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语文知识教学提出具体建议:帮助学生形成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下面是某地中考试题: 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 踏 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 _______痛 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 _______提示:《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

题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语文知识教学提出具体建议:帮助学生形成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下面是某地中考试题: 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

踏 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 _______

痛 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 _______

提示:《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答案:B
对该试题语文知识学习导向的分析,下列不恰当的是( )。

A.运用对联知识学写对联
B.运用短语知识恰当表达
C.借用文学常识丰富表达
D.借用相关资料巩固知识

相似考题
更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语文知识教学提出具体建议:帮助学生形成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下面是某地中考试题: 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教师学习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其中重要知识点进行了以下归纳.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B.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C.语文课程应在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D.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答案:A
    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故本题应选择A项。

  • 第2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随文学习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对语法修辞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要系统并完整地讲授实用的语法修辞知识
    B.要根据语文学习实际需要适当指导和点拨
    C.语法修辞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
    D.学习语法修辞不宜让学生单纯地读记各种概念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修辞知识教学的要求是:“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故A项中的“系统并完整地讲授实用的语法修辞知识”的表述错误。

  • 第3题:

    以下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总目标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

    A.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师不能人为地进行割裂
    B.语文教学应注意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C.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D.初中语文阶段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有高超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运用口头语言高效、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答案:D
    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 第4题:

    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的教学建议理解错误的是( )

    A.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B.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语文教学应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
    D.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答案:C
    解析:
    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 第5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__________ 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答案:
    解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6题:

    孙伏园吊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是哪一项?() 踏(),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 痛(),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

    • A、毁灭,彷徨,莽原,呐喊
    • B、莽原,呐喊,毁灭,彷徨
    • C、莽原,彷徨,毁灭,呐喊
    • D、毁灭,呐喊,莽原,彷徨

    正确答案:B

  • 第7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法修辞知识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对语法修辞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修辞教学中的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
    • B、占用大量课时讲解口语交际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 C、通过指导与点拨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 D、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正确答案:B

  • 第8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法修辞知识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对语法修辞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修辞教学中的指导与点拨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
    • B、占用大量课时讲解口语交际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 C、通过指导与点拨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 D、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学习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教师发现教学建议部分对于其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故对其重点内容进行了总结,其中总结错误的一项是()。
    A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B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C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D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部分指出:(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故正确答案为B。

  • 第10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教学建议?

    正确答案: (1)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多认少写”原则,减轻学生负担。
    (2)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3)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4)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下理解不恰当的是()。
    A

    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B

    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讲授,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打好语文基础

    C

    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D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解,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故选择B项。

  • 第12题:

    单选题
    教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A

    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

    B

    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

    C

    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D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正确答案: C
    解析: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 第13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对该教学建议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整合教学内容,统筹安排教学活动
    B、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讲授,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打好语文基础
    C、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增加语文实践机会
    D、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主要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③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④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故选择B选项。

  • 第14题:

    以下教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在教学实施策略上的突破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

    A、强调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方式
    B、强调语文教学要正确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C、强调语文课程应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
    D、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应融为一体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策方面强调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增加“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将“实验稿”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改为“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方式改进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故本题当选A项。

  • 第15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知识教学提出具体建议,帮助学生形成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下面是某地中考试题:
    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踏___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___;
    痛___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___。
    毁灭彷徨莽原呐喊
    莽原呐喊毁灭彷徨
    莽原彷徨毁灭呐喊
    毁灭呐喊莽原彷徨
    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答案:B
    对该试题语文知识学习导向的分析,下列不恰当的是()。


    A.运用对联知识学写对联

    B.运用短语知识恰当表达

    C.借用文学常识丰富表达

    D.借用相关资料巩固知识

    答案:A
    解析:
    题干所提供的对联是鲁迅先生的挽联,其中巧妙运用了鲁迅先生的多部作品和主编刊物的名称,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故D项表述恰当;挽联涉及短语和文学常识,能够帮助学生丰富表达方式,学习恰当表达,故B、C两项表述正确。题干试题并未谈及押韵、对仗等对联知识,故A项分析不恰当,当选。

  • 第16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__________课程。


    答案:
    解析:
    实践性

  • 第17题:

    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其基本理念有以下看法,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获得最高的语文素养
    • B、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读书、积累和感悟,使学生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 C、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 D、语文课程也应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教学建议?


    正确答案:(1)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多认少写”原则,减轻学生负担。
    (2)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3)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4)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第19题:

    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理解错误的是( )

    • A、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 B、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C、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语文教学应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
    • D、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学习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教师对其重要内容进行了回忆总结,其中总结错误的一项是()。

    • A、《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B、《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 C、《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 D、《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指出:阅读议论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法修辞知识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对语法修辞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

    修辞教学中的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

    B

    占用大量课时讲解口语交际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C

    通过指导与点拨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D

    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正确答案: D
    解析: 语法教学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不能占用大量课时进行讲解。B项错误,当选。A、C、D理解符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理解正确。

  • 第22题:

    单选题
    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理解错误的是( )
    A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B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语文教学应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

    D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 第23题:

    单选题
    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其基本理念有以下看法,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我们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获得最高的语文素养

    B

    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读书、积累和感悟,使学生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C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D

    语文课程也应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正确答案: A
    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A项表述不准确,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