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A、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B、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C、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题目
西藏、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

A、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B、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C、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考题
更多“西藏、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B.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D.我国现有的民族自治区,最早成立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D
    解析:
    A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C项正确,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规定有关本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单行条例规定有关本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某一方面的具体事项。
    D项错误,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1947年5月1日,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以后在其他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时间是1955年10月1日,是第二个成立的自治区,与题意不符。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 第2题:

    高中思想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提问同学上节课学习的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进而引出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导入本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2017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迎来自治区成立70周年纪念日,通过多媒体展示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前(1947年前)和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的图片,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湿地风光。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两幅图片对比,说明了什么?产生如此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两幅图片表明了实行民族自治制度67年以来,内蒙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发展的原因主要得益于国家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再次展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任主席乌兰夫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出的阐述:“只有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中,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国家才能富强,各民族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教师提问:从乌兰夫的阐述中,我们能得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乌兰夫主席所说的“只有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中”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统一。同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过来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安全。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安全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的相关视频、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8周年视频。
    让同学根据课下搜集到的有关新疆、内蒙古或西藏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前后的变化的资料,进行解说或展示。
    教师总结: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天的内蒙古,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组人民守望相助,成为祖国北部边疆一道亮丽风景线。60多年来,新疆逐步摆脱了落后面貌,如今新疆人均生产总值由低收入地区跨入中等地区行列,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
    学生分小组讨论:新疆、内蒙古、西藏的变化,体现了哪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安全进行总结。
    环节三:巩固提高
    播放《爱我中华》MV,让学生再次体会我国各民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体会。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采用学生自主总结的方法来总结他们学到了什么。
    作业:预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的其他几个方面的表现,并搜集相关案例,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1.请你谈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理解。
    2.对你本次试讲进行自我评价。


    答案:
    解析:
    1.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
    第一,本次试讲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尤其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实现较好,但是由于是无生课堂,可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尤其对于本课来讲,我会着重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情感,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第二,由于是无生课堂,可能整堂课会给人我一直在讲、未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感觉,但是实际整堂课一直在引导学生思考、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同时也运用了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且,如果以后我成为一名老师,我一定会践行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体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对知识的好奇。

  • 第3题:

    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由藏族公民担任。全区干部队伍中,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82.05%,这支队伍带领西藏人民自主管理西藏地区事务。这表明()。

    A.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B.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C.民族区域自治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D.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答案:A
    解析: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由藏族公民担任,藏区干部带领藏区人民处理民族自治地方事务,带动当地的发展,A项说法正确;B、C、D项与题意不符。

  • 第4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B.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D.我国现有的民族自治区,最早成立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第二步,我国自治区成立的时间是:内蒙古自治区时间是1947年5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成立)和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成立)。最早成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故D项说法错误。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 第5题:

    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由藏族公民担任。全区干部队伍中,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82.05%,这支队伍带领西藏人民自主管理西藏地区事务。这表明(  )。

    A.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B.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C.民族区域自治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D.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答案:A
    解析: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由藏族公民担任,藏区干部带领藏区人民处理民族自治地方事务.带动当地的发展,A项说法正确;B、C、D项与题意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