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唐代科举制度论述不正确的是()。A.唐代科举制度给了大批中下层士子或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寒士)一个通过考试参政的机会。B.唐代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以“四书”文句为题。C.唐代科举制度的“八股取士”大大束缚了唐代文人的思想活力。D.唐时科举不用糊名制,录取的关键并不在一次考试的成绩,而在于平时的声誉。

题目
以下关于唐代科举制度论述不正确的是()。

A.唐代科举制度给了大批中下层士子或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寒士)一个通过考试参政的机会。

B.唐代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以“四书”文句为题。

C.唐代科举制度的“八股取士”大大束缚了唐代文人的思想活力。

D.唐时科举不用糊名制,录取的关键并不在一次考试的成绩,而在于平时的声誉。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D
更多“以下关于唐代科举制度论述不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从现实角度论述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及局限性。


    答案:
    解析: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科举制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积极影响:(1)第一,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根本上打破了两晋南北朝以来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最大限度地网罗全国优秀人才,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权基础。(2)第二,选拔官吏有了文化作为依据,从而能够选拔素质较高的人才。科举制改变了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只重品行、门第,而忽视了才能之弊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3)第三,科举制度使读书成为一种潮流。科举制度在中国的古代有巨大的影响,是因为从科举中不仅能够得到政治上的特权,而且还有经济上的利益。(4)第四,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对世界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科举制度长存1300多年,不仅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国际社会也起了一定的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等都曾仿照中国实行科举制。在西方,有人称它是“人类所发展出的选择公仆的方法中,最奇特最令人赞赏的方法”。(二)消极影响:(1)国家只重视科举取士,而忽视学校教育。学校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机构,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科举考试进行,学校失去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完全成为科举制的附庸。(2)科举制度相当功利,缺乏长远性,容易滋生腐败,败坏学风。(3)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尤其是明清的八股文考试,不利于文化和科技创新。

  • 第2题:

    唐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形式是常举和( )。

    A.进士
    B.秀才
    C.明经
    D.制举

    答案:D
    解析:
    唐代的科举分常举、制举两种。所谓常举是指每年分科举行的科举;制举是指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科举。由于常举和制举选拔人才的目的不同,因此在考试内容、考生来源、考试方法上有很大区别,而常举以其长期性、固定性的优点成为了科举中最重要的部分。

  • 第3题:

    2、对唐代文人不正确的论述是()。

    A.总体上唐代文人自觉地干预政治

    B.社会上流文人入主文坛

    C.唐代文人思想比较自由开放

    D.相对于前代,唐代文人文学与文化修养精深


    ABC

  • 第4题:

    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其影响。


    答案:
    解析:
    (1)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采用考试办法,分科举人,是隋朝的一大创举。当时的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唐承隋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科举取士制度。唐高宗以后,科举取士名额有所增加。武则天开创武举选拔军事人才的先例。到了开元、天宝时期,参加科举的人愈益增多,科举制度中大部分考试科目已经形成,考试内容和形式基本确立,科举制度渐趋成熟和完备。(2)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选士制度,在历史上存在1 300多年,对我国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积极作用在于: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具体表现为:第一,中央政府掌握选士大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第二,官吏经考试选拔,提高官吏文化修养,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第三,士子通过科举获得参政机会,扩大统治基础;第四,利用科举制统一思想,笼络人心,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国家稳定与发展。②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具体表现为:第一,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第二,促进人们思想统一于儒学,结束思想混乱的局面;第三,刺激学校教育发展,利于教育的普及;第四,种类繁多的考试科目扭转了人们重文轻武、重经学轻科学的现象。③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具体表现为:第一,重视人的知识才能,而非门第;第二,时务策与诗赋利于检验人的能力。从整个发展历程看,科举从隋唐到宋朝,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到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趋明显,最终被社会所淘汰。消极作用在于:①国家只重视选科取士,而忽略了学校教育;学校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机构,失去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成为科举制的附庸。②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具体表现为:第一,评分时主观随意因素会影响评分客观性;第二,考官受贿和考试作弊现象严重;第三,诱骗知识分子为功名利禄而学习,大部分考生将终生时间浪费在考场上。③科举制束缚思想,败坏学风,具体表现为:第一,导致学校形成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学习风气;第二,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使他们形成重权威轻创新,重经书轻科学,重书本轻实践,重记忆轻思考,独立性弱、依赖性强的性格特征;第三,形成功利色彩的畸形读书观、学习观,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这些思想长期阴魂不散。

  • 第5题:

    【单选题】科举制度的真正成型是在以下哪个朝代?()

    A.汉代

    B.魏晋时期

    C.隋代

    D.唐代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