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求学生在学期结束时必须演唱一段京剧唱腔。这一教育属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哪一个课程领域?( )A.感受与欣赏 B.创造 C.表现 D.音乐与相关文化

题目
老师要求学生在学期结束时必须演唱一段京剧唱腔。这一教育属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哪一个课程领域?( )


A.感受与欣赏
B.创造
C.表现
D.音乐与相关文化

相似考题
更多“老师要求学生在学期结束时必须演唱一段京剧唱腔。这一教育属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哪一个课程领域?( )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的理解。


    答案:
    解析: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基本理念。 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1)初中地理教学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与地理有密切联系。
    (2)初中地理教学要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
    (3)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刻,地理教学对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理课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要树立环境价值观等新的观念,为全民行动以建设美好的“地球村”做出贡献。

  • 第2题:

    案例:
    在上《红河谷》这节课时,张老师先让同学们跟着音乐听了两遍,同时小声进行哼唱。然后让同学们开始跟着伴奏集体演唱,通过多次的演唱来巩固,直到全体学生都会演唱为止,学生开始变得情绪烦躁,没有激情去唱,而且声音也越来越小……
    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综合上面教学案例片段,简述自己的观点。


    答案:
    解析:
    张老师的教唱过程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但是忽略了课堂主体是学生。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整个教学过程都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起到引导作用。而张老师只是让学生重复唱,没有加入情感体验和课堂互动,以会唱为目的,以至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变得乏味无趣和低沉。此外.兴趣爱好是一切学习的动力.这节课并没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失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此节课教学设计不合理,音乐课是一门具有审美性和情感性的学科,教师没有注意这点,正确的做法是以感受体验为主,将感情融入到歌曲当中,达到不只会唱,同时给歌曲注入生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课堂互动的效果,从而达到音乐课的教学目的。

  • 第3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导入阶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
    解析:
    这个课例的导入存在着闪光点,但是在教学设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上述案例在导入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

    老师的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并归纳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图文音像资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课程理念,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个前期准备做得很好,这正是本课设计的闪光点。

    与此同时.课例中导人环节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老师让学生介绍收集并归纳的信息,学生收集来的只是一些民族的习俗和服饰,并没有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针对性地充分聆听乐曲才是本节课的关键。

    (2)缺乏音乐实践。课例中老师让学生收集来的信息,学生收集来的只是民族文化和习俗。并没有体现学生进行音乐的实践,收集本身是一种实践.但是学生却偏离了音乐的航线。

    (3)没有体现师生间相互交流。优秀的音乐课堂需要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推进教学。案例中并没有体现师生间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的音乐交流,对于教学进程的把握不够深入。

    综上所述,该课例中的一系列问题有悖于新课程中“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的基本理念,因此,建议教师丰富、充实音乐欣赏环节,加强与学生的音乐交流,深入讲解知识点。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安排教学。

  • 第4题:

    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做科学合理的发声练习,通过示范讲解教会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以达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中“学习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的学段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安排在()。


    A.1—2年级

    B.3—6年级

    C.7—9年级

    D.高中阶段

    答案:C
    解析:
    A选项,l一2年级不涉及变声;B选项不准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5—6年级才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嗓音保护知识:C选项可在课标中分析找到“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D选项, 高中阶段不是义务教育阶段。

  • 第5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 第6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演唱教学《七子之歌》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抢答赛、模唱旋律、朗诵歌词、齐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创作的能力。【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准确理解歌曲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次体验演唱加深对歌曲情感的认识。【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澳门回归时国人的心情,加入到歌曲处理中。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澳门行政区区旗和澳门风景图片,澳门曾经离开过祖国母亲怀抱,欣赏《七子之歌》,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来体会澳门人民当年的心声。(二)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1.《七子之歌》作为背景音乐,介绍澳门及《七子之歌》相关资料。2.走近澳门与《七子之歌》,然后根据大家的记忆进行一个小小抢答赛。3.分组,进行小小抢答赛。(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有助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三)学唱歌曲1.再次欣赏歌曲。2.用mu音哼唱歌曲旋律。3.根据歌曲节奏朗诵歌词。4.词曲结合,教师伴奏,学生齐唱。(四)情感升华1.播放香港、澳门回归以及与台湾来往互助视频,背景音乐为《七子之歌》。香港、澳门已陆续回归祖国怀抱,希望台湾也能早日回归。2.通过对视频的感受,分小组带感情演唱歌曲。

  • 第7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如何划分学习领域?


    正确答案: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 第8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走进京剧》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京剧艺术特征的介绍,及对京剧的欣赏,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过程与方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与感受,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唱腔、表现手法和四大行当,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介绍京剧艺术的唱腔和四大行当。【难点】积极体验和感受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三、教学用具
    图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学生伴随着《唱脸谱》,进入教室。(一)温故而知新导入播放歌曲《唱脸谱》,老师和学生一起歌唱。复习歌曲中提到的脸谱。(二)老师演唱京剧片段,引起注意老师设置问题:我演唱的是什么剧种?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我唱的是京剧中《苏三起解》的片段。1.介绍京剧的唱腔。老师设置问题:《铡美案》唱段中的人物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故事情节是喜剧还是悲剧?什么样的场面?属于什么唱腔?(播放视频)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京剧中有两大唱腔分别是西皮腔和二黄腔。而这首《铡美案》唱段中是采用西皮腔。西皮腔的特点表现旋律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的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用轻快或强劲处理时,多表现热烈、激烈的戏剧场面和活泼、激动的人物情绪。老师设置问题:《叫张义我的儿听娘教训》片段中的人物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故事情节是喜剧还是悲剧?什么样的场面?属于什么唱腔?(播放音乐)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叫张义我的儿听娘教训》这一段是二黄腔,二黄的旋律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2.介绍四大行当。(1)老师展示关于生角色的人物形象的图片。老师设置问题:从年龄上说他们大概都是什么年龄段的人?在京剧里面他们分别叫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京剧中有四大行当分别是生、旦、净、丑,这一组是生的角色,生的角色包括老生、小生、娃娃生,还有打斗场面出现的武生。(老师表演武生的角色)(2)老师展示关于旦角色的人物形象的图片。老师设置问题:从年龄上说他们大概都是什么年龄段的人?在京剧里面他们分别叫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一组是旦的角色,旦角划分得比较细。从年龄上旦的角色包括老旦、青衣、花旦,打斗场面会出现刀马旦和武旦。(老师表演武旦的角色)(3)老师展示关于净角色的人物形象的图片。老师设置问题:净角长什么样?你们都认识哪些净角的人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净角就是在脸上勾勒脸谱,俗称大花脸,我们学过的唱脸谱中人物包括:关羽、张飞、曹操、典韦、窦尔敦等。(4)老师展示关于丑角色的人物形象的图片。老师设置问题:丑角长什么样?你们都认识哪些关于丑角的人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丑角脸上有一块白粉,他看起来跟大花脸有点相似,他脸上也勾画脸谱,大花脸就是净行,净行也勾画脸谱,但是他们表演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大花脸一般比较庄重,声音比较宽厚洪亮,而丑角的出场引得大家发笑,表演的动作非常的夸张。丑角的人物,如武大郎。(5)介绍服装老师设置问题:京剧里人物的服装的颜色是单一的,还是鲜艳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京剧的服装的颜色是很鲜艳的,而且服装在各个行当里面分工是非常严格的。3.介绍京剧的表现手法。老师设置问题:京剧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京剧的表现手法分别是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老师分别表演做、打的动作。(三)创编京剧中的动作,升华主题1.老师表演几个简单的手势和动作。2.将学生分为男女两组。3.两组学生分别学习和练习老师教的手势和动作。老师讲解注意事项。4.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唱脸谱》表演。5.师生评价:女同学要注意手势抬起的位置,男同学表演的动作要跟上音乐的节奏。6.再次随着音乐表演。
    五、小结与作业
    大家表演得都不错,我们看到了穿着不同服装的角色,还亲身体验了武旦和大花脸表演的动作,深深地感受到京剧的无限魅力,也深深地被我们的民族文化所吸引。今天的课我们到这就结束了,我希望大家回去之后继续寻找一下脸谱有关方面的资料,下节课咱们再细致地讲解脸谱。同学们再见!

  • 第9题:

    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应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各学段、各年级的()为基准进行。

    • A、课程目标
    • B、教学过程
    • C、学习成绩
    • D、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问答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针对《歌唱祖国》设计一课时的初中演唱课。要求:(1)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环节:关注音乐本体,注重参与体验,注意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方法适合全体学生。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唱祖国》,陶冶爱国主义情操。【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知识与技能】通过学唱,培养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撑歌唱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难点】对歌曲情绪的处理及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三、教学用具录音机、电子琴、磁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唱祖国》,配合国庆典礼的影像,引导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2.节奏练习。(二)教授新课1.找几位同学分别演唱,找出几位同学演唱中存在的问题。2.学习歌曲A.师示范演唱歌曲B.生跟琴视唱歌曲C.完整演唱歌曲D.及时纠正(三)视唱旋律1.指导弱起(划拍法)。2.边挥拍边视唱一遍。矫正: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弱起。3.视唱B段旋律:(1)先根据歌词的标点断句,并标出强拍。(2)注意:A.每句皆弱起,且结束于强拍B.长音时值C.八度大跳与四度音程4.随琴视唱一遍:A.将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换成不带附点节奏,体会艺术表现力的优势B.介绍反复记号(四)简介作品,概括主体1.初听歌曲,边听边看曲词,注意主体。2.简介作品:这是王莘同志于1950年9月创作的,作者怀着对新中国的深厚感情,向往着祖国光明幸福的未来。歌曲用凝练集中的歌词,深情豪迈的旋律,唱响了中国人民的理想与事业!(五)演唱、分析歌曲(分组探究)1.随琴习唱A段:小结:第一句类似号角,雄壮有力。第二句平稳流畅。第三句变化重复,统一中求变化,增强了美感又强调了主题。2.随琴习唱B段,习唱矫正:一字多音易唱得软弱无力。小结: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向前的气势。3.复听歌曲挥拍轻唱一边,然后用自然声唱。提示:注意力度变化及气息支持歌唱。(六)处理歌曲1.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学生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拢是很必要的。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常唱得软弱无力、缺乏感染力。如:“祖国”“家乡”“人民”3.歌曲中学生应掌握的节奏,如:“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休止符,每个字对准的相关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七)实践活动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避免不了存在很多问题,请同学们分组认真学习,纠正和练习容易唱错的附点节奏、休止符节奏、速度等要素。1.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唱的既有感情又准确,看哪一组能较多地、正确指出其他组的优缺点。2.给学生做演唱录音,找出缺点以后在练习过程中多注意。(八)音乐知识1.二段体A+B,例:《游击队歌》。2.三段体A+B+A或A+B+C,例:《歌唱祖国》A+B+A。
    五、小结与作业学生讨论歌曲,分析其情绪并结合到歌曲当中歌曲情绪的处理,演唱巩固练习学习的音乐知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黄老师在指导学生分析了起承转合的发展结构后,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体验运用起承转合的手法,自由写作音乐片段。上述教学行为体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哪个基本理念?(  )
    A

    弘扬民族音乐

    B

    重视音乐实践

    C

    面向全体学生

    D

    理解多元文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走进京剧》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京剧艺术特征的介绍,及对京剧的欣赏,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过程与方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与感受,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唱腔、表现手法和四大行当,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介绍京剧艺术的唱腔和四大行当。【难点】积极体验和感受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三、教学用具
    图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学生伴随着《唱脸谱》,进入教室。(一)温故而知新导入播放歌曲《唱脸谱》,老师和学生一起歌唱。复习歌曲中提到的脸谱。(二)老师演唱京剧片段,引起注意老师设置问题:我演唱的是什么剧种?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我唱的是京剧中《苏三起解》的片段。1.介绍京剧的唱腔。老师设置问题:《铡美案》唱段中的人物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故事情节是喜剧还是悲剧?什么样的场面?属于什么唱腔?(播放视频)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京剧中有两大唱腔分别是西皮腔和二黄腔。而这首《铡美案》唱段中是采用西皮腔。西皮腔的特点表现旋律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的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用轻快或强劲处理时,多表现热烈、激烈的戏剧场面和活泼、激动的人物情绪。老师设置问题:《叫张义我的儿听娘教训》片段中的人物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故事情节是喜剧还是悲剧?什么样的场面?属于什么唱腔?(播放音乐)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叫张义我的儿听娘教训》这一段是二黄腔,二黄的旋律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2.介绍四大行当。(1)老师展示关于生角色的人物形象的图片。老师设置问题:从年龄上说他们大概都是什么年龄段的人?在京剧里面他们分别叫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京剧中有四大行当分别是生、旦、净、丑,这一组是生的角色,生的角色包括老生、小生、娃娃生,还有打斗场面出现的武生。(老师表演武生的角色)(2)老师展示关于旦角色的人物形象的图片。老师设置问题:从年龄上说他们大概都是什么年龄段的人?在京剧里面他们分别叫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一组是旦的角色,旦角划分得比较细。从年龄上旦的角色包括老旦、青衣、花旦,打斗场面会出现刀马旦和武旦。(老师表演武旦的角色)(3)老师展示关于净角色的人物形象的图片。老师设置问题:净角长什么样?你们都认识哪些净角的人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净角就是在脸上勾勒脸谱,俗称大花脸,我们学过的唱脸谱中人物包括:关羽、张飞、曹操、典韦、窦尔敦等。(4)老师展示关于丑角色的人物形象的图片。老师设置问题:丑角长什么样?你们都认识哪些关于丑角的人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丑角脸上有一块白粉,他看起来跟大花脸有点相似,他脸上也勾画脸谱,大花脸就是净行,净行也勾画脸谱,但是他们表演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大花脸一般比较庄重,声音比较宽厚洪亮,而丑角的出场引得大家发笑,表演的动作非常的夸张。丑角的人物,如武大郎。(5)介绍服装老师设置问题:京剧里人物的服装的颜色是单一的,还是鲜艳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京剧的服装的颜色是很鲜艳的,而且服装在各个行当里面分工是非常严格的。3.介绍京剧的表现手法。老师设置问题:京剧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京剧的表现手法分别是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老师分别表演做、打的动作。(三)创编京剧中的动作,升华主题1.老师表演几个简单的手势和动作。2.将学生分为男女两组。3.两组学生分别学习和练习老师教的手势和动作。老师讲解注意事项。4.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唱脸谱》表演。5.师生评价:女同学要注意手势抬起的位置,男同学表演的动作要跟上音乐的节奏。6.再次随着音乐表演。
    五、小结与作业
    大家表演得都不错,我们看到了穿着不同服装的角色,还亲身体验了武旦和大花脸表演的动作,深深地感受到京剧的无限魅力,也深深地被我们的民族文化所吸引。今天的课我们到这就结束了,我希望大家回去之后继续寻找一下脸谱有关方面的资料,下节课咱们再细致地讲解脸谱。同学们再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演唱《青春舞曲》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设定教学重难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过程。


    答案:
    解析:
    《青春舞曲》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知道珍惜光阴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训练和实践活动,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在歌曲中找出音乐的基本要素,学习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型。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2.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三、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三角铁、碰铃、铃鼓、沙锤、手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青春舞曲》,由老师跳新疆的舞蹈。
    老师设置问题:这是哪里的舞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这是新疆少数民族的舞蹈,让我们插上翅膀一起飞入美丽的新疆。
    老师播放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视频,学生感受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了解部分新疆少数民族的歌曲。
    (二)新课教授
     1.欣赏《青春舞曲》
    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节奏特点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首作品的节奏感非常强,音与音之间的距离非常近,歌曲出现了连续十六分音符,节奏密集而紧凑,带给我们欢快、热情的情绪。
    老师设置问题: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我们听到的这个版本的《青春舞曲》是单声部的演唱形式,
    我们把这种形式叫作齐唱。
     2.练习新疆音乐典型的基本节奏型
    (1)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
    (2)学生模仿、练习节奏型。
    老师强调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时值记法,并做正确示范。学生依据教
    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
    (3)学生演奏典型的节奏型。
    (4)学生根据《青春舞曲》的音乐,敲击典型的节奏型。
     3.学唱歌曲
    (1)老师弹唱歌曲,学生击掌伴奏。
    (2)学生朗读歌词,注意“字正”“腔圆”。
    (3)练习旋律中的音准和节奏。
    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哪些地方比较难唱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找出的难学的旋律重点学唱。
    ①通过旋律模进的练习方法解决音准问题。
    ②附点音符的练习。
    ③了解反复记号。
    老师弹奏,学生演唱。
    (4)学习歌唱方法。
    老师示范正确和错误的两种声音,由学生判断正确的演唱方法。
    老师引导:注意演唱的姿态,坐直,口腔打开,保证我们气息的通畅,我们要用气息来控制声音,让我们的声音竖起来,这样能够更有立体感,注意速度要匀速。
    老师弹奏钢琴,学生演唱。
    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青春如小鸟一般去而不返的道理,告诫人们要珍惜宝贵的青春,应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演唱。
    (5)学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三)巩固提高
     1.为歌曲创编乐器伴奏
    (1)老师分发打击乐器,展示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型。
    简单的介绍手鼓:手鼓是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
    老师做示范,用手鼓敲击节奏型。
    (2)学生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练习敲击节奏。(没拿到乐器的同学可以拍身体的某个部位)
    (3)学生分组表演:一组演唱,一组乐器伴奏。
     2.为歌曲创编舞蹈
    (1)学生想出老师之前展示的舞蹈动作或其他的两三个新疆典型的舞蹈动作。
    (2)由老师示范,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动脖子、绕手腕、垫步)
    (3)学生根据歌曲的典型节奏型跳舞。
     3.将歌曲、乐器和舞蹈融合
    (1)老师将学生分为三组:演唱组、舞蹈组、器乐组。
    三组同学根据音乐分别排练,老师在一旁指导,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风格。
    (2)学生表演。
    老师评价:大家表演得很不错,演唱组的同学演唱得不错,打击乐器组的同学创编能力很强,舞蹈组的同学动作也很美,但是要注意表情要丰富,充满热情、欢快的气氛。
    (3)学生完整、热情地表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青春和活力,我也衷心地希望同学们能喜爱新疆的民歌,热爱我们的民族。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拥有一个美好与精彩的人生!

  • 第14题:

    “从音响出发,关注聆听”这一具体的教学策略属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中的(  )领域。

    A.表现
    B.感受与欣赏
    C.创造
    D.音乐与相关文化

    答案:B
    解析: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充分聆听音乐,通过这种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的感受与欣赏,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 第15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 1年版)》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第一项内容是( )
    A.识读乐谱
    B.演唱
    C.即兴编创
    D.音乐表现要素


    答案:D
    解析:
    感受与欣赏领域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识读乐谱和演唱属于表现领域,即兴编创属于创造领域。

  • 第16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设定教学重难点。
    (3)根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环节。


    答案:
    解析:
    《我的祖家是歌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高山族人民对歌舞热爱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感受、体验音乐,了解歌曲的情绪,用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一字多音的演唱和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会初步判断民族调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演唱时,节奏和旋律的配合。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高山族歌舞《杵乐》视频。
    老师设置问题:这是哪个民族的歌舞表演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高山族的歌舞表演,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宝岛台湾,高山族是土著居民的一个统称,其实还分有阿美、排湾泰、雅赛夏等十三个支系,他们每一个族系之间的生活习惯、语言都很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喜欢唱歌,非常喜欢跳舞,唱歌和跳舞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新课教学
     1.节奏练习。

    老师引导手和脚的配合,注意节奏要平稳。
     2.初次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的思想情感。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的速度怎么样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高山族民歌,歌曲非常欢快热烈,轻快的速度具有舞曲的风格,表现了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再次聆听音乐。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有多少个乐句组成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首歌曲是一首单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
     4.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歌曲,学生拍击节奏。
    (2)学唱歌谱。
    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唱乐谱,学生跟唱。
    ①学生跟着钢琴学唱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旋律中哪一句不太好唱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第二句和第三句相对难一些,并且气息要连贯,长音时值要唱足,声音用气息支撑。
    ②学生再次跟琴唱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在乐谱的一、二、三、四句中有相似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种乐句的写作手法叫作起承转合,这是我国民族音乐中重要的写作方法,起句(第一句)是音乐的初步呈示,是全曲发展的基础;承句(第二句)是起句的重复或展开,加深、巩固呈示的乐思;转句(第三句)是全曲的发展,乐句中节奏变得宽松,把呈示和巩固的乐思加以发展,出现不稳定的因素;合句(第四句)是乐段的结尾,有时也和起句、承句有再现的因素,或者在转的基础上一气呵成,对整个乐段加以概括。
    ③学生演唱音阶和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我们的五声民族调式中都有哪些音乐谱最后一个音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我们的五声民族调式中有宫、商、角、徵、羽,而乐谱中最后一个音是羽音,所以这首歌是民族调式中五声羽调式。
    (3)学唱歌词。
    ①欣赏歌曲,学生小声跟唱,感受歌词的意境。
    老师设置问题:歌词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轻快的速度与欢快活泼的情绪,表现出祖辈们爱唱歌的风俗习惯,同时也表现了台湾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情感。
    ②学生跟钢琴学唱歌词。
    老师做正确的示范。
    学生评价:歌曲中出现了一字多音的地方,演唱时注意气息要保持平衡,时值要唱足,声音保持竖立的状态、圆润饱满的演唱;歌唱时声音稍微短促一点,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③学生再次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
    (三)巩固提高
     1.为歌曲配伴奏。
    (1)学生练习乐谱中拍手的节奏。
    (2)老师将学生分为演唱组与节奏组,学生表演。
    老师评价:表演时大家要带有表情地演奏,旋律不要越唱越快,拍手时注意休止符的转变和时值的变化。
    (3)学生再次表演。
    (4)学生交换角色表演。
     2.为歌曲创编舞蹈。
    (1)老师示范高山族舞蹈的动作。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跳舞蹈动作。
    老师引导:同学们可以变换队形,注意动作要保持一致,双脚有节奏地、缓慢地向一旁动,双手垂放在身体前方有节奏地轻轻摆动。
    (3)学生很热情地表演。
    (4)学生分组进行歌伴舞表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深深感受到高山族人民对歌舞的挚爱,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高山族也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让我们在歌声中共同祝愿海峡两岸的同胞早日团聚。

  • 第17题:

    “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音乐创造的(  )。

    A.目的
    B.过程
    C.形式
    D.方法

    答案:A
    解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创造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因此正确答案为A。

  • 第18题:

    简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的目标。


    正确答案:(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 第19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针对《歌唱祖国》设计一课时的初中演唱课。要求:(1)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环节:关注音乐本体,注重参与体验,注意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方法适合全体学生。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唱祖国》,陶冶爱国主义情操。【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知识与技能】通过学唱,培养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撑歌唱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难点】对歌曲情绪的处理及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三、教学用具录音机、电子琴、磁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唱祖国》,配合国庆典礼的影像,引导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2.节奏练习。(二)教授新课1.找几位同学分别演唱,找出几位同学演唱中存在的问题。2.学习歌曲A.师示范演唱歌曲B.生跟琴视唱歌曲C.完整演唱歌曲D.及时纠正(三)视唱旋律1.指导弱起(划拍法)。2.边挥拍边视唱一遍。矫正: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弱起。3.视唱B段旋律:(1)先根据歌词的标点断句,并标出强拍。(2)注意:A.每句皆弱起,且结束于强拍B.长音时值C.八度大跳与四度音程4.随琴视唱一遍:A.将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换成不带附点节奏,体会艺术表现力的优势B.介绍反复记号(四)简介作品,概括主体1.初听歌曲,边听边看曲词,注意主体。2.简介作品:这是王莘同志于1950年9月创作的,作者怀着对新中国的深厚感情,向往着祖国光明幸福的未来。歌曲用凝练集中的歌词,深情豪迈的旋律,唱响了中国人民的理想与事业!(五)演唱、分析歌曲(分组探究)1.随琴习唱A段:小结:第一句类似号角,雄壮有力。第二句平稳流畅。第三句变化重复,统一中求变化,增强了美感又强调了主题。2.随琴习唱B段,习唱矫正:一字多音易唱得软弱无力。小结: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向前的气势。3.复听歌曲挥拍轻唱一边,然后用自然声唱。提示:注意力度变化及气息支持歌唱。(六)处理歌曲1.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学生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拢是很必要的。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常唱得软弱无力、缺乏感染力。如:“祖国”“家乡”“人民”3.歌曲中学生应掌握的节奏,如:“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休止符,每个字对准的相关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七)实践活动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避免不了存在很多问题,请同学们分组认真学习,纠正和练习容易唱错的附点节奏、休止符节奏、速度等要素。1.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唱的既有感情又准确,看哪一组能较多地、正确指出其他组的优缺点。2.给学生做演唱录音,找出缺点以后在练习过程中多注意。(八)音乐知识1.二段体A+B,例:《游击队歌》。2.三段体A+B+A或A+B+C,例:《歌唱祖国》A+B+A。
    五、小结与作业学生讨论歌曲,分析其情绪并结合到歌曲当中歌曲情绪的处理,演唱巩固练习学习的音乐知识。

  • 第20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在那遥远的地方》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地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过程与方法】在歌唱与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知识与技能】分析不同作品之间体现的不同的音乐要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风格与特点。【难点】了解“混合拍子”,并能随乐合拍。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青海相关图片与中国地图。(二)新课教学1.欣赏歌曲。(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体会歌曲描写的内容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新疆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男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2)欣赏全曲老师设置问题:边听边思考歌曲的速度、节拍、速度是如何表现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2.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抒发的情感。3.学唱歌曲。(1)老师范唱歌曲。(2)学生学唱歌曲第一段,注意歌曲音准。老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看歌谱,曲调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大家知道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和意义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个变音记号叫“升记号”,所标示的音符将升高半音演唱。(3)跟琴学唱旋律,用模仿的方法唱好变化音。老师用正确与错误的两种方式演唱,设置问题:哪一种唱法更好?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二种我运用了正确的发音技巧与咬字方法,演唱出了男青年对姑娘的爱慕,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歌唱时气息的控制,口腔打开,微笑着歌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处于兴奋的状态。(4)学生完整地、有情感地演唱。(5)分组表演。(6)介绍歌曲改编者王洛宾。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自1937年就开始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优美动听、流传极广的民歌。(三)巩固提高1.欣赏《康定情歌》,对比《在那遥远的地方》与《康定情歌》之间的区别。老师设置问题:《康定情歌》是四川民歌,音乐热情饱满,旋律欢快跳跃,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直白和坦率。《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新疆民歌,歌曲以舒缓、深情的旋律,形象、生动、真挚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男青年对年轻貌美的草原姑娘的爱慕。2.欣赏《半个月亮爬上来》视频。(1)欣赏歌曲。(2)感受音乐,分析歌曲特点。老师设置问题:新疆歌曲风格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抒情、委婉、含蓄。(3)分析半音的作用。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分析半音在这里的作用。(更加温柔、含蓄,新疆音乐特点之一)(四)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受了新疆音乐的温柔含蓄的风格特点,希望同学们课下多了解关于新疆的音乐文化,了解我们祖国各民族的音乐,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 第21题:

    问答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演唱教学《七子之歌》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抢答赛、模唱旋律、朗诵歌词、齐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创作的能力。【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准确理解歌曲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次体验演唱加深对歌曲情感的认识。【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澳门回归时国人的心情,加入到歌曲处理中。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澳门行政区区旗和澳门风景图片,澳门曾经离开过祖国母亲怀抱,欣赏《七子之歌》,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来体会澳门人民当年的心声。(二)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1.《七子之歌》作为背景音乐,介绍澳门及《七子之歌》相关资料。2.走近澳门与《七子之歌》,然后根据大家的记忆进行一个小小抢答赛。3.分组,进行小小抢答赛。(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有助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三)学唱歌曲1.再次欣赏歌曲。2.用mu音哼唱歌曲旋律。3.根据歌曲节奏朗诵歌词。4.词曲结合,教师伴奏,学生齐唱。(四)情感升华1.播放香港、澳门回归以及与台湾来往互助视频,背景音乐为《七子之歌》。香港、澳门已陆续回归祖国怀抱,希望台湾也能早日回归。2.通过对视频的感受,分小组带感情演唱歌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的目标。

    正确答案: (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如何划分学习领域?

    正确答案: 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