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但书”正确 的理解是:( ) A.行为人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人的行为虽然构成了犯罪,但是对行为人可以不追究 刑事责任 B.行为人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侦查机关应予刑事立案 C.行为人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人的行为虽然构成了犯罪,但是法院应当免予处罚 D.行为人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行为人不应受到任何刑事追究

题目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但书”正确 的理解是:( )
A.行为人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人的行为虽然构成了犯罪,但是对行为人可以不追究 刑事责任
B.行为人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侦查机关应予刑事立案
C.行为人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人的行为虽然构成了犯罪,但是法院应当免予处罚
D.行为人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行为人不应受到任何刑事追究


相似考题
更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但书”正确 的理解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有以下观点: 

    ①罪刑法定只约束立法者,不约束司法者 

    ②罪刑法定只约束法官,不约束侦查人员 

    ③罪刑法定只禁止类推适用刑法,不禁止适用习惯法 

    ④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 

    C.第④句正确,第①②③句错误 

    D.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正确答案:C
    答案暂无

  • 第2题:

    关于《刑法》第13条“但书”的理解错误的是

    A.“但书”表明认定犯罪不仅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合理确定危害的“程度”或“量”
    B.“但书”赋予司法机构排除犯罪的权力,与罪刑法定原则不相容
    C.“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
    D.“但书”可以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围

    答案:B
    解析:
    《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既含定性要求又含定量要求,对于合理认定犯罪及处罚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犯罪定义不仅从性质上明确了犯罪具有危害性和违法性,而且还设置了定量要求。表明认定犯罪不仅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符合量的要求,赋予司法机关酌情排除犯罪的权力,避免过分拘泥于法律形式而作出刻板教条的判决,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B选项错误。“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但书”也是为适应我国法律结构需要而产生的。我国对危害行为的惩罚体制由两个层次的法律构成:第一层次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工商、海关、税务等行政、经济法规中的处罚规定.违反这些规定的属于“违法行为”;第二层次才是刑法,违反刑法的属于“犯罪”。“但书”的刑事政策意义在于:可以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围;避免给一些轻微的危害行为(或违法行为)打上犯罪的标记,有利于行为人改过自新;还可以合理配置司法资源,集中力量惩罚严重的违法行为——犯罪。与《刑法》第13条犯罪定义的定量要求相呼应,分则条文对有些犯罪特意规定了程度方面的限制要件,如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故意毁坏财物罪等,在通常情况T有“数额较大”的限制;侮辱、诽谤罪等,有“情节严重”的限制;寻衅滋事、遗弃、虐待罪等有“情节恶劣”的限制;在经济犯罪中,往往有“销售额…逃避缴纳税款数额…非法经营额”“违法所得”等数量的限制。与外国刑法中的犯罪相比,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门槛较高。

  • 第3题:

    ①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解释的结论不应该超出国民的预测可能性
    ②扩大解释的结论,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③类推解释的结论,必然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④当然解释的结论,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关于上述四句话,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第①句话正确,第②③④句话错误
    B.第①②句话正确,第③④句话错误
    C.第①③句话正确,第②④句话错误
    D.第①②③④句话都正确


    答案:A,B,D
    解析: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解释的结论不应该超出国民预测的可能性,否则就侵犯了国民的自由,是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因此,第①句话是正确的。
    罪刑法定原则不禁止扩大解释,是就扩大解释的 方法而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扩大解释的结论都符合 罪刑法定原则。换言之,扩大解释方法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但是其解释结论可能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抵触。因为不合理的扩大解释的结论,也可能超出国民 的预测可能性,侵犯国民的自由,从而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因此,第②句话是错误的。
    类推解释方法为罪刑法定原则所禁止,其解释结论也必然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因此,第③句话是正确的。
    当然解释,是指刑法规定虽然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目的和事物属性的当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的解释方法和理由。当然解释中蕴涵在出罪解释时举重以明轻,在入罪时举轻以明重的当然道理。当然解释其实是根据 体系解释的需要所做的一种目的性推论。由于刑法坚 持罪刑法定原则,不得直接采用当然解释认定行为构 成犯罪。换言之,在适用举轻以明重的解释原理进行 当然解释时,也要求案件事实符合刑法条文规定的犯 罪构成要件,而不能简单地以案件事实危害严重为由以犯罪论处。因此,第④句话是错误的。

  • 第4题:

    下列关于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给出了犯罪的一般定义,从性质上明确了犯罪具有危害性和违法性
    B.设置了定量要求,表明认定犯罪不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合理确定危害的 “程度”或“量”
    C.“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
    D.设定“但书”的基本理念在于:通过对犯罪的实质特征提出定量的要求,赋予 司法机关酌情排除犯罪的权力,避免过分拘泥于法律形式而作出刻板教条的 判决


    答案:A
    解析:
    解析:《刑法》第13条包含丰富的内容,但书以前部分给出了犯罪的一般定义,从性质上明确了犯罪具有危害性和违法性,故A项不是但书的意义。B、C、D三项表述都是《刑法》第13条“但书”的意义。

  • 第5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对血液领域犯罪规定”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A、《刑法》於1998年10月1日起生效
    • B、《刑法》第333条、第334、335、337条中对血液领域的犯罪作出明确的刑事处罚规定
    • C、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 D、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里的“但书”表示的是( )。

    • A、对前段的补充
    • B、对前段的限制
    • C、对前段的强调
    • D、前段的例外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 C、不构成犯罪
    •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填空题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

    正确答案: 不构成犯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里的“但书”表示的是( )。
    A

    对前段的补充

    B

    对前段的限制

    C

    对前段的强调

    D

    前段的例外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刑法条文中用转折词“但是”所引的内容在学理上称为但书,它表示对前段情况的补充、对前段情况的例外或者是前段情况的()。

    正确答案: 限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

    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

    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

    不构成犯罪

    D

    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根据《刑法》第12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刑法实施之前,法律、法令政策不认为是犯罪的,如果按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正确答案:C
    本题误选的答案有可能是A、B,即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或者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因为这里的“但书”所规定的内容容易与刑法所规定的免予刑事处罚相混淆。

  • 第14题:

    我国《刑法》第13条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 犯罪”,应正确理解为( )。
    A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 B.已经构成犯罪,但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仅是缩小打击面的刑事策略


    答案:C
    解析:
    【详解】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触犯刑法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第13条中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里的用语是“不认为”是犯罪,其意义为:不构成犯罪。

  • 第15题: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A.不构成犯罪
    B.不是犯罪
    C.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D.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答案:A,B
    解析:
    NULL

  • 第16题: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犯罪但应免除处罚


    答案:C
    解析:
    【精解】为了区分犯罪与一般的违法行为,我国刑法在规定犯罪概念的时候特别强调犯罪“量”的因素,没有达到一定“量”,就不能认定为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就是没有达到需要动用刑罚来制裁的程度,所以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故选C项。

  • 第17题:

    刑法条文中用转折词“但是”所引的内容在学理上称为但书,它表示对前段情况的补充、对前段情况的例外或者是前段情况的()。


    正确答案:限制

  • 第18题:

    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其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是对前段的()

    • A、例外
    • B、补充
    • C、限制
    • D、特别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


    正确答案:不构成犯罪

  • 第20题:

    多选题
    ①对于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进行文理解释也可以进行论理解释②一个解释者对于同一刑法条文的同一概念,不可能同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缩小解释③刑法中类推解释被禁止,扩大解释被允许,但扩大解释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④当然解释追求结论的合理性,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关于上述4句话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1年真题]
    A

    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

    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

    C

    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D

    第①③④句正确,第②句错误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观点①,文理解释是指根据刑法用语的文义及其通常使用方法阐释刑法意义的解释方法。论理解释是指参酌刑法产生的原因、理由、沿革及其他相关事项,阐明刑法含义的解释方法。对一个刑法用语,可以通过文理解释得出某个结论,同时又可以根据论理解释来论证该结论是否属于这个用语的可能含义,如果属于就从文理上为该结论提供了一种合理性的理由。
    观点②,对刑法用语的某个解释结论可以提供多种解释理由予以论证,如从文理解释、体系解释或目的解释等各角度去论证其合理性。然而扩大解释和缩小解释是相向的两种解释方式,且在某种程度上是两种解释结论,因此对于同一刑法条文的同一概念不可能同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缩小解释。
    观点③,罪刑法定原则不禁止扩大解释,是就扩大解释的方法而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扩大解释的结论都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即扩大解释方法本身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但是其解释结论则可能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抵触。不合理的扩大解释的结论,也可能超出国民的预测可能性,侵犯国民的自由,从而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所以,在扩大解释内部,也需要进一步区分合理的扩大解释不合理的扩大解释
    观点④,当然解释是指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目的及事物属性的当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的解释方法和理由。在适用举轻以明重的解释原理进行当然解释时,也要求案件事实符合刑法条文规定的构成要件,而不能简单地以案件事实危害性严重为由以犯罪论处。因此,当然解释虽然追求结论的合理性,但是从当然解释推导出来的解释结论有可能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抵触
    综上可知,观点①②③④均正确。

  • 第21题:

    单选题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中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  )。[2003年真题]
    A

    构成犯罪

    B

    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C

    不构成犯罪

    D

    是免除刑罚的情节


    正确答案: A
    解析:
    《刑法》第十三条“但书”之前规定的是犯罪的法定定义,“但书”本身规定的是不构成犯罪的情形。“不认为是犯罪”是指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法律认为不是犯罪。这里的不认为是犯罪,等于不是犯罪。

  • 第22题:

    单选题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

    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

    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

    不构成犯罪

    D

    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误选的答案有可能是A、B,即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或者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因为这里的但书所规定的内容容易与刑法所规定的免予刑事处罚相混淆。

  • 第23题:

    单选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有以下观点:①罪刑法定只约束立法者,不约束司法者②罪刑法定只约束法官,不约束侦查人员③罪刑法定只禁止类推适用刑法,不禁止适用习惯法④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2年真题]
    A

    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

    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

    C

    第④句正确,第①②③句错误

    D

    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观点①,实质的罪刑法定要求立法者必须将刑法制定得清楚、明确、合理。形式的罪刑法定要求司法者只能按照刑法的规定来司法,不能任意突破刑法的规定。所以罪刑法定原则既是立法机关制定刑法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司法机关适用刑法必须遵循的原则。
    观点②,罪刑法定原则的适用必须贯穿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也必须坚持罪刑法定。
    观点③,罪刑法定要求合理解释刑法,禁止类推解释。类推解释是指需要判断的具体事实与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基本相似时,基于危害性相当而将后者的法律效果适用于前者。类推解释超过了国民的预见范围,有滥用权力之嫌。同时基于习惯法本身没有文字的严格表述,罪刑法定原则也排斥习惯法。
    观点④,《刑法》第1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4章第8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即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刑法溯及既往,但有利于被告人的除外