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1)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3)对教育的启示。
更多“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52.(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内部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量的变化,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儿童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即其思维只能前推、不能后退。(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出现“守恒”的概念。(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三)影响发展的因素:4个:(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 第2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 第3题:

    论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为:
    (1)强调活动的重要性。皮亚杰认为,动作是连贯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因此皮亚杰十分注重“活动法教学”,他提出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活动法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只有儿童自己通过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因此他也提出要重视视听教学,使儿童直观形象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日后的抽象逻辑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皮亚杰强调兴趣和需要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他说:“我们必须承认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的存在;一切理智的原料并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吸收的。我们应该考虑每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
    (3)发现式教学方法。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这就是发现式教学法。这个过程就是利用儿童的好奇心,使儿童发挥自己的能力,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从而满足他们发现需要的过程。
    (4)强调智力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建构过程。皮亚杰曾明确提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只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人是有创造性的,有发明才能的。教育的第二个目标,在于塑造能有批判力的人,而不是接受一切的人。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从学习者内部构成的,因此教育必须重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学会自己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5)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
    (6)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皮亚杰十分重视主体在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的教育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者必须注意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变量”。在他看来,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种主动积极和不断的建构活动。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建构他的智力的基本概念和思维形式。儿童获得的知识,是儿童这个主体与外部世界这个客体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渐建构的结果。因为只有儿童自己发现的东西,他才能积极地将其同化或顺应。皮亚杰的“主动性”有两个含义:
    ①儿童直接作用于他的环境,
    ②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主动性。
    儿童通过自己的主动性而培养兴趣和发展才能。教育的作用是发现最适宜的环境和方法,帮助儿童自己去组织认知能力的发展。
    (7)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皮亚杰认为认知起源于动作,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者应该使儿童通过实际生活和具体事物进行学习。他还指出,游戏是幼儿所特有的活动中的一种活动。
    (8)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皮亚杰很强调社会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与他人交往及儿童之间相互交往,有助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和道德的发展。这种社会交往主要是指社会合作,特别是儿童之间的合作。它是推动儿童个性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源泉。

  • 第4题:

    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制约学习内容的深浅,制约学习方法的选择,对个体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在学校教学中,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该研究如何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阶段,并提出适当的目标。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方法和内容恰当,系统的学校教学就能够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对于教学上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制约教学,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二是教学又可以作为学生认知发展的一个有效条件,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适应是基础,促进是目的。教育则要适合于认知结构或智力结构,即以学生认知结构为出发点,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或智力结构来组织教材、调整内容,进行教学。教学不仅要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而且应该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当然,认知发展从前运算向具体运算的过渡,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的过渡,不是短期的、简单的训练能达到的,这种训练仅能让学生掌握一些经验的规则,并不能导致守恒概念的获得与巩固,唯有经过多种多样的长期的训练,对于认知的发展,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的目标并不在于增加知识量,而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吸收和同化所学的知识,要让他们去理解。智力的塑造是有条件的,它必须遵循智力发展的阶段来设计课程。教学不能超越儿童的发展阶段搞拔苗助长,教学设计只有在符合思维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加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打破学生已有的知识平衡状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平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一方面要提供与学生已有经验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又要提供与已有经验相矛盾的内容。我们要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教学的优化、科学化来对学生施加影响,全面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必须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教育教学必须重视活动、研究活动、开展活动,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同时,社会交往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通过社会交往可以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状态,促进智力与道德发展。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考虑到这种差异性。教学要重视个别儿童的兴趣,了解他的认知发展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在符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接受教育,按照各自的发展步调发展,加强个别化教育。在现代教育改革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自我调节系统;必须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变化,创设各种问题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加强对自身认知结构的监控和调节,提高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从而不断的更新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 第5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案:
    解析: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的质的不同阶段,据此,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主要特点是:①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②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③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这一阶段儿童的特点是: ①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②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③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④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不知道物体事物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不变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概念。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 依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