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涉及67个国家的调查材料显示:在19个国家里,每4个人就有1个以上的人在挨 饿,而且情况至今没有改善甚至变得更糟。21个国家的饥饿率在上升。饥饿人口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减少了近2000万,但是如果不算中国,饥饿人口的数量增加了,南亚和撒哈拉沙漠以南是饥饿人群最集中的地方。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是: A.20世纪90年代中国饥饿人口数量减少了 B.20世纪90年代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增加了 C.很多国家的饥饿率仍在上升 D.全球饥饿问题至今仍未被解决

题目
—项涉及67个国家的调查材料显示:在19个国家里,每4个人就有1个以上的人在挨 饿,而且情况至今没有改善甚至变得更糟。21个国家的饥饿率在上升。饥饿人口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减少了近2000万,但是如果不算中国,饥饿人口的数量增加了,南亚和撒哈拉沙漠以南是饥饿人群最集中的地方。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是:

A.20世纪90年代中国饥饿人口数量减少了
B.20世纪90年代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增加了
C.很多国家的饥饿率仍在上升
D.全球饥饿问题至今仍未被解决

相似考题
更多“—项涉及67个国家的调查材料显示:在19个国家里,每4个人就有1个以上的人在挨 饿,而且情况至今没有改善甚至变得更糟。21个国家的饥饿率在上升。饥饿人口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减少了近2000万,但是如果不算中国,饥饿人口的数量增加了,南亚和撒哈拉沙漠以南是饥饿人群最集中的地方。 ”相关问题
  • 第1题:

    马克思说“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需要”与()之间的不同。

    A、驱力

    B、价值观

    C、自然环境

    D、目标


    参考答案:A

  • 第2题:

    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 \"人口增长的趋势永远快于生产的增长。如果不加控制,人口总是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只能按照算数级数增长,人口扩张到生活资料仅能够维持生存的极限时,就会出现饥饿、战争和疾病\".由此可推出( )。

    A.只要有效控制住人口,就能从根本上避免饥饿、战争和疾病

    B.人口的增长,是一切战争和疾病的直接原因 .

    C.人口增长速度和生产增长速度的不协调,将会导致战争等后续问题

    D.人类永远无法避免饥饿、战争和疾病,因为人口增长是必然的


    正确答案:C

     由题干可知,人口增长是导致战争、疾病、饥饿的重要因素,但是并不是唯一因素,排除ABD选项与题干无关,故选C

  • 第3题:

    下列说法中,不能从图示信息中获得支持的是( )。

    Ⅰ.1992~2002年间,北非饥饿人口的数量并没有因人口总量的变化而变化

    Ⅱ.1992~2002年间,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饥饿人口比例基本能反映发展中地区的总体概况

    Ⅲ.1992~2002年间,发展中地区的饥饿人口主要集中在南亚地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Ⅳ.1992~2002年间,东亚地区在改善人民饥饿状况的工作方面最为突出

    A.Ⅰ

    B.Ⅱ和Ⅲ

    C.Ⅰ和Ⅲ

    D.Ⅰ和Ⅳ


    正确答案:C
    C  [解析]Ⅰ在谈论饥饿人口的绝对数量,而图表中1992~2002年间不变的是人口比例,可见其不能从已给材料中获得支持;Ⅲ也在讨论饥饿人口的绝对数量,可见Ⅰ和Ⅲ均无法从所给材料获得支持,故选C。

  • 第4题:

    目前亚太粮食问题紧迫,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已接近10亿人,全球1/4饥饿人口在亚太地区。据报道,我国仅餐饮业一项,每年就要倒掉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一项有2707人参与的调查显示,94.3%的人感觉身边的浪费现象普遍,92.6%的人认为“商务消费”方面的浪费最严重。原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张桂凤说:“目前我国的粮食问题已不是‘供应’,而是‘浪费’!我们就想唤起人们对节约粮食、爱惜粮食这一观点的重视,从我做起,做节约粮食的模范。”
    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是:

    A.我们号召人们节约粮食,爱惜粮食
    B.我国餐饮业一项,每年就要倒掉两亿人一年的口粮
    C.我国粮食浪费严重,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D.我国“商务消费”方面的浪费最严重

    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通过一系列数字说明我国存在粮食浪费严重的现象,然后引用原国家粮食局副局长的话呼吁人们从我做起,重视节约粮食问题。B、D两项均未突出“节约粮食”这一主题,A项不如C项概括全面。故本题选C。

  • 第5题:

    人饿了会吃东西,一旦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能量营养素,就能消除饥饿感,这种缺乏能量营养素的饥饿是显性饥饿;然而,人体健康还需要铁、锌等16种矿物元素及维生素A、维生素E等13种维生素,如果缺乏这些微量营养素,则会造成隐性饥饿。显然,显性饥饿只要“吃饱”就能解决,而隐性饥饿只有吃“好”才能应对。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既要“吃饱”又要“吃好”,如此就能保证人体的健康
    B.消除显性饥饿对人更重要,只有“吃饱”才能“吃好”
    C.隐性饥饿并不同于显性饥饿,“吃不好”不等于“吃不饱”
    D.隐性饥饿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比显性饥饿更大、更隐蔽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吃饱”和“吃好”是应对显性饥饿和隐性饥饿两种方法,但并不意味会可以“保证”人体健康,排除;
    B项:题干并未比较消除哪种饥饿更重要,也未涉及“吃饱”和“吃好”的条件关系,因此“只有 才”为无中生有,排除;
    C项:题干表述为缺乏能量营养素为显性饥饿,缺乏微量营养素的为隐性饥饿,说明两种饥饿是不同的,“吃饱”解决显性饥饿,“吃好”解决隐性饥饿,两者的解决方法也是不同的,所以“吃饱”不等于“吃好”,可以推出;
    D项:题干为比较两种饥饿的危害性谁更大,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 第6题:

    饥饿感是动物摄食行为产生的重要驱动力。下列有关饥饿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饥饿感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
    B、饥饿感的形成属于非条件反射
    C、饥饿感的形成过程与神经调节无关
    D、饥饿感驱动摄食通过体液调节实现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错误,饥饿感形成的部位在下丘脑。在下丘脑内有两个与摄食调节有关的中枢,一个是“摄食中枢”,另一个是“饱中枢”。动物实验证明,电刺激摄食中枢可引起进食行为,预先喂饱的动物也再开始进食;如将摄食中枢破坏,则动物丧失食欲,拒食直至饿死。刺激饱中枢则使进食停止,如将其破坏,则动物食欲亢进,食量大增,久之可导致肥胖(下丘脑肥胖综合病)。
    B项正确,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饥饿感与生俱来,由下丘脑控制,无需经过大脑皮层,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C、D项错误,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体液调节则是通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实现其调节功能的调节方式。当人体饥饿时,会刺激下丘脑的“摄食中枢”,从而驱动人类寻找食物,因此饥饿感的形成过程与神经调节有关,并通过神经调节驱动摄食。


  • 第7题: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的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时,应当怎么做?


    正确答案: 及时报告当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 第8题:

    从地图中,我们可以发现现在最饥饿的国家在()。

    • A、澳大利亚大陆
    • B、南极大陆
    • C、非洲大陆
    • D、印度次大陆

    正确答案:C,D

  • 第9题:

    ()总务省2014年5月4日公布的人口估算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4月1日,未满15岁的儿童人数为1633万人,在近一年内减少了16万人,为连续33年减少。和调查开始的1950年相比,儿童人数减少了1300万以上,儿童占总人口比例降至12.8%,该比例是总人口在4000万以上的30个国家中最低的。


    正确答案:日本

  • 第10题:

    人体在短期饥饿情况下,主要由体内的蛋白质供给能量。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1题:

    单选题
    马克思说:“饥饿总是饥饿,但用刀叉吃熟食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这表明人的需要具有()
    A

    动力性

    B

    对象性

    C

    社会性

    D

    多样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蛇的绝食能力十分惊人,它们可以在不进食的状态下生存两年时间。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段饥饿的时期内,蛇的身体长得更快了,头也变得更宽了,原来它们是靠消化自己的身体提供能量,有时甚至会消化自己的一部分心脏。
    A

    蛇可以两周不吃饭

    B

    蛇在绝食期间停止生长

    C

    蛇在饥饿时消化心脏

    D

    蛇头变宽提供能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一件可能使人感到吃惊的事实是,目前不但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而且同世界上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粮食增长速度也是较快的,甚至其他商品价格的增长速度也比不上粮食的增长速度。尽管如此,今天在全世界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粮食。据估计,由于缺粮而面临饥饿的人口有3.4到7.3亿之多,他们尤其集中在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

    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问题是( )

    A.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

    B.尽管世界粮食生产充足,但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粮食

    C.其他产品价格的增长速度比不上粮食的增长速度

    D.因缺粮而面临饥饿的人口有3.4到7.3亿之多


    正确答案:B
    【解析】前面讲述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后面出现转折词语“尽管如此”,又列举出饥饿的人口数据。故选B。

  • 第14题:

    若南亚地区1992年总人口数为15亿,该地区平均人口年增长率为2%,那么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多少亿人?( )

    A.3.30

    B.3.96

    C.4.02

    D.4.82


    正确答案:C
    C  [解析] 15×(1+2%)10×22%≈4.02(亿人),故选C。

  • 第15题:

    人类许多古老文化在与时间的拔河中没能挺到最后。中国的文化资源在历史长河中究竟__________了多少,恐怕没有人能估量得出。在被__________扫荡过无数次的非洲大陆,人们只能在废墟中凭吊和猜测辉煌的古代文明了。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流失 饥饿 B.流逝 饥馑

    C.流逝 饥饿 D.流失 饥馑


    正确答案:D

    “流逝”主要指时间消逝。“流失”主要指有用的物质或美好的东西散失掉。结合题意可知第一空应选“流失”,排除B、C。“饥馑”,五谷收成不好称为“饥”,蔬菜和野菜吃不上称为“馑”,两者合起来就是灾荒、荒年的意思。相比“饥饿”,“饥馑”的程度显然深得多,也更贴合题意,故第二空选“饥馑”。本题答案为D。

  • 第16题:

    【背景材料】

    “饥饿活动”倡导捐出一天餐费做善款

    10月16日是第34个世界粮食日。10月17日,是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确定的首个国家扶贫日。此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来贺信,肯定我国设立扶贫日的举措。

    据了解,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相关机构组织发起的“体验饥饿——饥饿24全民公益活动”,倡导16-60岁有条件的人于10月16日20:00—10月17日20:00,切身体验饥饿,以此表达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饥饿人群和贫困弱势人群的关注。

      活动还倡议,体验者可以邀请三位好友参加体验,若好友不能完成,可以把微博、微信或QQ头像在活动期间改为“饥饿24”活动图标,捐出一天餐费支持爱加餐项目、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等。

    网友质疑“我们不吃饭就能解决贫困吗”

    中国扶贫基金会工作人员称,截至16日18时,超过6000万人次(网友)关注体验饥饿公益项目。

    同时,“饥饿24小时”体验活动也引起众多争议,有网友质疑挨饿助力公益只是一场作秀,多位网友表示不理解为何要举办此类活动。一位新浪微博网友表示,“好像我们不吃饭省下来的钱就能解决贫困问题似的。”并称对方只是借机“炒作”,“体验饥饿不如让吃不上饭的孩子体验一天温饱”。

    对此,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昨日对新京报记者称不怕质疑,“饥饿24小时”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一个公益尝试,发起该活动的初衷并非为了募款,而是以新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关注贫困,“有关注就有力量,就有摆脱贫困的办法。”刘文奎强调,饥饿24小时只是一个形式,“不能以影响身体健康为代价。”

    此次饥饿体验联合发起人之一、冰桶挑战中国地区引进人贝晓超介绍,此次活动受到冰桶挑战项目的很多启发。并称,公益活动目标没变,只是套上一个更吸引人的外壳,形式上的改变不应被称之为作秀。


    答案:
    解析:
    1.谈谈对饥饿24小时活动的看法。

    【答案解析】

    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世纪性课题。解决的方式除了要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化,确保现有耕地规模不被缩减,同时增加政策性补贴外。更为重要的就是要唤醒全社会关注粮食安全、重视节约粮食的意识。因此,饥饿24小时这个活动,从出发点来说,创意确实不错,也确实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让粮食安全问题首次在全社会有了大范围的普及,并且收效也较为良好。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而这些反对主要就是集中在这项活动缺乏细致的操作界限、形式重于内涵以及缺乏后续监督。详细来说,其实这项活动非常类似于前几年我们一直在搞的“停电一小时”活动,出发点都是希望通过停止使用电能一小时,继而到达节约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由于断电重启,实际所耗费的电能远远超过正常不断电运行一小时的耗能,并未实现发起者所期望的节约能源的初衷。因此,每当该项活动举行之时,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活动实际所带来的成效。这次的饥饿24小时活动也是如此。初期的时候,很多热心人士被活动内容所鼓动,积极投身于这项活动中来,却并没有认真考虑活动本身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尽管我们承认,这一活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激发了人们关注粮食安全的热情,但这种热情缺乏科学的指引,只能通过这种形式化的表现来传递自己的热情,却不能把这种热情用于实际的解决问题之中来。甚至有可能会造成已经生产出来的粮食的浪费,或其他不必要的耗损。

    因此,我希望这项活动如果想长期进行下去,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成效,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把活动初衷与实际情况相联系,以更加稳妥、有效、落地的方式来践行珍惜粮食的美好初衷。

    第一,活动人群和范围需要明确界定,以防止有些年幼体弱或存在身体疾病的人士参与其中,同时明确饥饿并非不吃东西,在感觉身体承受不住,或是被周围人认为可能存在对身体造成损害的情况下,要及时终止活动,补充必要的营养,量力而为。

    第二,活动组织方要做好宣传引导作用,务必阐明活动仅仅是一个宣传手段,关键是期望人们能在平时的生活中节约粮食,而不是仅在这一时一刻。因此,需要在活动后期不间断的通过网络、平面媒体、社会知名人物等方式,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形成人们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社会风气。

    第三,对于在活动中收到的明星善款,作为活动主办方应当及时予以公布,并向全社会透明善款的流向,定期发布使用情况,确保善款在公开的情况下用于促进社会节约这个议题。

    2. 你和同事自愿参加饥饿24小时过程中,你们要去完成一件重要的工作,但是同事身体这时出现了问题,你怎么办?

    【答案解析】

    我和同事参与此次饥饿24小时活动。这仅仅是我们丰富业余生活、关注社会、提升自身责任感的一种表现。我们的主要责任仍然是正常的本职工作,任何借口、理由都不能与这个核心相冲突。尤其是在遇到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时,第一选择就应当是放弃个人利益,全身心的扑到工作中来。

    但非常遗憾的是,将与我一起完成工作的同事,却恰恰在这个时候身体出了状况。作为与他并肩合作的伙伴,我应该第一时间先询问和观察一下他的身体情况,如果仅仅是因为饥饿时间过长导致的血糖偏低,那我会立即喂他服用葡萄糖等应急药品,督促其赶紧吃饭,恢复其体力,好尽快重新投入到工作中来。假如他的低血糖比较严重,需要暂时离开工作休息一段时间,那我会在这段时间肩负起两个人的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待他返回后,再协同完成所有工作。假如他的低血糖非常严重,卧床休息和服用相关药物都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出现了危及生命的情况,那我会赶紧联系医院,派救护车前来;或是委托他的亲属或同事,迅速带他赶往医院医治,确保这位同事的情况不再恶化。同时我会考虑整个工作的难易程度,如果工作一个人就可以完全肩负,那我就会努力承担起两个人的任务来,确保工作的不断档。如果这项工作必须要同事的参与,那我会及时向领导报告这一情况,并请领导能尽快指派一名同事来替代入院的同事。并在同事到岗的过程中,努力维持工作的继续。并且打电话给入院的同事,安慰他静心恢复。

    我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应该可以有效避免工作陷于停顿,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

    3.开展一个以“节约一粒粮食”为主题的公益活动,你如何组织?

    【答案解析】

    作为地球上人口占比接近四分之一的国家,我们的耕地却仅仅只有7%左右,地少人多始终是我们的核心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能靠我们自己实现。关键就在于如何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国家的粮食问题,认清当前的农业现状,增强人们节约的意识,从而解决粮食自给和粮食安全的相关问题。

    因此,我认为这个“节约一粒粮食”的主题公益活动,要想为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宣传。从而形成最为广泛的覆盖面,使人们从了解继而走向践行。

    假如我是某市政府部门的宣传负责人,那我会首先选择本市的门户网站与政府网站,先期进行大范围的宣传。内容主要是当前我国农业的现状、粮食安全的突出性问题、以及一些浪费粮食所带来的隐患和恶果。形式上主要以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例如漫画、小视频、配以插图的小短文等,便于群众迅速了解。

    随着前期的预热,在中期我会考虑让更多的群众参加进来,这样有利于群众真正了解和认清珍惜粮食的重要性,方式上主要考虑互动性强的形式,例如网络调查问卷、与节约粮食相关的小游戏等。在问卷方面,我会考虑设置一些有可能会被我们平常所忽视的浪费行为,让被调查者自己判断,从而明确我们下一步的整治方向是什么。

    在后期,为了使宣传更加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内容上不再追求过大过全的论述,而是根据中期所得到的数据,将一些容易忽视的浪费现象,尤其是与粮食相关的内容,向全社会做一普及。主要运用网络有奖问答、网站弹出式消息、主页宣传广告等形式,让人们在浏览网页的同时,也能时常关注这些信息,增加对于节约的了解。

  • 第17题:

    患者,女性,30岁,因和父母生气绝食3天,此时在其体内代谢变化情况,错误的是

    A. 饥饿早期,机体利用肝脏的糖原储备以供给能量
    B. 饥饿时,机体糖异生十分活跃
    C. 饥饿时,大脑可以利用酮体作为能源
    D. 饥饿时,机体会减少对葡萄糖的利用
    E. 饥饿时,人体脂肪先减少,肌肉后减少

    答案:E
    解析:
    饥饿早期,机体首先利用肝脏及肌肉的糖原储备消耗以供给能量直至糖原耗尽(A对)然后再依赖糖异生作用。此时,机体能量消耗下降,肝脏和肌肉蛋白分解以提供糖异生前体物质,蛋白质合成下降,随后脂肪动员增加,(E错)成为主要能源物质,以减少蛋白质的消耗。饥饿第三天,体内酮体形成及及糖异生作用达到高峰(B对),大脑及其他组织越来越多利用酮体作为能源(C对),减少对葡萄糖的利用,较少依赖糖异生作用,从而减少骨骼肌蛋白分解程度(D对)。

  • 第18题: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的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


    正确答案: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 第19题:

    马克思说:“饥饿总是饥饿,但用刀叉吃熟食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这表明人的需要具有()

    • A、动力性
    • B、对象性
    • C、社会性
    • D、多样性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在发展中国家,腹泻时采用()是导致PEM的重要原因。

    • A、药物疗法
    • B、饮食疗法
    • C、综合治疗
    • D、饥饿疗法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没有什么要比让一个饥饿的贫民变得不饥饿更为重要的了”这句话出自于()。

    • A、维基康恩
    • B、薄伽丘
    • C、维吉尔
    • D、但丁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填空题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的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

    正确答案: 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没有什么要比让一个饥饿的贫民变得不饥饿更为重要的了”这句话出自于()。
    A

    维基康恩

    B

    薄伽丘

    C

    维吉尔

    D

    但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