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5日 下午 山东青岛崂山区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液体的压强 2.内容:3.基本要求: (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讲解要涉及液体内部压强决定因素的探究过程; 答辩题目1.液体压强的大小导出过程? 2.请简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二、考题解析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演示实验导入,将装有红色液体的水瓶的不同地区扎漏,让学生观察不同高度或同一高度不同地方的孔流出的水流有何不同。 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提问:液体压强的大小到底

题目
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5日 下午 山东青岛崂山区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液体的压强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讲解要涉及液体内部压强决定因素的探究过程;
答辩题目1.液体压强的大小导出过程?
2.请简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二、考题解析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演示实验导入,将装有红色液体的水瓶的不同地区扎漏,让学生观察不同高度或同一高度不同地方的孔流出的水流有何不同。
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提问:液体压强的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从而引入本堂课的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①学生猜想: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处处都相等;同一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②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参考分组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过程:将探头放入盛水的容器中,保持探头深度不变,改变探头方向;
改变探头的深度,观察液体压强的变化与深度的关系;
更换密度不同的液体,看液体压强变化与不同液体密度的关系。
③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教师指导,注意学生实验的安全。
④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结论。
2.液体内部压强决定因素
结合实验结论讲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密度的关系。
3.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结论: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提出问题:你还猜想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试着进行实验。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知识点
作业:预习下一节液体压强的大小。
【板书设计】
液体的压强
一、探究实验
二、液体内部压强
1.同一深度,各个方向都相等;
2.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答辩题目解析】
1.液体压强的大小导出过程?
2.简述下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相似考题
更多“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 ”相关问题
  • 第1题:

    液体内部向______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______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压强还跟它的______有关.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液体压强的大小用______测量.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即压强p与液体的密度ρ和深度h成正比,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ρgh,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是压强计.
    故答案为:各个方向;深度;相等;密度;P=ρgh;压强计.

  • 第2题:

    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______.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液体的深度增加而增大.
    故答案为:相等;增大.

  • 第3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液体压强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二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压强等方面的知识。
    任务:(1)请设计一个引出液体压强产生原因的教学方案并简要说明设计的意图。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1)首先请学生观察桌子上的水杯并思考:放在杯中的水对杯底有没有压力的作用,会产生压强吗?水对杯壁有没有压力的作用,会产生压强吗?然后学生利用桌子上的饮料瓶设计实验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教师演示实验:将水倒入底部和侧壁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请学生观察倒入水前橡皮膜的形状和倒入水的过程中橡皮膜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由固体压强猜想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学生易于接受,通过师生实验,不仅了解液
    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而且使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并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做好铺垫。(2)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释简单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感受液体的压强:通过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熟悉使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主动探究。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认识规律的快乐,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提问:发现了什么现象?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提问:发现了什么现象?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2.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想。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回答:液体压强可能与深度有关;液体压强可能与方向有关;液体压强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这个判断是否正确.还需要更精密的测量工具,设计更合理的实验进行检验。这个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是压强计.大家结合压强计的实物和课本上的图片,说出它的构造。
    生回答:压强计主要由一侧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橡皮管、U形玻璃管(内装着色液体)刻度板等组成。3.压强计是怎样工作的呢?
    谈示让学生观察:没有力作用在橡皮膜上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相平。手按在橡皮膜上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还相平吗?按橡皮膜的手再用力些,U形管两边的液面又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并回答:没有力作用在橡皮膜上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相平。手按在橡皮膜上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有高度差。用力越大,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越大。
    总结:压强计能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和方向。压强计中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能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高度差大,反映液体压强大;橡皮膜的朝向可以改变,便于比较水内不同方向的压强大小。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能反映出液体压强的方向。若橡皮膜朝下,表明它受到的液体压强方向向上。
    4.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认为液体内部有压强吗?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怎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①液体内部是不是处处有压强?
    学生实验: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的不同位置处,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是否有高度差。结论:液体内部处处有压强。
    ②液体内部是不是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学生实验:改变橡皮膜方向。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③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学生实验:改变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学生实验:比较同一深度水和盐水的压强记录压强计在盐水中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处处有压强,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液体压强都相等;③同一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增大;④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 第4题:

    初中物理《压强》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压力作用效果
    展示一系列图片:
    (1)小姑娘站在雪地里,对雪地有压力,双脚陷入雪里;一大人利用雪橇站在雪地里,对地面也有压力,却几乎没有陷入雪地;
    (2)用手指肚按铅笔的两端,铅笔对手指肚有压力,笔尖的一端觉得很疼,而笔尾的一端疼痛感很弱。
    让学生找出这些事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引导看出他们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顺势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环节二:建立概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的关系
    学生猜想: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回顾:如果我们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那要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复习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方法。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提问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变压力、受力面积等变量?
    学生根据已有的小器材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控制放在木块上砝码的个数控制压力;通过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积。
    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我进行巡视指导。
    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提出问题:如果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那么应该如何判断压强的大小呢?
    学生:应比较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最方便

  • 第5题: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播放关于彩虹传说的动画,提出“为什么天空中会有彩虹呢?”,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光的色散
    提出问题:牛顿是怎样让太阳光色散的呢?
    出示三棱镜让同学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同学讨论回答:透明的,有三条棱。
    演示实验: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调节,另一边用白屏承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
    在黑板上画示意图,播放色散图片。
    得出结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色的光屏来承接,在白色光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共同总结:我们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叫做色散。
    提出问题:根据光路可逆原理,被分解出来的七种色光如果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让学生讨论:七种色光如果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会复合成白光。
    提出问题:阳光可以分解为七种单色光,但我们看到大自然的色彩远比红、橙、黄 、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来得丰富多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色光混合后会产生许多丰富多彩的颜色。
    问题:白光色散后的各种色光混合后又复合成了白光,那么七种单色光中的任意两种或几种混合后又将得到什么颜色呢?阳光可以分解为七种单色光,但我们看到大自然的色彩远比红、橙、黄 、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来得丰富多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些色光混合后会产生许多丰富多彩的颜色。
    问题:白光色散后的各种色光混合后又复合成了白光,那么七种单色光中的任意两种或几种混合后又将得到什么颜色呢?引出色光混合。
    2.色光的混合
    学生观看色光混合视频。
    引导学生根据视频内容讨论,教师进行总结:人们发现,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光拥有三原色,颜料也拥有三原色吗?
    引出颜料也有三原色:红、黄、蓝,拿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混合也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颜料。它跟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扩展:彩色电视机的制成原理。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画面,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画面就会观察到这一现象了。
    环节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雨后的彩虹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下雨过后,有很多小水滴,由于重力的作用,它的下半部分较大,上半部分较小。水滴像三棱镜,太阳光经水滴后也会发生色散,空中有很多水滴聚在一起,正因如此,我们在雨过天晴会看到彩虹。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总结本堂课内容,在课后尝试去寻找关于看不见的光的知识,下节课一起学习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红色的光照到绿色的衣服上,是什么颜色?
    【参考答案】
    黑色。因为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吸收所有色光,其他颜色只反射对应颜色色光,绿色会吸收红色色光,所以看起来是黑色。
    2.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了解光的三原色;
    (2)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 第6题:

    可以提高气体在液体中的物理溶解量的是

    A.增大气体压强
    B.扩大液体表面积
    C.降低温度
    D.减少气体压强
    E.提高温度

    答案:A
    解析:

  • 第7题:

    液体压强的特性: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容器内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用公式P=ρgh表示。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可以提高气体在液体中的物理溶解量的是()。

    • A、减少气体压强
    • B、增大气体压强
    • C、降低温度
    • D、提高温度
    • E、扩大液体表面积

    正确答案:B

  • 第9题:

    液体的体积压缩系数是()之比。

    • A、液体体积的相对缩小值与压强
    • B、液体体积与压强的增值弹性
    • C、液体体积的相对缩小值与压强的增值
    • D、液体体积与压强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应用的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飞机获得升力起飞——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B

    热气球升空——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C

    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D

    航空母舰漂浮在海面——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是因为飞机的机翼的特殊形状,使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获得升力;B项,热气球浸在空气中时,浮力大于氢气球自身的重力,从而升空;C项,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是因为浮力大于潜水艇的重力;D项,航空母舰漂浮在海面是由于此时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 第11题:

    问答题
    以“液体压强”教学为例,简述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 (1)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施科学探究中,开始可以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境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问题,这样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液体压强”一课的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我们见到的带鱼都是死的?
    (2)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使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3)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物理教学中,有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动手进行实验,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想获得一个正确的探究结果,必须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这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十分有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可以提高气体在液体中的物理溶解量的是()。
    A

    减少气体压强

    B

    增大气体压强

    C

    降低温度

    D

    提高温度

    E

    扩大液体表面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对容器______和容器______都有压强;②容器内部向______都有压强;③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④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______;⑤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______有关.


    因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又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对束缚液体流动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上各个方向压强相等,不同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底部;侧壁;各个方向;相等;增大;密度.

  • 第14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大气压强”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
    验,探索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材料二某物理教科书中关于“大气压强”部分内容如下:
    演示(录像)
    大气压的测量
    如图9.3—3,在长约l 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0 mm。把玻璃管倾斜,竖直高度差不发生变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压强、液体压强等知识。
    任务:
    (1)简述大气压强的概念。
    (2)说明本演示实验采用录像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利用该实验录像完成“大气压强的大小”的一段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答案:
    解析:
    (1)大气对浸在里面的一切物体均具有压强,这种压强叫作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因为该实验中用到了水银(汞),汞是有毒的,为了安全起见,所以用录像。
    (3)教学设计:

  • 第15题: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举例:桌子上摆放的花瓶;篷上悬挂的吊灯;在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虽然他们都收到了力的作用,但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种状态就叫做平衡状态。
    从受力角度来说,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最简单的受力就是——二力平衡。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二力平衡的概念
    分析桌子上的花瓶,吊灯都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总结二力平衡的概念。
    (二)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连接好实验装置,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挂砝码,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小车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1)使两托盘里砝码质量不相等;
    (2)使两托盘里砝码质量相等;
    (3)保持两托盘里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在释放;
    然后让学生把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填在表格中。
    实验一结论:小车受到大小不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结果小车不是平衡状态。
    实验二结论:小车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结果小车仍然处于平衡状态。
    实验三结论:小车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结果小车不再是平衡状态。
    请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时间为三分钟,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生: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的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环节三:巩固提高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重为1.5牛?它受到了哪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关系怎样?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总结本节内容。
    作业:如果在已经作匀速成直线的小车上再加一对平衡力时,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板书设计】

    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有的学生说可以用轻质量的纸板代替小车做受力物体,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知识性问题】
    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还会受到摩擦阻力,虽然这个摩擦阻力与拉力相比可以忽略,但用纸板来代替小车会更大的减小误差,这样实验的结果会更加准确。
    2.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
    相同点: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1.对象不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对象不同,它们是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对方,即两个物体上,而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性质不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而平衡力则没有这个性质。3.时间要求不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的,而平衡力则没有这个性质。4.独立性不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互的,而平衡力的两个力是彼此独立的。注意:相互作用力(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因此绝对不是一对平衡力。(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属于同一性质的力。如果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一定是摩擦力。

  • 第16题:

    初中物理《浮力》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用长方体浸没在水中的受力情况来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环节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一些列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诸如大黄鸭、轮船、潜水艇等,提出问题: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教师资格考试考前黑钻押题,瑞牛题库软件考前更新,下载链接 www.niutk.com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做出假设。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知识储备,学生可能会回答: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师按照学生的合理假设,引导学生思考要探究浮力大小与这些因素是否有关,相应的需要用到哪些器材,按照什么步骤进行才能严谨的探究所假设的因素是否正确。指导并完善学生的回答,得出实验的设计方案:
    1.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圆柱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酒精的量筒各1个、细线。
    2.实验步骤:
    【1.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将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3)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一部分浸入量筒的水中,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并记录在表格1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4)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并记录在表格1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记录在表格1中。
    【2.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1)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2中;
    (3)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后,将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2中;
    (4)沿竖直方向用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填入表格2中;
    (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填入表格2中。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再在班级中进行分享观点,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得出最终结论:
    根据表1中的实验数据,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根据表2中的实验数据,可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环节三:巩固提高
    【例题】小明将重为3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盐水中,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2N和1.8N,则石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为______N;从图中还可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环节四:小结作业
    1.引导学生反思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诸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操作的步骤、实验数据的分析等,在全班分享感悟与体会,为此次实验做一次小结。
    2.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请同学课下为检验这个猜想设计一个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等,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课的重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出重点的?
    【参考答案】
    这节课的重点是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这对浮力的研究和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学生需要理解透彻。
    我在课堂设计中是在学生明白浮力产生的原因后,出示一些列生活中的浮力,接下来按照探究实验的几个素进行实验:
    先提出问题: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做出假设;然后按照学生的合理假设,引导学生思考相应的需要用到哪些器材,要按照什么步骤进行。指导完善学生的回答,来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接下来组织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会从旁指导规范实验操作,并要求学生将实验数据正确读取、记录;待数据搜集好后,我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分析归纳出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最后与学生一起总结得出结论,强化学生对此的认知,凸显本节课的重点;在得出结论之后,我也会引导学生反思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此次实验做一次小结。
    在整个探究决定浮力的大小因素中,我都会注意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实验的主动权和课堂的主人都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真知,学有所得。
    2.请简述热气球的原理。
    【参考答案】
    热气球里充的是被燃烧器加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的热空气,加热时,浮力大于气球的重力,热气球可升上天空;停止加热时,气球体积缩小,浮力减小,浮力小于重力,热气球下降。

  • 第17题:

    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
    解析: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我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教师抓住学生提到的“光”这个条件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光源的概念学习:
    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发光的物体,如太阳、月亮、灯等,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加以区分,从而得到光源的概念。
    2.光的直线传播:
    教师继续追问:这些光是怎么被我们看见的呢?也就是光是如何传播的呢?
    教师出示一些汽车前灯或者清晨森林里的阳光,引导学生发现光线都是直的。
    此时,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光在什么条件下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吗?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个实验看一看。


    1.如何在课上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激光准直”
    准备三个大头针,一块方木板,一张白纸,图钉、直尺。用图钉把纸固定在方木板上,在木板上相距一段距离插上两枚大头针A,并使其与木板垂直,在某一位置观察大头针A,并演视线插上两根大头针B、C,使B刚好挡住A,C刚好挡住B,拔去大头针,用直尺把三只大头针在纸上扎的小孔连起来,可以看到这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2.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才能让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
    八年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由于学科的特点,很多学生会产生畏难的心理,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兴趣和好奇是学习物理的开始,所以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利用起他们对于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首先就是无论那一节课都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入手,提出他们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的欲望,当然在课中要充分的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用学习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或者让他们动手进行操作。总而言之就是要动用一切资源创造他们的兴趣点。

  • 第18题:

    以“液体压强”教学为例,简述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 (1)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施科学探究中,开始可以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境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问题,这样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液体压强”一课的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我们见到的带鱼都是死的?
    (2)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使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3)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物理教学中,有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动手进行实验,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想获得一个正确的探究结果,必须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这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十分有益。

  • 第19题:

    离心泵发生气蚀的条件是()

    • A、泵人口压强小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 B、泵人口压强等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 C、泵人口压强大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关于液体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只对容器的底和侧壁有压强
    • B、液体的质量、体积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 C、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 D、同一种液体的压强只与深度成正比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下列有关液柱式压强计测压的基本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等压面原理
    • B、液体中高处压强低
    • C、液体中高处压强高
    • D、液体中两点的压强差等于两点的高程差乘以液体的容重

    正确答案:A,B,D

  • 第22题:

    判断题
    液体压强的特性: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容器内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用公式P=ρgh表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液体压强的特性: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用公式 P=ρgh表示。

  • 第23题:

    单选题
    液体的体积压缩系数是()之比。
    A

    液体体积的相对缩小值与压强

    B

    液体体积与压强的增值弹性

    C

    液体体积的相对缩小值与压强的增值

    D

    液体体积与压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