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从19世纪开始,美国全国统一的公立小学作为公立的和普及的教育制度的基础已经建立起来了。到20世纪初期,美国完成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19世纪末,一种与小学相联系的中学又在美国得到了发展。进人20世纪以后,中等教育改革成为美国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在美国中等教育改革中,研究和探讨了以下问题:
①中学课程的变革
进人20世纪后,美国教育飞速发展,基本上完成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中等教育的改革成为美国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是建立有别于欧洲的美国式中等教育。
1891年,美国教育协会任命了一个“十人委员会’,专门研究中学的课程问题和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1895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任命了一个“十三人委员会”,专门研究学院的入学条件问题。1899年,该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报告,建议设立与六年制小学相互衔接的六年制中学;允许学生选修各类学科。这些建议确立了美国中学实行学分制和选修课制的基础。19世纪末,美国中等教育通过多方面的改革,形成了不同于欧洲教育的特色,对美国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②中学职能的变革
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中等教育的智力教育模式忽视社会职能,难以满足社会要求,受到批判,引发了改组中等教育的改革。1913年,美国教育协会成立“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1918年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标改造自己和社会,并将中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概括为:健康;常握基本的方法;高尚的家庭成员;职业;公民资格;适宜地使用闲暇;道德品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建议改组学制,形成六三三制,并建立组织统一、包容所有课程的综合中学。
③“八年研究”计划
“八年研究,也称“三十所学校实验”,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发起的一项大规模教育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实验验证来寻求解决中学教育目标问题的方式与途径,建立中学与大学之间的有机衔接,以期建立新型的中等学校模式,协调中学升学与就业的双重目标;同时也证明进步主义教育理念和实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更多“美国在中等教育改革中,研究和讨论了哪些问题?有何历史?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世纪初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A.初等教育改革

    B.中等教育改革

    C.高等教育改革

    D.职业技术教育


    参考答案:B

  • 第2题:

    给了一段美国历史上反垄断的材料,如判决把大型垄断企业拆解等等。垄断会对经济带来什么不利影响?解决垄断问题有哪些措施?


    答案:
    解析:
    垄断使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从而造成社会福利损失。 针对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要进行干预,政府可采取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限制垄断行为,其中包括行业的重新组合、经济和行政处罚以及实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业进行管制(其中包括价格管制、价格和数量同时管制以及直接经营),也是解决垄断问题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政策。

  • 第3题:

    从管理会计定义的历史研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想法?


    正确答案: 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从狭义的管理会计阶段发展到广义的管理会计阶段,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过程是一个广泛引入和应用相邻学科的新的方法从而不断丰富学科本身内容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管理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过程。
    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和不断完善、发展的。新的管理理论的产生及推广运用总是源于企业实践的需要,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相应地,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也会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必然推动着管理会计定义不断丰富、清晰、完整,促进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的建立与完善。
    所以,从管理会计定义的历史研究来看,结合管理会计各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我们觉得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管理会计工作的变动趋势和管理会计以后研究的演变,除了了解过往、以史为鉴,更重要的是寻找管理会计发展的动因和规律,并能够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 第4题: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还成立了(),实验研究教育改革中的新问题。


    正确答案:实验幼儿园

  • 第5题: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中,美国的“生计教育”和()的“职业基础教育年”,是两项值得注意的尝试。

    • A、 法国
    • B、 德国
    • C、 日本
    • D、 英国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关于总结工作或交流经验的会议传达提纲,应重点列出会议总结交流了哪些经验,讨论研究了哪些问题,领导作了哪些指示,形成了哪些会议,布置安排了哪些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等。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美国在中等教育改革中,研究和讨论了哪些问题?有何历史?


    正确答案: 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从19世纪开始,美国全国统一的公立小学作为公立的和普及的教育制度的基础已经建立起来了。到20世纪初期,美国完成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19世纪末,一种与小学相联系的中学又在美国得到了发展。进人20世纪以后,中等教育改革成为美国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在美国中等教育改革中,研究和探讨了以下问题:
    ①中学课程的变革
    进人20世纪后,美国教育飞速发展,基本上完成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中等教育的改革成为美国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是建立有别于欧洲的美国式中等教育。
    1891年,美国教育协会任命了一个“十人委员会’,专门研究中学的课程问题和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1895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任命了一个“十三人委员会”,专门研究学院的入学条件问题。1899年,该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报告,建议设立与六年制小学相互衔接的六年制中学;允许学生选修各类学科。这些建议确立了美国中学实行学分制和选修课制的基础。19世纪末,美国中等教育通过多方面的改革,形成了不同于欧洲教育的特色,对美国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②中学职能的变革
    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中等教育的智力教育模式忽视社会职能,难以满足社会要求,受到批判,引发了改组中等教育的改革。1913年,美国教育协会成立“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1918年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标改造自己和社会,并将中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概括为:健康;常握基本的方法;高尚的家庭成员;职业;公民资格;适宜地使用闲暇;道德品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建议改组学制,形成六三三制,并建立组织统一、包容所有课程的综合中学。
    ③“八年研究”计划
    “八年研究,也称“三十所学校实验”,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发起的一项大规模教育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实验验证来寻求解决中学教育目标问题的方式与途径,建立中学与大学之间的有机衔接,以期建立新型的中等学校模式,协调中学升学与就业的双重目标;同时也证明进步主义教育理念和实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 第8题:

    美国“十人委员会”、“十三人委员会”、“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研究的主要问题分别是()。 ①研究中等教育的职能和目的问题 ②研究学院的入学条件问题 ③研究中等教育与大学的关系问题 ④研究中学的课程问题和大学的衔接问题

    • A、④①②③
    • B、②①④③
    • C、④②①③
    • D、③②①④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填空题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还成立了(),实验研究教育改革中的新问题。

    正确答案: 实验幼儿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美国“十人委员会”、“十三人委员会”、“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研究的主要问题分别是()。 ①研究中等教育的职能和目的问题 ②研究学院的入学条件问题 ③研究中等教育与大学的关系问题 ④研究中学的课程问题和大学的衔接问题
    A

    ④①②③

    B

    ②①④③

    C

    ④②①③

    D

    ③②①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学术界对历史动力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情况。

    正确答案: 观点:
    (1)生产斗争、生产力说。
    (2)阶级斗争说。
    (3)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交替推动历史发展。
    (4)社会基本矛盾说。
    (5)合力说。
    (6)物质利益说。
    (7)客观的社会需要说。
    (8)人民群众说。
    (9)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
    讨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讨论者各自的主体意识结构的差异,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认识不一,理解得有深有浅,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大相径庭。
    (2)使用的概念也比较混乱,争论的前提不统一,使动力问题的讨论更加复杂。
    (3)参加讨论的文章虽然多,但大都是泛泛地从理论上进行一般阐述,尚缺乏很有见地的、有深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文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美国在中等教育改革中,研究和讨论了哪些问题?有何历史?

    正确答案: 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从19世纪开始,美国全国统一的公立小学作为公立的和普及的教育制度的基础已经建立起来了。到20世纪初期,美国完成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19世纪末,一种与小学相联系的中学又在美国得到了发展。进人20世纪以后,中等教育改革成为美国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在美国中等教育改革中,研究和探讨了以下问题:
    ①中学课程的变革
    进人20世纪后,美国教育飞速发展,基本上完成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中等教育的改革成为美国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是建立有别于欧洲的美国式中等教育。
    1891年,美国教育协会任命了一个“十人委员会’,专门研究中学的课程问题和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1895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任命了一个“十三人委员会”,专门研究学院的入学条件问题。1899年,该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报告,建议设立与六年制小学相互衔接的六年制中学;允许学生选修各类学科。这些建议确立了美国中学实行学分制和选修课制的基础。19世纪末,美国中等教育通过多方面的改革,形成了不同于欧洲教育的特色,对美国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②中学职能的变革
    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中等教育的智力教育模式忽视社会职能,难以满足社会要求,受到批判,引发了改组中等教育的改革。1913年,美国教育协会成立“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1918年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标改造自己和社会,并将中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概括为:健康;常握基本的方法;高尚的家庭成员;职业;公民资格;适宜地使用闲暇;道德品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建议改组学制,形成六三三制,并建立组织统一、包容所有课程的综合中学。
    ③“八年研究”计划
    “八年研究,也称“三十所学校实验”,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发起的一项大规模教育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实验验证来寻求解决中学教育目标问题的方式与途径,建立中学与大学之间的有机衔接,以期建立新型的中等学校模式,协调中学升学与就业的双重目标;同时也证明进步主义教育理念和实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康有为在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有哪些?


    答案:
    解析:
    康有为对教育改革的迫切愿望源于 对教育作用的认识。维新运动中,他无论上书还 是呈折,都将“兴学育才"作为维新救国的基本保 障加以强调。他提出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第一,废八股考试,改试策论,等学校普遍开 设后,再废科举。康有为认为,八股取士导致读 书人不研究现实,不研究世界和各国情形,也放 弃了真正的中国传统学问。因此他建议光绪皇 帝立即下诏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第二,大力创办学校,改变传统的教育内容, 传授科学技术,培养新型人才。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设计了一个学校系统,力图仿照西方 建立近代中国学制。为了更快更有效地学习西 学,他还提出了派遣留学生、翻译西书等建议。 第三,派游学,译西书。在《请广译日本书派 游学折》中,康有为以日本、俄国的兴盛为例,力 陈游学、译书的重要性,认为必须打破闭关自守 的状态,广译西书,“以通世界之识"“养有用之人 第四,倡导平等,重视女教。康有为从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出发,反对重男轻女思想,主张男 女平等独立,在教育上女子一样享有教育权利, 学成后也应该赐予出身荣衔。

  • 第14题:

    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1)调整课程结构,提高毕业标准;
    (2)增加学习日,延长学习时间;
    (3)加强道德教育,整顿校纪校风;
    (4)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 第15题:

    美国里根政府于1983年,在《国家处于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中,确定了“()”的教育目的。


    正确答案:高质量

  • 第16题:

    何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中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正确答案: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一边在企业里接受实际操作的训练,一边在职业学校里传授理论知识,企业训练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企业训练为主,学校教育为辅的职工培训制度。在德国,按照这种制度接受训练的青年占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大多数。在双元制训练中,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资格培训学生,必须具备培训工厂和培训师傅等条件,经国家批准后才能进行培训。在双元制训练中,职业学校其配合作用,在大城市,职业学校是按职业种类分别设置的。
    经过双元制学习的学生能够较快的适应企业的工作,使学校学习与技术工作的实际落差减少。

  • 第17题:

    简述学术界对历史动力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情况。


    正确答案: 观点:
    (1)生产斗争、生产力说。
    (2)阶级斗争说。
    (3)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交替推动历史发展。
    (4)社会基本矛盾说。
    (5)合力说。
    (6)物质利益说。
    (7)客观的社会需要说。
    (8)人民群众说。
    (9)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
    讨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讨论者各自的主体意识结构的差异,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认识不一,理解得有深有浅,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大相径庭。
    (2)使用的概念也比较混乱,争论的前提不统一,使动力问题的讨论更加复杂。
    (3)参加讨论的文章虽然多,但大都是泛泛地从理论上进行一般阐述,尚缺乏很有见地的、有深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文章。

  • 第18题:

    在现代欧美教育改革中,重视通过11岁考试进行中等教育分流的国家是()

    • A、美国
    • B、英国
    • C、法国
    • D、德国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新课程的(),是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有大量的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


    正确答案:教师培训

  • 第20题:

    20世纪初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时()。

    • A、中等教育改革
    • B、高等教育改革
    • C、职业技术教育
    • D、初等教育改革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问答题
    何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中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正确答案: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一边在企业里接受实际操作的训练,一边在职业学校里传授理论知识,企业训练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企业训练为主,学校教育为辅的职工培训制度。在德国,按照这种制度接受训练的青年占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大多数。在双元制训练中,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资格培训学生,必须具备培训工厂和培训师傅等条件,经国家批准后才能进行培训。在双元制训练中,职业学校其配合作用,在大城市,职业学校是按职业种类分别设置的。
    经过双元制学习的学生能够较快的适应企业的工作,使学校学习与技术工作的实际落差减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美国里根政府于1983年,在《国家处于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中,确定了“()”的教育目的。

    正确答案: 高质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20世纪初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A

    初等教育改革

    B

    中等教育改革

    C

    高等教育改革

    D

    职业技术教育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在现代欧美教育改革中,重视通过11岁考试进行中等教育分流的国家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