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材料2:我国经济自2003年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经济增长速度从2003年的10%一路上涨,2006年突破11%,并于2007达到11.9%。然而经济偏快增长也带来一系列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经济增长有可能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宏观调控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2008年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国内许多外向型出口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出口持续出现下滑势头。上半年经济增长开始放缓,G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

我国经济自2003年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经济增长速度从2003年的10%一路上涨,2006年突破11%,并于2007达到11.9%。然而经济偏快增长也带来一系列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经济增长有可能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宏观调控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2008年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国内许多外向型出口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出口持续出现下滑势头。上半年经济增长开始放缓,GDP同比增长10.4%,比去年同期回落1.8%,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7.9%,这表明"防过热"已见效,但物价涨幅较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放在突出的位置,即"一保一控"。财政部等部门宣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提高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央行8月初调整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9月16日起又下调了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便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以及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

2008年前三季度,我过经济增速同比回落了2.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五年多首次低于10%,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日益显现,国内经济的下行风险逐步加大,中国已经从持续升温转入降温状态。11月9日国务院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特别是拉动内需十项新举措的公布。释放出"保增长"的强烈信号,四万亿的投资将对经济产生最直接的拉动。十二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资料来源:财政部网站、新浪财经等

问题:

(1) CPI走势和变化反映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施宏观调控。(6分)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CPI走势和变化说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
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2)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我们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近期又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要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支出,支持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实行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要发挥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重要作用,促进货币信贷供应总量合理增长,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引导和改善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更多“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材料2:我国经济自2003年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经济增长速度从2003年的10%一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17年)丙公司是一家设备制造企业,每年需要外购某材料108000千克,现有S和T两家符合要求的材料供应企业,他们所提供的材料质量和价格都相同。公司计划从两家企业中选择一家作为供应商,相关信息如下:
      (1)从S企业购买该材料,一次性入库,每次订货费用为5000元,年单位材料变动储存成本为30元/千克,假设不存在缺货。
      (2)从T企业购买该材料,每次订货费用为6050元,年单位材料变动储存成本为30元/千克,材料陆续到货和使用,每日送货量为400千克,每日耗用量为300千克。
      要求:
      (1)利用经济订货基本模型,计算从S企业购买材料的经济订货批量和相关存货总成本。
      (2)利用经济订货扩展模型,计算从T企业购买材料的经济订货批量和相关存货总成本。
      (3)基于成本最优原则,判断丙公司应该选择哪家企业作为供应商。


    答案:
    解析:

     或:相关存货总成本=13200×30×(1-300/400)=99000(元)
      (3)从T企业购买材料的相关存货总成本为99000元小于从S企业购买材料的相关存货总成本180000元,所以丙公司应该选择T企业作为供应商。

  • 第2题:

    1、阅读课件(即补充材料1、2);针对材料写一份阅读小结。


    B

  • 第3题:

    1、已知宏达公司每年需要甲材料36000吨,单位进价每吨150元,每次订货成本1250元,每吨甲材料每年储存成本10元。要求:(1)计算甲材料的经济订货量;(2)计算经济订货量的相关存货成本;(3)计算最优订货批数;(4)若一次订购6000吨,可以给2%的折扣,则甲材料的经济订货量为多少?(5)若一年生产周期为300天,据以往经验,甲材料从发出订单到货物验收完毕一般需要3天,则该材料的再订货点为多少?


    Q=吨)

  • 第4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 展的总趋势,并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2)依据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消长变化及其影响。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在经过50—60年代发展的黄金时期之后,70年代初期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遇到阻碍,增速放缓,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被称为“滞胀”的现象出现了。
    ①高速发展的原因:一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二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促进。
    ②出现“滞胀”的原因:一是70年代发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二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日益减弱。
    (2)变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自身经济特点不同而发展速度有别,其中德国、日本经济发展最快,英国相对缓慢。
    影响:
    ①这种差异所产生的影响是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改变。
    ②70年代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③经济格局的改变使战后美国独霸、欧日依附的政治格局演变为以美国为主、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新格局,这种新格局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第5题:

    已知宏达公司每年需要甲材料36000吨,单位进价每吨150元,每次订货成本1250元,每吨甲材料每年储存成本10元。要求:(1)计算甲材料的经济订货量;(2)计算经济订货量的相关存货成本;(3)计算最优订货批数;(4)若一次订购6000吨,可以给2%的折扣,则甲材料的经济订货量为多少?(5)若一年生产周期为300天,据以往经验,甲材料从发出订单到货物验收完毕一般需要3天,则该材料的再订货点为多少?


    Q=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