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很多动物都有保护色,同一物种,在热带丛林中的可能具有斑斓的色彩,而在沙漠中的则以黄褐色为主,这说明在自然的进化中,动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异,以保护自己。 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论断?A.自然界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 B.具有保护色的动物隐蔽性较强,不易被天敌发现 C.自然的进化与物种无关,而与环境有关 D.动物的不断变异是为了适应新的环境

题目
在自然界中,很多动物都有保护色,同一物种,在热带丛林中的可能具有斑斓的色彩,而在沙漠中的则以黄褐色为主,这说明在自然的进化中,动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异,以保护自己。
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论断?

A.自然界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
B.具有保护色的动物隐蔽性较强,不易被天敌发现
C.自然的进化与物种无关,而与环境有关
D.动物的不断变异是为了适应新的环境

相似考题
更多“在自然界中,很多动物都有保护色,同一物种,在热带丛林中的可能具有斑斓的色彩,而在沙漠中的则以黄褐色为主,这说明在自然的进化中,动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异,以保护自己。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无颌类在脊椎动物进化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原始无头类的主干进化为以鳃滤过取食的有头但无颌的脊椎动物的祖先,即相当于原始有头类。再由无颌类进一步演化出一个侧支为圆口类,其主干则演化为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甲胄鱼是现在已发现的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和现存圆口纲动物有许多共同的特点。甲胄鱼是适应于向底栖生活发展的一支,而圆口类动物是适应半寄生或寄生生活的一支,可能来自共同的无颌类祖先。已有的化石材料揭示,现代的各种鱼类是由和甲胄鱼关系很近的盾皮鱼演变而来,进而又演化为其它脊椎动物。

  • 第2题:

    自然界中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作为电影艺术的动物更强调个性。正如电影一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一样,以动物为主角的影片在____动物充满神秘色彩的生活的同时,格外注重突出不同种类中每个动物的性格特征,____地刻画典型的动物形象。

    A. 呈现 不遗余力
    B. 展示 入木三分
    C. 记录 浓墨重彩
    D. 描绘 活灵活现

    答案:A
    解析:
    “展示”与“生活”搭配不当,故排除B;“浓墨重彩”指描写,不能用于电影,故排除C;根据第二空前面。“格外注重突出……”可以看出,“不遗余力”更合适。不遗余力:把全部力量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 第3题:

    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正确答案:D

  • 第4题:

    自然界中物种一直在灭绝,为什么却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正确答案: 主要原因是因为人类的干扰和破坏,物种丧失或灭绝的速度远远地高于自然灭绝的速度。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4年的报告中警告:当前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相当于史前恐龙的大灭绝时期。这一速度是自然界物种正常衰亡规律的1000倍。德国《明镜》周刊文章:到2100年地球上1/3到2/3的动植物以及其他有机体将消失—这种物种大规模灭绝的现象,就和大约6500万年前恐龙消亡差不多。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据估计,每天有100种或每15分钟有一个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今后的20年里,如果还不阻止,可能有100万个物种处于灭绝的威胁中。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大致每天一个种加快到每小时一个种。虽然各方面的数据差距较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目前物种丧失或灭绝的速度远远地高于自然灭绝的速度。
    人类为什么需要生物多样性呢?我们为什么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什么又必须对生物多样性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用很短的篇幅,完全说清楚这些问题,并非易事,希望下面的一些事实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世界上的动植物都环环相扣、相互依赖的。看上去毫不相干的两个物种,很有可能存在着某种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一个灭绝,另一个也不能独生。传粉动物和有花植物之间的关系,就很能体现这种关系。对形形色色的有花植物来说,传粉是它们传宗接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据估计,现在已知的有花植物中,有10%是风媒传粉,5%是自花授粉,还有一小部分是水媒或其他传粉,其他80%多都是由动物传媒授粉的。在传粉动物中,昆虫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授粉昆虫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蜂类、蚂蚁、蚜虫、甲虫、蝴蝶、蛾类、蚊子、蓟马及苍蝇等。除了这些传粉昆虫,鸟类、蝙蝠、蜗牛、蛞蝓、壁虎、负鼠、狐猴和丛猴等动物也有一定的传粉作用。
    我们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因为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生存和物种栖息的环境,也为国家的生态安全提供了保障。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许多物种资源与农业、林业、渔业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直接相关,而物种体内蕴含的遗传资源是继化石能源之后人类最后一块淘金场,是生物医药、化妆品、保健品等诸多生物产品的重要原材料。此外,生物多样性还在美学、艺术、文学及宗教等各个方面具有多种潜在价值。例如,人们往往愿意付费前往动物园、植物园及自然景点,观赏珍稀动植物和美丽的生态系统。
    正是这种传粉动物的多样性,确保了有花植物的生息繁衍,并成就了植物的丰富多彩。每一种传粉动物在维系植物多样性方面都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蜜蜂专门负责那些花香四溢、芬芳扑鼻的花朵的传粉工作;因为蝴蝶是少数几种有较好色彩视力的昆虫,因此由蝴蝶来负责那些绚丽多彩、婀娜多姿花朵的传粉工作;蛾类、蝙蝠等夜间活动的动物,则专门负责那些在夜间开花植物的传粉工作;而对于一些开花期间散发出烂鱼腐肉般的腐臭气味的花朵,蜜蜂、蝴蝶都唯恐避之不及,纷纷绕道而行,不过不用担心,大自然也为它们准备了传粉者。每当这些“臭气熏天”的花朵花盛开的时节,就会招来许多追腐逐臭的苍蝇来舔食,这些苍蝇在“酒足饭饱”之后,也完成了传粉的任务;还有一些花朵,没有花香、没有特色、默默无闻,那些传粉“精英”们都不屑一顾,大自然也为此派遣了专门的传粉者:如新西兰的一种亚麻靠壁虎为其传粉,澳大利亚的负鼠为龙眼科植物传粉,蜗牛和蛞蝓在万年青属、海芋属和金腰子属等植物上爬行时就可以传播花粉……。
    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有了传粉动物的多样性,才保证了植物的多样性,有花植物也才得以一代一代繁衍下去。任何一个传粉动物的灭绝,在植物界都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反过来也一样,有花植物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传粉动物的生存条件,可以说,这种动物和植物的多样性一个也不能少。
    缺少多样性的单一作物种植或树种栽培,会造成收益不稳,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尤其是遇到适宜于病虫害大规模爆发的气候条件的时候,单一种植方式为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提供了天时、地利,大面积单一种植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从1988年开始,杨树蛀干害虫黄斑星、光肩星天牛在甘肃河西走廊大爆发并迅速扩散蔓延,导致河西走廊大量杨树短时间内迅速衰败、死亡,几乎波及整个走廊。很多地方为了阻止虫害的蔓延,不得不忍痛割爱,砍掉剩下的杨树。仅甘肃永登一个县,2002年就砍伐了13万株生长了15年的杨树。
    这都是造林树种缺少多样性惹下的祸。在甘肃河西走廊的公路、铁路和农田林网等人工防护林中,杨树占绝对统治地位,达到了90%以上。由于树种单一、规模庞大、群落简单,为害虫天牛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又为其迅速传播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天牛传入一地后很快形成新的发生基地,加重危害。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由于造林树种缺少多样性,一旦主打树种杨树受害死亡,就会出现防护、绿化、用材、风景等很多空白,需要很多很多年才能恢复。
    后来的调查发现,这两种天牛重点危害当地的杨树品种,其他树种受害非常轻微,即便同是杨树,品种不同,受害程度也不同。这说明,如果采用多样化的造林树种,或者是不同品种杨树的搭配,损失就不会如此严重了。
    事实上,因栽种单一树种而引发的危机在中国已屡见不鲜。在安徽阜阳,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引进杨树以来,由于杨树生长速度快、树干通直、材质优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当地很快便形成了一种“种杨树,发杨财”热潮。伴随“杨家将”的大举进军,本地树种迅速退出了竞争行列。经过近20年的发展,阜阳已形成了“杨家将”一统天下局面,使当地传统乡土树种比重只占10%左右。过去中国是北方“杨家将”,南方“沙家浜”,现在变成了,“东西南北中,全是杨家兵”的局面。不过令人高兴的是,树种单一化的隐患,也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正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种缺少多样性的大面积单一种植的潜在危害,如大规模病虫害容易爆发,杨树干粗枝疏,不利于鸟类筑巢,排挤当地树种多样性等问题都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2001年,深圳由于植树造林树种单一,松林面积达到了70%,由此引发空前的大面积毛松虫灾害,不得不自砍93万亩林木。
    缺少多样性的大面积单一化种植造成的灾难,不仅是在林业生产中,农业生产的灾难也比比皆是。“马铃薯大面积单一种植与爱尔兰大饥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845-1846年,爱尔兰境内大面积暴发马铃薯晚疫病,四分之三的马铃薯被摧毁,使爱尔兰人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这次被称为“爱尔兰大饥馑”的灾难最终直接导致100多万人饿死,150余万人移民国外。
    当马铃薯于16世纪末被首次引入欧洲时,爱尔兰人很快就发现马铃薯的优点,几乎所有耕地都用来种植马铃薯,其他作物近乎绝迹。这毫无疑问是人们有史以来尝试过的最大规模单一作物栽培,但其灾难性的后果也有力地证明,缺少了多样性的农作物栽培所造成的恶果也同样是史无前例的。
    还有很多其他类似的例子,也都能说明缺少多样性的大规模农作物单一种植的危害。如二十世纪北美小麦杆锈病大流行;1946年美国350万亩燕麦叶枯病大流行,造成经济损失20-25%;1970年美国大面积种植T型玉米杂交种达690万亩,小斑菌T小种大流行,减产330亿斤,损失1亿美元……。
    中国也不缺少农作物大面积单一种植带来灾难的例子。2005年7月开始,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大面积水稻叶瘟、颈瘟、粒瘟等病害发生,再加上连续的阴雨大雾天气,给病害的迅速传播蔓延提供了天气条件,随后的高温高湿天气又加重危害,各地相继发生水稻叶瘟病,一些水稻因病未能出穗而死亡,使佳木斯市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稻瘟病灾害。近140万亩稻田发生病害,其中30万亩严重受灾。此次稻瘟病发生的面积和危害程度,为佳木斯市历史上最重的一年。给当地粮食产量和当地农民的收入带来巨大的损失。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从下面几篇报道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来:《新疆棉花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已达到865万亩次》、《河北棉花病虫害将中度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910万亩》、《印度:祸起“转基因棉花”20万农民因此自杀》。表面上,这些报道都说的是转基因棉花,看似转基因惹的祸,实际上是由于转基因作物的某些明显优势,常常导致大规模的单一种植,为后来的各类自然灾害发生打下了伏笔。
    在水果生产中,这种灾难也同样未能幸免。甜橙,在巴西人眼里是真正的摇钱树。巴西每年仅甜橙一项就能够出口创汇12亿美元。全世界人类所消费的甜橙果汁的70%,原料都源自巴西产的甜橙。甜橙已成为巴西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由于大面积单一种植,对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的抵抗力非常脆弱,高度的风险一直伴随着巴西的甜橙业。果不其然,1999年,巴西出现柑桔猝死病,这种神秘疫情悄然袭来,许多甜橙树在一夜之间“突然猝死”,茂密繁盛的甜橙树突然之间变得枝残叶落、一派狼藉,似乎经历了一场核战争式的、摧朽拉枯般的洗劫。这场灾难,使整个巴西至少有300万株甜橙树死亡。
    事实上,甜橙种植者并没有汲取这种缺少多样性的大面积单一种植的教训。这只不过是一次悲剧重演,巴西的甜橙受到传染病的重创,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世纪40年代,一种病毒就曾将巴西种植的甜橙品种“一网打尽”。这场浩劫过后,唯有一个叫“利马奥克拉布”的树种劫后余生。巴西的果农就将其奉若神明,并逐渐把全部农场和果园都栽种上了该品种,现在,巴西所栽种的2亿棵甜橙果树中的85%都是这个品种的后代,使该品种从此一统天下,并使种植农场逐渐复苏。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巴西的甜橙又成了美国市场的“巨无霸”。但新的灾难再一次告诉巴西人,缺少了多样性的大面积单一品种种植,最终是会受到惩罚的。
    在所有的作物中,单一化栽培的最大受害者应首推香蕉种植业。虽然香蕉有500多个品种,但更受广大商家青睐的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种。据估计,因受病虫害的侵害,全世界每年约损失40%-50%的香蕉产量。仅在巴西,每年因斑点病毒而使香蕉作物蒙受的损失就高达3500万美元。
    二十世纪初加勒比海地区香蕉萎蔫病大流行也是一个有名的例子。栽培品种的多样化,是抗御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天然防护壁垒。虽然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单一化栽培的危害,但仍有很多人终究抵不住单一化、
    大规模栽培高效率的巨大利益诱惑。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悲剧还将会不断出现。
    和种植业一样,养殖业的日趋单一化,也已经带来了很多灾难性后果,疯牛病和家禽的各种传染病,已经给我们发出了严重的警告。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报道,某地扑杀了大量的家畜或家禽,这些扑杀,都会给一些地区或某些经营者带来灭顶之灾,归根结底,品种单一化的养殖是造成这种悲剧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每当你赴宴的时候,你都会发现,丰盛的菜肴总是宴会成功的一个前提,餐桌上丰盛的菜肴,从海味到山珍,从肉类到蔬菜,从谷物到面食,往往会让人垂涎欲滴,这都是拜生物多样性所赐。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了一种动物,一种植物,你可以想象,那宴会将多么单调乏味。
    事实上,我们日常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口味上,还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经常吃玉米,由于玉米缺乏色氨酸,就会发生赖皮病;同样,长时间食用单一食用油,就会引发营养失衡。因为有很多人体必需的物质,是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这就需要食物的多样性来调节了。同样,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锌、钙、铁等主要来自肉食,人体如果缺少了锌、钙和铁等微量元素就会发生因缺乏微量元素而引起的一些疾病。
    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不论它目前对人类的重要性如何,不论大小,不论轻重,也不论简单还是复杂,都是人类的朋友。每一个物种都是这个地球上生物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缺少了任何一个,都会伤及整个食物链,就会引起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一个物种的作用,也许在它灭绝后才会显现出来。据研究,每灭绝一个物种,由于食物链的相关作用,往往会有10-30个物种随之而逐渐消失。上世纪九十年代,印度的秃鹫减少了95%,导致野狗和老鼠大量繁殖,结果印度的鼠疫爆发和狂犬病肆意流行,这说明,一个物种出了问题,最终一定会危及到人类自身。
    如果把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比作一个飞机,那么每一个物种灭绝,就像从飞机上又掉下一个小螺丝,如果这架飞机上的螺丝掉得差不多了,那离这架飞机坠毁也就不远了。
    因此,为了保护人类自身,我们就必须保护好生物多样性。

  • 第5题:

    以下关于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一物种往往都由多个具有生殖隔离的种群构成
    • B、我们认为某现存物种和它的祖先是两个物种,其依据是它们的基因库具有较大的差别
    • C、所谓“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 D、真核生物中动物比植物在进化史上后出现的原因是动物必须依赖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才能生活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在动物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神经中枢的类群的是()

    • A、海绵动物
    • B、腔肠动物
    • C、扁形动物
    • D、环节动物

    正确答案:C

  • 第7题: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为()。

    • A、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
    • B、动物不能进行生产劳动,人能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生产活动
    • C、动物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
    • D、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在动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则不起决定作用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最先从水中登陆的脊椎动物是两栖动物。()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从节肢动物的特点,说明在动物界中节肢动物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


    正确答案: 节肢动物是身体分节、附肢也分节的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它们成功地登上陆地以后,就几乎占据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活环境。这是因为它们一面适应陆栖生活的新结构,一面又发展有的器官系统,以增强运动,顺应陆地上变化莫测的外界环境。具体表现如下:
    (1)身体分为前后连接的多数体节、借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而且是异律分节,体节间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从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具几丁质的外骨骼,有保护身体、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接受刺激的功能。这也是节肢动物对广泛生活环境有适应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之相适应的是在发育过程中出现蜕皮现象。
    (3)具分节的附肢,关节之间能做各种活动,使附肢的活动更多样化,能适应许多功能,如:爬行,游泳,跳跃,还利用翅做远距离飞行。
    (4)产生了专职的呼吸器官,以促进气体交换。水栖种类以鳃、书鳃呼吸,多数陆栖种类用气管、书鳃呼吸。可以获得足够的氧气,以适应活动量的增大,且可以保持体内的水分。
    (5)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复杂是与发达的呼吸系统相适应的。
    (6)肌肉由横纹肌组成,能作迅速的收缩,牵引外骨骼,从而产生敏捷的运动。
    (7)消化系统完全,分前、中、后肠三部分,并由头部和附肢组成口器,增强了取食的能力,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可以满足能量消耗增大的要求。
    (8)马氏管、触角腺、颚腺、基节腺等排泄器官的出现,满足了代谢作用旺盛的需要。
    (9)具有十分发达的感觉器官,如单眼、复眼、触角、听器、平衡囊;愈合的神经节提高了神经系统传导刺激,整和信息、指令运动等,以能及时感知陆地上多样和多变的环境因子,并迅速作出反应,用利于适应各种环境的生活。
    (10)多数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繁殖能力强、后代种群数量大,发育过程中有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并且部分种类有休眠和滞育现象以度过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
    A

    动物的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生物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

    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内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从节肢动物的特点,说明在动物界中节肢动物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

    正确答案: 节肢动物是身体分节、附肢也分节的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 、 分布最广的一类,它们成功地登上陆地以后,就几乎占据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境。这是因为它 们一面产生适于陆栖生活的新结构,一面又发展原有的器官系统,以增强运动,顺应陆地上变化莫测的外界环境。具体表现在如下:
    (1)身体分为前后连接的多数体节,借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而且是异律分节,体节间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从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具几丁质的外骨骼,有保护身体,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接受刺激的功能。这也是节肢动 物对广泛生活环境有适应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之相适应的是在发育过程中出现蜕皮现象 。
    (3)具分节的附肢,关节之间能作各种活动,使附肢的活动更多样化,能适应许多功能,如爬行、游泳和跳跃,还利用翅作远距离飞行。
    (4)产生了专职的呼吸器官,以促进气体交换。水栖种类以鳃、书鳃呼吸,多数陆栖种类用气管、书肺呼吸。可以获得足够的氧气,以适应活动量的增大,且可以保持体内的水分。
    (5)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复杂是与发达的呼吸系统相适应的。
    (6)肌肉由横纹肌组成,能作迅速的收缩,牵引外骨骼,从而产生敏捷的运动。
    (7)消化系统完全,分前、中、后肠三部分,并由头部和附肢组成口器,增强了取食的能力 ,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可以满足能量消耗增大的要求。
    (8)马氏管、触角腺、颚腺、基节腺等排泄器官的出现,满足了代谢作用旺盛的需要。
    (9)具有十分发达的感觉器官,如单眼、复眼,触角、触须、听器、平衡囊;愈合的神经节提高了神经系统传导刺激,整合信息、指令运动等,以能及时感知陆上多样和多变的环境因子,并迅速作出反应,用利于适应各种生境的生活。
    (10)多数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繁殖能力强,后代种群数量大,发育过程中有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并且部分种类有休眠和滞育现象以渡过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头索动物(文昌鱼)在动物进化研究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 头索动物(文昌鱼)是无脊椎动物进化至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在学术研究上有重要意义。其身体结构和胚胎发育特点,为脊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有力证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有这样一种假说: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机能。冬眠的哺乳动物虽然与人类一样都是温血动物,但是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例如在体温调节上,就要比非冬眠动物强。

    上文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某些哺乳动物在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从而具备了冬眠的功能

    B.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

    C.冬眠的哺乳动物比起人类来具有更强的体温调节机制

    D.冬眠的哺乳动物和非冬眠的哺乳动物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体温是否可以调节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在自然界中,比起其他动物来,人是唯一能够能动地使用()进行沟通活动的动物。

    • A、语言
    • B、表情
    • C、符号
    • D、其他三项都是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在大自然中,大而圆的动物的体形降温慢。


    正确答案:大的球形烧瓶这个容器内的水温降得慢,细而长的玻璃瓶这个容器内的水温降得快

  • 第16题:

    实验动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以保证物种世代延续。这种子代在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特征与亲代的一致性,称为()。

    • A、遗传
    • B、变异
    • C、延续
    • D、繁殖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植物的花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很多适应性特征,具体表现为()

    • A、自然界中每种植物的花都有专门的昆虫进行传粉
    • B、某种兰花的花矩顶端储存花蜜是为了吸引传粉的昆虫
    • C、气候变化引起花粉出现多种适应性形态变化
    • D、植物在争夺传粉动物的自然选择压力下形成了不同的花期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在动物进化中,从()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 A、扁形动物
    • B、原腔动物
    • C、腔肠动物
    • D、环节动物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三胚层的动物最早出现于()。

    • A、软体动物
    • B、扁形动物
    • C、腔肠动物
    • D、环节动物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从水生的无脊椎动物发展到了原始的节肢动物,可以充分说明动物的进化从水生到陆生。()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试述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腔肠动物出现了一些海绵动物还没有发生,而为其他多细胞动物所共有的基本特征:
    (1)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的分化;
    (2)腔肠动物出现了组织的分化;
    (3)腔肠动物开始出现了消化腔,即消化循环腔;
    (4)腔肠动物身体都有了固定的对称体制,即辐射对称。因此,可以说腔肠动物是最原始的真后生动物,是其他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一个起点。

  • 第22题:

    问答题
    自然界中物种一直在灭绝,为什么却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正确答案: 主要原因是因为人类的干扰和破坏,物种丧失或灭绝的速度远远地高于自然灭绝的速度。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4年的报告中警告:当前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相当于史前恐龙的大灭绝时期。这一速度是自然界物种正常衰亡规律的1000倍。德国《明镜》周刊文章:到2100年地球上1/3到2/3的动植物以及其他有机体将消失—这种物种大规模灭绝的现象,就和大约6500万年前恐龙消亡差不多。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据估计,每天有100种或每15分钟有一个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今后的20年里,如果还不阻止,可能有100万个物种处于灭绝的威胁中。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大致每天一个种加快到每小时一个种。虽然各方面的数据差距较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目前物种丧失或灭绝的速度远远地高于自然灭绝的速度。
    人类为什么需要生物多样性呢?我们为什么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什么又必须对生物多样性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用很短的篇幅,完全说清楚这些问题,并非易事,希望下面的一些事实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世界上的动植物都环环相扣、相互依赖的。看上去毫不相干的两个物种,很有可能存在着某种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一个灭绝,另一个也不能独生。传粉动物和有花植物之间的关系,就很能体现这种关系。对形形色色的有花植物来说,传粉是它们传宗接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据估计,现在已知的有花植物中,有10%是风媒传粉,5%是自花授粉,还有一小部分是水媒或其他传粉,其他80%多都是由动物传媒授粉的。在传粉动物中,昆虫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授粉昆虫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蜂类、蚂蚁、蚜虫、甲虫、蝴蝶、蛾类、蚊子、蓟马及苍蝇等。除了这些传粉昆虫,鸟类、蝙蝠、蜗牛、蛞蝓、壁虎、负鼠、狐猴和丛猴等动物也有一定的传粉作用。
    我们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因为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生存和物种栖息的环境,也为国家的生态安全提供了保障。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许多物种资源与农业、林业、渔业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直接相关,而物种体内蕴含的遗传资源是继化石能源之后人类最后一块淘金场,是生物医药、化妆品、保健品等诸多生物产品的重要原材料。此外,生物多样性还在美学、艺术、文学及宗教等各个方面具有多种潜在价值。例如,人们往往愿意付费前往动物园、植物园及自然景点,观赏珍稀动植物和美丽的生态系统。
    正是这种传粉动物的多样性,确保了有花植物的生息繁衍,并成就了植物的丰富多彩。每一种传粉动物在维系植物多样性方面都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蜜蜂专门负责那些花香四溢、芬芳扑鼻的花朵的传粉工作;因为蝴蝶是少数几种有较好色彩视力的昆虫,因此由蝴蝶来负责那些绚丽多彩、婀娜多姿花朵的传粉工作;蛾类、蝙蝠等夜间活动的动物,则专门负责那些在夜间开花植物的传粉工作;而对于一些开花期间散发出烂鱼腐肉般的腐臭气味的花朵,蜜蜂、蝴蝶都唯恐避之不及,纷纷绕道而行,不过不用担心,大自然也为它们准备了传粉者。每当这些“臭气熏天”的花朵花盛开的时节,就会招来许多追腐逐臭的苍蝇来舔食,这些苍蝇在“酒足饭饱”之后,也完成了传粉的任务;还有一些花朵,没有花香、没有特色、默默无闻,那些传粉“精英”们都不屑一顾,大自然也为此派遣了专门的传粉者:如新西兰的一种亚麻靠壁虎为其传粉,澳大利亚的负鼠为龙眼科植物传粉,蜗牛和蛞蝓在万年青属、海芋属和金腰子属等植物上爬行时就可以传播花粉……。
    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有了传粉动物的多样性,才保证了植物的多样性,有花植物也才得以一代一代繁衍下去。任何一个传粉动物的灭绝,在植物界都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反过来也一样,有花植物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传粉动物的生存条件,可以说,这种动物和植物的多样性一个也不能少。
    缺少多样性的单一作物种植或树种栽培,会造成收益不稳,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尤其是遇到适宜于病虫害大规模爆发的气候条件的时候,单一种植方式为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提供了天时、地利,大面积单一种植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从1988年开始,杨树蛀干害虫黄斑星、光肩星天牛在甘肃河西走廊大爆发并迅速扩散蔓延,导致河西走廊大量杨树短时间内迅速衰败、死亡,几乎波及整个走廊。很多地方为了阻止虫害的蔓延,不得不忍痛割爱,砍掉剩下的杨树。仅甘肃永登一个县,2002年就砍伐了13万株生长了15年的杨树。
    这都是造林树种缺少多样性惹下的祸。在甘肃河西走廊的公路、铁路和农田林网等人工防护林中,杨树占绝对统治地位,达到了90%以上。由于树种单一、规模庞大、群落简单,为害虫天牛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又为其迅速传播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天牛传入一地后很快形成新的发生基地,加重危害。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由于造林树种缺少多样性,一旦主打树种杨树受害死亡,就会出现防护、绿化、用材、风景等很多空白,需要很多很多年才能恢复。
    后来的调查发现,这两种天牛重点危害当地的杨树品种,其他树种受害非常轻微,即便同是杨树,品种不同,受害程度也不同。这说明,如果采用多样化的造林树种,或者是不同品种杨树的搭配,损失就不会如此严重了。
    事实上,因栽种单一树种而引发的危机在中国已屡见不鲜。在安徽阜阳,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引进杨树以来,由于杨树生长速度快、树干通直、材质优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当地很快便形成了一种“种杨树,发杨财”热潮。伴随“杨家将”的大举进军,本地树种迅速退出了竞争行列。经过近20年的发展,阜阳已形成了“杨家将”一统天下局面,使当地传统乡土树种比重只占10%左右。过去中国是北方“杨家将”,南方“沙家浜”,现在变成了,“东西南北中,全是杨家兵”的局面。不过令人高兴的是,树种单一化的隐患,也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正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种缺少多样性的大面积单一种植的潜在危害,如大规模病虫害容易爆发,杨树干粗枝疏,不利于鸟类筑巢,排挤当地树种多样性等问题都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2001年,深圳由于植树造林树种单一,松林面积达到了70%,由此引发空前的大面积毛松虫灾害,不得不自砍93万亩林木。
    缺少多样性的大面积单一化种植造成的灾难,不仅是在林业生产中,农业生产的灾难也比比皆是。“马铃薯大面积单一种植与爱尔兰大饥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845-1846年,爱尔兰境内大面积暴发马铃薯晚疫病,四分之三的马铃薯被摧毁,使爱尔兰人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这次被称为“爱尔兰大饥馑”的灾难最终直接导致100多万人饿死,150余万人移民国外。
    当马铃薯于16世纪末被首次引入欧洲时,爱尔兰人很快就发现马铃薯的优点,几乎所有耕地都用来种植马铃薯,其他作物近乎绝迹。这毫无疑问是人们有史以来尝试过的最大规模单一作物栽培,但其灾难性的后果也有力地证明,缺少了多样性的农作物栽培所造成的恶果也同样是史无前例的。
    还有很多其他类似的例子,也都能说明缺少多样性的大规模农作物单一种植的危害。如二十世纪北美小麦杆锈病大流行;1946年美国350万亩燕麦叶枯病大流行,造成经济损失20-25%;1970年美国大面积种植T型玉米杂交种达690万亩,小斑菌T小种大流行,减产330亿斤,损失1亿美元……。
    中国也不缺少农作物大面积单一种植带来灾难的例子。2005年7月开始,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大面积水稻叶瘟、颈瘟、粒瘟等病害发生,再加上连续的阴雨大雾天气,给病害的迅速传播蔓延提供了天气条件,随后的高温高湿天气又加重危害,各地相继发生水稻叶瘟病,一些水稻因病未能出穗而死亡,使佳木斯市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稻瘟病灾害。近140万亩稻田发生病害,其中30万亩严重受灾。此次稻瘟病发生的面积和危害程度,为佳木斯市历史上最重的一年。给当地粮食产量和当地农民的收入带来巨大的损失。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从下面几篇报道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来:《新疆棉花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已达到865万亩次》、《河北棉花病虫害将中度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910万亩》、《印度:祸起“转基因棉花”20万农民因此自杀》。表面上,这些报道都说的是转基因棉花,看似转基因惹的祸,实际上是由于转基因作物的某些明显优势,常常导致大规模的单一种植,为后来的各类自然灾害发生打下了伏笔。
    在水果生产中,这种灾难也同样未能幸免。甜橙,在巴西人眼里是真正的摇钱树。巴西每年仅甜橙一项就能够出口创汇12亿美元。全世界人类所消费的甜橙果汁的70%,原料都源自巴西产的甜橙。甜橙已成为巴西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由于大面积单一种植,对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的抵抗力非常脆弱,高度的风险一直伴随着巴西的甜橙业。果不其然,1999年,巴西出现柑桔猝死病,这种神秘疫情悄然袭来,许多甜橙树在一夜之间“突然猝死”,茂密繁盛的甜橙树突然之间变得枝残叶落、一派狼藉,似乎经历了一场核战争式的、摧朽拉枯般的洗劫。这场灾难,使整个巴西至少有300万株甜橙树死亡。
    事实上,甜橙种植者并没有汲取这种缺少多样性的大面积单一种植的教训。这只不过是一次悲剧重演,巴西的甜橙受到传染病的重创,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世纪40年代,一种病毒就曾将巴西种植的甜橙品种“一网打尽”。这场浩劫过后,唯有一个叫“利马奥克拉布”的树种劫后余生。巴西的果农就将其奉若神明,并逐渐把全部农场和果园都栽种上了该品种,现在,巴西所栽种的2亿棵甜橙果树中的85%都是这个品种的后代,使该品种从此一统天下,并使种植农场逐渐复苏。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巴西的甜橙又成了美国市场的“巨无霸”。但新的灾难再一次告诉巴西人,缺少了多样性的大面积单一品种种植,最终是会受到惩罚的。
    在所有的作物中,单一化栽培的最大受害者应首推香蕉种植业。虽然香蕉有500多个品种,但更受广大商家青睐的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种。据估计,因受病虫害的侵害,全世界每年约损失40%-50%的香蕉产量。仅在巴西,每年因斑点病毒而使香蕉作物蒙受的损失就高达3500万美元。
    二十世纪初加勒比海地区香蕉萎蔫病大流行也是一个有名的例子。栽培品种的多样化,是抗御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天然防护壁垒。虽然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单一化栽培的危害,但仍有很多人终究抵不住单一化、
    大规模栽培高效率的巨大利益诱惑。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悲剧还将会不断出现。
    和种植业一样,养殖业的日趋单一化,也已经带来了很多灾难性后果,疯牛病和家禽的各种传染病,已经给我们发出了严重的警告。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报道,某地扑杀了大量的家畜或家禽,这些扑杀,都会给一些地区或某些经营者带来灭顶之灾,归根结底,品种单一化的养殖是造成这种悲剧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每当你赴宴的时候,你都会发现,丰盛的菜肴总是宴会成功的一个前提,餐桌上丰盛的菜肴,从海味到山珍,从肉类到蔬菜,从谷物到面食,往往会让人垂涎欲滴,这都是拜生物多样性所赐。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了一种动物,一种植物,你可以想象,那宴会将多么单调乏味。
    事实上,我们日常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口味上,还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经常吃玉米,由于玉米缺乏色氨酸,就会发生赖皮病;同样,长时间食用单一食用油,就会引发营养失衡。因为有很多人体必需的物质,是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这就需要食物的多样性来调节了。同样,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锌、钙、铁等主要来自肉食,人体如果缺少了锌、钙和铁等微量元素就会发生因缺乏微量元素而引起的一些疾病。
    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不论它目前对人类的重要性如何,不论大小,不论轻重,也不论简单还是复杂,都是人类的朋友。每一个物种都是这个地球上生物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缺少了任何一个,都会伤及整个食物链,就会引起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一个物种的作用,也许在它灭绝后才会显现出来。据研究,每灭绝一个物种,由于食物链的相关作用,往往会有10-30个物种随之而逐渐消失。上世纪九十年代,印度的秃鹫减少了95%,导致野狗和老鼠大量繁殖,结果印度的鼠疫爆发和狂犬病肆意流行,这说明,一个物种出了问题,最终一定会危及到人类自身。
    如果把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比作一个飞机,那么每一个物种灭绝,就像从飞机上又掉下一个小螺丝,如果这架飞机上的螺丝掉得差不多了,那离这架飞机坠毁也就不远了。
    因此,为了保护人类自身,我们就必须保护好生物多样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
    A

    经常特定地区特定人群中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

    B

    以动物为传染源并在动物间传遍的疾病

    C

    病原体不依靠人就能在自然界繁衍并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

    D

    病原体通过动物能传播到人的疾病

    E

    病原体不依靠人就能在自然界能在野生动物中繁衍,并只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和家畜的疾病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