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由于膜内外存在着K+浓度梯度,而且在静息状态下,膜对K+又有较大的通透性(K+通道开放),所以一部分K+便会顺着浓度梯度向膜外扩散,即K+外流。膜内带负电荷的大分子A-,由于电荷异性相吸的作用,也应随K+外流,但因不能透过细胞膜而被阻止在膜的内表面,致使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增多,电位变负。这样膜内外之间便形成了电位差,它在膜外排斥K+外流,在膜内又牵制K+的外流,于是K+外流逐渐减少。当促使K+流的浓度梯度和阻止K+外流的电梯度这两种抵抗力量相等时,K+的净外流停止,使膜内外的电位差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因此,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形成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更多“静息电位是如何产生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静息膜电位是怎样产生的?
    根据离子学说,认为膜电位的产生可概括如下:
    (1)膜内外离子分布及浓度不同;
    (2)膜的选择通透性不同。在静息情况下,膜对K+可以自由通透;
    (3)K+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
    (4)保持K+的平衡电位。

  • 第2题:

    请阐述何为静息电位?其特点是什么?如何证明静息电位是钾外流产生的?


    细胞内电位较细胞外为负;不同类型的细胞静息电位大小不等;所有活细胞都有静息电位

  • 第3题:

    3、下列关于静息电位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A.离子跨膜转运的驱动力只有一个,离子的浓度差

    B.静息时,细胞两侧存在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C.不同细胞的静息电位是不同的

    D.维持静息电位需要消耗能量,钠泵的活动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原因之一


    维持静息电位不需要消耗能量

  • 第4题:

    试述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膜电位的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离子浓度差和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在静态状态下细胞膜允许K+通透,而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K+顺着浓度差由膜内向膜外扩散,使膜外正电位升高而膜内显负电位。当膜外的正电位增高到足以阻止浓度差驱使K+外流时,K+外流便停止,电位达到平衡。所以静息膜电位又称K+平衡电位。

  • 第5题:

    试述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膜电位的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离子浓度差和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在静态状态下细胞膜允许K+通透,而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K+顺着浓度差由膜内向膜外扩散,使膜外正电位升高而膜内显负电位。当膜外的正电位增高到足以阻止浓度差驱使K+外流时,K+外流便停止,电位达到平衡。所以静息膜电位又称K+平衡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