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杨 花吴 融不斗秾华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注]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②秾华:盛开的花朵。(1)这两首诗都以什么为写作对象?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倾向?(2分)(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8分)

题目

赏析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 花

吴 融

不斗秾华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注]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②秾华:盛开的花朵。

(1)这两首诗都以什么为写作对象?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倾向?(2分)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8分)


相似考题
更多“赏析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杨 花吴 融不斗秾华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注]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②秾华:盛开的花朵。(1)这两首诗都以什么为写作对象?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倾向?(2分)(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8分)”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 ,《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正确答案:
    (1)濛濛细雨
    (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3)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
    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

  • 第2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⑦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
    解析:
    “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 第3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兩。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箫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诗人通过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2分)
    2.试结合全词赏析最后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艺术表达效果。(4分)


    答案:
    解析:
    1.关键词:豁达、阔达、乐观、积极向上、豪放

    2.赏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 第4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问题: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 请做简要分析。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案:
    解析:
    (1)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2)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 第5题:

    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后,写下了两首绝命题嘱托后事,请问这两首诗是苏轼写给什么人的?


    正确答案:这两首诗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

  • 第6题:

    概括《赤壁》《过华清宫》这两首诗的主题。


    正确答案:《赤壁》咏史诗,抒历史兴亡之慨。
    《过华清宫》咏史诗,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

  • 第7题:

    苏轼有一首咏物词叫《洞仙歌·江南腊尽》,词中写道:“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中的“金丝”是指什么?


    正确答案:“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中的“金丝”是指柳丝。

  • 第8题:

    概括《秋兴》、《登高》这两首诗的主题。


    正确答案: 《秋兴》以夔州秋景为主线,抒写漂泊流离之苦和心忆长安的故国之思。
    《登高》通过重九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抒发了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身世之感。

  • 第9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正确答案: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前者运用了比喻”、“后者运用了拟人”也正确)

  • 第10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转千匝绕郡城。 [注]山房:士大夫的别墅;春事:春天的景色。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相同点?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两诗的抒情方式都是含蓄委婉的(答“间接抒情”也对)。岑诗是借景抒情,作者通过乱鸦夕照与春花怒放极不和谐的画面表达思想感情。李诗即景生情,作者通过登楼所见抒发内心的感受。

  • 第11题:

    问答题
    怎样理解《赤壁》《过华清宫》这两首诗表达之含蓄?

    正确答案: 《赤壁》借假设表现自己的见解和历史观。《过华清宫》借飞骑为杨贵妃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暗讽唐玄宗。这两首诗都直中见曲,含蓄深远,构思精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概括《赤壁》《过华清宫》这两首诗的主题。

    正确答案: 《赤壁》咏史诗,抒历史兴亡之慨。
    《过华清宫》咏史诗,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正确答案:
    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

  • 第14题:

    别相饯诸友
    双井山边送客时,满林风雪倍相思。
    西行万里遥回首,太华终南落日迟
    请赏析该诗后两句的表达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
    解析:
    第一句点明送别的地点,第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出行甚远还在不时地回头张望,足见恋恋不舍的深情。 (1)后两句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想象友人在西行万里的路途中,遥相回望,彼时太华山合终南山应为落日悠悠。
    (2)后两句的虚写与前两句景色的实写交相辉映,诗人想象友人途中的思念和不舍,其实正是诗人的感情。于满林风雪中送别友人,渲染了“倍相思”的情感氛围,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不舍,流露出了与友人分离的感伤情怀。

  • 第15题:

    下列诗句与描写对象对应不正确的是()。

    A.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桂花
    B.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梨花
    C.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梅花
    D.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

    答案:B
    解析: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杨柳枝词》,诗中描写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现垂柳特征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也对此进行了描写。故选B。

  • 第16题:

    《防兵曹胡马》和《病马》这两首诗都是写马,但感情基调不相同。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以《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为例,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⑴景物描写对主题的烘托作用。
    ⑵形式上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不拘泥,富于变化。
    ⑶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双声、叠韵、叠字的运用,描摹细致曲折的感情和自然景象的特征,收到较大的艺术效果。
    ⑷章节重叠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 第18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正确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 第19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光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
    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
    ③以想像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成战士牧马而归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 第20题:

    怎样理解《赤壁》《过华清宫》这两首诗表达之含蓄?


    正确答案:《赤壁》借假设表现自己的见解和历史观。《过华清宫》借飞骑为杨贵妃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暗讽唐玄宗。这两首诗都直中见曲,含蓄深远,构思精巧。

  • 第21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转千匝绕郡城。 [注]山房:士大夫的别墅;春事:春天的景色。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分别概括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正确答案:岑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所带来的萧条衰败及昔盛今衰的慨叹。李诗表达了作者对帝京的怀念及有家归不得的痛苦失望心情。

  • 第22题:

    问答题
    苏轼有一首咏物词叫《洞仙歌·江南腊尽》,词中写道:“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中的“金丝”是指什么?

    正确答案: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中的“金丝”是指柳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正确答案: 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