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患儿。发热、流涕、咳嗽已3天,今晨发现前额及耳后有浅红色斑丘疹,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粗糙,声音嘶哑,精神萎靡,两肺呼吸音粗。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风疹B、幼儿急疹C、猩红热D、麻疹E、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题目

3岁患儿。发热、流涕、咳嗽已3天,今晨发现前额及耳后有浅红色斑丘疹,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粗糙,声音嘶哑,精神萎靡,两肺呼吸音粗。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

A、风疹

B、幼儿急疹

C、猩红热

D、麻疹

E、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D
更多“3岁患儿。发热、流涕、咳嗽已3天,今晨发现前额及耳后有浅红色斑丘疹,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粗糙,声音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儿,1岁半,4天来发热,流涕,咳嗽,今晨发现前额及耳后有浅红色斑丘疹,两眼泪汪汪,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红,精神不振,肺呼吸音粗。其诊断最大可能是

    A.风疹

    B.幼儿急疹

    C.猩红热

    D.麻疹

    E.肠道病毒感染


    正确答案:D

  • 第2题:

    男孩,1.5岁。发热、流涕、咳嗽3天,今晨前额及耳后出现浅红色斑丘疹,球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粗糙,声音嘶哑,精神萎靡。两肺呼吸音粗。最可能的诊断是

    A、麻疹
    B、猩红热
    C、风疹
    D、幼儿急疹
    E、川崎病

    答案:A
    解析:
    典型麻疹
    潜伏期:大多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接受过被动免疫的患者可延至4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精神萎靡和烦躁不安等全身不适。
    前驱期:也称出疹前期,一般持续3~4天。①发热:热型不定,渐升或骤升。②“上感”症状: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结合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③麻疹黏膜斑(Koplik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为直径约0.5~1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其他:可有全身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骤然升高,可达40~40.5℃,咳嗽加剧,出现烦躁或嗜睡,重者有谵妄、抽搐(疹出热盛),持续3~4天。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部、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略高出皮面。初发时皮疹稀疏,疹间皮肤正常,其后部分融合成片,颜色加深呈暗红色。不伴痒感。颈淋巴结和脾脏轻度大,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恢复期:若无并发症,出疹3~4天后发热开始减退,食欲、精神等全身症状逐渐好转,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留有棕色色素沉着并伴糠麸样脱屑。此为后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7~10天后痊愈。

  • 第3题:

    3岁患儿。发热、流涕、咳嗽已3天,今晨发现前额及耳后有浅红色斑丘疹,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粗糙,声音嘶哑,精神萎靡,两肺呼吸音粗。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

    A.风疹
    B.幼儿急疹
    C.猩红热
    D.麻疹
    E.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答案:D
    解析:
    该患儿发热4天出疹伴明显卡他症状,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和前额,尽管口腔黏膜斑缺如,但提示口腔黏膜粗糙,所以诊断考虑为麻疹。风疹发热1天出疹;幼儿急疹为热退后出疹;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皮疹多在躯干部,多伴有淋巴结肿大,指趾端红肿,一般情况较好,无声音嘶哑等明显呼吸道黏膜炎症表现,而且该患儿病程仅4天,故临床尚不能诊断。

  • 第4题:

    男.2岁,发热,流涕、咳嗽3天,今晨前额及耳后出现浅红色斑丘疹,球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粗糙,声音嘶哑,精神萎靡,两肺呼吸音粗,最可能的诊断是

    A.川畸病

    B.风疹

    C.猩红热

    D.幼儿急疹

    E.麻疹


    正确答案:E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病毒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呼吸道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伴随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并发症为特征。

  • 第5题:

    男孩,1.5岁。发热、流涕、咳嗽3天,今晨前额及耳后出现浅红色斑丘疹,球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粗糙,声音嘶哑,精神萎靡。两肺呼吸音粗。最可能的诊断是

    A、麻疹
    B、风疹
    C、猩红热
    D、幼儿急疹
    E、川崎病

    答案:A
    解析:
    麻疹的临床表现:1.典型麻疹 潜伏期6 ~18天,一般10 ~14天,免疫者可延至21~28天。
    前驱期:一般3~4天。发热、结合膜炎、上感样表现和柯氏斑为双侧颊黏膜见直径0.5~1mm大小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
    出疹期:持续3~5天。皮瘆顺序:耳后发际—额面部-躯干和四肢。为玫瑰色斑丘疹,略高出皮面,疹间皮肤正常,可融合成片。出疹时体温升高,咳嗽加剧,肺部少量啰音,颈淋 巴结和脾脏可轻度肿大。
    恢复期: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疹退处有麦麸样脱屑并留有褐色素沉着。全身情况 好转,体温下降,呼吸道症状消失。整个病程为10~14天。
    2.其他类型麻疹
    轻型麻疹:见于有部分免疫者。潜伏期延长;前驱期短且症状轻微;可无麻疹黏膜斑;皮疹稀疏细小,消失快;可见脱屑,可不遗留色素斑;无并发症。
    重型麻疹:见于病毒毒力过强或患儿身体虚弱者。中毒症状重,起病即高热,或体温 不升。皮疹常密集融合成片,或疹出不透,或出而骤退,或皮疹呈出血性伴黏膜和消化道出血。 常有神经系统症状或心血管功能不全。
    无皮疹型麻疹:见于免疫能力较强或应用免疫抑制剂者。病程中常无皮疹,可有麻疹黏膜斑,常以鼻咽部分泌物找到多核巨细胞或特异性抗体为诊断依据。
    异型麻疹:见于接受过灭活疫苗者。前驱期短,无麻疹黏膜斑;出瘆期发热和全身症 状较重;出疹顺序为先四肢,后躯干和面部;皮疹呈多形性;常伴腹痛和肌痛;易并发肺炎、肝炎 和胸腔积液等。恢复期麻疹血凝抑制抗体滴度常>1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