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你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你的设计思路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相关问题
  • 第1题:

    高中数学《弧度与角度的转化》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1: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它们的进率是60,角是否可以用其他单位度量呢?是否可以采用10进制?
    问题2:角的弧度制是如何引入的?为什么要引入弧度制,好处是什么?角度制与弧度制的区别与联系?




    (四)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同桌互相给出角度或者弧度,另一个人进行转化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弧度的定义是什么?
    2.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所谓“弧度的定义”就是说,1弧度的角大小是怎样规定的? 我们知道“度”的定义是,“两条射线从圆心向圆周射出,形成一个夹角和夹角正对的一段弧。当这段弧长正好等于圆周长的360分之一时,两条射线的夹角的大小为1度。那么,弧度又是怎样定义的呢? 弧度的定义是:两条射线从圆心向圆周射出,形成一个夹角和夹角正对的一段弧。当这段弧长正好等于圆的半径时,两条射线的夹角大小为1弧度。比较一下,度和弧度的这两个定义非常相似。它们的区别,仅在于角所对的弧长大小不同。度的是等于圆周长的360分之一,而弧度的是等于半径。简单的说,弧度的定义是,当角所对的弧长等于半径时,角的大小为1弧度。

    2、【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进行角度与弧度的换算,熟记特殊角的弧度数。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合理表述、科学抽象、规范总结的思维习惯,逐步在探索新知过程中锻炼推理的能力和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对辩证统一思想的理解,提高归纳概括总结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第2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答案:
    解析:
    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根和根尖挂图的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 第3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位置关系?【教学设计问题】


    答案:
    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是根据学生认知的顺序,通过观察―猜想―讨论――再观察―再猜想―再讨论,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 第4题:

    高中数学《并集》

    一、考题回顾





    1.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你是如何体现教学重点的?.
    2.在本节课中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
    解析:
    1.
    理解并集的概念,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出并集的定义,并理解代表元素用不同字母代替,并不影响它们之间作并集运算。
    2.
    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得到并集的定义后,通过维恩图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并集运算的意义。

  • 第5题:

    你本节课的难点是什么呢?你是如何克服的?


    答案:
    解析:
    这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表达中,学会阐述他们想做的工作以及他们决定怎么做。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重难点展开,花了大篇幅去讲解并且让同学理解具体意义,让学生体会其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并且通过一些图片描述让学生对其含义和使用范畴有更清晰的了解。通过组织班级游戏以及小组活动来让学生把句型用在真实情境中,游戏及小组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游戏和小组活动都是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这让全班同学都得到了练习,并且也能帮助老师检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最终帮助学生攻克本节课的难点。

  • 第6题:

    说一说你本节课是如何导入的,为什么要这样导入?【教学设计】


    答案:
    解析:
    本节课我运用了展示图片的方法进行导入。具体做法如下:
    运用图片的方式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请学生猜一猜这个图片代表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最后总结:这个图片代表绿色消费。教师以此导入今天的新课《绿色消费》。
    导入环节所用的图片正是绿色消费的标志,和本课内容联系紧密,运用图片的方式进行导入,生动形象,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 第7题: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教学设计类】


    答案:
    解析:
    重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因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中学化学学习比较重要的一个规律,与后面要学习的置换反应直接相关,是将要学习的金属性、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等知识的基础。
    难点: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因为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涉及到的元素较多记忆负担较大,而置换反应则是学生接触到的一个新概念,没有知识基础。

  • 第8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类】


    答案:
    解析:
    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及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借助flash动画、挂图和教材文字,归纳体液免疫的过程,提高分析、归纳和表达的能力;通过绘制体液免疫过程图,提高构建概念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对自身的了解,关注体液免疫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 第9题:

    高中数学《并集》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点斜式方程求解直线方程:



    【答辩题目解析】
    1.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你是如何体现教学重点的?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在本节课中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是如何体现的?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答案:
    解析:
    1、理解并集的概念,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出并集的定义,并理解代表元素用不同字母代替,并不影响它们之间作并集运算。

    2、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得到并集的定义后,通过维恩图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并集运算的意义。

  • 第10题:

    初中“正数和负数”(第一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②理解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的扩充过程;
    ③用负数表示现实情境中的量,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教学目标①,给出至少三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5分)
    (2)根据教学目标②,给出两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5分)
    (3)根据教学目标③,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用负数表达,并说明设计意图。(5分)
    (4)相对小学阶段的负数教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5分)
    (5)作为初中阶段的起始课,其难点是什么 (5分)
    (6)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后续哪些内容的学习有直接影响 (5分)


    答案:
    解析:
    (1)实例①:小学使用的地图册里有中国地形图,其中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处都标有海拔高度。普通的中国地形图上,也可以找到这些数据,如某地-100米表示低于海平面l00米。
    实例②:记录收入支出的某地银行存折图片():图片中的正负数分别表示,存入30000元,支出l8000元。
    实例③:北京冬天某天的温度是零下3。E。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实例,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体会到正负数的引入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2)实例①: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实例②: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三个队的净胜球数分别是2,-2,0,如何确定排名顺序
    实例③:2013年某地花生产量比上年增长l_8%,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长一2.7%,这里增长一2.7%代表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由实例归纳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及从特殊到一般认识问题本质的能力。)
    (3)问题①:向东走2米记作+2米,向西走2米记作多少
    问题②:某种商品价格上涨l0%和下降l5%,分别怎么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负数。)
    (4)重点: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如何表示负数。
    (5)难点: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概念,理解0所表示的量的意义。
    (6)引入负数后,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件能够很好地运用数学来进行描述,说明了引入数学符号的必要性.也为我们日后用字母代替数的代数运算做了铺垫,它可以使问题的阐述更简明、更深入。

  • 第11题:

    问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研究热点,你认为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在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探索中,问题教学作为一种教育观念,一种适合远程教育的教法,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法,一种资源展示的方式,不仅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只要认真遵循问题设计的原则,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益。所以在问题教学中我认为根据开放教育的教学特点,设计问题时应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⑴围绕重点设计问题;教师要以主体资源——文字教材为主,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立足于教材内容,把握教材整体结构进行问题设计。设计时要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根本宗旨,问题的数量应在此前提下,做到少而精。
    ⑵采用“模块”设计问题;模块,简单地讲就是单元。问题设计时要采用“模块”的方式,并且模块的大小要与教材的章节划分相统一。通过问题把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高度概括,建立本章节知识的基本框架,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又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也便于学生在学习文字教材和其它资源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上,同时还可方便学生在复习时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
    ⑶营造“情境”设计问题鲁宾斯坦认为,最鲜明的、能动的思维过程表现为人提出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就是说,问题设计要营造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首先,要能使学生产生掌握这一问题的需要,要有新意、有意义;其次,问题要有概括性,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再次,由于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问题的设计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提示加以解决,必须能使学生“吃到桃子”。这里的关键是教师的“提示”、“导学”。
    ⑷指导“学法”设计问题自主化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有限的面授辅导时间内,很难把各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即使把这些方法罗列出来,也没有实际意义。采用问题教学法后,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更能突出教师的“导学”功能,实现师生之间的虚拟交互。比如,在设计第一层次的问题时,提示学生采用比较法、类比法、剖析法掌握概念的本质含义;在设计第二、三个层次的问题时,采用引导、探索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总之,学法指导是问题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从知识铺垫、思路分析直至问题的解决,应贯穿始终。
    ⑸利用资源设计问题多种媒体资源综合运用是开放教育的主要特点,目前通过各级电大的努力,每门课程都有三种以上的资源形式。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利用的还是文字教材,其它资源的运用并不普遍,学生采用多种资源配合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因此,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必须要通过多种资源的同时运用才能解决,这样就可促使学生去运用资源。
    ⑹便于“自测”设计问题当代美国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认为:知识是相对的,是因事而变和前后联系的,只有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不断进行验证的过程,才能获得知识。问题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断的正向激励,会进一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因此在设计时,既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结果是“对”还是“错”,还应知道为什么,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问题教学的这一功能。

  • 第12题:

    问答题
    说说你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说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


    答案:
    解析: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①知道消费的类型,理解各个消费类型之间的区别。
    ②逐步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学会理智消费。
    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 第14题:

    你认为这节课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数学专业问题】


    答案:
    解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是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 第15题:

    一、考题回顾
    题目:初中美术《认识编钟》
    3基本要求:
    (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2)配合教学内容板书(可根据需要,适当板绘);
    (3)教学过程中设计提问;
    (4)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
    【答辩题目】
    1.简单介绍一下《曾侯乙编钟》
    2.请谈一下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你是怎么达成的?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大秦帝国》中秦孝公宴赏群臣,钟鸣鼎食的片段。请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并思考:先秦时期诸侯显贵的宴礼用器是什么材质的,你能认出哪些?(青铜器),教师继续追问:古人说的钟鸣鼎食中的“钟”指的是什么,对应着视频中的哪件器物?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先秦时期我国的青铜器就得到了广泛使用,青铜器制作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编钟是青铜器中的一种打击乐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编钟,感受编钟的魅力。
    活动二:描述分析
    1.青铜器的材质和分类
    教师多媒体播放关于青铜器的纪录片,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
    ①青铜器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红铜与锡的合金)
    ②(展示钟、鼎、爵、壶、卣、鬲、尊、盘、鉴、钺等各类青铜器)观察其外形特点,并大胆猜测它们有什么用途?
    ③并利用大屏幕呈现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根据自己的猜测,将以上几种主要青铜器进行连线归类。
    由此总结得出:青铜器主要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
    2.编钟的用途、造型
    (1)教师播放一段编钟演奏的音乐,请同学猜一猜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编钟是由青铜铸成的古代大型打击乐器,而它往往演奏于重要的祭祀、飨宴、典礼、群会等场合,代表拥有者的权位,因而编钟既是乐器也是礼器。
    (2)教师展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编钟——湖北随州的曾侯乙编钟。请学生观察并思考:
    ①编钟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②制作者是怎样美化编钟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单个编钟形状扁圆而中空,顶部有直方耳柄,表面有凸起的圆点构造“枚”,鼓部刻有商周时期的典型纹样蟠虺纹和错金铭文;成套的编钟分组悬挂在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能演奏出气势恢宏的乐响。整套编钟形制规整,古朴厚重。
    (3)教师利用模拟软件,请学生依次敲打不同的编钟,感受音律的高低变化,并思考:编钟是按照什么方式进行排列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编钟按照音阶高低有序排列,体现了当时宫、商、角、徵、羽的音律规制,对应可演奏现代音律中五个半八度的音域。
    活动三:总结领悟
    教师多媒体播放97年庆祝香港回归时,用曾侯乙编钟演奏的《交响曲1997:天·地·人》的视频片段,请学生再次感受编钟带来的艺术震撼,学生小组讨论:青铜编钟的艺术成就体现出什么创作思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青铜器是中国奴隶社会最有代表的艺术品类,青铜器,尤其是编钟,是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凝结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和汗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
    活动四:比较鉴赏
    教师展示《后母戊鼎》,请学生自主对比分析它有什么艺术特色?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母戊鼎》体量大,外形方正,多以直线为主,器物表面有动物纹样以及一些几何纹样相结合进行装饰,是一种礼器,而编钟造型比较清新简约,大小不一,不同大小的编钟能演奏出不同的音律,即是一种乐器,也是礼器。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编钟是我国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的完美融合,它演奏出的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既奏出了恢弘浩荡的先秦文化,也奏出了锦绣绵长的华夏历史,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骄傲和自豪。
    2.课后请学生搜集查阅资料,了解青铜器的主要形制和纹样;通过网络上的模拟软件,利用曾侯乙编钟演奏一首简单的乐曲,感受编钟的艺术之美。

  • 第16题: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硬水和软水”主要是介绍硬水和软水的概念、区分方法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学生已经知道未净化的水含有不溶性的杂质,但是还不清楚水中可能因含有可溶性杂质而是不同的水,该阶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非常容易把无色透明的水与纯水混淆,同时该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够成熟,不容易建立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因此结合本节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 第17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为了突出重点你将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答案:
    解析:
    重点是: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具体内容。
    我将通过视频、游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本节课的教学。

  • 第18题:

    本节课你设置的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


    答案:
    解析:
    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目标明确指出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节课我所设置的三维教学目标也正是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分别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韵味”是中国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感受中国水墨画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掌握中国画的表现技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巧妙的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正确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初步掌握以破墨法为主要墨法,并以抽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创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提高审美素养,从而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 第19题:

    在本节课你用了哪些教学方法,使用这些教学方法的原因是什么?【教学实施】


    答案:
    解析:
    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本课以学生的小组探究活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为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体验、感悟、发现。教师应对学生的活动提供情境,并加以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针对学生思想认识中的误区和盲点进行点拨指导,重在观念的提升,而不是强行灌输。

  • 第20题:

    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独立插入艺术字、图片,并调整其格式,绘制出美观的标题。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归纳总结出插入艺术字、调整格式的方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感受与他人互相帮助、讨论交流的乐趣,增强集体荣誉感。

  • 第21题:

    新课程内容标准中对第三学段中整式与分式的具体目标设置为“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与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结合上述内容,对“分式(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3)请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一个课程导入。


    答案:
    解析:

  • 第22题:

    初中数学“二次根式”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11。②培养根据条件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分类讨论问题。
    ③经历观察比较总结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的意识。
    完成下列任务:
    (1)请设计一个情境导入。(10分)
    (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至少2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10分)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5分)
    (4)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5分)


    答案:
    解析:
    ①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面积为S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 ②要修建一个面积为6.28 m2的圆形喷水池,它的半径为__________πm(π取3.14) ;
    ③一个长方形的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 m2,则它的宽为__________;
    ④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时的高度^(单位:m)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则t__________。
    【活动方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由实际问题人手,设置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不同的式子中探寻规律.为二次根式的引入做好铺垫。

    学生活动:合作交流,讨论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题目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答二次根式取值范围的习题.避免一些常见错误。

    学生活动:合作交流,讨论解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对二次根式的取值范围有更深刻的理解。(3)重点:会求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4)难点: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 第23题:

    问答题
    初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体会有序数对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②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有序数对,感受有序数对在确定点的位置中的作用。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教学目标①,设计至少三个问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2)根据教学目标②,给出至少两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4)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内容,其难点是什么?  (5)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后续哪些内容的学习有直接影响?

    正确答案:
    (1)问题1:上级领导需要掌握本地区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由于本地区学生数量众多,不能一一查询,他们就需要每个班级期末考试名次的3、13、23、33来检验。
    问题2:这样选择有没有好处呢?
    问题3:这样选择公平吗?
    设计意图:教师举的例子涉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而且还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会从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达到数学化,体会数学所带来的快乐。
    (2)实例1:在建国6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了壮观的背景图案,你知道它是怎么组成的吗?原来,举办者让志愿者举起不同颜色的花束(如第10排第25列举红花,第28排第30列举黄花),整个方阵就组成了绚丽的背景图章,这就是有序数对的魅力。
    实例2:老师带来一件纪念品,想赠送给你们中的一位同学,如果这位同学在第三列,你们猜猜是谁呢?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寻找实际背景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吸引学生的兴趣,展现数学的无穷魅力。
    (3)重点:利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4)难点: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
    (5)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节《有序数对》的内容,为将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对后来函数图像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有序数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实现学生的思维从一维空间上升到二维空间的发展,使数学学习中的几何学习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