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是()。A.鸦片战争前的中外贸易是严格的对外贸易限制,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B.甲午战争前的中外贸易,“公行”制度被废除,关税自主权丧失(协定关税、子口税),洋行、买办势力的增长C.“五口通商”时期:外国工业品在中国严重滞销;鸦片贸易泛滥,长期占据进口商品首位D.清末至北洋时期的对外贸易,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出口贸易增长了两倍多,年均增长率为5.9%;进口贸易增长了3倍多,年均增长率为7.4%E.国民政府前期的对外贸易呈现衰落的态势。30年

题目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是()。

A.鸦片战争前的中外贸易是严格的对外贸易限制,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B.甲午战争前的中外贸易,“公行”制度被废除,关税自主权丧失(协定关税、子口税),洋行、买办势力的增长

C.“五口通商”时期:外国工业品在中国严重滞销;鸦片贸易泛滥,长期占据进口商品首位

D.清末至北洋时期的对外贸易,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出口贸易增长了两倍多,年均增长率为5.9%;进口贸易增长了3倍多,年均增长率为7.4%

E.国民政府前期的对外贸易呈现衰落的态势。3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衰落:1931-1936年平均每年对外贸易额比1921-1930年低得多


相似考题
更多“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中国入世后过渡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进入后过渡期,在中国市场更加开放的同时,国外市场对中国的开放程度也进一步提高,这将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同时也要看到,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国内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以及企业竞争力都会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主要从后过渡期的影响看,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将呈以下趋势:
    1、出口总体上有望实现稳定增长,但位于国际分工价值链低端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获得了更加稳定、透明和可预见的贸易环境,国际经贸关系得到加强和改善,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中国政府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全面清理了涉外经济法律法规,放开了进出口经营权,更多的企业把注意力转向国际市场。后过渡期,这些正面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中国的比较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长期受配额抑制的纺织品出口潜能也将释放出来。如果世界经济不出现逆转,中国出口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缺少具有影响力的自有出口品牌,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仍然占较大比重,营销网络大多掌握在外商手中,很多产品出口获得的比较利益不高,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环节。进出口经营权放开以后,随着大量中小企业参与到外贸经营中来,出口的企业集中度进一步下降,可能会加剧拼价格、打乱仗的状况。
    2、进口将继续保持较大规模,但更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扩大,中国进口需求迅速增加,能源、原材料和关键设备进口明显增多。进入后过渡期,中国进口快速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仍将保持较大规模。但是,随着进口依赖的加深,中国经济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的程度也在增大。作为国际能源原材料市场上的重要买家,中国企业的进口议价能力较弱,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不强,与中国进口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今年2月底,日本两家钢铁公司分别与巴西和澳大利亚主要铁矿石供应商达成协议,将铁矿石价格提高71.5%。由于历史原因,该协议价自然成为亚洲基准价,中国企业虽据理力争,但最终仍无法扭转局面。
    3、农业和部分制造业的竞争力短期内难有大的提高,面临进口产品冲击的可能性增大服务
    从农业看,2005年中国农产品关税平均水平己降至15.3%,明显低于世界62%的平均水平,是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总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小麦和玉米的关税配额量已达到工国内生产量的10.7%和6%;2006年还将取消植物油的关税配额。由于中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部分大宗农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将面临国外优质低价农产品的竞争压力。从汽车业看,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仅为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的一半,汽车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总体上高于国际市场水平。随着配额取消和关税下调,进口汽车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占国产汽车的发展空间。
    从冶金、石化业看,中国生产规模已居世界前列,但技术密集型的高端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钢产量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但高档板材自给率仅为10%左右;成品油、化肥等产品产量很高,但附加值较高的精细化工产品在与外国公司竞争中处于劣势。
    4、贸易将加快发展,但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随着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逐步扩大,外资进入中国服务业的步伐将明显加快,银行、保险、电信以及建筑、旅游、运输等服务贸易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服务贸易领域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主要表现在: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将在高端市场和人才方面与我国展开争夺,由于其掌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本、技术实力,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随着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资产比重上升,营业网点增加,中国政府对银行、保险的监管能力受到挑战;世界大型电信公司很可能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中国电信管理体制与企业竞争机制仍需改革,与管理相关的法规标准有待完善。
    5、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将进一步增多,应对贸易摩擦的任务艰巨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中国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国际上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范围更宽,涉案金额更大,波及行业更敏感,涉及国家更多。进入后过渡期,贸易摩擦的形势更为严峻。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的情况更为严重,包括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还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仍将面临不公正待遇。纺织品将成为贸易摩擦的新焦点。特殊保障措施、反补贴措施仍将困扰中国的外贸发展,2004年加拿大对中国首开反补贴先河以后,国外对中国反补贴调查的数量可能会逐渐增多。
    6、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我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2005年贸易顺差突破万亿美元大关,2008年则接近3000亿美元,达历史最高点。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香港地区,而且表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长期巨额贸易顺差导致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到2008年,中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数量世界第一的国家。贸易摩擦的不断蔓延和升级,加大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使我国企业失去了部分世界市场,给出口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威胁,同时还使我国外部贸易环境趋于恶化,对区域合作和长期协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 第2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是()。

    • A、美国
    • B、英国
    • C、苏联
    • D、亚非发展中国家

    正确答案:C

  • 第3题:

    对外贸易国家统制的作用()

    • A、通过对外贸易国家统制,使国家能掌握对外贸易的主权
    • B、实行对外贸易国家统制能克服企业盲目经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 C、实行对外贸易国家统制保证民族工业的发展
    • D、实行对外贸易国家统制免除或减轻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正确答案:A,B,C,D

  • 第4题:

    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


    正确答案: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特别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相反,西欧各国割据,资源短缺,急需对外扩张,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 第5题: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时期()。

    • A、第一阶段是1867-1895年的缓慢发展时期
    • B、1896-1931年迅猛增长时期
    • C、1932-1936年走向衰落时期
    • D、对外贸易国主要是英、美、俄、法、德、日
    • E、苏联与中国的贸易几乎为零

    正确答案:A,B,C

  • 第6题: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
    • C、对外贸易发达,财政收支状况良好
    • D、中国已经开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正确答案:B

  • 第7题:

    《中国对外贸易》的研究对象是()

    • A、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
    • B、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有关方针政策
    • C、发展对外贸易的实践经验
    • D、实际问题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问答题
    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

    正确答案: 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特别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相反,西欧各国割据,资源短缺,急需对外扩张,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是()。
    A

    美国

    B

    英国

    C

    苏联

    D

    亚非发展中国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的对外贸易平衡状况是()。
    A

    顺差

    B

    逆差

    C

    大体平衡

    D

    没有统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中国对外贸易》的研究对象是()
    A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

    B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有关方针政策

    C

    发展对外贸易的实践经验

    D

    实际问题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对外贸易国家统制的作用()
    A

    通过对外贸易国家统制,使国家能掌握对外贸易的主权

    B

    实行对外贸易国家统制能克服企业盲目经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C

    实行对外贸易国家统制保证民族工业的发展

    D

    实行对外贸易国家统制免除或减轻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的对外贸易平衡状况是()。

    • A、顺差
    • B、逆差
    • C、大体平衡
    • D、没有统计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普遍比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要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

    • A、出口商品的流向
    • B、经济发展水平
    • C、服务发展水平
    • D、对外贸易规模
    • E、产业结构状况

    正确答案:B,C,E

  • 第16题:

    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对外贸易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包括()。

    • A、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结构相互促进
    • B、对外贸易使发展中国家遭受剥削
    • C、对外贸易与技术相互促进
    • D、对外贸易有助于资本要素积累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是()。

    • A、鸦片战争前的中外贸易是严格的对外贸易限制,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 B、甲午战争前的中外贸易,“公行”制度被废除,关税自主权丧失(协定关税、子口税),洋行、买办势力的增长
    • C、“五口通商”时期:外国工业品在中国严重滞销;鸦片贸易泛滥,长期占据进口商品首位
    • D、清末至北洋时期的对外贸易,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出口贸易增长了两倍多,年均增长率为5.9%;进口贸易增长了3倍多,年均增长率为7.4%
    • E、国民政府前期的对外贸易呈现衰落的态势。3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衰落:1931-1936年平均每年对外贸易额比1921-1930年低得多

    正确答案:A,B,C,D,E

  • 第18题:

    以下不是中国扩大进口带来的有益影响的是()。

    •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B、调整经济结构
    • C、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 D、减少中国国内就业机会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单选题
    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对外贸易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包括()。
    A

    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结构相互促进

    B

    对外贸易使发展中国家遭受剥削

    C

    对外贸易与技术相互促进

    D

    对外贸易有助于资本要素积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普遍比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要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外国在华贸易投资的增加,外商的经营网由城市伸向农村,从沿海伸向内地,这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国农副产品的直接收购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外国商品的销售量。
    (2)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商品的购销领域,尤其在铁路修通、轮船通航、汽车通行后,使各种货物进出便利快捷,有些原来没有被开发利用的货物,也开始成为大宗出口货物。
    (3)中国近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扩大了进出口贸易量,仅就进口而言,各种机器设备、钢铁等物品的进口也在不断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 )
    A

    出口商品的流向

    B

    经济发展水平

    C

    服务发展水平

    D

    对外贸易规模

    E

    产业结构状况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是()。
    A

    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

    B

    量力而行和严格控制进口规模

    C

    内销服从外销和外销大于内销

    D

    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入世后过渡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进入后过渡期,在中国市场更加开放的同时,国外市场对中国的开放程度也进一步提高,这将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同时也要看到,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国内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以及企业竞争力都会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主要从后过渡期的影响看,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将呈以下趋势:
    1、出口总体上有望实现稳定增长,但位于国际分工价值链低端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获得了更加稳定、透明和可预见的贸易环境,国际经贸关系得到加强和改善,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中国政府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全面清理了涉外经济法律法规,放开了进出口经营权,更多的企业把注意力转向国际市场。后过渡期,这些正面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中国的比较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长期受配额抑制的纺织品出口潜能也将释放出来。如果世界经济不出现逆转,中国出口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缺少具有影响力的自有出口品牌,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仍然占较大比重,营销网络大多掌握在外商手中,很多产品出口获得的比较利益不高,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环节。进出口经营权放开以后,随着大量中小企业参与到外贸经营中来,出口的企业集中度进一步下降,可能会加剧拼价格、打乱仗的状况。
    2、进口将继续保持较大规模,但更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扩大,中国进口需求迅速增加,能源、原材料和关键设备进口明显增多。进入后过渡期,中国进口快速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仍将保持较大规模。但是,随着进口依赖的加深,中国经济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的程度也在增大。作为国际能源原材料市场上的重要买家,中国企业的进口议价能力较弱,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不强,与中国进口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今年2月底,日本两家钢铁公司分别与巴西和澳大利亚主要铁矿石供应商达成协议,将铁矿石价格提高71.5%。由于历史原因,该协议价自然成为亚洲基准价,中国企业虽据理力争,但最终仍无法扭转局面。
    3、农业和部分制造业的竞争力短期内难有大的提高,面临进口产品冲击的可能性增大服务
    从农业看,2005年中国农产品关税平均水平己降至15.3%,明显低于世界62%的平均水平,是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总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小麦和玉米的关税配额量已达到工国内生产量的10.7%和6%;2006年还将取消植物油的关税配额。由于中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部分大宗农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将面临国外优质低价农产品的竞争压力。从汽车业看,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仅为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的一半,汽车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总体上高于国际市场水平。随着配额取消和关税下调,进口汽车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占国产汽车的发展空间。
    从冶金、石化业看,中国生产规模已居世界前列,但技术密集型的高端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钢产量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但高档板材自给率仅为10%左右;成品油、化肥等产品产量很高,但附加值较高的精细化工产品在与外国公司竞争中处于劣势。
    4、贸易将加快发展,但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随着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逐步扩大,外资进入中国服务业的步伐将明显加快,银行、保险、电信以及建筑、旅游、运输等服务贸易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服务贸易领域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主要表现在: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将在高端市场和人才方面与我国展开争夺,由于其掌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本、技术实力,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随着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资产比重上升,营业网点增加,中国政府对银行、保险的监管能力受到挑战;世界大型电信公司很可能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中国电信管理体制与企业竞争机制仍需改革,与管理相关的法规标准有待完善。
    5、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将进一步增多,应对贸易摩擦的任务艰巨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中国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国际上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范围更宽,涉案金额更大,波及行业更敏感,涉及国家更多。进入后过渡期,贸易摩擦的形势更为严峻。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的情况更为严重,包括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还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仍将面临不公正待遇。纺织品将成为贸易摩擦的新焦点。特殊保障措施、反补贴措施仍将困扰中国的外贸发展,2004年加拿大对中国首开反补贴先河以后,国外对中国反补贴调查的数量可能会逐渐增多。
    6、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我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2005年贸易顺差突破万亿美元大关,2008年则接近3000亿美元,达历史最高点。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香港地区,而且表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长期巨额贸易顺差导致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到2008年,中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数量世界第一的国家。贸易摩擦的不断蔓延和升级,加大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使我国企业失去了部分世界市场,给出口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威胁,同时还使我国外部贸易环境趋于恶化,对区域合作和长期协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