州始于汉代;设府始于唐代;设省设于元代;设道始于唐代;设路始于宋代;设布政使司始于明代。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唐代依汉代管理西域之例,为协调与少数民族关系、管理各归附少数民族而设立的行政机构是( )
    A

    B

    都护府

    C

    左郡县

    D

    羁縻府州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唐代对边疆民族采取的政策时什么?()
    A

    羁縻政策

    B

    军事政策

    C

    文化政策

    D

    经济贸易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唐代朝廷在贵州实行“土流并治”,形成经制州、羁縻州与藩国并存的局面。在三种制度中,实行“羁縻州”的地区朝廷权利比实行“经制州”和“藩国”的大。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列举唐代周边的主要少数民族势力(至少八个),简要评述唐代的民族政策演变得失和唐代羁縻府州制。


    正确答案: 突厥、薛延陀、回纥、黠戛斯、靺鞨、契丹、奚、南诏、吐蕃。
    唐代前期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方针比较成功。唐前期国力强盛,在军事斗争上得以占上风,唐太宗等人还实行了一条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唐王朝广泛与各少数族首领和亲,大量任用少数族将领,在制度上还沿用发展汉以来对少数民族的“羁縻”(笼络束缚)政策,创制了有别于内地一般州县的““羁縻府州”。羁縻府州是一种特殊行政区划,其小者为州,大者为都督府,如东突厥故地之定襄、云中都督府,回纥之翰海都督府,奚、契丹之饶乐、松漠都督府等。这类府州在唐代先后共有八百五十六个,大部分少数民族集居地均曾设置。羁縻府州之都督、刺史由各少数族首领担任,由唐朝廷颁发印信,可以世袭,府州内少数民族不改变其习俗和生产方式,中央不向这些府州征取贡赋,一般内部事务可以自治,但行政上须接受唐边州都督府和都护府的领导。羁縻府州从根本上说有其局限性,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它加强了边疆与中原的联系,对少数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积极意义。
    开元、天宝以后,随着周边少数族势力的日益发展,羁縻府州逐渐不适时宜,以后为节度使体制所取代。而唐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对边疆局势的把握大不如前,皇帝乐衷于开边拓土,中央、地方一些权臣、将军为自己利益对民族问题处理不当,导致东北和西南的民族冲突加剧,边疆形势恶化,进而影响到唐朝本身的稳定。

  • 第15题:

    请从唐代政治、社会风气等方面的角度,简要评述唐代妇女的地位。


    正确答案: 唐代的妇女地位较其他朝代高出许多。她们有着很高的政治地位,可以参政议政,甚至带兵打仗。从唐代妇女的装束来看,她们可以身着低胸服装,随意出入大街小巷。在唐代甚至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足见唐代的妇女地位之高。
    原因:唐朝皇室的血统是胡、汉混杂的,高祖李渊的母亲为突厥贵族独孤信的四女儿,初唐时期的皇帝大多以北方女子为后。如高祖之妻太穆皇后窦氏为鲜卑军事贵族世家迄豆绫氏之后,太宗之妻长孙皇后为鲜卑拓跋氏的后代。与南方女子不同,在胡族血统的影响下的北方女子,三从四德的规范比较淡化,她们豪爽刚健,无拘无束。从道德上讲,她们可以主持门户,家族纠纷,来往逢迎,带子求官,为夫诉讼等大小事全靠妇女抛头露面。在家庭内部享有责任重大的管理权,在婚姻制度上嫡妾不分,性观念亦自由随便。正是在这种氛围下,使得唐代妇女的地位较其他社会有着本质的差别。

  • 第16题:

    羁糜府州制


    正确答案: 是唐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特殊行政单位,它与内地一般府州不同,中央政府并不对其实行直接的统治,而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

  • 第17题:

    评述唐代科举制。


    正确答案: 一、隋朝诞生的科举制度,在唐朝进一步得以完善与确立。
    从考生的资格、考试的科目与内容等,都有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是指更加完善。
    (1)考生的资格和来源
    唐代的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种,以常科为例,考生主要是两类人,即生徒与乡贡。
    (2)考试科目与内容,总的来说分为常科与制科两大类。
    (3)考试形式大抵分为笔试与口试两种;笔试的题型包括帖经、墨义、诗赋等。
    二、科举制度的社会作用
    (1)打破世族垄断政治、垄断官员选拨制度的现象,为社会提供了相对平等地考试机会。
    (2)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3)但从根本上说,科举考试是为封建国家服务的。

  • 第18题:

    唐代对边疆民族采取的政策时什么?()

    • A、羁縻政策
    • B、军事政策
    • C、文化政策
    • D、经济贸易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问答题
    请从唐代政治、社会风气等方面的角度,简要评述唐代妇女的地位。

    正确答案: 唐代的妇女地位较其他朝代高出许多。她们有着很高的政治地位,可以参政议政,甚至带兵打仗。从唐代妇女的装束来看,她们可以身着低胸服装,随意出入大街小巷。在唐代甚至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足见唐代的妇女地位之高。
    原因:唐朝皇室的血统是胡、汉混杂的,高祖李渊的母亲为突厥贵族独孤信的四女儿,初唐时期的皇帝大多以北方女子为后。如高祖之妻太穆皇后窦氏为鲜卑军事贵族世家迄豆绫氏之后,太宗之妻长孙皇后为鲜卑拓跋氏的后代。与南方女子不同,在胡族血统的影响下的北方女子,三从四德的规范比较淡化,她们豪爽刚健,无拘无束。从道德上讲,她们可以主持门户,家族纠纷,来往逢迎,带子求官,为夫诉讼等大小事全靠妇女抛头露面。在家庭内部享有责任重大的管理权,在婚姻制度上嫡妾不分,性观念亦自由随便。正是在这种氛围下,使得唐代妇女的地位较其他社会有着本质的差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评述唐代科举制。

    正确答案: 一、隋朝诞生的科举制度,在唐朝进一步得以完善与确立。
    从考生的资格、考试的科目与内容等,都有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是指更加完善。
    (1)考生的资格和来源
    唐代的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种,以常科为例,考生主要是两类人,即生徒与乡贡。
    (2)考试科目与内容,总的来说分为常科与制科两大类。
    (3)考试形式大抵分为笔试与口试两种;笔试的题型包括帖经、墨义、诗赋等。
    二、科举制度的社会作用
    (1)打破世族垄断政治、垄断官员选拨制度的现象,为社会提供了相对平等地考试机会。
    (2)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3)但从根本上说,科举考试是为封建国家服务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唐代朝廷在贵州实行“土流并治”,形成经制州、羁縻州与藩国并存的局面。在三种制度中,实行“羁縻州”的地区朝廷权利比实行“经制州”和“藩国”的大。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道教在唐代的发展和影响。

    正确答案: 由于唐王朝的皇帝姓李,所以从李渊起唐皇帝就以教主的后裔自居,积极扶植道教,企图借助神权来巩固皇权。乾封元年(666年),高宗下令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进一步尊老子为大圣祖,令人画老子像颁于天下,要求生徒皆习《老子》、《庄子》等,又封庄子为南华真人,以壮大道教的势力。唐代在道教理论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涌现了许多道教学者,他们对道教的教理、教义和修炼方术等方面作了全面的发展。由于唐皇室的大力倡导,唐代研究老庄思想蔚然成风。唐代对道教经籍继续加以收集和整理,道书数量益增,并汇编成藏,正式刊行。道教科仪在唐代有较系统的发展。道教内丹道在唐代有很大的发展。道教宫观不仅遍布全国,且规模日益宏大,对以后道教宫观的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都有直接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羁縻府州

    正确答案: 羁縻,是笼络联系和怀柔牵制的意思,这是在汉代对西域管辖时形成的用语。唐太宗平定突厥,在行政管辖方面,任命该族各部落首领为都督、刺史、县令,责令他们统帅原来的部众,允许保留本部族原由的治理形式,保持半独立状态。在突厥族设置羁縻州府取得成功后,唐太宗又把这种制度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部落。羁縻州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力,都督、刺史也多由原部族首领担任,并且可以世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列举唐代周边的主要少数民族势力(至少八个),简要评述唐代的民族政策演变得失和唐代羁縻府州制。

    正确答案: 突厥、薛延陀、回纥、黠戛斯、靺鞨、契丹、奚、南诏、吐蕃。
    唐代前期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方针比较成功。唐前期国力强盛,在军事斗争上得以占上风,唐太宗等人还实行了一条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唐王朝广泛与各少数族首领和亲,大量任用少数族将领,在制度上还沿用发展汉以来对少数民族的“羁縻”(笼络束缚)政策,创制了有别于内地一般州县的““羁縻府州”。羁縻府州是一种特殊行政区划,其小者为州,大者为都督府,如东突厥故地之定襄、云中都督府,回纥之翰海都督府,奚、契丹之饶乐、松漠都督府等。这类府州在唐代先后共有八百五十六个,大部分少数民族集居地均曾设置。羁縻府州之都督、刺史由各少数族首领担任,由唐朝廷颁发印信,可以世袭,府州内少数民族不改变其习俗和生产方式,中央不向这些府州征取贡赋,一般内部事务可以自治,但行政上须接受唐边州都督府和都护府的领导。羁縻府州从根本上说有其局限性,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它加强了边疆与中原的联系,对少数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积极意义。
    开元、天宝以后,随着周边少数族势力的日益发展,羁縻府州逐渐不适时宜,以后为节度使体制所取代。而唐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对边疆局势的把握大不如前,皇帝乐衷于开边拓土,中央、地方一些权臣、将军为自己利益对民族问题处理不当,导致东北和西南的民族冲突加剧,边疆形势恶化,进而影响到唐朝本身的稳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