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度半封建社会。


更多“(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相关问题
  • 第1题: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设计对西欧援助计划的意图。


    参考答案:

    意图:维护美国安全;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 第2题: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2分)


    正确答案:

    汲取儒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志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稳定了社会秩序。

  • 第3题: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及其对中日关系带来的严重影响。


    参考答案:

    ①问题实质: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犯下滔天罪行。
    ②严重影响:伤害了中国人民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且有悖于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潮流。


  • 第4题:

    材料

    下面是两位教师的教学反思:

    (1)概括指出两种教学反思各涉及到哪些方面?(4分)

    (2)请指出教师甲、乙教学反思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分)

    (3)教学反思应包括哪些方面?(8分)


    答案:
    解析:
    本题考察关于教学自我反思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材料中教师甲反思的问题“教师的讲述过多,学生的活动不太充分;对中国重返联合国及在联合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得不够”,可以看出教师甲对教学策略比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以及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反思。材料中教师乙从内容上和材料运用以及学生作业方面进行反思,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反思。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需注意:①要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反思的着眼点;② 把相关经验(比如同行和专家)和理论作为反思的重要参照。因此材料中教师甲和乙都没有从教育观念和教师角色定位方面进行反思,也没有跳出自我,反思自我,就是经常性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并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我。除此之外教师乙优势方面写得多,不足之处挖掘得少。

    教学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教师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 第5题:

    ()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 A、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B、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 C、近代中国社会的革命力量
    • D、近代中国社会的革命任务

    正确答案:A,B

  • 第6题: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


    正确答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 第7题:

    结合史实,试从近代化角度,概括指出清后期三次思想论战的实质、实行近代化的指导思想,并分析其近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一是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实质是地主阶级内部“要不要近代化”的论争,洋务派近代化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其特征是“技术近代化”,即只要经济、军事兼及教育的近代化,不要政治近代化。
    二是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要不要政治的近代化和怎样近代化”的论争。维新派近代化指导思想是“维新立宪”,其特征是“制度近代化”,即不仅要经济、文化近代化,还要政治近代化。
    三是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怎样实现制度近代化”的论争,革命派近代化指导思想是“革命共和”,其特征是通过革命手段,实现民主共和的制度近代化。

  • 第8题: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

    • A、为中国带来了资本主义的先进生产方式。
    • B、是决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重要依据。
    • C、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
    • D、是近代中国社会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

    正确答案:B,C,D

  • 第9题:

    在近代,决定中国革命对象的主要依据有()

    • A、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B、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 C、近代中国社会的革命力量
    • D、近代中国社会的革命任务

    正确答案:A,B

  • 第10题:

    问答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正确答案: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度半封建社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A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C

    近代中国社会的革命力量

    D

    近代中国社会的革命任务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在近代,决定中国革命对象的主要依据有()
    A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C

    近代中国社会的革命力量

    D

    近代中国社会的革命任务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3)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争夺该地就可以称霸整个世界,且这里是沟通欧亚非地区的要道。;巴以冲突。


  • 第14题: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4分)


    正确答案: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

  • 第15题:

    把材料二的内容概括为一句话新闻。(3分)


    正确答案:

  • 第16题:

    材料:
    下面是两位教师的教学反思:

    问题:
    (1)概括指出两种教学反思各涉及哪些方面。
    (2)请指出教师甲、乙教学反思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教学反思应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
    解析:
    (1)教师甲:着重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进行了反思,认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讲述多,学生活动少。并且从专业水平进行了反思,认为对中国重返联合国及在联合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不够。 教师乙:着重从专业水平方面进行了反思,从内容上、材料运用上反思。同时,从学生作业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
    (2)教师甲、乙都没有从教育观念和教师角色定位方面进行反思。教师乙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应该积极争取同行和专家的支持,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分借助别人的思想资源,使自己的反思更有效、准确、到位。同时,教师甲、乙在反思过程中要加强对比方法的应用,通过与曾经的自己以及别人的对比,找出缺陷和不足。
    (3)①对自身教育观念的反思,即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缺陷和不足,以求改进。
    ②对教师角色地位的反思,即强调师生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应当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互助、和谐的师生关系。
    ③对专业水平的反思,即对授课过程中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准确可行进行思考。
    ④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即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是否有效进行检讨。

  • 第17题:

    《马关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正确答案: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1)辽东半岛、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承认朝鲜独立。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 第18题:

    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这取决于()

    • A、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
    • B、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水平
    • C、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状况
    • D、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简述厘金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正确答案: 厘金是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对商人运输销售商品过程中开征的税收项目。其主要内容:
    (1)创办时间:1853年9月,江北大营左副都御使雷以缄在扬州仙女庙等为筹集军需,劝各大米商捐米助剿,后又向商人开征商品流通税,因每两抽一两,故称厘金。1854年,钦差大臣胜保奏请将此法推广到全国。1855年清政府下令将厘金通行全国。1932,国民党政府下令将厘金税裁撤,并入统税。
    (2)按其征收方法有两种:一为活厘,又名行厘;一名板厘,又称坐厘。前者为商品通过税,后者为商品交易税。税率起初规定为“值百抽一”,故为厘金。后来,其征收标准各地不一。有的征3%;有的征5%;还有的征10%。
    (3)厘金的作用:弊大于利厘金是清政府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开征的一个新税种,对当时社会经济起了相当大的破坏作用。如阻碍商品的流通;加重人民的负担;分割国内市场等。太平天国被镇压后,许多官员、商民呼吁裁撤厘金,都未成功。直到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将厘金纳入统税范围征收。

  • 第20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正确答案: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度半封建社会。

  • 第21题:

    判断题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  )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桃花源记》第二段文字描写了美好的乡间村景。请从三个方面概括指出美的含义。

    正确答案: a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b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c人们生活:自由快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厘金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正确答案: 厘金是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对商人运输销售商品过程中开征的税收项目。其主要内容:
    (1)创办时间:1853年9月,江北大营左副都御使雷以缄在扬州仙女庙等为筹集军需,劝各大米商捐米助剿,后又向商人开征商品流通税,因每两抽一两,故称厘金。1854年,钦差大臣胜保奏请将此法推广到全国。1855年清政府下令将厘金通行全国。1932,国民党政府下令将厘金税裁撤,并入统税。
    (2)按其征收方法有两种:一为活厘,又名行厘;一名板厘,又称坐厘。前者为商品通过税,后者为商品交易税。税率起初规定为“值百抽一”,故为厘金。后来,其征收标准各地不一。有的征3%;有的征5%;还有的征10%。
    (3)厘金的作用:弊大于利厘金是清政府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开征的一个新税种,对当时社会经济起了相当大的破坏作用。如阻碍商品的流通;加重人民的负担;分割国内市场等。太平天国被镇压后,许多官员、商民呼吁裁撤厘金,都未成功。直到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将厘金纳入统税范围征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